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4篇
  免费   16篇
  国内免费   33篇
安全科学   12篇
废物处理   2篇
环保管理   9篇
综合类   75篇
基础理论   18篇
污染及防治   6篇
评价与监测   9篇
社会与环境   5篇
灾害及防治   7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12篇
  2021年   9篇
  2020年   7篇
  2019年   5篇
  2018年   4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7篇
  2015年   5篇
  2014年   7篇
  2013年   7篇
  2012年   12篇
  2011年   4篇
  2010年   5篇
  2009年   9篇
  2008年   3篇
  2007年   8篇
  2006年   10篇
  2005年   4篇
  2004年   3篇
  2003年   7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5篇
  2000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4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01.
为研究大连湾表层沉积物中THg(总汞)和MeHg(甲基汞)的分布及影响因素,于2016年7月对大连湾12个采样点表层沉积物进行了调查,分析了沉积物中w(THg)和w(MeHg)及其与环境因子的关系.结果表明:①大连湾表层沉积物中w(THg)和w(MeHg)的平均值分别为(79.5±47.1)和(0.53±0.26)ng/g,MeHg%(甲基化比率)范围为0.39%~1.46%,平均值为0.74%.②沉积物中w(THg)和w(MeHg)均表现出由湾内向湾外降低的趋势,而MeHg%的空间分布特征与w(THg)和w(MeHg)相反,并且水产养殖活动的外源输入也可对MeHg%产生影响.③w(MeHg)与各环境因子均呈显著相关关系,表明沉积物中w(MeHg)主要受w(THg)和氧化还原条件的影响;MeHg%与Hg/C(THg与TOC摩尔比,下同)呈显著负相关,可能主要与沉积物中生物可利用Hg的比例影响有关,而MeHg%虽然与w(TOC)、w(TS)的相关性均不显著,但也体现出有机质和硫对Hg的生物可利用性的影响.研究显示,沉积物中生物可利用Hg在MeHg的产生过程中具有重要作用,而减少大连湾内汞和有机质的输入将有助于降低沉积物中w(MeHg).   相似文献   
102.
保持县域边界完整性的中国生态区划方案   总被引:7,自引:1,他引:7  
论文采用生态大区-生态地区-生态区三级区划系统,根据气候、地形地貌、生态系统特点等特征的定量与定性指标,采用自上而下逐级划分,将全国划分为了4个生态大区(东北部湿润半湿润生态大区、北部干旱半干旱生态大区、南部湿润生态大区和青藏高原生态大区)、11个生态地区和63个生态区。此一保持县域边界完整性的生态区划方案可为我国生态环境保护和建设、生态环境监测与评价提供依据,命名方面更加注重惯用名称的应用,边界划分保持县域完整性,以便使生态环境的数据能与以县为行政单元统计的社会经济数据更好地融合,有利于生态管理的实施,可为明晰各区域的生态功能定位、保障区域生态安全、国家或区域战略决策、生态资源保育、生态环境保护与建设等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03.
柴油微乳体系对生物油增溶性能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鼠李糖脂(RL)为表面活性剂,不同碳链长度正构醇为助表面活性剂构建柴油逆胶束体系,进而研究了该体系对模拟生物油的增溶性能.以单位柴油逆胶束增溶生物油的量为评价指标,研究了生物油和柴油的体积比B/D、醇的种类、醇与表面活性剂的质量比C/R及表面活性剂的浓度对生物油增溶性能的影响,并对最佳增溶条件下获得的生物油/柴油微乳体系进行了性能分析,包括元素分析、傅里叶红外分析、热稳定性和燃料产品指标分析等.当生物油与柴油的体积比B/D为3:7,RL浓度为15g/L,助表面活性剂选用正庚醇且醇与表面活性剂的质量比C/R为2.0时,柴油微乳体系增溶生物油的量最大,性能较佳.  相似文献   
104.
以直接热氧化制备的TiO2为催化剂,采用单双槽光反应器,研究了水中苯胺的光电催化降解行为,结果表明:氧的还原反应不是光电催化反应的速率控制步骤,但氧的还原和还原产物能加快苯胺的光电催化降解速率,单槽光电反应器中,当pH由4.38升至10.30,苯胺降解反应速率是逐渐增大。当pH大于10.30后,反应速率迅速下降,使用双槽反应器,阳极室鼓氮气时,苯胺的反应速率始终随pH的升高而下降,而不阳极室鼓空气时,苯胺反应速率在pH9.0左右时最大,在相同的气氛条件下,苯胺在单槽的光电催化反应速率大于双槽的速率,利用光电流的大小可判断反应速率的快慢,但光电流的利用效率与溶液pH,氧和电压有关。  相似文献   
105.
106.
冷宇祥 《四川环境》2001,20(2):74-76
本文就当前个别地方排污收费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了阐述,并提出在市场经济体制下如何依法征收排污费的一些建议。  相似文献   
107.
青藏高原生态资产的价值评估   总被引:696,自引:31,他引:696  
论文根据一系列1∶1000000自然资源专题图,把青藏高原生态资产划分为森林、草地、农田、湿地、水面、荒漠6个一级类型,应用GIS技术进行了数据处理与统计分析,编制了青藏高原1∶4000000自然资产图。生态资产价值评估以Costanza等人(1997)对全球生态系统服务价值评估的部分成果为参考,同时综合了对我国专业人士进行的生态问卷调查结果,建立了中国陆地生态系统单位面积服务价值表。以此表为基础,通过生物量等因子的校正,对青藏高原不同生态资产的服务价值进行了估算,结果表明,青藏高原生态系统每年的生态服务价值为9363.9×108元/年,占全国生态系统每年服务价值的17.68%,全球的0.61%。在青藏高原生态系统每年提供的生态服务价值中,土壤形成与保护价值最高,占19.3%;其次是废物处理价值,占16.8%;水源涵养价值占16.5%,生物多样性维持的价值占16%。高原不同生态系统类型中,森林生态系统和草地生态系统对青藏高原生态系统总服务价值的贡献最大,贡献率分别为31.3%和48.3%。  相似文献   
108.
黄土高原中尺度流域基流变化驱动因素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针对黄土高原基流的动态变化特征和驱动因素问题,以昕水河流域为例,采用数字滤波法(3次,α=0.925)分割基流,利用Mann-Kendall、Pettitt、小波分析和Hurst法分析该流域基流的趋势性、突变性、周期性和持续性特点,采用双累积曲线法对基流变化驱动因素进行分析。结果表明,昕水河流域多年平均基流量为0.45亿m3,基流指数为0.368;流域年基流量呈显著下降趋势(P<0.01),在1985年发生突变;基流变化周期为27年,预计未来基流仍有进一步减少趋势(H>0.50)。流域降水和人类活动是基流变化的根本原因,人类活动通过植被覆盖度的变化、地下水的开发、煤矿开采和水土保持措施等方式影响基流。与第一阶段相比,第二、第三阶段降水和人类活动对基流的影响比例分别为25.89%、74.11%和0.37%、99.63%。进入21世纪,人类活动逐渐成为影响基流变化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109.
硅肥施用对重金属污染土壤甘蔗镉吸收的影响研究初探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长期采用受铁矿尾矿水污染的河水进行灌溉的农田,其土壤存在一定重金属镉污染,且土壤酸化严重,有效硅活性低。甘蔗是需硅量较大的植物,因此在甘蔗种植过程中施用碱性硅肥既可补充硅营养又可通过硅肥控制镉的吸收。本试验通过硅肥不同施用量及基肥、基肥+追肥的施用方式的比较,结果表明:在甘蔗种植中一次性施用硅肥1500 kg·hm-2,可以使土壤中活性较高的弱酸提取态镉占镉总量的比例从38.45%下降到32.51%,而甘蔗不能利用的残渣态镉的占比从11.19%提高到14.78%;硅肥分为基肥与追肥两次施用的方式,其对土壤镉的形态的影响也存在相似的规律,且变化趋势更加显著,弱酸提取态镉占比从40.93%下降到35.47%,降幅更加显著;同样残渣态镉则随着硅肥施用量的增加而增加,其占比从16.26%增加到22.66%;施用硅肥能有效降低甘蔗汁中镉的含量,从一次性作为基肥施用的结果来看,每公顷施用375~1500 kg硅肥,其蔗汁中镉含量随施肥量增加而下降,从168.54μg·L-1降至57.87μg·L-1,降幅为28.26%~60.30%;蔗渣中镉含量也有相似的变化趋势,从468.36μg·kg-1降至377.77μg·kg-1,降幅为7.86%~19.34%;采用基肥+追肥施用硅肥,无论是蔗汁还是蔗渣,其镉的含量同样随硅肥施用量的增加而下降,蔗汁镉含量的降幅更大,最高可降81.18%,从而达到降低甘蔗汁及蔗渣中镉含量水平的目的。  相似文献   
110.
金矿开采后的尾矿中含有大量的砷,纳米零价铁可以有效稳定尾矿中的砷,但是在尾矿的后期复垦过程中,表层植被分泌的小分子有机酸,会使土壤中稳定的砷重新释放,造成二次污染。以植物根系分泌的常见小分子有机酸中的乙酸作为研究对象,在纳米零价铁(NZVI)去除砷的动力学基础上,利用批实验方法研究乙酸对稳定砷的影响过程。结果表明,纳米铁可以在几分钟内去除尾矿浸出液中的砷,反应符合准二级动力学模型,铁砷质量比约500∶1时,砷去除率可以达到94%以上。NZVI快速去除As(Ⅴ)主要是在NZVI表面的氧化铁上发生吸附、共沉淀作用。有氧条件下的NZVI对As(Ⅴ)去除效果优于无氧条件下的效果,长期有氧腐蚀NZVI对浮选尾矿和生物氧化尾矿的砷去除率比未腐蚀的分别增加了18.03%和15.21%。乙酸盐对长期有氧腐蚀NZVI稳定的浮选尾矿和生物氧化尾矿砷的解吸率比未腐蚀的分别减少了7.56%和20.01%。当乙酸(以三水合乙酸钠计)与纳米铁的质量比达到2.72∶1时,由于乙酸的羧基与砷酸根有相似的电荷类型,可以与砷竞争吸附铁氧化物表面的吸附位点,又可以与三价铁离子形成稳定的配合物,会使稳定的砷重新释放。但当铁砷质量比逐渐增大(大于5 000∶1),较多的吸附位点会有效抑制乙酸盐对砷的释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