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922篇
  免费   645篇
  国内免费   1419篇
安全科学   514篇
废物处理   154篇
环保管理   366篇
综合类   3017篇
基础理论   604篇
环境理论   1篇
污染及防治   564篇
评价与监测   278篇
社会与环境   277篇
灾害及防治   211篇
  2024年   25篇
  2023年   112篇
  2022年   263篇
  2021年   295篇
  2020年   333篇
  2019年   194篇
  2018年   216篇
  2017年   251篇
  2016年   206篇
  2015年   242篇
  2014年   311篇
  2013年   380篇
  2012年   364篇
  2011年   355篇
  2010年   278篇
  2009年   285篇
  2008年   319篇
  2007年   264篇
  2006年   242篇
  2005年   170篇
  2004年   147篇
  2003年   141篇
  2002年   119篇
  2001年   84篇
  2000年   116篇
  1999年   65篇
  1998年   38篇
  1997年   38篇
  1996年   31篇
  1995年   27篇
  1994年   14篇
  1993年   14篇
  1992年   26篇
  1991年   5篇
  1990年   8篇
  1989年   2篇
  1988年   2篇
  1987年   1篇
  1984年   1篇
  1983年   1篇
  198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98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0 毫秒
411.
Uranium-reducing bacteria were immobilized with sodium alginate, anthraquinone-2, 6-disulfonate (AQDS), and carbon nanotubes (CNTs). The effects of different AQDS-CNTs contents, U(IV) concentrations, and metal ions on U(IV) reduction by immobilized beads were examined. Over 97.5% U(VI) (20 mg/L) was removed in 8 hr when the beads were added to 0.7% AQDS-CNTs, which was higher than that without AQDS-CNTs. This result may be attributed to the enhanced electron transfer by AQDS and CNTs. The reduction of U(VI) occurred at initial U(VI) concentrations of 10 to 100 mg/L and increased with increasing AQDS-CNT content from 0.1% to 1%. The presence of Fe(III), Cu(II) and Mn(II) slightly increased U(VI) reduction, whereas Cr(VI), Ni(II), Pb(II), and Zn(II) significantly inhibited U(VI) reduction. After eight successive incubation-washing cycles or 8 hr of retention time (HRT) for 48 hr of continuous operation, the removal efficiency of uranium was above 90% and 92%, respectively. The results indicate that the AQDS-CNT/AL/cell beads are suitable for the treatment of uranium-containing wastewaters.  相似文献   
412.
为了揭示冬季滨海湿地植被收割对其沉积物中温室气体释放的影响,以长江入海口典型滨海湿地——崇明东滩为研究对象,观测季节性(冬季)植被收割(分别于收割后第0天、第10天、第30天、第60天采样)与不收割条件下芦苇(Phragmites australis)、米草(Spartina alterniflora)、芦苇-米草交互带和光滩沉积物中CO2与N2O的释放特征.结果表明:1米草和芦苇-米草交互带植被收割并未增加沉积物中CO2的释放(P0.05),但芦苇收割可能会增加N2O的释放(P0.05),说明植被收割对湿地沉积物中CO2和N2O释放的影响与植被类型密切相关.2与芦苇带相比,米草和芦苇-米草交互带沉积物中CO2累积释放量分别高出12%~57%和17%~43%,但芦苇植被覆盖下沉积物中N2O累积释放量分别比二者高出11%~81%和8%~95%.可见,米草和芦苇-米草交互带沉积物碳的呼吸损失明显高于芦苇带,但芦苇植被覆盖下沉积物中N2O逸失量相对较高.34种植被类型下,沉积物中N2O累积释放量为0.1~0.4 mg/kg,CO2累积释放量则高达1 024~2 645 mg/kg.因此,冬季滨海湿地植被收割不会显著增加N2O的温室效应,但选择性收割米草有望减少沉积物碳的呼吸损失.  相似文献   
413.
药物水环境污染是一个严重的环境问题,引起了人们越来越多的关注。磺胺类药物是一类广泛使用的药物。文章应用水质毒性快速检测仪测定一系列磺胺类药物的发光菌毒性,建立发光菌毒性QSAR模型,从而解决ICE模型的基准物种毒性数据缺失的问题。基于发光菌毒性测试和QSAR、ICE毒性估算方法获得更多毒性数据,初步推导了保护水生生物的磺胺类化合物的水质基准,并为建立更加具有生态统计学意义的物种敏感性分布(SSD)模型提供一定的数据支撑。同时,结合国内外水环境中磺胺类药物的暴露水平,对我国磺胺类药物的风险水平做了初步评估,其中磺胺甲恶唑、磺胺嘧啶和磺胺喹恶林的风险较高。  相似文献   
414.
采用石墨电极对含α-氯代环己基苯基甲酮的氯化清洗水进行电化学降解。结果表明,电化学降解对COD的去除效果非常明显,并且随着电流密度增加,COD的去除效率逐渐升高,电流密度由15 mA/cm2增加至100 mA/cm2, COD的去除率从39.7%升高到72.3%;电化学降解作用下,水样可生化性显著提高,降解2 h后,(BOD5)/(COD)由原水的0.22提高到0.46;电化学降解过程中,COD的降解遵循零级反应动力学方程;此外,还对电化学降解过程中α-氯代环己基苯基甲酮的降解途径进行了推测。  相似文献   
415.
以同年是否发生印度洋偶极子(IOD)正位相事件为标准,本文将El Nio Modoki事件分为纯El Nio Modoki事件(p-ENM)、El Nio Modoki与IOD同时发生的事件(ENM-IOD)两类。选取了1979~2012年间较为显著的两次p-ENM事件(2004;2009)和两次ENM-IOD事件(1991;1994),对比发现:同类事件西北太平洋秋季热带气旋生成地的分布类似,但相比p-ENM事件,ENM-IOD事件的热带气旋生成地明显偏东。p-ENM秋季,西北太平洋西风异常较弱且局限在165°E以西,范围较窄;而ENM-IOD秋季,西风异常强劲,并向东越过日界线。这使得ENM-IOD秋季季风槽东侧与p-ENM相比东伸20°。同时,p-ENM秋季垂直风切变相对ENM-IOD秋季而言强度小,大值区窄,前者条件下热带气旋在西侧生成的可能性相对要大。季风槽位置和垂直风切变分布的差异,使得ENM-IOD秋季热带气旋生成地较p-ENM秋季明显偏东。  相似文献   
416.
采用甲醛检测仪、有机气体检测仪等测试分析了桂林市宾馆、商场、候车室、家具城、文化娱乐场等公共场所的甲醛和TVOC浓度。结果显示:候车室和文化娱乐场所的甲醛、TVOC合格率均为100%;宾馆、商场、家具城的TVOC合格率分别为98.7%、98.9%、95.0%,甲醛合格率分别为78.8%、91.1%、85.0%;皮革制品、家具板材等为主要的甲醛和TVOC污染源。  相似文献   
417.
贵阳市土壤地球化学背景与生态环境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1∶250 000多目标区域地球化学调查,获得了贵阳市及邻区表、深层土壤中54项化学指标的地球化学背景值、基准值等参数。研究区总体土壤环境呈中偏酸性,对生态环境影响较大。土壤化学物质组成丰富,地球化学背景分布不均匀。除活动性强的化学组分对成土母质有分异外,多数化学组分对成土母质继承性显著。表层土壤有机碳、全碳、硫、氮、硒、氟和汞、镉、砷等的地球化学背景值显著高于深层土壤和我国其它城市地球化学基准值。前者适宜发展生态富硒特色农业,后者表明土壤环境安全形势严峻。土壤地球化学背景为生态环境评价和其它相关学科研究提供了科学基础,由此提出生态环境保护和利用建议。  相似文献   
418.
为评价不同类型有机酸对风化煤矸石污染释放的影响,通过在风化煤矸石中添加不同种类的外源有机酸(腐殖酸、柠檬酸、草酸、水杨酸)进行处理,分析稳定7d后煤矸石浸出液的特征污染组分及TCLP提取态重金属含量。结果表明:对照处理组的风化煤矸石浸出液具有典型的酸性矿山废水特征。添加少量柠檬酸、草酸和水杨酸能显著(p0.05)降低风化煤矸石浸出液的pH和Eh值、明显增加浸出液的盐度、亚铁、总铁和硫酸盐含量,然而腐殖酸处理对浸出液pH、EC、Eh无明显影响,且可降低浸出液硫酸盐含量。少量外源有机酸添加均能不同程度促进风化煤矸石中Fe、Mn、Cu、Zn元素溶出,其中水杨酸处理对4种金属元素的溶出量较大。然而4种外源有机酸处理则能有效抑制Pb溶出,其中柠檬酸、水杨酸处理抑制效果最明显。有机酸添加对风化煤矸石的重金属有效性影响表现为4种外源有机酸处理均能明显增加风化煤矸石中Mn元素的有效性,降低Zn元素的有效性,但对Fe元素的有效性影响不明显。4种外源有机酸添加对煤矸石中Cu元素有效性具有不同程度的影响,其中腐殖酸、草酸处理能明显降低Cu元素有效性,而柠檬酸和水杨酸处理则明显增加Cu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419.
论述环境影响评价在中国环境管理中的作用,并结合实际工作分析,指出其存在如环境影响分析预测不准确、环保措施实施效果欠佳、监测计划作用发挥不到位、自身局限性等问题.针对存在问题并提出五点建议,即实现环境主管部门全过程监管、加强政府各部门的积极配合、建设环境信息共享平台、全民提高自觉环境保护意识、环评工作者加强自身专业知识培养,以调动全民积极主动性,充分发挥环境影响评价的作用.  相似文献   
420.
针对低温低浊高色水源水质特征,对近年低温絮凝剂、低温强化混凝技术、低温膜集成技术研发与应用现状进行了综合论述.通过对低温混凝剂的絮凝机理与效果、各技术低温保持水质达标的应对策略的深入剖析,预测低温低浊高色水处理的发展趋势.研究表明,开发低温专用的高效低耗、质优价廉、无毒无二次污染的载体絮凝水处理剂,探索在不增加甚至减少工程造价条件下对低温期及平常期水处理均有效的工艺,是低温低浊高色水源水处理的关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