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0篇
  免费   10篇
  国内免费   36篇
安全科学   6篇
废物处理   4篇
环保管理   6篇
综合类   57篇
基础理论   14篇
污染及防治   14篇
评价与监测   5篇
社会与环境   6篇
灾害及防治   4篇
  2023年   5篇
  2022年   9篇
  2021年   4篇
  2020年   8篇
  2019年   5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5篇
  2016年   4篇
  2015年   7篇
  2014年   6篇
  2013年   5篇
  2012年   7篇
  2011年   3篇
  2010年   3篇
  2009年   3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4篇
  2006年   3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1篇
  2000年   3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5篇
  1997年   8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3篇
  1994年   3篇
  1993年   2篇
  198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1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51.
重金属进入土壤后难以被降解,并通过食物链在生物体内富集,长此以往会导致中毒、癌症、畸形、突变,严重影响了人类生产活动及地球生态系统的稳定。植物修复技术是一种经济有效的重金属污染修复技术,其依靠超富集植物强大的自身抗性机制,从土壤中提取或稳定重金属,达到污染治理的目的。然而修复土壤重金属污染的超富集植物通常生长缓慢、生物量低,其抗性机制也会受到植物本身对重金属胁迫的阈值限制,当胁迫超过这个阈值,植物修复的效率就会大大降低甚至失去修复功能。文章在解析植物重金属相互作用机制的基础上,综述了添加外源物质对重金属毒害植物的缓解效应以及其在强化植物修复土壤重金属污染中的应用研究进展;介绍了应用外源物质调控植物吸收转运重金属的3种途径,分别为提高土壤重金属生物利用度、促进植物生长以及增强植物耐性。提出了应用外源物质作为强化植物修复措施的潜力及今后的研究方向,其未来的研究应着重于以下方面:明确外源物质的应用浓度、时期、方式与植物吸收转运重金属之间的关系;从植物内源激素及信号分子间的互作、抗逆基因表达、内生及根际微生物等不同层面上揭示外源物质对植物积累重金属的调控机理;开展外源物质与其他植物修复强化技术的联合应用研究。这些研究可为土壤重金属污染的植物修复技术及其强化措施研究提供科学依据,同时也对植物修复工程技术的发展实践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52.
垃圾热化学转化利用过程中碳排放的两种计算方法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为了明确城市生活垃圾焚烧和热解两种热化学方式处理过程中温室气体的排放量(简称"碳排放"或GHG),分别采用生命周期评价方法(LCA)和政府间气候变化专门委员会(IPCC)制定的2006国家温室气体排放清单指南(简称"IPCC2006指南")进行了核算,并计算了两种垃圾热化学处理方式相对于填埋处理的GHG减排量.结果表明,两种核算方法计算所得的不同垃圾处理方式的碳排放趋势基本一致,但基于IPCC2006指南计算出的GHG减排量高于LCA方法的计算结果.相对填埋处理而言,焚烧处理的GHG减排量从LCA法的597~660kg(以CO2当量计,下同)提高到IPCC2006指南法的648~747kg;垃圾热解发电的GHG减排量从LCA法的535kg提高到IPCC2006指南法的589kg.同时,对这两种核算方法的特点及在我国的适用性进行了分析,研究认为LCA法和IPCC2006指南可以结合使用以促进我国GHG核算机制的完善.  相似文献   
53.
工业生产中产生的有毒废弃物是我们生活环境的一大危险,每个企业都有责任安全有效地处理其在生产过程中产生的有毒废弃物。美国环保署通过《有毒物质释放清单》的方式,要求工业、企业每年上报其有毒废弃物的产生、管理、排放的详细情况。并对所有数据进行收集、整理、统计、分析后在美国环保署网站上公布。美国这种敦促工业、企业披露其废弃物管理方式的做法可以让公众知晓企业的排污行为,也可以促使企业采取更负责任的方式管理有毒废弃物质。在新形势下,中国即将迎来新一轮区域性结构调整的浪潮,各地政府在产业结构调整的过程中,必须全面考量未来重点发展的行业的环境可持续性。因此,继续建立一个类似于TRI的公开、便捷的各业企业污染物情况数据库,满足各地政府管理地区发展的需要。  相似文献   
54.
合成了新试剂二安替比林对氨基苯基甲烷(DApAM)。在磷酸介质中,Mn(Ⅱ)和吐温-20协同存在下,DApAM和Cr(Ⅵ)生成红色产物,λmax=525nm,ε=1.05×105L·mol-1·cm-1。产物至少可稳定2h,Cr(Ⅵ)含量在4~320μg/L内符合比耳定律。用于含铬废水中Cr(Ⅵ)的测定,结果满意。  相似文献   
55.
从抗冲击负荷、变换水质和间断运行等三个方面来考察厌氧膨胀颗粒污泥床(EGSB)反应器装置的稳定性。结果表明,启动成功后的EGSB反应器装置耐冲击,对不同水质的适应能力强,间断一段时间后重新启动迅速。  相似文献   
56.
Journal of Material Cycles and Waste Management - This NOTE summarizes process, practical case, and perspectives of intelligent bioconversion via insect (housefly larvae) for treating food waste...  相似文献   
57.
Aerobic biodegradation of decabromodiphenyl ether (PBDE-209) by Pseudomonas aeruginosa under the influence of co-metabolic substrates and heavy metal cadmium ion was studied, The results showed that certain amount of co-metabolic substrates, such as glucose, sucrose, lactose, starch, and beef extract, would promote the biodegradation of PBDE-209, among which glucose most favorably accelerated PBDE-209 degradation by about 36% within 5 d. The highest degradation efficiency was reached at the ratio of PBDE-209 and glucose 1:5 while excessive carbon source would actually hamper the degradation efficiency. Exploration of influences of cadmium ion on PBDE-209 biodegradation indicated that degradation efficiency was stimulated at low concentrations of Cd2+ (0.5–2 mg L−1) while inhibited at higher levels (5–10 mg L−1), inferring that the heavy metals of different concentrations possessed mixed reactions on PBDE-209 bioremoval. Bromine ion was produced during the biotransformation process and its concentration had a good negative correlation with the residues of PBDE-209. Two nonabromodiphenyl ethers (PBDE-208, PBDE-207), four octabromodiphenyl ethers (PBDE-203, PBDE-202, PBDE-197, PBDE-196) and one heptabromodiphenyl ethers (PBDE-183) were formed with the decomposition of PBDE-209, demonstrating that the main aerobic transformation mechanism of PBDE-209 was debromination.  相似文献   
58.
一种Cr(Ⅵ)的新显色反应及其在环境水样分析中的应用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合成了超高灵敏显色剂二安替比林对乙氧基苯基甲烷、在磷酸介质中,Mn存在下,DApEM与Cr生产黄色产物,λmax=450nm,ε=1.36×10^6l.(moo.cm)^-1,铬含量在2-32μg/L内符合比尔定律,用于环境水样中Cr的测定,结果满意。  相似文献   
59.
四川温江黑碳气溶胶浓度观测研究   总被引:4,自引:3,他引:4  
结合常规气象资料,对1999年9月至2000年8月在四川温江获得的黑碳气溶胶观测资料进行分析.结果表明,该地黑碳气溶胶浓度变化十分剧烈,日平均浓度在1200~20000 ng·m-3之间.其浓度日变化具有明显的双峰特征;季节变化表现为冬季1月最大,中值接近8000ng·m-3,5月也存在一个浓度高值.黑碳浓度及其变化特征与该地盆地性气候、降水湿清除和局地人为活动的影响有很大关系,由小时平均浓度最大出现频数统计分析得出该地区大气黑碳气溶胶本底浓度约为2850 ng·m-3.  相似文献   
60.
将含水率80%的城镇污泥制成粒径5 mm的颗粒污泥,以添加蚯蚓(Eisenia foetida)为处理组,无蚯蚓为对照组,研究了蚯蚓处理对城镇污泥酸缓冲容量(ABC)、碱缓冲容量(ALBC)、p H及p H缓冲容量(p HBC)的影响.结果表明,处理组p H变化幅度(0.37)低于对照组(0.60);随着处理时间的增加,处理组ABC、ALBC和p HBC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实验结束时,处理组ABC、ALBC和p HBC分别高于对照组5.24%、22.37%和13.01%,电导(EC)高于对照组32.24%,有机质低于对照组1.93%.相关分析表明,蚯蚓处理组和对照组中ALBC与NH+4-N、NO-3-N的相关系数大于0.84(p0.01);蚯蚓处理显著提高了ABC与NO-3、p HBC与NH+4-N、p HBC与NO-3-N之间的正相关水平.蚯蚓强化了系统中有机氮矿化,通过提高氨化及硝化强度影响基质缓冲容量,减小p H变化幅度,提高污泥酸碱环境的稳定性,为微生物作用的高效发挥提供了有利条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