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4390篇 |
免费 | 888篇 |
国内免费 | 1695篇 |
专业分类
安全科学 | 777篇 |
废物处理 | 76篇 |
环保管理 | 419篇 |
综合类 | 3953篇 |
基础理论 | 601篇 |
污染及防治 | 323篇 |
评价与监测 | 254篇 |
社会与环境 | 275篇 |
灾害及防治 | 295篇 |
出版年
2024年 | 42篇 |
2023年 | 174篇 |
2022年 | 360篇 |
2021年 | 369篇 |
2020年 | 458篇 |
2019年 | 297篇 |
2018年 | 316篇 |
2017年 | 339篇 |
2016年 | 269篇 |
2015年 | 312篇 |
2014年 | 266篇 |
2013年 | 341篇 |
2012年 | 453篇 |
2011年 | 381篇 |
2010年 | 400篇 |
2009年 | 355篇 |
2008年 | 330篇 |
2007年 | 383篇 |
2006年 | 349篇 |
2005年 | 237篇 |
2004年 | 189篇 |
2003年 | 91篇 |
2002年 | 78篇 |
2001年 | 71篇 |
2000年 | 58篇 |
1999年 | 33篇 |
1998年 | 5篇 |
1997年 | 1篇 |
1996年 | 2篇 |
1995年 | 5篇 |
1994年 | 5篇 |
1992年 | 2篇 |
1989年 | 1篇 |
1981年 | 1篇 |
排序方式: 共有697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4 毫秒
61.
62.
从网架结构、业务承载方面深入分析宁夏电力三级骨干通信网存在的问题,通过MSP保护和SNCP保护相结合的组网思路,提出一种可实现电网生产业务分区域汇聚、网络节点分区域管理的宁夏电力传输网络建设方案.此方案能有效提高宁夏电力通信网运维效率,提升网络、业务运行水平,为宁夏电力三级骨干通信网的演进和构建宁夏电力传输第二平面提供可行方案。 相似文献
63.
为有效应对危化品事故发生与演变时存在的动态性及不确定性问题,基于事故演变过程中的关键情景状态及对应孕灾环境、应急活动和处置目标等要素,引入动态贝叶斯网络方法,构建危化品事故情景推演网络,并结合复杂网络知识,对孕灾环境和应急活动2类事故影响因素节点进行敏感性和重要度分析。结果表明:情景推演网络计算的情景节点概率符合事故发生的实际情况,能够对危化品事故在不同孕灾环境和应急救援下的演变路径进行推演,并且分析得到燃烧物、消防力量、火场环境和建筑密度等关键影响因素节点,研究结果可为事故处理提供应急辅助决策支持。 相似文献
64.
基于空间局部化视角研究分区破裂化的发生机制。采用三维非均质应变软化模型,在逐步开挖和不同轴压与侧压之比条件下研究了马蹄形(U形)巷道围岩不同剖面和测线上剪切应变增量的分布特征。结果表明:U形巷道围岩的分区破裂化呈圆环形;分区破裂化可出在现掌子面的前、后方;在掌子面前方,随着远离掌子面,分区破裂化有所减弱,直至消失;轴压与侧压之比越大,分区破裂化越明显;在垂直于巷道轴线的不同平面上,分区破裂化有所不同,这与不同剪切带的特征不同及发育不同有关;共轭剪切带的出现,会使分区破裂化变得复杂。启动于巷道表面的空间圆锥剪切面的充分发展产生了分区破裂化。 相似文献
65.
针对330 MW机组湿法脱硫系统增压风机振动超标、影响机组正常运行的问题,采用逐个排除的分析方法,找出脱硫增压风机振动超标原因,提出了改进方案。改造结果表明:风机水平振幅、振速均达到了调整规范要求。 相似文献
66.
利用污泥-石灰高效混合器制备5%、10%、15%石灰添加量的稳定化污泥,应用Jerome 631-X型便携式硫化氢测定仪、静态吸收等试验方法,分别研究了不同石灰添加比例下污泥还原性硫化物(RSCs)和氨(NH3)的释放特征,并对臭度进行了评价.结果表明:污泥中添加石灰后,RSCs体现出缓释特征;石灰稳定化污泥RSCs的释放量下降明显,连续监测380min后,石灰稳定化污泥处理的RSCs产生量相比等质量原泥处理降低了约85%;恒温培养24h,石灰稳定化污泥的NH3释放量(5.03×10-4mol)相比等质量原泥处理(7.00×10-6mol)提高了约72倍,明显促进了污泥氮向氨气的转化和释放.向污泥中添加少量工业石灰,均匀混合条件下,污泥的臭味强度明显降低,基本达到了抑制恶臭的目的. 相似文献
67.
采用16S rDNA 的变性梯度凝胶电泳(DGGE)技术研究人工快速渗滤系统(CRI)中硝化菌群(氨氧化菌和亚硝酸氧化菌)的空间分布规律.结果表明,采用机械破壁、酚氯仿抽提和巢式PCR 的方法处理样品,为后续的DGGE 提供了理想的模板;DGGE 图谱显示,氨氧化菌种群随着滤层深度的增加先增多后减少,在20~60cm 存在10 种左右,多样性最丰富,是亚硝化作用的主要区域;亚硝酸氧化菌的多样性则相对贫瘠,主要分布在50cm 及更深的范围,优势种群3~4 种,是硝化作用的主要场所. 相似文献
68.
马涛 《防灾减灾工程学报》2012,(6):38-40
针对国产引进型300 MW汽轮机热耗率偏大的问题,进行原因分析,提出对汽轮机通流部分节能改造的优化方案。改造结果表明:机组的安全性和经济性得到保证,经济效益和环保效益显著提高。 相似文献
69.
为对我国"十二五"水污染防治工作的宏观部署提供支持,在剖析水污染防治内涵的基础上,深入分析了"十二五"形势,明确了"十二五"总体定位,提出了包含水污染物排放总量、水环境质量和水生态在内的目标指标体系,以"削减总量-改善质量-防范风险"为主线,设计了加强饮用水水源保护等6项战略任务,制定了基于"流域-控制区-控制单元"三级分区体系实施分级防治和分类指导的空间战略,较全面地列出了保障水污染防治工作有序开展的政策、法规和制度,从而描绘出我国"十二五"水污染防治的战略与政策框架,可为"十二五"水污染防治规划编制等工作及相关管理决策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70.
根据全国泥炭资源调查的结果, 运用有机质含量、干容重、泥炭储量、泥炭地面积等数据估算中国泥炭地有机碳储量,并探讨其碳储存特征.结果表明,我国泥炭地有机碳总储量约15.03亿t.在各省和各气候区分布不均匀,四川省(6.45亿t)和云南省(2.91亿t)泥炭地有机碳储量最丰富,占总储量的62.29%.各气候区中高原湿润区泥炭地有机碳储量最大(7.14亿t),特别是若尔盖高原泥炭地有机碳储量(6.30亿t)占总储量的41.92%.我国泥炭地有机碳密度一般在80~140kg/m3, 最大值为270~360kg/m3,最小值小于80kg/m3,其分布以燕山、太行山至横断山为界,西北部低,东南部高.泥炭地单位面积有机碳储量均值为143.97kg/m2,滇南高原最高,达到637.06kg/m2.区域平均泥炭地有机碳积累强度为208.23 t/km2,若尔盖高原最高达3972.71t/km2.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