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67篇
  免费   129篇
  国内免费   317篇
安全科学   122篇
废物处理   10篇
环保管理   91篇
综合类   692篇
基础理论   158篇
污染及防治   14篇
评价与监测   21篇
社会与环境   62篇
灾害及防治   43篇
  2024年   6篇
  2023年   17篇
  2022年   49篇
  2021年   67篇
  2020年   81篇
  2019年   55篇
  2018年   57篇
  2017年   53篇
  2016年   38篇
  2015年   58篇
  2014年   51篇
  2013年   55篇
  2012年   62篇
  2011年   78篇
  2010年   80篇
  2009年   59篇
  2008年   63篇
  2007年   51篇
  2006年   71篇
  2005年   33篇
  2004年   36篇
  2003年   25篇
  2002年   23篇
  2001年   17篇
  2000年   18篇
  1999年   5篇
  1998年   3篇
  1997年   1篇
  199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21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593 毫秒
921.
在建立的耦合了污染负荷模拟模块的三峡水库分布式水文模型的基础上,结合多个全球气候模式的集合平均模拟结果,采用统计降尺度模型SDSM将全球气候模式和分布式水文模型耦合,评估了未来气候变化对三峡库区污染负荷的影响,考虑到研究中存在的不确定性,采用假设情景法,分析了三峡库区污染负荷对不同降水量变化的响应情况.结果表明,库区总氮和总磷负荷均与降水量成正相关,在降水量增加量相同的情况下,总氮负荷变化比总磷更剧烈,而在降水量减少量相同的情况下,总磷负荷变化比总氮更剧烈.另外,降水变化主要对三峡库区4—8月的污染负荷量有较大影响.  相似文献   
922.
以斜生栅藻(Scenedesmus obliquus JNU49)为研究对象,研究了重金属Pb2+、Cr3+、Cr6+对斜生栅藻生物量积累、光合性能及抗氧化系统的影响.结果表明,Pb2+、Cr3+、Cr6+对斜生栅藻的半数抑制浓度(IC50)分别为82.94、121.15、23.65μmol·L-1.半数抑制浓度胁迫下,斜生栅藻的放氧速率分别在第2~8 d(Pb2+胁迫)、1~3 d(Cr3+、Cr6+胁迫)受到明显抑制,而呼吸速率无明显变化;Pb2+胁迫下,斜生栅藻光系统Ⅱ(PSⅡ)的原初光能转化效率(Fv/Fm)、实际光能转化效率(Yield)、相对电子传递速率(rETR)均明显低于对照,光化学淬灭(qP)从第1~5 d高于对照,而第6~8 d则显著低于对照;Cr3+和Cr6+胁迫对斜生栅藻光合性能的影响不如Pb2+胁迫明显.斜生栅藻丙二醛(MDA)含量在重金属胁迫下变高,以第3、4 d尤为明显;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升高,于第3、4 d较为明显;过氧化氢酶(CAT)活性、总抗氧化活性(T-AOC)在重金属胁迫下均小幅度提升.通过本研究发现,斜生栅藻的生物量、光合速率、叶绿素荧光参数和SOD活性等指标对重金属胁迫的反应均较为灵敏,可作为评估重金属胁迫对微藻危害的指标.  相似文献   
923.
蜈蚣草对污染土壤中As、Pb、Zn、Cu的原位去除效果   总被引:7,自引:3,他引:7  
通过2年的原位修复试验,探讨了蜈蚣草对污染土地中As、Pb、Zn、Cu的修复(去除)潜力.研究结果表明,蜈蚣草除了能富集As外,对Pb也有较强的富集能力,地上部Pb含量可高达1303mg·kg-1·蜈蚣草生物量达到了极大值时,地上部As、Pb、Zn、Cu含量可分别高达1455、937、365、101mg·kg-1.蜈蚣草对As和Pb都具有良好的修复效果,每年刈割2次蜈蚣草,As、Pb分别能够去除15.5kg·hm-2·a-1和8.5kg·hm-·2a-1.蜈蚣草对As、Pb、Zn有很强的耐性,在土壤中Pb、Zn、Cu含量高达10913、2511、510mg·kg-1时,不会显著降低蜈蚣草的生物量.  相似文献   
924.
为了阐明三峡库区第一大支流香溪河流域人类活动对磷输入的影响程度,收集流域所涉及的2001~2019年的乡镇统计数据,运用改进的人类活动净磷输入(NAPI)模型,分析了该流域NAPI的发展趋势.结果表明:在时间尺度上,香溪河流域2001~2019年的NAPI整体呈下降趋势;在空间尺度上,NAPI呈现东北部高于西南部的趋势,影响香溪河流域NAPI的主要乡镇为黄粮镇、峡口镇和昭君镇,占香溪河流域NAPI的63.8%;河流磷输出占NAPI的百分比为10.7%~79.5%;从NAPI结构上看,影响香溪河流域NAPI主要的影响因素为磷肥施入量,占香溪河流域NAPI的46%~68%,次要影响因素为食物磷和磷化工及磷矿开采导致磷素释放量,分别占香溪河流域NAPI的14%~32%和16%~24%;从NAPI影响因素上看,NAPI与人口密度和耕地面积占比均呈极显著正相关(P<0.001),而在小流域研究尺度上,NAPI与河流磷输出的相关性不显著(P>0.05),不具有直接的响应关系.因此,香溪河流域磷素管理应优先考虑重点区域(黄粮镇、峡口镇和昭君镇),控制化肥施用量,并提高工厂污染物排放标准.  相似文献   
925.
为研究关中地区细颗粒物中碳组分的污染特征及其来源,于2017年9月4日至2018年1月19日在关中地区5个主要典型城市(西安、渭南、铜川、宝鸡和咸阳)设置采样点(XA、WN、TCH、BJ和XY)进行细颗粒物(PM_(2.5))的手工采样观测,碳组分环境样品采用热光透射法(TOT)分析.结果表明,细颗粒物中OC和EC平均浓度分别为(14. 48±7. 86)μg·m~(-3)和(2. 27±0. 95)μg·m~(-3),占比分别为18. 04%和2. 99%,与其他城市相比污染较为严重.碳组分占比的空间分布为XY WN XA BJ TCH,且季节差异明显,冬季占比高于秋季. OC与EC的相关性显著(R~2=0. 79),有着较为相同的污染来源.OC1在碳组分中比例最高为23. 44%,碳组分的浓度顺序为OC1 EC2 EC3 OC4 EC1 OC2 OC3 EC4 EC6 EC5.正矩阵因子分解模型的源解析结果表明,该地区碳组分的4类主要贡献源为生物质燃烧与燃煤源、汽油车尾气、柴油车尾气和道路扬尘污染源,贡献率分别为48. 63%、23. 07%、18. 82%和9. 47%,各点位的污染贡献结构有着明显的差异.  相似文献   
926.
陶粒在废水除磷中的试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粉煤灰、膨润土、粘土、发泡剂为主要原料,与外加添加剂混合,烧结制备应用于环境工程的陶粒。通过静态试验和动态试验考察了陶粒对磷的去除效果,在静态试验中,考察了添加剂的成份、含量以及振荡时间对其除磷效果的影响和对出水pH值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含钙量越多的陶粒,其对磷的去除率越高,其中只加钙的陶粒对磷的去除率在振荡5h时就达到最高94.86%;而不加添加剂的陶粒对磷的去除效果最差,在振荡5h时仅为15.6%。将不同种陶粒放入pH为6.12的模拟废水中,振荡为0.5 h时,其出水pH值便发生明显的变化,其中含钙陶粒的出水pH变化最大,达到10.77,随着振荡时间的增加,其出水的pH值便不再发生明显的变化。在动态试验中,对含钙陶粒进行动态吸附试验,其泄漏值是60 BV,饱和吸附量为150 BV。  相似文献   
927.
为了提升天然非金属矿物对Cd2+的吸附性能,采用MT(蒙脱石)和HP(海泡石)为前驱材料,依次通过酸纯化和SDS(十二烷基磺酸钠)改性后合成了有机非金属矿物材料,利用扫描电镜(SEM)、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FT-IR)、X射线荧光光谱分析(XRF)等手段对2种改性材料〔SDS-MT(十二烷基磺酸钠改性蒙脱石)和SDS-HP(十二烷基磺酸钠改性海泡石)〕吸附Cd2+的机制进行探究,并对吸附过程分别进行了动力学拟合和等温吸附方程拟合.结果表明:①SDS-MT和SDS-HP吸附模拟废水中Cd2+的效果分别比未改性的MT和HP平均提升约40%和19.5%. ②改性过程没有改变2种前驱材料的基本结构,但引起其元素质量分数、阳离子交换量和比表面积的改变. ③SDS-MT、SDS-HP对模拟废水中Cd2+的吸附量受溶液的pH影响较大,最大吸附量分别达16.54、9.24 mg/g,2种改性材料对模拟废水中Cd2+的吸附过程能较好地满足准二级动力学方程,并且其平衡传质时间较短. ④SDS-MT对模拟废水Cd2+的吸附模型较满足于Freundlich吸附等温模型,推测SDS-MT是一种有限吸附位点的吸附剂,吸附过程为单分子层吸附,而SDS-HP则较好的满足Langmuir吸附等温模型.研究显示,对2种天然非金属矿物材料的有机改性能够有效提升材料对Cd2+的吸附容量,发挥材料的实际运用价值.   相似文献   
928.
针对四川某地井喷事故H2S气体泄漏扩散问题,建立了井喷事故发生地复杂地形的三维模型,并进行了仿真模拟计算.  相似文献   
929.
1956-2005年窟野河径流变化及人类活动对径流的影响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为明确水土保持综合治理和矿产资源开发引起的水文情势演变,以黄土高原水蚀风蚀交错区的窟野河流域为研究区域,选择近50 a的径流、降雨资料,运用非参数检验、R/S、小波分析、历时曲线方法,探讨径流的变化趋势、突变和周期,并利用降雨-径流多元线性模型估算气候变化和人类活动对径流的影响。结果表明:径流量表现出显著减少趋势,变率为-0.11×108 m3/a,跃变时间发生在1979、1996年。与基准期(1956-1979年)相比,煤炭开发期(1997-2005年)的日径流量在5%、50%和95%的频率上减少程度均较水土保持效应期(1980-1996年)大。年径流的演变在9、18、32 a存在显著的周期。水土保持效应期气候变化与人类活动对径流变化的贡献率分别为58.62%、41.38%,煤炭开发期气候变化占21.75%,人类活动占78.25%,其中采煤活动占52.27%。煤炭开采是导致窟野河径流减少的主要因素,但是气候变化的影响也不可忽视,在进行水土保持综合治理和水资源合理规划时应充分考虑。  相似文献   
930.
超声能量对剩余活性污泥特性的影响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冯新  邓金川  李碧清  罗刚  雷恒毅 《环境科学》2011,32(10):3004-3010
采用从0~26 000 kJ.kg-1中的7个超声能量水平进行活性污泥的破解研究.结果表明,超声波能有效改变污泥特性,破坏污泥絮体结构和细胞壁,使污泥中固体物向液相转变,从而改变污泥的沉降性能和可生化性能.低能量超声波作用污泥时,污泥的沉降速度和上清液浊度能得到明显改善,1 000 kJ.kg-1的超声能量使污泥在45...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