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0篇
  免费   8篇
  国内免费   11篇
安全科学   3篇
废物处理   1篇
环保管理   2篇
综合类   20篇
基础理论   8篇
污染及防治   9篇
评价与监测   3篇
社会与环境   1篇
灾害及防治   2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2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4篇
  2018年   4篇
  2017年   2篇
  2015年   2篇
  2013年   2篇
  2011年   4篇
  2010年   2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3篇
  2004年   6篇
  2003年   5篇
  2001年   2篇
  1999年   2篇
  1997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4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6 毫秒
31.
采用甲醛-硫酸改性法制备改性核桃壳吸附剂,利用静态吸附法研究了改性核桃壳对模拟废水中低浓度Cr(Ⅵ)的吸附性能,并采用SEM和FTIR技术对改性前后的核桃壳进行表征。表征结果显示,改性后的核桃壳表面更粗糙,孔隙轮廓更清晰,更有利于对Cr(Ⅵ)的吸附。实验结果表明:在初始Cr(Ⅵ)质量浓度为20 mg/L、初始废水p H为1、吸附温度为30℃、吸附时间为100 min、改性核桃壳加入量为24 g/L的条件下,改性核桃壳对Cr(Ⅵ)的去除率为98.4%,高于在相同条件下未改性核桃壳对Cr(Ⅵ)的去除率(93.1%);改性核桃壳对Cr(Ⅵ)的吸附更符合Freundlich等温吸附方程,对Cr(Ⅵ)的吸附行为满足拟二级动力学方程。  相似文献   
32.
Liao  Juan  Fang  Derong  Liu  Yijun  Xiong  Shimin  Wang  Xia  Tian  Yingkuan  Zhang  Haonan  An  Songlin  He  Caidie  Chen  Wei  Liu  Xiang  Wu  Nian  Tian  Kunming  Wang  Linglu  Zhang  Ya  Yuan  Hongyu  Zhang  Li  Li  Quan  Shen  Xubo  Zhou  Yuanzhong 《Environmental science and pollution research international》2022,29(39):58869-58880
Environmental Science and Pollution Research - Reported evidence has increasingly indicated that exposure to phthalates can cause adverse pregnancy outcomes. However, phthalate exposure levels...  相似文献   
33.
云南部分蔬菜中氟积累特征及其成因初步分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何锋  段昌群  侯永平 《生态环境》2004,13(3):327-329
对云南蔬菜产区部分蔬菜进行了分析,发现氟残留量普遍超过了1 mg/kg。在所检测的蔬菜中,菠菜的水溶性氟平均含量最高,为13.18 mg/kg。就叶菜类不同组织器官来看,氟的分布是:叶中的氟残留量>根中的氟残留量>茎中的氟残留量(以干质量计算);就不同叶位来看,从老叶到幼叶氟残留量有逐渐下降的趋势。结合蔬菜产地的土壤分析结果,认为蔬菜中氟残留量不仅与土壤氟含量有关,而且还可能与施肥状况、蔬菜类别有关。文章还提出了减少蔬菜中氟残留量的对策。  相似文献   
34.
35.
辽河流域水污染治理历程与“十四五”控制策略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下载免费PDF全文
为明晰辽河流域水污染治理“十四五”需求,进一步科学合理地推进辽河流域治理与保护进程,通过调研历史监测数据、统计年鉴等资料,回顾辽河流域水环境演化和治理历程.将辽河流域的治理分为3个阶段:第1阶段(1991—1999年),该阶段流域水环境呈重度污染并持续恶化,环境治理逐渐起步;第2阶段(2000—2006年),该阶段辽河流域水质恶化趋势基本得到遏制,控源治污初显成效;第3阶段(2007—2019年),该阶段辽河流域水质优良比例整体持续提升,国家水体污染控制与治理科技重大专项有力支撑流域综合调控.辽河流域水污染治理颇显成效,但仍存在以下主要问题:①辽河流域水污染治理经历了从单一的控源治污向河流综合治理转变,污染程度由重度转为轻度,但流域水污染控制依然不容乐观;②辽河流域属寒冷地区缺水型河流,生态流量不足;③水质改善及水生态恢复成果不稳定;④流域管理机制体制有待完善.“十四五”应针对性增设分水期考核方式和水生态考核指标,完善水环境标准;坚持水资源、水环境、水生态“三水”统筹科学施治,构建减排和增容相结合的水污染控制模式,推动水量、水质、水功能良性循环发展;建立流域统筹管理、垂直领导的管理体制,制定辽河流域河流空间管控的长效机制,促进环保技术产业化,发展流域循环经济,缓解经济社会发展与水环境保护矛盾,最终实现流域经济社会可持续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36.
本文介绍了采用磁性载体与A/O联合工艺处理南京金陵石化研究院中试车间产生的含表面活性剂废水技术。采用磁性载体取代一般填料对MBBR工艺进行改良,磁性载体完成挂膜后,微生物的活性明显提高污水处理厂处理能力大幅提升。对比不同工艺处理相同污水时,改良MBBR工艺能保证污水能够平稳达标排放,同时提高了污水处理效率,降低了污水处理厂运行成本,提高了污水处理能力。  相似文献   
37.
汞是环境中毒性最强的重金属之一,由于具有持久性、长距离迁移性和生物累积性被列为全球性污染物。土壤是汞重要的源和汇,在汞的生物地球化学循环中发挥关键作用,其理化性质可以显著影响汞的吸附分配行为。本文基于采自全国各地的131份农业土壤样品考察了汞(Hg2+)在土壤中的吸附分配行为,测定了Hg2+的固液分配系数(Kd),并探讨其与p H、有机质(OM)、粒度组成、溶解性有机质(DOM)和总硫等土壤理化性质的关系。利用逐步多元线性回归的方法分析发现旱地土壤对汞Kd的主要影响因素是DOM和土壤粒度,而水田的主要影响因素是总硫。通过淹水实验,进一步探究了土壤氧化还原对Hg2+分配的影响。研究发现,旱地土壤中,大部分土壤在淹水30 d后Kd呈明显增大趋势,继续淹水至60 d的Kd表现为稳定或下降的趋势;大部分水田土壤在淹水条件下Kd未表现出增大的趋势,且随淹水时间呈稳定或下降的趋势。  相似文献   
38.
采用多元线性回归-分光光度法进行电镀排放废水中Cr3+、Ni2+、Zn2+的同时测定研究。以4-(2-吡啶偶氮)间苯二酚(PAR)为显色剂,探索了同时测定模拟电镀废水中Cr3+、Ni2+、Zn2+的实验方法,建立多元线性回归模型。根据实际电镀排放废水中Cr3+、Ni2+、Zn2+的质量浓度分布调查结果,设计了测定较低和较高浓度范围2种模型,分别对应不同水质波动程度的电镀企业废水,前者浓度范围设置基本覆盖大多数实际电镀排放废水中Cr3+、Ni2+、Zn2+的浓度,且具有较高精度。测定浓度范围较小模型对应水质波动较小的电镀排放废水,模型中Cr3+、Ni2+、Zn2+的质量浓度分别为0.32~0.44、0.32~0.50、0.72~0.84 mg/L,平均相对误差MR...  相似文献   
39.
从污水处理厂的活性污泥中,分离、筛选出1株高效降解丙烯酰胺的菌株A18,经16S rDNA序列分析鉴定该菌株属于Delftia tsuruhatensis,它可以降解苯胺.以丙烯酰胺为惟一碳源的无机盐培养基中,以菌株细胞的增长和丙烯酰胺的降解为依据,通过实验得出A18菌株的最适生长条件:温度为30℃,pH为7.0.在最适生长条件下,当丙烯酰胺的初始浓度约为1 000 mg/L时,菌株A18对丙烯酰胺的48 h降解率达到100%.  相似文献   
40.
广玉兰、龙爪槐和黄杨化感物质对铜绿微囊藻生长的抑制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针对水华的主要物种——铜绿微囊藻,初步测定了60种植物的浸提液对其细胞增殖的抑制率。结果表明,8种植物的浸提液对铜绿微囊藻生长的抑制率达到90%以上。其中,广玉兰、龙爪槐和黄杨叶片浸提液对铜绿微囊藻生长的抑制率分别达到97.4%、95.6%和91.2%。通过计算得到培养7d后广玉兰、龙爪槐和黄杨的50%抑制效应质量浓度(EC50)分别为0.52、1.04、5.87g/L,而90%抑制效应质量浓度(EC90)分别为3.79、6.45、9.09g/L。首次发现此3种植物浸提液中富含能抑制铜绿微囊藻细胞增殖的化学物质,可以作为抑藻化感物质的一个重要来源。根据EC50和EC90对培养时间的拟合方程判断,广玉兰和龙爪槐浸提液对铜绿微囊藻的抑制效果较黄杨浸提液更为长效,且由于其抑制效果优于农作物秸秆,具有进一步研究的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