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912篇
  免费   330篇
  国内免费   1174篇
安全科学   371篇
废物处理   210篇
环保管理   473篇
综合类   2622篇
基础理论   888篇
环境理论   1篇
污染及防治   1054篇
评价与监测   344篇
社会与环境   301篇
灾害及防治   152篇
  2024年   17篇
  2023年   83篇
  2022年   222篇
  2021年   143篇
  2020年   172篇
  2019年   148篇
  2018年   197篇
  2017年   205篇
  2016年   178篇
  2015年   254篇
  2014年   250篇
  2013年   422篇
  2012年   298篇
  2011年   380篇
  2010年   334篇
  2009年   314篇
  2008年   317篇
  2007年   287篇
  2006年   263篇
  2005年   237篇
  2004年   231篇
  2003年   212篇
  2002年   190篇
  2001年   233篇
  2000年   164篇
  1999年   105篇
  1998年   80篇
  1997年   60篇
  1996年   44篇
  1995年   62篇
  1994年   28篇
  1993年   24篇
  1992年   34篇
  1991年   23篇
  1990年   22篇
  1989年   14篇
  1988年   8篇
  1987年   7篇
  1986年   7篇
  1985年   11篇
  1984年   11篇
  1983年   10篇
  1980年   6篇
  1975年   8篇
  1974年   10篇
  1973年   7篇
  1972年   13篇
  1965年   5篇
  1959年   5篇
  1957年   5篇
排序方式: 共有641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401.
Abstract

Rapid urbanization in Beijing stimulates the urban land expansion and diminishes available agricultural land. Monofunctional agricultural land use can not meet the demand of the development of the multifunctional agriculture and urbanization any more, so multifunctional agricultural land use is going to be promoted in the city. This article proposes the evolvement of the land use change from 1992 to 2004 and discusses some evolvement views.  相似文献   
402.
403.
党的十八大以来,特别是"十三五"时期我国固定污染源监测体系在管理制度、监测技术、信息平台、业务体系方面均取得了积极进展。但随着排污许可制度的全面实施,省以下环保机构监测监察执法垂改全面完成,减污降碳全面提级,我国固定污染源监测体系面临着专项制度不完善、自行监测数据质量监管压力大、基层执法监测高需求与低能力矛盾突出、减污降碳监测体系有待系统设计等突出问题。为了适应新形势下生态环境管理需求,建议:健全制度体系,研究制订《固定污染源监测管理办法》;完善技术体系和质控体系,加快快速、便携、智能化的污染源监测新技术体系及基于物联、信息技术的全流程、全链条质控体系的研究应用;优化业务体系,推动污染源执法监测与排污单位自行监测帮扶规范化和监测信息平台改造提升及应用。  相似文献   
404.
滇池水污染总量控制中污染源系统特征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湖泊流域同入湖水系的流域单元组成,本文以滇池流域单元为基础,进行了污染源总量控制片区划分,并对各片区进行了污染源系统特征研究,从而为滇池主要污染物总量控制提出了工作重点和具体对象。  相似文献   
405.
总结了有限空间作业过程中常见的错误,并按照HSE管理体系的理念,针对这些错误提出了纠正措施。  相似文献   
406.
Populations of marine diatom Thalassiosira weissflogii were grown in continuous cultures enriched with f/2 medium. One of the two contrasting cultures (‘eutrophic’) received 5.6 times more nutrients than the other (‘oligotrophic’). Two mathematical models are analyzed to estimate eutrophication differences. The second model based on the Michaelis–Menten uptake and Droop growth shows that cells in the eutrophic culture should have about 56% higher content of silica which is the limiting nutrient. Diatom samples were prepared for the transmission electron microscopy after cells have been kept in chemostats for 37 days. The structure of diatom cells was investigated and a comparison is made between cells grown in oligotrophic and eutrophic conditions. In eutrophic culture, dividing cells were encountered more frequently while cell concentration was approximately equal in both chemostats. The central vacuole of cells in eutrophic culture accumulated dispersed and compact material from amorphous to spherical shape. In some cells the large central vacuole had fibrilar and peppered dense materials in addition to translucent granules, vesicules and multivesicular bodies. In the cytoplasm we found increased number of multivesicular bodies, dense and lucent granules some of which enclose membrane particles and lucent vesicules. Dense material depositions observed in the vacuole are also seen in the cytoplasm associated with organelles, mitochondria and plasmalemma. Cells have well-developed, active and slightly increased number of dictyosomes (5–6). Some dictyosomes with dense secretory material in the cistern are apparently engaged in a granule formation process. Functional significance of dense material in the central vacuole, which has not been observed in cells grown in oligotrophic condition, is discussed.  相似文献   
407.
铜尾矿区9种优势植物体内重金属和氮磷含量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张宏  沈章军  陈政  安宗胜  孙庆业 《生态环境》2011,(10):1478-1484
以杨山冲铜尾矿废弃地人工覆土上生长的9种优势植物为研究对象,探讨不同植物对尾矿基质中重金属和氮磷的吸收特性以及与基质理化性质之间的关联。土壤样品采集时沿基质垂直方向分为4层:A层(覆土层0~5 cm)、B层(覆土层5~20 cm)、C层(尾砂层20~25 cm)、D层(尾砂层25~40 cm),植物样品采集时草本植物分地上和地下2部分、木本植物分根、茎和叶3部分采集。结果表明:随着9种植物生长,A层和B层基质理化性质得到明显的改善。主要表现在A层中w(总氮)、w(氨氮)、w(硝氮)、w(有效磷)和w(有机质)显著高于C、D层(P〈0.05),B层中w(有效态Cu)、w(有效态Zn)显著低于A、C、D层(P〈0.05)。9种优势植物对Cu、Pb、Zn的吸收和积累能力具有明显差异性,其中草本植物以根系积累为主,木本植物以叶片积累为主。草本植物对尾矿基质表现出较强的适应性和耐性,其中毛叶荩草(Arthraxon prionodes)根系中Cu、Pb、Zn的富集量均最大,耐性表现最突出,是较为理想的铜尾矿基质的修复物种。另外,本研究还发现,9种植物体内氮磷质量分数也各不相同,其中木本植物叶中氮磷质量分数均大于根、茎。木本植物体内w(总氮)与w(总磷)、w(Cu)、w(Zn)相关性较好,草本植物体内w(Cu)、w(Pb)、w(Zn)之间相关性较好,表明彼此之间存在一定的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408.
壳聚糖改性膨润土处理焦化废水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邵红  姜超  李辉  肖宏康 《生态环境》2010,19(5):1040-1043
焦化废水是煤制焦炭、煤气净化及焦化产品回收过程中产生的废水,其成分复杂多变,属于难处理的工业废水。利用壳聚糖对膨润土进行改性,制备了壳聚糖改性膨润土,并应用于焦化废水的处理,并对影响处理效果的工艺参数进行了优化,结果表明:在pH=8.6,投加量为10g·mL-1,搅拌时间为30min,离心时间为12min条件下,改性膨润土对焦化废水CODcr的去除率达到82.5%以上,处理效果明显优于原土和壳聚糖。此外,通过对原土和壳聚糖改性膨润土进行的比表面积和扫描电镜等表征测定分析可知,壳聚糖的加入并没有改变膨润土的基本框架,只是增大了膨润土的比表面积,从而提高吸附性能。  相似文献   
409.
为了解重金属与全氟辛烷磺酸(PFOS)共存情况下,PFOS在沉积物上的吸附规律,本研究分别测定了在海水和淡水条件下添加不同浓度的Cu2+和Cr3+(0.5~50 mM)后,PFOS在沉积物上的吸附行为。结果表明,随着[Cu2+]的增加,PFOS在沉积物上的吸附能力和非线性均增强,且当溶液中PFOS浓度越低,增强作用越明显。与淡水相比,海水环境下该增强作用更为明显。随着[Cr3+]的增加,PFOS在沉积物上的吸附能力和非线性略有增强,且海水和淡水环境中增强作用几乎相同。对比发现,海水中Cu2+对PFOS在沉积物上的吸附增强效应比Cr3+更加明显。本文研究结果将有助于定量了解和预测PFOS和重金属复合污染情况下,PFOS在海水环境中的迁移规律,并为科学评价海洋环境中PFOS和重金属的生态风险及其总量控制提供技术支撑。  相似文献   
410.
文刚  朱红  黄廷林  赵建超  任崴  徐向前 《环境科学》2016,37(11):4228-4234
地下水源中真菌大量繁殖会产生嗅味,引发毒性反应以及产生大量肉眼可见的絮状物,严重影响供水水质.以地下水源中3种优势真菌木霉属、青霉属、枝孢属为研究对象,以氯为消毒剂,通过研究真菌孢子胞内物质泄漏,胞外三磷酸腺苷(ATP),脱氧核糖核酸(DNA)和蛋白质增加及孢子形态变化,探明了氯灭活3种真菌孢子的效能与机制.结果表明,氯灭活真菌孢子符合一级动力学,满足Chick模型,3种真菌的耐氯性为:木霉属青霉属枝孢属,真菌孢子尺寸越大,亲水性越强,灭活效果越好.氯灭活后,胞内物质泄漏,胞外特征物质(ATP、DNA、蛋白质)显著增加;氯对细胞表面破坏严重,灭活后真菌孢子凹陷,表面褶皱.综上所述,氯首先作用于孢子表面,降低孢子的可培养性,进一步作用使细胞的通透性屏障受损,导致胞内特征物质释放,以致孢子死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