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5323篇
  免费   515篇
  国内免费   1970篇
安全科学   564篇
废物处理   703篇
环保管理   1640篇
综合类   5201篇
基础理论   3793篇
环境理论   4篇
污染及防治   2996篇
评价与监测   1064篇
社会与环境   1639篇
灾害及防治   204篇
  2024年   28篇
  2023年   151篇
  2022年   410篇
  2021年   421篇
  2020年   387篇
  2019年   320篇
  2018年   906篇
  2017年   930篇
  2016年   873篇
  2015年   485篇
  2014年   586篇
  2013年   867篇
  2012年   829篇
  2011年   1398篇
  2010年   924篇
  2009年   992篇
  2008年   1175篇
  2007年   1304篇
  2006年   465篇
  2005年   416篇
  2004年   325篇
  2003年   434篇
  2002年   443篇
  2001年   302篇
  2000年   270篇
  1999年   173篇
  1998年   163篇
  1997年   121篇
  1996年   96篇
  1995年   103篇
  1994年   84篇
  1993年   82篇
  1992年   75篇
  1991年   57篇
  1990年   67篇
  1989年   52篇
  1988年   41篇
  1987年   31篇
  1986年   31篇
  1985年   32篇
  1984年   42篇
  1983年   43篇
  1982年   34篇
  1981年   43篇
  1980年   30篇
  1979年   31篇
  1978年   28篇
  1976年   28篇
  1975年   26篇
  1972年   26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68 毫秒
781.
Aluminium-based water treatment residual (Al-WTR) is the most widely generated residual from water treatment facilities worldwide. It is regarded as a by-product of no reuse potential and landfilled. This study assessed Al-WTR as potential phosphate-removing substrate in engineered wetlands. Results indicate specific surface area ranged from 28.0 m2 g−1 to 41.4 m2 g−1. X-ray Diffraction, Fourier transform infrared and energy-dispersive X-ray spectroscopes all indicate Al-WTR is mainly composed of amorphous aluminium which influences its phosphorus (P) adsorption capacity. The pH and electrical conductivity ranged from 5.9 to 6.0 and 0.104 dS m−1 to 0.140 dS m−1 respectively, showing that it should support plant growth. Batch tests showed adsorption maxima of 31.9 mg P g−1 and significant P removal was achieved in column tests. Overall, results showed that Al-WTR can be used for P removal in engineered wetlands and it carries the benefits of reuse of a by-product that promotes sustainability.  相似文献   
782.
太湖蓝藻水华的遥感监测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随着太湖蓝藻水华的日益严重,实现藻类的时空动态监测成为湖泊水质保护亟待解决的问题.利用遥感技术可以快速、直观地获取整个水域水质的时空变化情况,为实现藻类的动态监测提供了有效的途径.在太湖蓝藻水华遥感监测研究结果的基础上,总结分析了现有研究中所使用的遥感数据源、遥感监测方法以及遥感反演的水质参数,讨论了现有研究中存在的问题,并对将来的发展趋势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783.
颗粒化序列间歇式活性污泥反应器工艺处理化粪池污水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在序列间歇式活性污泥反应器(SBR)中成功培养出适应化粪池污水水质的好氧颗粒污泥.并将其应用于化粪池污水的处理.在好氧颗粒污泥培养的第15天左右,SBR中开始出现细小的颗粒,然后微生物在其上繁殖生长使颗粒逐渐增大而成熟;在第24天时,SBR中絮状活性污泥已基本实现了颗粒化.培养出的好氧颗粒污泥对化粪池污水有稳定的处理效果,在进水完全为化粪池污水时,COD、NH_4~+-N、TN的平均去除率分别为77%、61%、47%.但是,由于化粪池污水COD较低,因此无法维持较高的生物量,在后期的稳定运行过程中MLSS始终维持在2 500 mg/L左右.好氧颗粒污泥的同步硝化反硝化作用是其稳定脱氮的保证.  相似文献   
784.
The infrared spectrum of HCF2OCF2OCF2CF2OCF2H (CAS# 188690-77-9) has been re-measured. The integrated absorption intensity over the range 1000–1500 cm?1 measured in the present work is (6.65 ± 0.33) × 10?17 cm2 molecule?1 cm?1 in 700 Torr of air at 296 K. The radiative efficiency of HCF2OCF2OCF2CF2OCF2H is calculated to be 1.02 W m?2 ppb?1. The value reported in the 2007 Intergovernmental Panel on Climate Change (IPCC) report is approximately 35% larger reflecting what we believe to be an erroneously high value for the absorption strength of HCF2OCF2OCF2CF2OCF2H adopted by the IPCC.  相似文献   
785.
铁改性海泡石除锑的影响因素研究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选择廉价海泡石, 用氯化铁对其改性。研究铁改性海泡石对锑的吸附特性。结果表明,氯化铁浓度、吸附时间、初始锑浓度以及温度等因素对锑的吸附影响较大,溶液初始pH影响不明显。在初始锑浓度50 mg/L,pH 6.8,5%氯化铁改性海泡石投加量为2 g/L,吸附90 min, 温度35℃下,吸附量可达21.6 mg/g。海泡石对吸附锑具有缓冲特性,溶液的初始pH值在3.1~10.1范围时,吸附后溶液的最终pH值为8~8.5。IMS吸附锑是放热过程。改性后海泡石比表面积增大,表面羟基数量增加,导致其吸附能力增强。通过XRD谱图并未发现铁晶体的存在。  相似文献   
786.
ABR反应器的两种快速启动方法对比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ABR反应器的启动是ABR反应器能否高效稳定运行的关键,其影响因素很多。为了更好地实现ABR反应器的启动,提出了通过2种不同启动方法的对比,即1#反应器采用好氧预挂膜的方法,2#反应器采用低负荷启动法,得出的结论为,好氧预挂膜启动法的启动时间短,COD去除率高,出水pH稳定,颗粒状污泥生长情况较好,是一种可推广的启动方法。  相似文献   
787.
脂肪酰基氨基酸对矿物润滑油生物降解性的影响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通过生物降解试验研究了N-月桂酰基谷氨酸、N-月桂酰基甘氨酸、N-月桂酰基丙氨酸和N-油酰基甘氨酸4种脂肪酰基氨基酸对HVI 350矿物润滑油生物降解性的影响,采用高倍电子显微镜分析了生物降解过程中微生物数量和形态变化。结果表明,在矿物润滑油中添加少量脂肪酰基氨基酸后,矿物润滑油的生物降解性能明显改善,且生物降解过程中微生物数量增多、形态发生变化,这可能是脂肪酰基氨基酸增加了微生物的营养,且具有表面活性,有利于细胞的吸收,从而促进了矿物润滑油生物降解。  相似文献   
788.
通过对砒霜生产化工厂原场址废渣及污染场地调查的基础上,进行了处置方案比选及技术经济比较,确定了就地安全填埋的处置方案。根据区域性危险废物集中安全填埋场的设计经验,本工程采用先进的HDPE双层防渗的安全填埋方式,并设置了雨水分流系统、渗滤液收集系统、封场处理和填埋气体导排系统,整个场区布置合理,对周围环境的影响小,投资少,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益和环境效益,并对危险废物处理处置工程设计中应注意的问题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789.
聚合氯化铝铁去除微污染水体中藻类的研究   总被引:5,自引:2,他引:3  
以聚合氯化铝铁(PAFC)为絮凝剂,H2O2为预氧化剂,用正交实验研究了PAFC处理微污染水体中藻类和降低浊度,得出正交实验中各因素的主次关系及对除藻和除浊度的影响,研究表明,ρPAFC是影响除藻和除浊度的重要因素.在最佳处理条件,即ρPAFC为20 mg/L,ρH2O2为6 mg/L,pH为7,搅拌时间为4 min,能使水体中藻细胞街度从9.4×107 cells/L降至3.16×106 cells/L,除藻率为96.6%,浊度降至0.70 NTU,除浊度率达93.0%.  相似文献   
790.
垃圾填埋场微生物气溶胶粒径分布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为了了解垃圾填埋场微生物气溶胶粒径分布规律,在北京市某垃圾卫生填埋场填埋区、渗滤液处理区、生活区分别选定监测点,利用安德森六级微生物采样器,对填埋场空气微生物进行了系统的定点取样、测定和分析。研究结果表明,空气细菌粒径分布均为第Ⅰ级(>8.2 μm)最高,填埋区空气细菌粒径呈偏态分布,渗滤液处理区、生活区分别在第Ⅳ级和第Ⅲ级出现第2个峰值。携带细菌的可吸入微粒在渗滤液处理区比例最大。空气真菌与放线菌均在第Ⅳ级分布最高,携带真菌和放线菌的可吸入粒子的比例显著大于细菌(P<0.05)。填埋区不同作业时段空气微生物粒径在各级分布比例基本一致。填埋区细菌气溶胶中值直径为5.7 μm,渗滤液处理区为3.7 μm,生活区为5.3 μm,显著大于真菌气溶胶和放线菌气溶胶的中值直径(P<0.05)。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