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97篇
  免费   64篇
  国内免费   103篇
安全科学   115篇
废物处理   16篇
环保管理   102篇
综合类   408篇
基础理论   44篇
污染及防治   37篇
评价与监测   41篇
社会与环境   90篇
灾害及防治   11篇
  2023年   10篇
  2022年   23篇
  2021年   33篇
  2020年   45篇
  2019年   18篇
  2018年   27篇
  2017年   26篇
  2016年   33篇
  2015年   48篇
  2014年   36篇
  2013年   84篇
  2012年   89篇
  2011年   66篇
  2010年   63篇
  2009年   57篇
  2008年   45篇
  2007年   47篇
  2006年   53篇
  2005年   23篇
  2004年   22篇
  2003年   8篇
  2002年   4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2篇
  199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86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791.
Hexachlorobenzene (HCB) is a chlorinated aromatic hydrocarbon that was widely used for seed dressing in prevention of fungal growth on crops, and also as a component of fireworks, ammunition, and synthetic rubbers. Because of its resistance to degradation and mobility, HCB is widely distributed throughout the environment and is accumulated through food chains in different ecosystems. In this study, a preliminary investigation was carried out on the bioaccumulation and the toxic effects of HCB in the microbial (protozoan in particular) communities in the Fuhe River, Wuhan, a water body receiving industrial wastewaters containing HCB and other pollutants, using the standardized polyurethane foam units (PFU) method. Field samples were taken from eight stations established along the Fuhe River in January and August 2006. The concentration ratios of HCB in microbial communities and in water were 9.66-18.64, and the microbial communities accumulated 13.29-56.88 μg/L of HCB in January and 0.82-10.25 μg/L HCB in August. Correlation analysis showed a negative correlation between the HCB contents in the microbial assemblage, and the number of species and the diversity index of the protozoan communities. This study demonstrated the applicability of the PFU method in monitoring the effects of HCB on the level of microbial communities.  相似文献   
792.
以2 d种群增长率为指标研究了环境抗雄激素氯氰菊酯对萼花臂尾轮虫的急性毒性;以3 d种群动态参数(种群增长率、混交率、混交雌体受精率和携卵雌体/非携卵雌体)、7 d休眠卵产量和休眠卵孵化率为指标研究了低剂量氯氰菊酯(0.001~0.316 mg.L-1)对萼花臂尾轮虫繁殖的影响;以2 d种群参数分析了在氯氰菊酯中形成休眠卵孵化后的生长性能;以3 d种群参数为指标分析了母体暴露氯氰菊酯,对其后代繁殖的影响.结果表明氯氰菊酯浓度对数与种群增长率呈直线负相关.氯氰菊酯半数效应浓度(EC50)、最低可观察效应浓度(LOEC)和无可观察效应浓度(NOEC)分别为14.22、10和3.16mg.L-1;0.0316 mg.L-1氯氰菊酯组7 d休眠卵产量较对照组下降了41.23%,休眠卵孵化率亦较对照组显著下降;氯氰菊酯试验组中形成的休眠卵孵化后的种群增长率和混交率显著下降;萼花臂尾轮虫母体暴露0.316 mg.L-1氯氰菊酯其后代种群增长率比对照下降了15.96%.试验表明,萼花臂尾轮虫2 d种群增长率对氯氰菊酯较不敏感;低剂量氯氰菊酯可降低休眠卵产量、休眠卵孵化率及孵化后种群增长率,从而减少萼花臂尾轮虫后代早期对种群增长的贡献.  相似文献   
793.
水杉锯末对三价铬离子的吸附机理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用酸碱电势滴定法和静态实验对木屑表面的带电状况﹑Cr3+的吸附规律及其吸附反应焓进行了研究,并用X射线光电子能谱对吸附Cr3+前后的木屑表面元素进行了测定。结果表明木屑的等电点(pHzpc)为3.2,pH大于时表面带负电;木屑表面的羧基离子是带电的主要官能团,也是吸附Cr3+的主要基团;羧基与Cr3+之间为1∶1的配位吸附。  相似文献   
794.
2006年12月至2007年1月(冬季)期间,对北部湾海区的生物固氮作用进行了初步研究,结果表明:当培养时间为2 h时,水体浮游生物固氮速率最高,且固氮速率随着培养时间的延长而逐渐降低。北部湾冬季固氮速率存在周日变化,8∶10~11∶10时段内固氮速率达到最高值。10 m和30 m水深在夜间仍能检测到固氮活性,这可能是浮游生物昼夜垂直移动引起的。北部湾冬季固氮速率的范围为447.5~1447.2 pmol/(L.h),固氮速率呈现出从湾内往湾外不断增加的趋势,湾口海区(B06站)的积分固氮速率为319.5μmol/(m2.d)。B06站Fe加富实验表明,添加100 nmol/L Fe能够明显促进生物固氮作用,北部湾冬季湾口海区生物固氮作用可能受到Fe限制。  相似文献   
795.
厌氧条件下,微生物的代谢速率很缓慢。而低强度超声辐照则可以有效促进微生物的活性,进而增强生化反应速率。基于此,文章采用低强度超声预处理耐盐醌还原菌群,研究在富盐环境下其对醌介导偶氮染料的厌氧生物脱色速率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低强度超声(辐射频率40 kHz)处理耐盐醌还原菌群的最佳条件为超声强度0.15 W/cm2,超声时间3 min。在50 g/L NaCl存在条件下,处理后的耐盐醌还原菌群能够使蒽醌-2-磺酸钠、蒽醌-2,6-二磺酸钠、2-羟基-1,4-萘醌和2-甲基-1,4-萘醌介导的偶氮染料酸性大红3R脱色速率分别提高8.8%,23.0%,4.2%及20.4%。通过透射电镜分析推测,低强度超声可能是通过增大生物细胞壁的比表面积来提高其传质能力,从而提高醌介导的偶氮染料脱色速率。  相似文献   
796.
文章采用十六烷基三甲基溴化铵(HDTMA)、丙烯酰胺(AM)和聚合氯化铝(PAC)3种改性剂分别对成都粘土进行改性,将改性粘土用于垃圾渗滤液处理,比较不同改性粘土对氨氮和COD的吸附性能,并通过X射线衍射、红外光谱、热分析技术对改性粘土进行表征,分析作用机理;研究表明,粘土经过改性后,3种改性粘土的底面间距分别增大0.7533、0.3496、0.1929nm,对垃圾渗滤液中氨氮和COD去除效果关系为:HDTMA改性土>AM改性土>PAC改性土>原土,HDTMA改性土为最优改性土。改性粘土预处理渗滤液方法是可行的,HDTMA改性土是最优改性土,对氨氮去除率达到48.68%,COD去除率达到32.27%,控制条件为:投加量为100g,pH=7,转速为200 r/min(50min),静置时间6h。  相似文献   
797.
邓欧平  孙嗣旸  吕军 《环境科学》2013,34(4):1284-1290
本研究以我国东南沿海地区的典型农业流域——长乐江流域为对象,通过实地调查、数据收集和分析,构建模型所需的各类空间数据库和属性数据库,将流域内各种非点源污染过程的概化设置和相应管理操作与模型进行有效耦合,利用近3年的流域水质监测资料进行模型参数的率定和验证,建立了该流域氮污染过程的ArcSWAT模型,模拟估算了流域不同非点源氮的入河量,并着重分析和识别不同时段土地利用类型的关键性污染源.结果表明,长乐江流域非点源氮素污染的主要来源是氮肥施用、大气沉降和土壤氮库,对河流总氮负荷的贡献率分别为35%、32%和25%.不同时段、不同土地利用类型的关键性污染源具有明显差异.从时间分布来看,土壤氮库和大气沉降所产生的非点源氮素污染的关键时期在雨季,而氮肥污染则主要发生在作物生长季节.从土地利用分布来看,园地和人居地非点源氮素的控制性污染源分别是氮肥施用和生活排污;而水田和旱地的三大污染源(氮肥施用、大气沉降和土壤氮库)入河量相差不大,需要同时控制.因此,治理流域非点源氮素污染问题,应分时、分区、分类制定控制方案.  相似文献   
798.
重点企业与非重点企业由于其参与清洁生产审核的背景及初衷方面的本质差别,使其与二者相对应的审核验收也存在着较大的不同。相对于重点企业,目前对非重点企业审核验收的相关管理制度建设方面尚存在一定的空白。探索性地通过对非重点企业清洁生产审核验收工作的特点、验收管理工作原则及验收形式的分析描述,为非重点企业的审核验收工作提供参考与借鉴。  相似文献   
799.
为了研究调水调沙对黄河口近海海域浮游植物群落结构的影响,于2015年6月16日、7月7日、7月20日及未调水调沙的2016年7月14日,对黄河口近海海域叶绿素a(Chl a)含量、浮游植物群落结构和环境因子的空间分布特征进行了4次综合调查。结果显示,2015年随着调水调沙的进行,调查海域Chl a浓度整体呈现先降低后升高的趋势,在空间上由河口向离岸逐渐递减过渡到整个海域均匀分布;2016年Chl a浓度偏低,高值区主要在南部近岸海域。随着调水调沙的进行,鉴定到的浮游植物种类逐渐递增,浮游植物群落演替明显。舟形藻(Navicula spp.)在4个调查航次均是优势种群,其他优势度较高的浮游植物还有针杆藻(Synedra spp.)、角毛藻(Chaetoceros sp.)、细弱圆筛藻(Coscinodiscus subtilis)、窄隙角毛藻(Chaetoceros affinis)、日本星杆藻(Asterionella japonica)和旋链角毛藻(Chaetoceros curvisetus)。调水调沙前,温度和可溶性无机磷(DIP)是影响浮游植物群落结构的重要因素;调水调沙中,可溶性无机氮(DIN)、DIP和DIN/DIP影响逐渐增高;调水调沙后,可溶性无机硅(DSi)、DSi/DIN和温度的影响最明显。  相似文献   
800.
为探究纳米零价铁团聚作用和氧化反应等物相转变对土壤中砷的稳定化效果和潜在毒性影响机制,选择纳米零价铁以及其可能的物相转变产物,包括微米零价铁、纳米级Fe2O3、微米级Fe2O3、纳米级Fe3O4等,通过室内模拟实验,研究纳米零价铁物相转变对砷污染土壤稳定化效果和潜在毒性的影响。结果表明:1)相比而言,纳米Fe0对土壤中砷的稳定化效率最优,当其添加量为5%时,水溶性砷含量由稳定化处理前的2.20 mg/kg降至0.11 mg/kg,稳定化效率为94.90%,同时,砷的环境风险由处理前的中等风险降至无风险;2)由浸出实验结果可知,团聚作用引起纳米零价铁向微米零价铁转变时,其对砷稳定化效率的影响并不显著(P>0.05);3)由植物毒性实验可知,纳米零价铁的团聚和氧化作用产物均会抑制油菜籽根系生长,影响种子相对根长,而对种子发芽率和种子发芽率指数无抑制作用;4)基于形态分析、植物毒性和风险分析可知,微米级Fe2O3和纳米级Fe3O4对土壤中砷的稳定化效率较低,稳定化处理后仍有一定环境风险。因此,在实际修复过程中,纳米零价铁物相转变引起土壤中砷的环境风险变化值得关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