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54篇
  免费   109篇
  国内免费   254篇
安全科学   84篇
废物处理   14篇
环保管理   74篇
综合类   606篇
基础理论   103篇
污染及防治   15篇
评价与监测   25篇
社会与环境   53篇
灾害及防治   43篇
  2024年   5篇
  2023年   10篇
  2022年   44篇
  2021年   36篇
  2020年   52篇
  2019年   52篇
  2018年   28篇
  2017年   31篇
  2016年   27篇
  2015年   50篇
  2014年   28篇
  2013年   35篇
  2012年   57篇
  2011年   70篇
  2010年   65篇
  2009年   67篇
  2008年   55篇
  2007年   56篇
  2006年   46篇
  2005年   50篇
  2004年   51篇
  2003年   30篇
  2002年   21篇
  2001年   24篇
  2000年   19篇
  1999年   6篇
  1998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1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68 毫秒
661.
Cu/TiO_2/SiO_2纳米复合薄膜光催化降解氨气性能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溶胶-凝胶结合γ-射线辐射法制备了Cu/TiO2/SiO2纳米介孔复合薄膜。X-射线衍射(XRD),透射电子显微镜(TEM),紫外-可见光谱(UV-vis)及X-射线光电子能谱(XPS)表征显示单质金属铜与锐钛矿型TiO2纳米粒子较均匀地分布在非晶SiO2介孔基体的孔洞之中。光催化降解氨气的实验结果表明该三元复合薄膜具有良好的光催化性能,与未掺杂铜的TiO2/SiO2二元复合薄膜相比,铜纳米粒子的掺入可将其光催化性能提高18%以上。  相似文献   
662.
各类资源是生态城市建设的基础条件,也是塑造城市特色的重要依据之一。基于生态城市建设的资源可持续利用,不仅要重视资源的数量问题,更需要着眼全局,综合分析城市社会、经济、环境发展的现状、目标与资源之间的矛盾,制定资源可持续利用的保障对策。基于生态城市的深刻内涵,资源可持续利用的研究视野亟待拓展,不仅要关注自然资源、生物资源的可持续利用问题,同时还必须重视对城市人文禀赋与历史文脉的传承和保护,实现古代、近代、现代和当代“四代文明”可持续发展。以常州市为例,基于生态城市建设,对其土地资源、水资源、生物资源与人文资源的可持续利用进行了系统研究,并作了概念性规划。  相似文献   
663.
长三角地区经济一体化与土地资源管理   总被引:2,自引:2,他引:2  
20世纪90年代初以来,长江三角洲地区的经济发展非常迅猛。该地区经济一体化正在加速向前推进,新一轮经济建设的高潮已经来临,这将会给土地资源特别是耕地资源带来强大的冲击。面对这一新的形势,从土地管理的角度来说,应采取必要的应对策略。具体来说,在正确处理好经济建设与保护土地资源的关系的前提下,应该积极、主动地为工业化、城市化及改善人民生活条件做好供地服务。与此同时,应牢牢把握保护土地资源特别是耕地资源这条主线不动摇,正确处理好构筑商务成本“盆地”与防止国有土地资产流失的关系,并进一步规范土地市场,完善土地招标拍卖制度,按照正确的“经营城市”理念,积极探索土地储备的新模式。此外,应高度重视失地农民的生活保障问题。  相似文献   
664.
景观格局对水质的影响具有时空尺度依赖性,然而不同空间尺度下景观组成、景观配置及景观坡度对季节性水质的影响程度仍然不甚明了. 基于青山湖流域26个监测点的总氮、总磷、硝态氮和铵态氮数据,采用景观格局分析、冗余分析和偏冗余分析方法定量景观格局对河流氮磷营养盐影响的时空尺度效应. 结果表明:①子流域尺度内景观格局对河流氮磷浓度的解释力比在缓冲区尺度上高6.8%~8.4%,且这种作用在干季更明显. ②在子流域尺度,林地占比和居民地的散布分裂程度对河流氮磷浓度影响较大;而缓冲区尺度上,农田和居民地分布的坡度以及林地斑块的聚集度是影响氮磷浓度的关键因子. ③景观配置对河流氮磷浓度变化的独立贡献率(20.1%~36.5%)高于景观组成(4.1%~14.5%)和景观坡度(5.5%~23.7%)的独立贡献率,且景观配置对河流氮磷浓度影响随季节变化的敏感度最高,而景观坡度对河流氮磷浓度影响具有更高的空间尺度敏感性. 因此,通过景观格局调控非点源污染应从多尺度角度考虑. 研究结果可从宏观上为制定以非点源污染控制为目标的景观格局优化措施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665.
三江平原退化湿地和农田土壤养分的比较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三江平原农业开垦导致地表水位和土壤水分下降,原生湿地退化为沼泽化草甸和典型草甸,或者直接转化为水田和旱田.退化湿地与农田土壤养分的对比研究结果表明,4种样地类型0-30 cm土层土壤有机质含量为水田>沼泽化草甸>旱田>典型草甸,全氮含量差异与有机质含量差异相一致,速效磷含量为水田>旱田>沼泽化草甸>典型草甸.这说明在湿地退化为典型草甸的过程中土壤养分严重下降,水分状况是影响湿地土壤养分下降的关键因素;但是农田土壤养分仍然保持较高水平,主要是由于耕作、施肥等非水分因素的影响.由此可见,水分条件和人为干扰共同决定了退化湿地和农田土壤养分状况.  相似文献   
666.
分析了 2023 年 3 月以来江苏地震烈度速报与预警系统震源参数测定的可靠性和精度。研究选取 2022 年 3 月 1 日至 2023 年 12 月 20 日期间江苏地区发生的 98 条 ML≥2.0 地震事件,对比了新旧两套系统对同一事件的定位结果。结果显示,震中位置偏差大多数在 0.3~12.1 km 范围内,大部分误差属于正常范围。两套系统的震级偏差普遍较小,只有少数结果因定位台站的数量、钟差、数据噪声和干扰等因素导致偏差较大。此外,监测能力方面,新系统的监测能力整体提升 ML0.5,二维模拟地震定位测试方法显示定位精度也有所提升,整体来看,新系统展现出良好的实效性,能为地震分析和科学研究提供可靠的数据支持。  相似文献   
667.
钙对紫云英铜害的解毒作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南方广泛栽种的绿肥紫云英(Astragalus sinicus L.)为研究对象,尝试研究常用化学肥料中钙离子对铜离子毒害的缓解作用,为此,设计水培实验,研究了不同钙浓度(CK、2000、3 000、5 000、7000 μmol·L-1)对紫云英在铜胁迫下(50μmol·L-1)生长发育的影响.考察指标为生物量、根干质量、地上部干质量、株高、根长、结瘤情况、根色、叶色、地上部及根的铜和钙含量、根和叶中MDA含最等.以探讨钙对铜胁迫下紫云英的植株长势、对铜的吸收和转运以及膜脂过氧化作用的影响.结果表明:钙对遭受铜害的紫云英长势有促进作用,主要表现为根色转淡和生物量、株高、根长增加,而且这种作用随着培养时间的延长和钙浓度的提高愈来愈明显.进一步的分析发现,紫云英根中铜浓度和叶片MDA含量均随着钙浓度提高而显著减少,这说明钙对紫云英铜害的缓解主要是因为钙抑制了紫云英根对铜的吸收和减轻了叶片膜脂过氧化作用所致.该研究结果可为农业卜治理土壤铜污染,减轻农作物铜害的影响提供思路和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668.
敌敌畏是使用最为广泛的有机磷农药之一,具有较高的水溶性,对水生动物的危害较大.为初步探讨水体中敌敌畏降解菌对中毒鱼类的解毒作用,测定了敌敌畏对鲫鱼(Carassius auratus)幼鱼的急性毒性,调查了一株敌敌畏高效降解菌——类球红细菌(Rhodobacter sphaeroides)的解毒作用.结果表明:敌敌畏对鲫鱼幼鱼48、72、96h的LC50分别为45.1、30.4、23.3mg·L-1,安全浓度为2.3mg·L-1,属低毒农药.在不同敌敌畏暴露浓度的养鱼水中添加类球红细菌(5×107CFU·mL-1)可以显著降低鲫鱼的死亡率,20mg·L-1和35mg·L-1敌敌畏暴露浓度下,鲫鱼96h死亡率分别由40%和100%降低至0和15%;利用液相色谱检测了敌敌畏在添加和不添加类球红细菌的养鱼水中的降解规律,发现类球红细菌的解毒作用主要是对水中敌敌畏的快速降解,降解过程中没有积累有毒代谢产物.  相似文献   
669.
硫酸铁混凝剂处理焦化废水A/O 工艺出水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下载免费PDF全文
利用Fe2(SO4)3 作为混凝剂,对焦化废水生化处理出水进行深度处理,考察pH 值和投加量对混凝过程的影响,从而分析不同条件下有机物的去除机理.结果表明,在pH3~9 的条件下,混凝对生化出水中的有机物均能取得较好去除效果.弱酸性条件有利于有机物的去除,在Fe2(SO4)3投加量为400mg/L、pH5 的条件下,DOC 去除率达到40.1%,出水COD<150mg/L.络合沉降、络合吸附和吸附是混凝过程中有机物的主要去除机理,但在不同pH 值条件下,三者作用程度不同.混凝过程主要去除生化出水中的中等分子量、疏水性有机物,对亲水性有机物几乎没有作用.  相似文献   
670.
生物接触氧化法处理印刷胶片生产废水 ,实际处理效率只有设计效率的一半。通过可生化性检测和 2种生化处理工艺对比试验 ,确定改用水解酸化 -接触氧化工艺处理该类废水 ,可实现达标排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