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2224篇 |
免费 | 430篇 |
国内免费 | 781篇 |
专业分类
安全科学 | 359篇 |
废物处理 | 55篇 |
环保管理 | 208篇 |
综合类 | 2000篇 |
基础理论 | 291篇 |
污染及防治 | 145篇 |
评价与监测 | 139篇 |
社会与环境 | 124篇 |
灾害及防治 | 114篇 |
出版年
2024年 | 38篇 |
2023年 | 65篇 |
2022年 | 217篇 |
2021年 | 209篇 |
2020年 | 249篇 |
2019年 | 139篇 |
2018年 | 160篇 |
2017年 | 153篇 |
2016年 | 137篇 |
2015年 | 150篇 |
2014年 | 136篇 |
2013年 | 153篇 |
2012年 | 206篇 |
2011年 | 195篇 |
2010年 | 156篇 |
2009年 | 168篇 |
2008年 | 156篇 |
2007年 | 141篇 |
2006年 | 182篇 |
2005年 | 141篇 |
2004年 | 93篇 |
2003年 | 51篇 |
2002年 | 50篇 |
2001年 | 39篇 |
2000年 | 26篇 |
1999年 | 13篇 |
1998年 | 4篇 |
1997年 | 2篇 |
1996年 | 1篇 |
1995年 | 3篇 |
1994年 | 1篇 |
1992年 | 1篇 |
排序方式: 共有343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41.
为了解决剩余污泥碱性发酵液作为低碳氮比生活污水外加碳源时引发的黏性污泥膨胀问题,采用序批式反应器(SBR),以剩余污泥碱性发酵液为进水碳源,对黏性膨胀污泥的沉降性能及其影响因素之间的相关性进行了系统研究。结果表明:当进水COD值为300~350 mg·L−1时,随着运行时间的推移,污泥容积指数(SVI)逐渐升高,最终达到540 mL·g−1,此时发生污泥黏性膨胀现象;黏性膨胀污泥表面负电荷由0.62 mV累积到29.49 mV,相对疏水性(RH)从44%下降至19%,污泥容积指数(SVI)与Zeta电位、相对疏水性(RH)呈负相关(R2分别为0.837 71和0.678 54),与污泥粒径不相关;胞外聚合物总量从31 mg·g−1提高至39 mg·g−1,但LB-EPS/TB-EPS的比例从0.92增加至2.92;与TB-EPS相比较,LB-EPS与污泥容积指数(SVI)、Zeta电位、相对疏水性(RH)具有显著相关性(R2分别为0.892 88、0.885 29和0.776 68)。以上结果揭示了以发酵液为碳源引发的黏性膨胀污泥特性的变化规律,可为实际工程中以发酵液为碳源的黏性污泥膨胀问题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42.
已有的研究表明多环芳烃(PAHs)在南海珊瑚礁区广泛存在,然而有关珊瑚礁区长棘海星体内PAHs的污染特征尚不清楚。因此,本文采用气相色谱串联三重四极杆质谱仪(GC-MS/MS)对南海珊瑚礁区长棘海星组织中除萘(Nap)以外的15种优控PAHs进行了定量分析,探讨了长棘海星体内PAHs的富集特征及其来源。结果表明:(1)15种PAHs广泛存在于南海不同区域长棘海星组织中,其中胃组织中的PAHs总含量(∑15PAHs)[(107±96.9)ng/g dw]显著大于幽门盲囊[(29.0±34.5)ng/g dw]和表皮[(31.0±23.5)ng/g dw](p<0.01);(2)长棘海星组织中PAHs以3环为主(69%~85%),与南海珊瑚组织中的3环PAHs占比相当,这与长棘海星以珊瑚为食这一事实相符;(3)长棘海星∑15PAHs与辐径显著负相关(p<0.05),幼年长棘海星积累PAHs的能力更强;(4)长棘海星组织对海水中除苯并(k)荧蒽(BkF)外的大部分PAHs的生物富集因子(BAFs)均小于2000 L/kg,富集能力较弱;(5)南海长棘海星体内PAHs大部分为化石燃料和生物质等燃烧源,少部分来源于石油或成岩源。研究结果为长棘海星对PAHs的富集特征增加了新知。 相似文献
43.
44.
基因重组细胞在环境样品多氯联苯检测中的应用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为发展快速、简便和廉价的检测环境和生物样品中的多氯联苯技术,本研究利用重组有绿色荧光蛋白(GFP)和荧光素酶(Luc)报告基因的2个细胞系,检测从野外环境中所采集的水、底泥和生物样品中的多氯联苯的含量.研究结果表明,GFP和Luc荧光强度与多氯联苯标样浓度的相关性很好,相关系数分别达到0.99188和0.98239;具有很好的剂量-效应关系.与气相色谱-电子捕获器法(GC-ECD)的仪器分析比较,GFP和Luc的荧光强度与环境样品中的多氯联苯化合物含量也具有很好的相关性.因此可用于受多氯联苯污染的环境样品筛选和半定量快速、简便、廉价检测. 相似文献
45.
渤海海域夏季石油烃污染状况及其环境容量估算 总被引:8,自引:2,他引:8
根据调查分析了渤海海域石油烃污染状况,建立了渤海石油烃多介质动力学模型,估算了渤海海域石油烃污染物环境容量和剩余环境容量。结果表明,调查海域石油烃平均浓度为(25.7±13.6)mg/rn3,变化范围为4.4~64.8 mg,/m3,其中,莱州湾,渤海湾等近岸海域污染较严重。在一、二类国家海水水质标准下,渤海海域石油烃污染物环境容量(ECo)为29 169 t/a,在三类国家海水水质标准下ECo为177 306 t/a,在四类国家海水水质标准下ECo为298 446 t/a,各海域在一、二类国家海水水质标准下石油烃污染物环境容量分别为,渤海湾5 255 t/a,辽东湾8 869 t/a,莱州湾4 889 t/a,渤海中部10 156 t/a。 相似文献
46.
针对我国船舶污染案件中国家损失索赔出现的一些法律问题进行了较详细讨论。认为属于国家损失赔偿的项目有:污染直接造成的国有自然资源的损害和国家保护环境产生的费用,即采取的合理复原措施的费用以及预防措施的费用;国家损失赔偿请求的权利依据为环境管理权,该环境管理权不仅具有公法性质,也具有民事属性,可以由特定的部门行使;针对目前国家损失由不同部门进行索赔比较混乱的现状,建议我国成立一个综合性的组织或部门代表国家对国家海洋环境损失进行索赔,并明确规定专款专用。 相似文献
47.
利用GC955在线气相色谱仪分别于2019年7月和2020年1月在天津市区开展苯系物(BTEX,包括苯、甲苯、乙苯、间/对-二甲苯和邻-二甲苯)实时在线观测,对典型污染过程中BTEX的浓度水平、组成及演化机制进行了研究,并运用特征物种比值法对BTEX的来源进行了定性分析,最后运用US EPA的人体暴露分析评价方法对BTEX健康风险进行评估.结果表明,臭氧和霾污染过程中BTEX体积分数平均值分别为1.32×10-9和4.83×10-9,其中苯的体积分数占比最大,其次是甲苯、乙苯和二甲苯占比最小.2020年1月BTEX体积分数很大程度上受到西南方向短距离传输的影响,而在2019年7月BTEX浓度受到本地排放的影响.BTEX浓度水平在2019年7月受到温度和相对湿度的共同影响,而在2020年1月当温度较低时BTEX浓度对相对湿度的变化更敏感.天津市区BTEX在霾污染过程中受生物质燃烧/化石燃料燃烧/燃煤排放的影响较大,而在臭氧污染过程中除了受到燃烧排放源影响,交通源排放在很大程度上也有影响.臭氧污染和霾污染过程中BTEX的HI分别为0.072和0.... 相似文献
48.
通过对太原市2013年冬季SO2、PM10和PM2.524小时浓度均值实时数据的整理和分析,结果表明,各项污染物浓度在城区和郊区差异显著。由于城郊地形条件、气象条件基本一致,各项污染物24小时浓度月变化曲线趋势基本相同。城郊PM2.5和PM10浓度比值范围与均值差别较小,比值月变化曲线趋势基本相同,城郊颗粒物污染物来源相同或相近。相关性分析表明PM2.5分别与PM10和SO2浓度均为高度正相关关系,三者污染源存在较大一致性,冬季区域污染主要以燃煤排放大气污染物为主要特征。 相似文献
49.
青岛大气气溶胶中氨基化合物的分布特征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氨基化合物是大气气溶胶和雨水中常被检出的一类有机氮化合物,由于其可作为生物生长直接的氮源,因此可能对海洋生态系统产生直接作用.利用2008年1~12月在青岛采集的66个总悬浮颗粒物样品,采用邻苯二甲醛/N-乙酰-L-半胱氨酸柱前衍生高效液相色谱法,分析了其中溶解态(DAC)和颗粒态氨基化合物(PAC)的浓度.气溶胶中DAC浓度为2.4~40.9nmol·m-3,在春季最高,夏季次之,秋季、冬季最低.PAC浓度为0.7~76.1nmol·m-3,呈现春季冬季秋季夏季的变化趋势.不同季节氨基化合物的组成不同.依据气团的后向轨迹,气溶胶样品可分为受北方陆源、南方陆源和海洋源影响,DAC和PAC在受南方陆源影响的气溶胶中浓度最高,北方陆源次之,海洋源气溶胶中最低.不同来源的气溶胶中氨基化合物的组成不同,蛋白质类氨基化合物对总氨基化合物的贡献在海洋源气溶胶中最高,在南方源气溶胶中最低. 相似文献
50.
运用生态毒理学方法,研究了UV-B辐射条件下褶皱臂尾轮虫(Brachinonus plicatilis)对6株海洋微藻:小球藻(Chlorella sp.、绿色巴夫藻(Pauloua uiridis)、扁藻(Tetraselmis chuii)、球等鞭金藻8701(Isochrysis galbana Park 8701)、牟氏角毛藻(Chaetoceros muelleri Lermumerman)和小新月菱形藻(Nitzschia clostertum)的摄食.结果表明:UV-B辐射增强对褶皱臂尾轮虫的摄食有显著的抑制作用.与对照组相比,褶皱臂尾轮虫对每一种饵料单胞藻的滤水率和摄食率都表现出,随UV-B辐射剂量的增大而显著减小(P<0.5).而且对每一种饵料单胞藻的滤水率和摄食率是不相同的,这说明褶皱臂尾轮虫对饵料单胞藻是有选择性的.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