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110篇
  免费   1739篇
  国内免费   423篇
安全科学   520篇
废物处理   257篇
环保管理   515篇
综合类   3628篇
基础理论   1047篇
污染及防治   1424篇
评价与监测   328篇
社会与环境   245篇
灾害及防治   308篇
  2025年   21篇
  2024年   82篇
  2023年   161篇
  2022年   328篇
  2021年   256篇
  2020年   234篇
  2019年   222篇
  2018年   231篇
  2017年   295篇
  2016年   310篇
  2015年   376篇
  2014年   376篇
  2013年   523篇
  2012年   439篇
  2011年   500篇
  2010年   418篇
  2009年   357篇
  2008年   389篇
  2007年   342篇
  2006年   321篇
  2005年   271篇
  2004年   217篇
  2003年   219篇
  2002年   210篇
  2001年   191篇
  2000年   178篇
  1999年   156篇
  1998年   124篇
  1997年   102篇
  1996年   84篇
  1995年   86篇
  1994年   47篇
  1993年   52篇
  1992年   50篇
  1991年   39篇
  1990年   25篇
  1989年   8篇
  1988年   9篇
  1987年   5篇
  1986年   3篇
  1985年   3篇
  1984年   4篇
  1983年   3篇
  1981年   2篇
  1972年   1篇
  1964年   1篇
  195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827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91.
长江三峡地区坡地发育初步研究   总被引:6,自引:2,他引:6  
坡地发育是地貌学研究的基本问题之一。三峡地区坡地发育的研究对三峡库岸稳定性的评估和三峡移民的土地开发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首先从概括坡地发育的研究进展,阐述科学家们对坡地发育的不同看法入手,引出三峡地区坡地发育的特殊性。初步研究三峡地区的坡地发育具有分段式分进的特点,包括中山峰陡坡的剥蚀后退过程,山顶缓坡的风化剥蚀夷平的过程,上段斜坡的片流坡地侵蚀过程,下段陡坡的剥坡后退过程,山麓堆积缓坡的剥蚀过程等。通过分析三峡地区坡地的五种坡段的成因、现状、发展趋势以及它们对三峡库区的稳定性和三峡移民的土地开发的影响,预测未来的三峡库岸,大部分为剥蚀陡坡,部分为崩塌滑坡陡坡,三峡沿岸城镇开发建设的重点将是库岸有坡地的防护工程。  相似文献   
992.
面向可持续发展的技术创新:从技术预见到战略选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研究了技术预见、关键技术选择和技术创新之间的关系,从方法学、科学技术观的角度分析了技术预见、关键技术选择在技术创新战略中的地位和作用,提出技术预见和关键技术选择是制订和实施技术创新战略的重要手段和基础,应当成为国家创新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建立面向可持续发展的技术创新体系,对落实全面、协调、可持续的科学发展观,实现社会和谐发展具有战略意义。本文分析了传统的技术创新与可持续发展的差异,提出适应当今经济社会发展方向的技术创新应追求经济、社会和环境效益的统一。本文还探讨了在我国开展技术预见和关键技术选择的方法和应遵循的原则,提出应从战略视角把握关键技术选择,进一步指出在技术预见的基础上促进面向可持续发展的技术创新体系建设对实现我国可持续发展战略目标具有重大意义。  相似文献   
993.
三峡库区重庆段土壤保持服务时空分布格局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土壤保持是生态系统服务与功能的重要组成,在防止土壤侵蚀、减少径流泥沙与农业面源污染等方面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以对国家生态安全具有重要作用的土壤保持生态功能区——三峡库区重庆段为研究区域,研究得到了2000~2013年时间序列区域土壤保持服务\"流量\"结果,结果表明:(1)三峡库区重庆段多年平均土壤保持量为604.39 t/hm~2·a,沿长江干流自西向东逐渐增强,区域差异显著;(2)三峡库区的土壤保持服务存在明显的垂直分异特征,随着高程的增加,以300 m与900 m为节点,出现递减-递增-递减的分段规律,与人类活动存在明显的相关关系;(3)增加森林覆被面积是改善区域土壤保持、减少水土流失的重要举措。同时,在三峡库区开展坡改梯工程,减少坡耕地的数量能够有效控制区域水土流失;  相似文献   
994.
基于复杂系统建模的水管理政策研究进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基于Agent的建模方法(ABSS)通过自下而上的方式,考察系统中主体的不同状态和行为特征、主体与环境的作用、主体之间的作用,来表征系统的宏观特征,是进行复杂社会环境系统分析和政策研究的重要手段,在水资源、水环境管理系统中得到了有效的应用。本文在大量文献调研的基础上,讨论了ABSS建模方法的基本原理、主要特征、系统构成、分类方法和开发工具等特征,总结了其供水系统发展、水资源分配和流域水资源管理、农业土地和水资源利用、居民用水行为、农业污染控制及人类活动的水环境影响等方面的应用,分析了其在研究内容、研究方法、研究结果等方面的发展趋势,讨论了利用该方法研究我国水资源管理和水污染控制政策的必要性和重要性。  相似文献   
995.
    
Abstract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tourism competitiveness, the paper takes 12 island counties of China as the research object, and applies the method of factor analysis to study their competitiveness. The result shows that Putuo and Dinghai are more competitive while Pingtan and Nan’ao are less competitive. Finally, the 12 island counties are divided into four styles: first-class competitive county (Putuo), seond-class competitive counties (Dinghai,Yuhuan), third-class competitive counties (Chongming, Daishan, Changdao, Changhai and Shengsi), fourth-class competitive counties (Dongshan, Dongtou, Pingtan and Nan’ao) by cluster analysis. The classification of island counties is to clear their relative position, then to promote their development.  相似文献   
996.
防御性在中国传统村落的规划和建设中具有很高的研究价值.通过分析湖南传统村落在选址、空间形态、防火和建筑装饰等方面的防御性特征,指出传统村落的物质防御和精神防卫等防御理念具有明显的先进性与科学性.两个方面共同作用,所营造的传统村落的安全居住环境,是中国传统文化因素中的心理安全防御意识在具体环境中的物化体现,是中国传统哲学观念和生态环境观念的有机统一,指出传统村落的防御性在当今和谐社会宜居社区的规划和建设中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997.
近10a来由于经济利益的驱动,橡胶、茶园、咖啡和桉树等人工园林在云南省西南部西盟县大规模种植,使土地利用结构和布局发生了较大变化,影响了种植区的生态系统服务价值。以西盟县为研究对象,基于2000年、2005年和2010年的遥感影像解译的土地利用/覆被数据,参照\"中国生态系统单位面积生态服务价值当量\",修订了西盟县生态系统单位面积服务价值,结合敏感度分析,探讨了土地利用/覆被变化及其对生态系统服务价值的影响。结果表明:(1)2000~2010年西盟县的耕地、园地、水域和乡镇用地面积增加,林地和草地面积减少,西南部的土地利用/覆盖类型相互转化主要表现在林地和耕地转化为园地,而东北部表现在林地转化为耕地;(2)从时间上看,生态系统服务价值呈减少趋势,10 a间净减少106.29×106元,林地的生态系统服务价值始终最高;(3)研究期内,只有食物生产服务有价值量的增加,其余生态系统服务的价值量均为不同程度的减少;(4)从空间上看,西盟县生态系统服务价值东北部和东南部高,西部、中部和东部低。力所乡生态系统服务价值有小幅度增加,其余乡镇均呈减少趋势。西盟县以经济利益为目的的发展模式给生态系统服务和可持续发展带来巨大压力,在一定程度上使区域整体生态效应下降。因此,西盟县的发展应该在保证生态系统稳定的前提下,适当发展园地,同时优化土地利用结构,在生态效益和经济利益之间,找到双赢的平衡点。  相似文献   
998.
采用丹江口水库 1987~ 1996年间的水环境常规监测资料 ,应用因子分析方法探讨了丹江口水库不同区域水环境要素变化特征及其相互关系 ,分析表明 :丹江口水库目前水质良好 ,大多数情况下能满足地面水一类水质标准要求 :库区不同断面水体水质要素及污染因子间的相互关系可以用 6个主导因子表达。同一主导因子不同断面标识因子的差异反映了库区不同区域水质分布差异及产生这种差异的环境过程 ;影响库区水质的主要因素是上游随降水产生的面源污染、库周点源排放、水体自净以及气候因素 ,不同断面水质影响因素及其程度存在差异。  相似文献   
999.
Persistent organochlorine pesticides pollutants (OCPs) have been reported to occur at relatively high concentrations in some Chinese waters. In order to map the distribution of organochlorine pesticides in the surface water throughout China, samples were collected from over 600 sites in seven major river basins and three main internal rivers drainage areas during 2003 and 2004. The surface water samples were analyzed for the representative organochlorine pesticides contaminants including lindane (gamma-HCH), p,p'-DDT and heptachlor epoxide. In general, the most frequently detected compound was lindane, being detected in 83.9% of samples (mean=31.3 ng/l; range <0.17-860 ng/l), and the highest concentration was present in the Yellow River basin. p,p'-DDT was detected in 63.1% of the samples collected (mean=14.6 ng/l; range <0.14-368 ng/l) with the highest concentration present in the Huaihe River basin. Heptachlor epoxide was detected in only 9.3% of water samples (range <0.11-10 ng/l). Measured concentrations for the three compounds were low and rarely exceed the environment quality standard for surface water of China. Lindane was more frequently detected at much higher concentrations in the rivers of northern China compared with those of southern China. The sites with higher concentration of lindane and p,p'-DDT mainly occurred in the Yellow River and Huaihe River basins, so the results of this investigation indicate that the organochlorine pesticide contamination of Yellow River and Huaihe River basins should be of particular concern relative to the other basins. When compared with other regions of the world, it appears that the Chinese surface water is moderately polluted by lindane and p,p'-DDT.  相似文献   
1000.
水资源全流域管理模式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水资源管理在社会经济发展中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本文通过分析国外流域管理的先进经验及发展趋势 ,结合我国实际 ,提出水资源全流域统一管理的模式 ,并指出这是我国水资源管理的必由之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