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143篇
  免费   624篇
  国内免费   1587篇
安全科学   577篇
废物处理   118篇
环保管理   364篇
综合类   3305篇
基础理论   682篇
污染及防治   550篇
评价与监测   281篇
社会与环境   299篇
灾害及防治   178篇
  2024年   25篇
  2023年   137篇
  2022年   332篇
  2021年   295篇
  2020年   380篇
  2019年   239篇
  2018年   246篇
  2017年   247篇
  2016年   218篇
  2015年   314篇
  2014年   296篇
  2013年   346篇
  2012年   380篇
  2011年   390篇
  2010年   320篇
  2009年   350篇
  2008年   305篇
  2007年   304篇
  2006年   275篇
  2005年   227篇
  2004年   165篇
  2003年   101篇
  2002年   130篇
  2001年   83篇
  2000年   72篇
  1999年   33篇
  1998年   45篇
  1997年   24篇
  1996年   26篇
  1995年   10篇
  1994年   7篇
  1993年   6篇
  1992年   9篇
  1991年   8篇
  1990年   2篇
  1988年   2篇
  1982年   2篇
  1978年   1篇
  1975年   1篇
  197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35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91.
添加小分子有机物对污泥重金属生物沥滤的抑制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向城市污泥添加小分子有机物后进行生物沥滤,探讨了不同小分子有机物(甲酸、乙酸、丙酸、丁酸、乙醇、水杨酸、草酸、苯甲酸)对生物沥滤过程污泥中pH值、Eh、Cu含量和Zn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对于污泥中的pH和Eh,不同有机物对其影响程度在整个沥滤过程中大体上相似,即pH值都呈先升后降的趋势,Eh呈先降后升趋势。对不同类型的重金属来说,不同有机物对其影响程度Cu大于Zn,其中Cu的沥出效果从强到弱依次为:对照>苯甲酸>乙醇>草酸>水杨酸>丙酸>甲酸>丁酸>乙酸,而对Zn的沥出效果在整个沥滤过程中相似。总之,整体规律为:醇类化合物和二羧基酸对污泥中的硫细菌的生物沥滤影响不大,而对于结构相似的单羧基有机酸来说,碳链越短,对生物沥滤的影响越大,分子量较高的芳香族有机酸对于重金属的去除也有明显的抑制作用,影响程度随着羧基数目的增加而加剧,但其抑制作用不及小分子有机酸显著。此外,污泥中营养物质TN、TP和TK的释放也受到一定影响。  相似文献   
992.
239Pu在西南某地板岩与土壤中的吸附行为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以西南某极低放废物处置库预选场址地质环境中板岩与土壤为吸附介质,通过吸附实验和解吸实验,研究了不同介质粒径、环境温度(10℃—50℃)、水相pH(4—12)对239Pu核素在板岩与土壤介质中吸附行为的影响特征.吸附实验表明,水相环境中板岩和土壤介质对239Pu核素的吸附过程在10 d左右达到平衡,并且其吸附分配比随着介质粒径的减小而增大,随着水相pH值的增大而增大,但温度对其吸附的影响不明显.解吸实验表明板岩和土壤介质对239Pu核素的吸附是可逆的.  相似文献   
993.
1,2,4-三氯苯对铜钱草染毒的毒性响应及其机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水培铜钱草为材料,研究1,2,4-三氯苯(1,2,4-TCB)染毒引起植株叶绿素、类胡萝卜素和可溶性蛋白含量等生理指标的毒性响应,并从叶片丙二醛(MDA)含量及各种抗氧化酶(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氢酶(CAT)和过氧化物酶(POD))的改变探讨了1,2,4-TCB的毒性作用机理.结果表明,1,2,4-TCB(5、10 mg.L-1)处理后,铜钱草叶片各种生理代谢指标与1,2,4-TCB处理之间呈现一定浓度-效应和时间-效应关系,但与对照组间无显著的统计学差异.叶绿素含量、叶绿素a/b和可溶性蛋白均随着1,2,4-TCB处理时间延长先升高后降低;MDA含量随处理时间延长先升高后降低,随浓度增加而增加;SOD和POD活性随处理时间和浓度增加先升高后降低;CAT活性变化不明显.在10 mg.L-11,2,4-TCB处理4—6 d时,各种抗氧化酶活性均达到最大.高浓度1,2,4-TCB(15、20 mg.L-1)处理铜钱草的抗氧化酶活性与对照组相比,均显著降低,且各处理组间也呈现统计学差异.  相似文献   
994.
白腐菌对十溴联苯醚的酶促降解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考察了白腐菌菌体、胞外酶、胞内酶对十溴联苯醚(BDE-209)的降解性能,结果表明,白腐菌菌体、胞外酶、胞内酶对浓度为1 mg.L-1的BDE-209的降解率分别为60.17%、54.14%、22.32%,白腐菌对BDE-209的降解主要由胞外酶完成.进一步考察了温度、pH、BDE-209浓度对白腐菌胞外酶降解BDE-209的影响,结果显示,胞外酶降解BDE-209的最适条件为温度30℃、pH 4—5、BDE-209浓度1 mg.L-1.白腐菌胞外酶降解BDE-209前后红外光谱测定结果证实,BDE-209降解过程与Br—C、CH2—O—CH2等基团有关.降解后体系GC-MS谱图显示,BDE-209降解过程中存在脱Br作用.  相似文献   
995.
沙尘天气过程对北京空气质量的影响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利用气象、沙尘暴特种观测以及环境监测等多种资料,对2010年3月19─22日沙尘天气过程的大气结构、沙尘源地和垂直水平输送条件以及北京近地层气象要素、空气质量的变化特征进行了分析. 结果表明:这次强沙尘暴天气过程是由冷空气短波槽快速东移南下、地面冷锋明显发展东移造成的;前期沙尘源地土壤湿度的减小为起沙提供了有利条件,同时低层存在的较强西北气流将从源地卷起的沙尘输送到下游地区;沙尘发生时,20 m气层内风速迅速增大,气层内垂直方向风速梯度也逐渐增大,相对湿度急剧降至20%~30%之间;受这次沙尘天气影响,北京地区ρ(TSP)以及10个区县的ρ(PM10)均迅速增加,空气质量达到重污染.   相似文献   
996.
作为一种新型的水处理装置,光催化膜反应器具有反应迅速、降解效率高、降解彻底、无二次污染等特点,在节水减排、微污染水处理、中水回用等方面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总结目前国内外各种不同类型的光催化膜反应器的设计、特点及在水处理中的应用情况,并对其今后的发展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997.
讨论了组织和产品碳足迹与清洁发展机制(CDM)在计算电力温室气体排放因子方法上的区别,在发改委电力排放因子的基础上进行了多项修正与补充,分别得到用于组织和产品碳足迹的中国电力温室气体排放因子.结果表明,发改委发布的电力基准线排放因子与本文得出的组织和产品碳足迹的排放因子有显著差距,不应混用.本文计算的排放因子可为国内组织及产品碳足迹研究提供更恰当的数据来源.  相似文献   
998.
在多信号输入系统的可靠性研究中,传统GO法存在计算复杂、易出现误差和遗漏的缺点。将卡诺图化简法引入传统GO运算,利用其“合并同项,简化运算”的特点构建研究多信号输入系统可靠性的新GO模型。将其应用于预作用喷水灭火系统,对具有多启动方式的给水泵进行可靠性分析,并与事件树运算结果比较,证明新GO模型适用于具有多信号输入系统的可靠性研究。研究表明,通过采取措施降低多信号元器件故障概率可以提高系统整体可靠性。  相似文献   
999.
为了实现矿山三维实体模型和虚拟现实的快速搭建与实现,分析了当前数字化矿山建模可移植性差、扩展性不灵活、开发难度大的缺陷 ,提出了一种矿山三维模型及虚拟现实体系的自动构建方法:基于Blender开源软件提供的建模平台,利用Python语言编写矿山实体的表达方法 与生成算法;利用矿山基础信息,实现了对矿山井巷、矿体等三维实体模型的自动、快速构建,并以矿山井巷工程、矿体以及地表模型等实体 模型的构建为例进行了演示;利用Blender脚本实现对三维实体模型的快速渲染,初步建立了矿山虚拟现实环境与仿真系统,并利用驱动内核实 现虚拟情景的演示。结果表明,该方法具有开发快捷、要求低等特点,为数字化矿山建设提供了一种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1000.
Mowing is the main management of Hulun Buir grasslands in Inner Mongolia; therefore, understanding the changes of soil organic carbon (SOC), total nitrogen (TN), and carbon sequestration under different mowing frequencies will provide an important scientific basis for grassland carbon sink management in Inner Mongolia. Three treatment plots were devised in the study area, including enclosed sample (Y), mowing every other year (2G), and mowing once a year (1G), where SOC, TN content and storage were investigated. The results showed that with increased mowing frequency, the SOC and TN content showed a decreasing trend in the 0-30 cm depth soil layer. The SOC and TN content were different in each soil layer, which decreased gradually with increasing soil depth in Y and 2G plots, whereas increased gradually in 1G plots. The soil carbon storage was significantly correlated with the soil nitrogen storage, and both showed a significant linear decrease with increased mowing frequency, which showed as carbon and nitrogen loss. In 2G plots, the soil carbon storage decreased by 17.1% and soil nitrogen storage decreased by 20.8%. In 1G plots, the soil carbon storage decreased by 21.6% and soil nitrogen storage decreased by 29.3%. The results showed that the change of soil carbon and nitrogen was sensitive to mowing frequency for the Hulun Buir grassland. It is possible to reduce the loss of carbon and nitrogen by reasonably controlling mowing frequency, and the sustainable use of grassland could be achieved with appropriate fertilization. Keywords. © 2018 Science Press. All rights reserved.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