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2893篇 |
免费 | 231篇 |
国内免费 | 957篇 |
专业分类
安全科学 | 342篇 |
废物处理 | 142篇 |
环保管理 | 260篇 |
综合类 | 1652篇 |
基础理论 | 441篇 |
污染及防治 | 818篇 |
评价与监测 | 149篇 |
社会与环境 | 160篇 |
灾害及防治 | 117篇 |
出版年
2024年 | 15篇 |
2023年 | 52篇 |
2022年 | 171篇 |
2021年 | 159篇 |
2020年 | 137篇 |
2019年 | 105篇 |
2018年 | 111篇 |
2017年 | 153篇 |
2016年 | 148篇 |
2015年 | 150篇 |
2014年 | 198篇 |
2013年 | 259篇 |
2012年 | 238篇 |
2011年 | 244篇 |
2010年 | 223篇 |
2009年 | 233篇 |
2008年 | 220篇 |
2007年 | 219篇 |
2006年 | 192篇 |
2005年 | 132篇 |
2004年 | 84篇 |
2003年 | 95篇 |
2002年 | 75篇 |
2001年 | 74篇 |
2000年 | 67篇 |
1999年 | 51篇 |
1998年 | 45篇 |
1997年 | 49篇 |
1996年 | 39篇 |
1995年 | 33篇 |
1994年 | 22篇 |
1993年 | 24篇 |
1992年 | 16篇 |
1991年 | 19篇 |
1990年 | 5篇 |
1989年 | 10篇 |
1988年 | 4篇 |
1987年 | 5篇 |
1986年 | 2篇 |
1985年 | 1篇 |
1984年 | 1篇 |
1983年 | 1篇 |
排序方式: 共有408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1.
92.
胶东半岛农村地区地下水重金属健康风险评价——以山东省莱阳市为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重金属健康风险评价对居民身体健康具有重要意义。使用电感耦合等离子体发射光谱仪(ICP-OES)测定了莱阳市农村的31个地下水体中重金属Cu、Fe、Zn、Mn、Cd和Cr的含量水平,阐明了该地区重金属的空间分布特征、来源及其迁移规律,并运用美国环保局推荐的健康风险评价模型对其引起的健康风险进行了评价。结果表明,该地区地下水中Cr未检出,Cu、Fe、Zn、Mn和Cd的浓度范围分别是0~59、23~905、29~50 700、3~2 999、0~1μg/L。根据我国饮用水质量标准,所有样点中Cu和Cd的浓度未超标,Zn、Mn和Fe的超标率分别为22.58%、16.13%和6.45%,个别样点超标倍数甚高。健康风险评价结果表明,Cu、Fe、Zn、Mn通过饮用水途径产生的健康风险平均值分别为3.49×10-10、1.91×10-10、100.50×10-10、37.40×10-10a-1,均远低于ICRP(5×10-5a-1)和USEPA(1×10-4a-1)的最大可接受风险水平。但是Zn和Mn对人体健康危害的平均个人年风险明显高于其他地区,因此,该研究区非致癌物Zn和Mn的污染来源及其环境行为应该引起重视。该研究为该区域水质污染状况研究及治理监管工作提供理论依据,为其他地区重金属的监测和质量控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93.
基于浮游生物群落对环境压力变化的响应,参照美国国家环境保护局(US EPA)颁布的生物学基准计算方法,结合理化因子,采用综合指数法计算了我国太湖流域和辽河流域的生态学基准值.计算框架为:①确定流域水环境生态学基准参照点和生态学基准指标;②作出参照点各基准指标box分布图并进行评分;③将各生态学基准指标得分等权重相加,并把90分位数值作为该流域的基准值.结果表明:我国太湖流域夏、冬季的生态学基准值分别为94.7和86.7,辽河流域夏、冬季的生态学基准值分别为100.0和96.4.通过该基准值可较好地区分2009年辽河流域和太湖流域夏、冬季采样点位的生境优劣,这说明基于浮游生物群落变化来计算生态学基准值的方法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94.
适冷微生物(包括嗜冷微生物、耐冷微生物)是在低温下仍具有生存和繁殖的能力的一类微生物,低温会对微生物产生如酶活性降低、膜流动性变差、蛋白质冷变性、不适当的蛋白质空间折叠和低温下细胞内部构造破坏等不利影响。适冷微生物能克服低温带来的消极影响,并能在极端环境下生长及代谢。随着宏基因组测序、蛋白质组学以及其它分析手段在环境微生物中的应用,作者对低温微生物的一些适应性改变有了新的认识。酶活性中心结构的改变、膜中脂质成分含量的增加,冷适应蛋白的快速表达等都被证明在对低温适应中起着重要作用。文章综述了适冷微生物的适冷机理及其在污染控制领域的应用,为适冷微生物的实际工程应用提供参考,为适冷微生物在环境工程中的进一步广泛应用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95.
以牛粪发酵残余物沼渣为原料,设置不同的通风速率进行堆肥,堆体的通风速率分别是0.2,0.5,0.8L/(min·kg OM),分析堆肥20d过程中物理、化学和腐熟变化的特征,探讨不同通风速率对堆肥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通风速率为0.2,0.5L/(min·kg OM)的堆体维持高温阶段的时间为5d,而通风速率为0.8L/(min·kg OM)堆体维持高温阶段时间为4d;各堆体OM分解率分别是28.2%,32.9%,30.5%;通风速率对终产品pH值、电导率(EC)影响不大,pH值均能满足堆肥最优pH值,EC均未超过4mS/cm;通风速率为0.2L/(min·kg OM)的堆体终产品的NH4+-N含量超过400mg/kg,各堆体终产品NO3--N的含量分别是2545,3146,2735mg/kg;各堆体终产品C/N分别是16.5,14.1,15.6;各堆体终产品GI值分别是92.2%,96.6%,82.7%.通风速率为0.5L/(min·kg OM)堆体E465/E665(E4/E6)最小,其腐殖化程度最高.综合分析,0.5L/(min·kg OM)是沼渣堆肥最为合适的通风速率. 相似文献
96.
为了弄清麻痹性贝类毒素(paralytic shellfish poisoning,PSP)在海洋生态系统中的产生、转化和归宿,本文以海洋枝角类为媒介,研究了麻痹性贝类毒素在海洋食物链中的传递与代谢过程.结果表明,PSP毒素可以沿甲藻塔玛亚历山大藻(Alexandrium tamarense)→枝角类蒙古裸腹溞(Moina mongolica)→红鳍东方纯(Fugu rubripes)鱼苗进行传递和代谢.整个实验过程中,塔玛亚历山大藻、蒙古裸腹潘、红鳍东方纯均检测到C1+2,鱼苗体内还发现似新生成的neoSTX.毒素传递过程中,C1+2中低毒性的α型毒素C1比例增大;毒素在鱼苗体内净化时,各PSP成分和总毒素含量普遍随净化时间的延长而减少.该结果为解释麻痹性贝类毒素为何在海洋各营养级生物体中广泛存在提供了直接的证据,也为我国开展麻痹性贝类毒素的监测和管理提供了新的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97.
以地理信息系统(简称GIS)的技术特点为基础,结合应急指挥系统中的功能需求,探讨化学事故应急指挥系统GIS平台能够实现的功能,以及为实现这些功能而构建的数据库的建设。将GIS技术应用在化学事故应急指挥系统中,能够迅速、直观地了解事故装置和设备情况,获得有关信息,进行事故模拟。对提高事故处理速度,缩短反应时间,减少事故损失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98.
99.
利用灰色关联分析,可以挑选出与大别山地区地震活动关系密切的影响因子。选取前一年11月太阳黑子数、当年12月地球自转相对变化平均值、当年西太平洋季风活动性数值、当年太阳10.7cm射电流量数值、大别山地区年降雨量平均值、大别山地区年气温平均值、大别山地区采掘业电力消耗值7个因子与大别山地区地震活动数进行灰色关联分析,结果表明:与大别山地区地震活动关联度最大的因子为地球自转相对变化值,与大别山地区的地震活动与该区域的采矿业关联度最低。 相似文献
100.
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分类管理制度明确了环评工作的内容和深度,但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发展,现有的分类管理名录暴露出一些不足之处,本文从行业细分调整、环境敏感区界定、公众参与范围确定、简化要求制定等方面对环境影响评价的分类管理制度进行探讨,并提出相关建议,以供决策者参考。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