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485篇
  免费   226篇
  国内免费   577篇
安全科学   213篇
废物处理   53篇
环保管理   127篇
综合类   1109篇
基础理论   206篇
环境理论   1篇
污染及防治   304篇
评价与监测   103篇
社会与环境   97篇
灾害及防治   75篇
  2024年   13篇
  2023年   51篇
  2022年   135篇
  2021年   110篇
  2020年   127篇
  2019年   82篇
  2018年   90篇
  2017年   95篇
  2016年   99篇
  2015年   118篇
  2014年   128篇
  2013年   162篇
  2012年   190篇
  2011年   158篇
  2010年   119篇
  2009年   122篇
  2008年   94篇
  2007年   79篇
  2006年   76篇
  2005年   42篇
  2004年   42篇
  2003年   30篇
  2002年   33篇
  2001年   16篇
  2000年   15篇
  1999年   13篇
  1998年   6篇
  1997年   7篇
  1996年   11篇
  1995年   4篇
  1994年   5篇
  1993年   5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2篇
  1990年   3篇
  1989年   2篇
  1986年   1篇
  1983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228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941.
工程橡胶压缩实验和缓冲特性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研究天然橡胶、丁基橡胶和发泡橡胶等典型工程橡胶的压缩变形行为和缓冲特性。方法首先总结橡胶材料特性和工程案例,进行三类橡胶的准静态和动态压缩试验,获取材料的应力-应变关系和压缩特性。并以此为基础,给出橡胶缓冲特性表征方法,进而对比和定量分析不同橡胶的缓冲特性。结果压缩实验结果显示,不同橡胶材料的压缩变形行为基本一致。缓冲特性分析表明,在相同应变水平下,实心橡胶的缓冲吸能能力明显强于发泡橡胶,而在相同应力水平下,橡胶材料的缓冲吸能能力则与材料实际所处受力区域有关。因此,在工程中选取橡胶缓冲材料时,应当考虑其所处的应力环境。结论根据不同橡胶材料的缓冲规律给出其对应的冲击防护适用场景,以此形成判据,从而为橡胶防护结构材料的选择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942.
利用化学还原的方法制备银溶胶,通过在吸附了活性艳红的高岭土基体上沉积银,获得了活性艳红在高岭土上的表面增强拉曼光谱,探讨了活性艳红在高岭土上的吸附机理.结果表明,活性艳红和银溶胶均以范德华力和静电引力直接吸附于高岭土上。且银溶胶对活性艳红在高岭土上的拉曼信号有显著的增强效应。  相似文献   
943.
实验室模拟和在东湖自来水厂现场比较研究了不同饮水消毒剂对水中指示菌、病毒的灭活和消毒副产物生成的影响 .结果显示 ,细菌对消毒剂的抵抗力比病毒低 .进一步研究表明 ,当病毒浓度为n(PFU)≈ 1× 10 5mL-1,能使脊髓灰质炎病毒 (PolioV)及大肠杆菌f2 噬菌体 (f2 )彻底灭活的各消毒剂最低浓度分别为 :有效氯 ρ(Cl) =16mg/L ,二氧化氯 ρ(ClO2 ) =8.0mg/L ,联合消毒剂 ρ(Cl+ClO2 ) =(5 .0 +5 .0 )mg/L ,臭氧 ρ(O3 ) =1.2 2mg/L ;有效氯 ρ(Cl) =8.5mg/L ,二氧化氯 ρ(ClO2 ) =5 .0mg/L ,联合消毒剂 ρ(Cl+ClO2 ) =(2 .5 +2 .5 )mg/L ,臭氧 ρ(O3 ) =0 .6 7mg/L .按以上阈浓度加氯消毒东湖源水 ,产生的CHCl3 大大高于其他消毒剂 .将水中有机抽提物进行Ames试验 ,结果显示 ,加氯消毒处理的水样致突变活性明显高于其他消毒剂处理的水样 .所获水样浓集物经GC/MS鉴定分析 ,共鉴定出 118种有机物 ,主要为多环芳烃、烷基苯、酞酸酯、烷基苯酚、醛、酮醇和烷烃类等 .主要成分酞酸酯类系美国环境保护署(EPA)确定的优先污染物 ,具有致突变、致癌、致畸作用 .表 6参 7  相似文献   
944.
液膜法处理含酚废水的研究   总被引:21,自引:2,他引:21  
秦非  张志军 《环境化学》1997,16(3):247-251
本文研究了蓝113B-煤油-NaOH液膜体系处理苯酚废水的最佳操作条件,并对高浓度含酚废水(浓度5%以上)进行了二级处理,实验结果表明,除酚效率可达99%以上。对内相NaOH的最佳浓度的确定也给出了估算方法。  相似文献   
945.
采用自制玻璃负载TiO2薄膜,研究了UV-V is/TiO2以及UV/TiO2/H2O2体系对2种酞酸酯DBP和DEHP的光催化降解情况。研究结果表明,TiO2在暗处对酞酸酯没有降解作用;UV/TiO2体系能有效光降解DBP和DEHP,TiO2具有明显的光催化作用,增强因子分别为fDBP=2.06,fDEHP=1.53;在一定浓度范围内DBP在UV/TiO2体系中的降解速率与其初始浓度成负一级动力学关系;UV/TiO2/H2O2体系对DBP的光降解能力远大于UV/TiO2和UV/H2O2体系,H2O2能显著提高TiO2的光催化活性。  相似文献   
946.
在对完全硝化反硝化、同时硝化反硝化(SND)、短程硝化反硝化(SHARON)和缺氧氨氧化(ANAMMOX)生物脱氮技术的研究和开发进展进行分析后,提出了一种新型短程同步硝化反硝化生物膜工艺,并在连续曝气的条件下,对该工艺进行在线监测.结果表明:NO2-的积累率能够达到80%以上,说明系统中发生了短程同步硝化反硝化现象.  相似文献   
947.
研究了用四乙烯五胺与甲醛、尿素、环氧氯丙烷合成高分子浮选剂的条件,并用充气浮选法考察了产品性能。浮选剂的合成分两步,首先用四乙烯五胺、甲醛、尿素进行Mannich反应制得聚和单体,然后用聚合单体与一定比例的环氧氯丙烷聚合和季铵化。着重研究了四乙烯五胺与环氧氯丙烷的不同摩尔比对产物性能的影响,并把其产物的浮选性能与用甲胺、二甲胺、二乙胺、二乙醇胺制得产物的浮选性相比,结果表明;四乙烯五胺与环氧氯丙烷的最佳摩尔比为1:1.5;用四乙烯五胺制得的浮选剂的浮选效果比用甲胺、二甲胺、二乙胺、二乙醇胶制得的要好。  相似文献   
948.
本试验在阳山县江英乡和清新县石湖镇460m以上的石灰岩山区进行.试验得出.(1)番茄反夏栽培的营养特点:高产番茄养分吸收量远比低产番茄高,高产番茄吸氮216.45kg/hm2,吸磷40.20kg/hm2,吸钾390.15kg/km2,吸收氮、磷、钾比例为1:0.19:1.80;(2)各生育期氮、磷、钾吸收规律:苗期吸收少,随生长期的推进而提高,尤其是番茄开花之后其提高的速度更快;(3)施肥技术:一造施肥总量,氮360.75—444.45kg/hm2,磷225.75—267.90kg/hm2,钾340.35—48765kg/hm2.各生育期合理配施的原则是前轻、中重、后补足.  相似文献   
949.
在对江苏省化工企业开展挥发性有机物(VOCs)治理核查评估的基础上,采用层次分析(AHP)与模糊综合评价(FCE)相结合的方法,运用化工企业AHP-FCE综合评估模型,建立了包括项目建立、现场排查、评估分析和管理监督4个准则层及22个指标层的化工企业VOCs治理综合评估体系。以江苏某化工园区企业为例,运用建立的指标体系对3家企业进行VOCs治理评估,结果表明,评估结果与企业实际状况相符。提出,VOCs治理评估指标体系的应用,可确定指标权重,解决模糊性问题,减少企业在VOCs整治绩效评估中的主观臆断,具有实际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950.
当前,我国已经全面进入大众旅游时代,旅游业持续领跑宏观经济,并成为带动区域发展的支柱产业。旅游资源是传统旅游业的发展基础,我国是旅游资源大国,处理好旅游资源保护与利用的关系、实现创新发展是旅游资源研究的关键。来自旅游地理研究领域的16位青年学者,以笔谈方式探讨了新时期、新阶段下旅游资源保护与利用的基本思路,从旅游发展的新特征、资源价值的新认知、开发与保护的新方式以及针对专项资源的保护开发的新对策等方面重新定义新时代旅游资源研究的重点,核心观点整理如下:(1)随着旅游业的发展,大众旅游方式变化推动旅游产业革新,旅游资源的内涵也相应不断丰富。新时代旅游资源的重构、泛化和组合的变化需要重新对旅游资源进行识别、划分和评价,未来资源仍是旅游产业发展的基础,需要合理认知旅游资源的新特征和新价值。(2)新时代,传统资源开发的条件趋严,坚守生态底线是发展的基础。从供给端看,资源转化为产品的过程中,要尊重市场规律,面向游客新需求,以深入挖掘文化内涵为重点,借助科技新手段,创新资源开发新模式,推出受游客欢迎的旅游产品,从而激发旅游资源的市场价值属性,推动区域旅游产业升级,实现资源、资本、资产的可持续发展。(3)从需求端看,捕捉客群变化特征,构建社会规范和文明旅游新方式,从多方面引导游客主动保护旅游资源的行为,从而形成推动旅游资源保护和开发协调的新思路。(4)旅游资源的类型丰富,决定了旅游资源保护与开发方式的多样化:针对乡村旅游资源,要在资源评估的基础上,重新认识其新价值,在乡村振兴战略的引领下,因地制宜,以产业集聚为突破,重视乡村社区利益,推动乡村旅游资源的创新利用和可持续发展;针对农业文化遗产资源,在可持续发展的基础上,活态利用,构建多方参与的新机制;针对人文旅游资源,需要挖掘人文旅游资源本真性,融入传统文化,促进文化传承与旅游产业的互动发展;针对山地民族旅游资源,在时代价值重新认知的基础上要重视其地域系统的独特性,基于人地关系整体化保护与开发;针对民宿旅游,重视其转化农村闲置资源的重要功能,强化生态保护,构建民宿旅游集聚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