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678篇
  免费   241篇
  国内免费   842篇
安全科学   293篇
废物处理   130篇
环保管理   218篇
综合类   1594篇
基础理论   392篇
污染及防治   716篇
评价与监测   136篇
社会与环境   131篇
灾害及防治   151篇
  2024年   13篇
  2023年   65篇
  2022年   162篇
  2021年   168篇
  2020年   184篇
  2019年   117篇
  2018年   118篇
  2017年   148篇
  2016年   158篇
  2015年   195篇
  2014年   186篇
  2013年   292篇
  2012年   253篇
  2011年   264篇
  2010年   206篇
  2009年   155篇
  2008年   178篇
  2007年   152篇
  2006年   121篇
  2005年   115篇
  2004年   79篇
  2003年   70篇
  2002年   57篇
  2001年   39篇
  2000年   47篇
  1999年   42篇
  1998年   42篇
  1997年   27篇
  1996年   15篇
  1995年   27篇
  1994年   18篇
  1993年   14篇
  1992年   11篇
  1991年   7篇
  1990年   2篇
  1989年   4篇
  1988年   2篇
  1987年   2篇
  1986年   1篇
  1985年   1篇
  1983年   1篇
  1976年   1篇
  1975年   1篇
  197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76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51.
为分析和比较应对非常规突发事件过程中,由不同类型组织个体及其不同频次合作关系构成的应急复杂组织网络的微观结构特征,研究运用表征个体差异和关系强弱的改进模体分析方法,以中国和美国国家应急组织合作网络为例,比较分析其基元同构与异构特征。结果表明:中美应急组织系统不同类型的应急主导和支持组织构成的主要合作模式具有同构性,但子图结构数量分布具有异构性;考虑个体间关系频次差异,中美应急组织网络基元合作模式具有形式同构但相对数量分布异构的特征;比较而言,美国合作网络为分布式、分权化和关系型基元构型,中国合作网络具有集中式、集权化和契约型基元特征。  相似文献   
52.
滇池流域水资源综合平衡管理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随着滇池治理的进展,在今后一个时期内,恢复滇池饮用水环境功能,成为滇池治理的首要目标和任务。围绕滇池流域水资源供求平衡,采用水资源全要素配置框架下的三次平衡分析理论,从整体上分析了滇池流域水资源供求平衡关系及存在的主要问题,提出了以需求为导向,建立滇池流域水资源综合平衡管理目标和措施。分析表明:在滇池治理的基础上,通过建立滇池流域水资源综合平衡管理体系,落实管理措施,从总量平衡的理论上能够充分发挥引水工程的作用,恢复滇池饮用水环境功能,实现水量、水质供求的综合平衡。建议进一步开展量化分析和模拟实验研究,为在滇池流域实施综合平衡管理提供可靠依据和建议。  相似文献   
53.
随着滇池治理的进展,在今后一个时期内,恢复滇池饮用水环境功能,成为滇池治理的首要目标和任务。围绕滇池流域水资源供求平衡,采用水资源全要素配置框架下的三次平衡分析理论,从整体上分析了滇池流域水资源供求平衡关系及存在的主要问题,提出了以需求为导向,建立滇池流域水资源综合平衡管理目标和措施。分析表明:在滇池治理的基础上,通过建立滇池流域水资源综合平衡管理体系,落实管理措施,从总量平衡的理论上能够充分发挥引水工程的作用,恢复滇池饮用水环境功能,实现水量、水质供求的综合平衡。建议进一步开展量化分析和模拟实验研究,为在滇池流域实施综合平衡管理提供可靠依据和建议  相似文献   
54.
Abstract

Ecological footprint (EF) has received considerable attention as a useful indicator in the context of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So far, EF has been used in numerous studies by academies, organizations and government authorities. However, the results of these studies failed to be comparable directly with each other due to imprecise data sets, unmodified accounting methods of pasture and fossil energy, ignored secondary products, undefined process of calculating yield factors and improper biocapacity for biodiversity. In this paper, we elaborated on EF estimating methods from six categories of consumption in order to overcome the limitations above. We adopted precise data and revised methods, calculated EF of some secondary products, introduced weighted factor to calculate yield factors and adjusted biocapacity by an appropriate amount. Meanwhile, we investigated the resource consumption of Liaoning Province in 2006 to assess EF. Its results showed that Liaoning Province overused its natural capital and was in an unsustainable state. We concluded that two specific problems that had arisen in EF assessment and gave some suggestions for Liaoning Province to improve its unsustainable state.  相似文献   
55.
ABSTRACT

Global environmental cooperation serves as an important part in the Chinese ideal of building a Community with a Shared Future for all Human Beings. The report of 19th CPC National Congress indicates that China is committed to proactive mitigation under the Paris Agreement and further participating in global environmental governance under the 2030 Agenda for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and both of which are largely integrated to the Belt and Road Initiative (BRI). BRI are also closely linked with South–South environmental and climate cooperation proposed by China from previous UN summits. Based on shared ideas, intersected agendas, and compatible governance approaches, BRI and the 2030 Agenda for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grow increasingly relevant and they might form synergies based on increasingly interactive relations. In sum, seeking and intensifying the linkages between BRI and 2030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goals (SDGs) could address global environmental governance deficits and enhance cooperation among nations.  相似文献   
56.
2018年12月~2019年11月,采用涡度相关法和高通量测序技术,以湖北省神农架大九湖亚高山泥炭湿地为研究对象,对甲烷(CH4)通量以及产甲烷菌群落组成进行相关研究.结果 及分析表明:大九湖泥炭湿地研究期间表现为CH4的源,CH4总排放量为9333.26 mg· m-2,CH4日平均排放通量为18.50 nmol·m-2·s-1,冬、春、夏、秋四季的CH4平均排放通量分别为6.46、4.62、36.81、25.92 nmol·m-2·s-1,存在明显的季节变化;研究区产甲烷菌优势菌群为Methanoregula(66.73%)和Methanocella(21.99%);对样本中产甲烷菌的Shannon指数进行双因素方差分析发现,同一季节不同深度的样本中产甲烷菌多样性存在显著差异,随着深度的增加,产甲烷菌的多样性指数呈下降趋势;同一深度不同季节的样本中产甲烷菌多样性存在显著差异;夏季产甲烷菌群落组成与CH4排放通量为强正相关关系,春季产甲烷菌群落组成与CH4排放通量为强负相关关系,Methanothermus与CH4排放通量为显著正相关关系,Methanolinea与CH4排放通量为显著负相关关系.  相似文献   
57.
长江流域的昆虫病毒资源及其开发利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长江流域已发现约130种昆虫病毒,其中多数属杆状病毒科。昆虫病毒作为杀虫剂在本地区广泛应用,防治棉花、森林、茶树、蔬菜和牧草上的害虫,克服了化学农药的一些缺点,取得了良好的生态效益和经济效益。近年来还进行了杆状病毒表达载体的研究,该系统的研制已用于高水平表达具有生物活性的外源基因产物,获得医药产品,或者组建更有效的基因工程病毒杀虫剂。  相似文献   
58.
基于灾变理论的盐城市土地生态安全评价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土地生态安全关系到区域的可续发展。以压力 状态 响应模型与灾变理论相结合,根据盐城市的土地利用特点,分别从社会、经济和生态环境方面构建土地生态安全评价指标体系,分析盐城市2002~2011年的土地生态安全变化情况,找出其中的问题,能为盐城市土地利用可持续发展提供理论依据和参考价值。研究表明:盐城市土地利用生态安全等级除了2003年和2007年为安全等级外,其余8 a均为中等安全、不安全和极不安全等级,而且基本呈逐年下降趋势;人口、环保投入和城镇化是导致盐城市土地利用生态安全等级下降的重要影响因素,这种现实状况应该引起政府相关决策部门的高度重视,最后提出了几点建议  相似文献   
59.
长江徐六泾黑碳的季节变化及环境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09年8月~2010年7月,每月在长江口徐六泾对水中悬浮颗粒物进行了采样,分析悬浮颗粒物中有机碳及黑碳含量,研究它们的季节变化特征,并计算出相应的输送通量。结果显示,水体中颗粒有机碳(Particulate organic carbon,POC)含量在034~092 mg/L,黑碳(Black carbon,BC)含量在0035~0096 mg/L;POC含量与水中总悬浮颗粒物(Total suspended material,TSM)含量有显著的正相关,但POC%随着TSM浓度的增加而减小;此外,水体中BC含量与人类的燃烧活动密切相关。观测期间长江的POC通量为234×106 t/yr,BC通量为277×105 t/yr,且BC通量占到颗粒有机碳通量的129%  相似文献   
60.
围填海控制线是在工程可行的前提下,不显著改变区域海洋动力格局和岸滩演变趋势的最大围填外包络线,能够最大限度地协调围填海与海洋资源环境保护之间的关系。以苏北浅滩腰沙为例,在对围填海控制性因素进行筛选、识别与分析的基础上,根据各控制性因素的控制要求,设计了围填海控制性指标。应用潮流数值模拟和泥沙回淤预测技术,采用分层次筛选和迭代逼近的方法,构建围填海控制线迭代优选模型,分析不同围填海方案对海洋动力格局演变的影响,计算得到腰沙的围填海控制线为理论基面+28 m。提出的研究方法和迭代优选模型可为沿海省市围填海控制线的制定提供参考和方法借鉴,为制定围填海规模总量控制指标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