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4篇
  免费   9篇
  国内免费   22篇
安全科学   13篇
废物处理   1篇
环保管理   13篇
综合类   43篇
基础理论   19篇
污染及防治   5篇
评价与监测   3篇
社会与环境   5篇
灾害及防治   3篇
  2024年   1篇
  2022年   3篇
  2021年   3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6篇
  2014年   5篇
  2013年   7篇
  2012年   9篇
  2011年   7篇
  2010年   6篇
  2009年   8篇
  2008年   6篇
  2007年   10篇
  2006年   7篇
  2005年   7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3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1篇
  1991年   1篇
  1986年   1篇
  198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41.
中国生物入侵的现状与趋势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采用文献调研、实地考察与专家咨询相结合的方式,对中国境内森林、湿地、草原、荒漠、内陆水域和海洋等生态系统的外来入侵物种进行调查,共查明488种外来入侵物种并收集其详细信息,包括名称、分类地位、分布、起源、首次发现或引入的地点和时间、入侵途径、危害、营养和环境条件等.在这488种外来入侵物种中,植物265种,动物171种,菌物26种,病毒12种,原核生物11种,原生生物3种.对有较明确入侵时间记载的392种外来入侵物种入侵年代的分析结果表明,1850年以前,仅出现31种外来人侵物种,自1850年起,新的外来入侵物种种数总体呈逐步上升趋势,特别是1950年后的60a间,新出现209种.外来入侵物种首次发现的地点集中在沿海地区及云南和新疆等边疆地区,但首次发现地点有逐步北移的趋势.有意引进与无意引进的外来入侵物种种数所占比例十分接近,近年来无意引进成为首要途径.美洲、欧洲和亚洲其他地区是中国外来入侵物种的主要来源地.外来入侵物种的分布呈现由沿海向内陆逐步减少的趋势.  相似文献   
42.
太湖叶绿素a浓度时空分异及其定量反演   总被引:8,自引:2,他引:6  
利用2005年实测叶绿素a浓度数据分析了太湖叶绿素a浓度的时空分布特征,并利用同步光谱数据,分季节对太湖叶绿素a浓度的反演模型进行研究,从而分析叶绿素a的时空变化对反演模型的影响.首先分析1a内叶绿素a浓度随时间的变化规律,然后利用反距离加权插值法绘制叶绿素a浓度不同季节空间分布图,分析叶绿素a浓度在不同季节的空间分布规律,在此基础上分春、夏、秋3个季节和中营养化、轻度富营养化、中度富营养化、重度富营养化4个营养状态进行叶绿素a浓度定量反演模型研究.结果表明,太湖叶绿素a浓度具有明显的时空分布特征.夏季叶绿素a浓度最高,冬季最低,平均浓度分别为56.29μg/L、13.61 μg/L.秋季由于受到夏季高浓度的影响,叶绿素a浓度高于春季,平均值分别为26.43μg/L、34.78μg/L;夏季叶绿素a浓度空间变化最大,冬季全湖叶绿素a浓度含量较为均一,空间变化不明显,秋季空间差异要大于春季;全年北部湖区的空间差异较大,而南部湖区相对较小.不同季节叶绿素a反演算法模型不同,春、秋季波段比值法反演效果较好;而夏季微分法反演效果明显好于其它反演算法,不同营养状态条件下反演算法差异相对较小.  相似文献   
43.
废弃重组质粒DNA热处理效率的环境影响因素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为了解环境因素对质粒DNA热处理效率的影响以及热处理过程的有效性和安全性,以pET-28b质粒为材料,采用定量PCR技术结合质粒转化等方法分析了pH、NaCl、牛血清白蛋白(BSA)及EDTA浓度等因素对质粒DNA热处理的影响.结果表明,NaCl、BSA及EDTA的存在对热处理过程中的质粒DNA具有保护作用,且保护作用依次增强.在纯水中热处理30min后的质粒DNA可扩增的片段数仅是在0.1%的EDTA中热处理30min后质粒DNA可扩增片段数目的1.7%.由于生物实验室废水中通常含有上述有机或无机物质,因此,实际热处理过程中质粒DNA的降解半衰期可能远长于先前报道的2.7~4min,残留的转化活性也可能更高,这必须引起我们高度关注.但是,研究结果也表明,酸性条件下的热处理能加速质粒DNA的失活和降解,因此建议热处理过程可在弱酸性条件下完成,以强化其处理效果.  相似文献   
44.
太湖CDOM紫外吸收特性及其分子量时空分布特征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下载免费PDF全文
基于2006年8月16日、2007年3月28日对太湖梅梁湾15个样点和2007年11~12月对全湖61个样点的有色溶解性有机物(CDOM)吸收系数观测数据,对CDOM分子量相对大小的时空差异及其影响因素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梅梁湾地区主要富集的是高分子量CDOM,而大太湖地区则较为复杂,北部地区主要是高分子量的CDOM占据主导地位;而在太湖东西部,主要是低分子量的CDOM;南太湖区域,高分子量的CDOM和低分子量的CDOM相对平衡.不同波长范围内CDOM吸收模型的斜率系数(S)值对CDOM的分子组成的敏感性具有一定的差异性,UVR最为敏感,其次是UV-A,再次为UV-B,UV-C最不敏感.梅梁湾CDOM主要影响因素是陆源,陆源影响的强度随季节的变化具有一定的差异,其中8月份最强,其次是3月份,最弱为11月份.  相似文献   
45.
We experimented with caging the Mediterranean mussel (Mytilus galloprovincialis) at various depths for 69 d to measure basic physiological parameters, histological response and bio-accumulation of contaminants in a deep-sea contaminated area. In preliminary experiments, we demonstrated, under artificial pressure conditions, the ability of mussels Mytilus galloprovincialis to tolerate rapid immersion (at a speed of up to 120 m min?1). In situ experiments were performed using submerged lines enabling mussels to be maintained at depths ranging of 40–1550 m with survival rates ranging from 80 to 38%, respectively. No significant differences in condition indexes were observed between treated and control specimens. However, histological observations demonstrated a clear reduction in thickness of the digestive epithelium with increasing depth exposure. By determining the contaminants in caged mussels, we found the following values for chromium accumulation: 27.4 μg g?1 dry weight at 580 m depth and 9.8 μg g?1 dry weight at 1550 m. Selected stations were located downstream of an industrial effluent at 420 m. The biological and environmental consequences of deep-sea contamination demonstrate the suitability of caged mussels for monitoring contaminant accumulation.  相似文献   
46.
脱色菌腐败希瓦氏菌的分离及其脱色性能研究   总被引:8,自引:2,他引:6  
从印染废水处理装置中分离到一株高效脱色菌,经鉴定为腐败希瓦氏菌(Shewanella putrefaciens),这是该菌具有高效脱色性能的首次报道。在实验条件下,对该菌的脱色能力进行比较研究,它在合适条件下能有效地去除生产上常用的多种染料,在6h内对活性艳红染料的去除率可达99%~100%。实验中对充氧、温度以及共代谢碳源等因子对该苗的脱色能力的影响进行了研究,为在生产实际中的应用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47.
采用新型工艺UV/微曝气对水中内分泌干扰物4-叔丁基苯酚(BP)进行降解研究.结果表明,UV/微曝气是一种高级氧化法,可以有效去除水中BP;UV/微曝气联用工艺降解BP受本底TOC值、BP初始浓度值、UV光强以及溶液初始pH影响较大.随着TOC值的降低,BP降解速率k1迅速增加;随着光强的增大,BP的降解速率呈线性增长;在189~410 μg/L浓度范围内,k1随着BP浓度的增大而逐步增大,在410~971 μg/L浓度的范围内,k1随着浓度的增大而逐步降低;pH 2.77~4.01范围内UV/微曝气对BP降解速率较大,pH 4.70~8.16范围内UV/微曝气对BP降解速率较低.  相似文献   
48.
渗滤液作为渣堆对周边水土的主要污染源,是污染场地原位风险管控的关键对象。云南某历史遗留冶炼废渣堆出现了渗滤液产生量少、空间分布位置有限的特殊现象。为研究该冶炼废渣堆渗滤液产生的控制条件和影响因素,基于详细勘察和野外现场调查试验结果,构建了渣体包气带水文地质概念模型,并结合HYDRUS软件分析了不同条件下渣体包气带的水分变化。结果表明:该厚层渣体包气带水分运移深度有限,正常降雨条件下该渣体产生渗滤液的临界深度为8.8 m;暴雨条件下熔炼渣相较于石膏渣和生活垃圾更易产生渗滤液;渣体包气带越厚、初始体积含水率越低、渣体物质组成及其结构越复杂、覆土层越厚的条件下,渣体越难产生渗滤液。该研究结果对我国类似冶炼废渣堆原位风险管控处置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49.
50.
Over the last decade rather important changes have occurred in the legal and economic aspects of international petroleum agreements for exploration and exploitation. In the late nineteen seventies, as a consequence of the strong increase in oil prices, there was a general tightening of contractual terms and conditions. With the present oil market imbalance, characterized by sharp price falls, there is a tendency to ease the applicable contractual terms. In such a rapidly changing environment, the economic terms contained in a petroleum agreement should be properly designed to introduce a certain element of flexibility and progressivity in regard to the government take, without unduly complicating the fiscal package or discouraging potential investors. This is the present challenge for international petroleum negotiators.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