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623篇
  免费   513篇
  国内免费   1040篇
安全科学   259篇
废物处理   212篇
环保管理   260篇
综合类   2059篇
基础理论   692篇
环境理论   2篇
污染及防治   1165篇
评价与监测   188篇
社会与环境   187篇
灾害及防治   152篇
  2024年   44篇
  2023年   123篇
  2022年   210篇
  2021年   212篇
  2020年   170篇
  2019年   111篇
  2018年   172篇
  2017年   181篇
  2016年   235篇
  2015年   233篇
  2014年   313篇
  2013年   339篇
  2012年   290篇
  2011年   304篇
  2010年   208篇
  2009年   210篇
  2008年   242篇
  2007年   159篇
  2006年   188篇
  2005年   148篇
  2004年   98篇
  2003年   119篇
  2002年   99篇
  2001年   96篇
  2000年   111篇
  1999年   92篇
  1998年   89篇
  1997年   79篇
  1996年   72篇
  1995年   57篇
  1994年   44篇
  1993年   32篇
  1992年   43篇
  1991年   13篇
  1990年   8篇
  1989年   6篇
  1988年   9篇
  1987年   6篇
  1986年   3篇
  1985年   1篇
  1984年   3篇
  1982年   1篇
  1981年   1篇
  1966年   1篇
  195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17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51.
食品作为人体砷暴露的主要途径,其砷的含量和形态备受关注。由于食品原料通常要经过烹饪加工后才会被人食用,因此,食品的烹调处理过程及方式对砷的形态及生物有效性的影响在砷的健康风险评价研究中,需要作为重要因素进行研究。通过综述不同食品烹调处理前后砷浓度、形态和生物可给性变化的相关研究,分析了砷变化的特征,探讨了相关机理,并得出如下结论:烹调处理能使食品中砷的浓度发生升高或降低;高温烹调能使食品中砷形态发生变化,目前研究结果确定的变化主要是砷甜菜碱的分解,烹调中食品砷形态变化的机理尚不明确。不同烹调方式下,食品中砷的生物可给性差异较大,砷的形态变化可能是其生物可给性差异的主要原因。烹调特别是高温烹调下食品砷浓度升高及形态变化导致的健康风险值得进一步关注。  相似文献   
52.
基于2018年-2019年松江池塘循环流水养殖模式水质监测数据,采用物元分析和聚类分析相融合的评价方法对水环境质量状况进行评价.结果表明,改进后的物元分析适用于池塘循环流水养殖模式监测网络,监测点从19个减少到8个,可节省50%的成本.F检验和T检验验证结果表明,优化后的监测网络能较好地代表原始监测网络.  相似文献   
53.
天津地区大气污染状况和气溶胶硫酸盐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我们于1980—1981年对天津市大气污染物浓度做了同步监测,对天津市大气污染状况,二氧化硫转化为硫酸盐的过程及其对大气能见度的影响做了研究。以超C_i几率和的方法处理数据,研究结果表明,大气污染以早晨最严重,傍晚次之,中午较轻:冬季比夏季污染严重。各种污染物中以硫酸盐对大气能见度的影响最大,总颗粒物次之。当大气相对湿度大于70%时,对大气能见度的影响比较突出。颗粒物中的苯溶物对大气能见度有一定的影响。城市中相对湿度高时硫酸盐浓度大,可能是产生冬季烟雾事件的原因。下风方向的硫酸根浓度与二氧化硫浓度的比值和硫酸根含硫浓度与大气总硫浓度的比值均比上风方向相应的数值高,说明城市燃煤烟气是硫酸盐的来源。城市中硫酸根浓度与二氧化硫浓度的相关系数为0.77,硫酸根与颗粒物浓度的相关系数为0.95。在形成硫酸根的过程中二氧化硫浓度和颗粒物可能有贡献。以一维有源简化模式估算二氧化硫转化为硫酸根的速率常数,约为2.3±1.1%/hr,冬季约1.5%/hr。二氧化硫的迁移距离约为17—340km。  相似文献   
54.
利用C-H键的Mullikon键重叠布局数,对甲烷的不完全氟氯取代物的对流层寿命用公式作了计算。对传统的人工神经网络法-反向传递算法作了改进。在电荷这一量化参数基础上,用ANN法对一碳和二碳的HCFCs和HFCs的对流层寿命作了预测。  相似文献   
55.
金璐  唐阵武  张连振  何洁  陶义 《环境化学》2014,33(6):901-907
为了解土壤高污染的废弃塑料处置地植物体多溴二苯醚(PBDEs)累积水平,对废弃塑料处置地13种典型植物中21种多溴二苯醚的浓度水平、组成和污染特征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该区域植物中∑PBDEs含量为11.3—122 ng·g-1,平均为51.2 ng·g-1,与我国电子废物处置地植物体污染水平相似,远高于一般区域植物体PBDEs污染水平.不同植物体内PBDEs的含量差异较大,其中牵牛花中PBDEs的含量最高,牛筋草中PBDEs含量最低.废弃塑料处置地植物体中BDE 209的含量为10.8—116 ng·g-1,为最主要的PBDEs同系物单体,平均占∑PBDEs的96.9%以上.其余单体中,以BDE 47和BDE 208等含量相对较高,但占总PBDEs总含量均不到1%.废弃塑料处置地植物体较电子废物处置地和一般区域植物体表现出更明显的十溴二苯醚污染特征.  相似文献   
56.
测定了27种取代苯类化合物在松花江江水中的生物降解性。采用量子化学MOPAC6.0-AM1法计算了化合物的分子量(MW)、生成热(Hf)、分子总表面积(TSA)及最高占有轨道能(EHOMO),结合辛醇/水分配系数lgP及酸解离常数pKa对其中22种化合物的BOD值进行多元线性回归分析,得到如下模型:BOD=105.73-0.439MW-0.076Hf-6.660lgP n=22,R2=0.821,SE=8.250,F=27.56,P=0.000应用所得模型对其余5个化合物的生物降解性进行了预测。只有一个化合物的相对预测误差大于20%,为20.8%.平均预测误差为12.4%.  相似文献   
57.
有机膨润土对苯胺的吸附性能及应用研究   总被引:15,自引:0,他引:15       下载免费PDF全文
以溴化十六烷基三甲铵为改性剂制备有机膨润土,利用正交实验研究了有机膨润土吸附垃圾渗滤液中极性有机污染物苯胺的性能、条件及改性条件对吸附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有机改性膨润土对苯胺有很好的吸附效果,实验条件下对苯胺的去除率可达90%以上。绘制了有机膨润土吸附苯胺的吸附等温线。通过与吸附苯酚效果的比较,总结了有机膨润土吸附极性有机污染物的一般规律。  相似文献   
58.
采用355nm紫外光照射HNO2-萘-H2O体系.研究表明,光照后体系中间产物和最终产物的光反应过程是通过HNO2激光光解产生OH自由基,OH自由基再与萘反应生成 ,反应速率常数为(1.1±0.1)×1010M-1·s-1.  相似文献   
59.
炼油催化剂废渣污染及其防治的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对炼油厂裂化催化剂废渣和加氢精制催化剂渣的污染成分和污染状况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排放到大气中的裂化催化剂微粒含有0.55%的Ni和0.18%的V,已造成大气污染,裂化催化剂废渣经雨水淋洗后,其中部分Ni和V会进入水环境,造成污染。  相似文献   
60.
BDAB键合硅胶富集测定水体中痕量汞(Ⅱ)的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分别用静态法和动态法研究了苯重氮氨基偶氮苯键合硅胶吸附水体中痕量汞的条件,提出了一种富集和测定痕量汞的分析方法,结果表明,在PH4.0的条件下可现场富集环境水体中的妆胆汞,水体中其它元素不被吸附,BDAB-SG的最大吸附量为96μmol.g^-1,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