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50篇
  免费   168篇
  国内免费   407篇
安全科学   187篇
废物处理   22篇
环保管理   91篇
综合类   876篇
基础理论   159篇
污染及防治   107篇
评价与监测   72篇
社会与环境   70篇
灾害及防治   41篇
  2024年   15篇
  2023年   42篇
  2022年   95篇
  2021年   76篇
  2020年   86篇
  2019年   78篇
  2018年   51篇
  2017年   78篇
  2016年   69篇
  2015年   70篇
  2014年   58篇
  2013年   87篇
  2012年   105篇
  2011年   98篇
  2010年   92篇
  2009年   88篇
  2008年   86篇
  2007年   83篇
  2006年   65篇
  2005年   45篇
  2004年   45篇
  2003年   27篇
  2002年   33篇
  2001年   21篇
  2000年   17篇
  1999年   12篇
  1998年   1篇
  1996年   1篇
  199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62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981.
982.
邱立萍 《环境技术》1999,17(3):36-38,4
污染程度的确定受多种污染因素的影响和制约,本文运用模糊数学理论与方法分析了各种污染影响因素的模糊性和随机性,通过主观和客观评价,模糊变换而得出了污染程度的综合评判模式,为企业生产的环境管理和决策提供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983.
采用上升流式缺氧颗粒污泥反应器成功驯化培养出了高性能的硫化物自养反硝化细菌颗粒污泥。反应器60 d完成污泥颗粒化,200 d后成熟的颗粒污泥平均粒径稳定在1 400 μm,SVI5和SVI30分别平均为(21.6±0.3)mL·g-1和(21.0±0.9)mL·g-1;系统稳定运行后,在污泥氮硫负荷分别为0.33 kg N·(m3·d)-1和0.62 kg S·(m3·d)-1,水力停留时间为5 h,脱氮效率保持在95%以上。与此同时,对接种污泥与颗粒污泥的物化特征进行对比分析发现,培养前后的污泥的无机组分与有机成分发生显著变化,Ca等元素参与并促进了颗粒污泥的形成,随着颗粒化的形成,蛋白质、多糖、脂质等物质均有不同程度的增长,使得颗粒污泥具有良好的脱氮性能,且结构和稳定性良好。  相似文献   
984.
杨静  杜健  邱鹏  黄伟  高冰 《中国环境监测》2024,40(1):216-225
针对固定污染源挥发性卤代烃污染物的排放监测需求,采用称量法制备固定污染源废气监测用挥发性卤代烃标准气体(各组分具有浓度差异),并开展制备不确定度评定研究。通过分析原料试剂纯度、液态/气态组分称量、混合液配比、摩尔质量、气体残留等因素和环节引入的不确定度,确立标准气体制备不确定度评定流程。最终,确定固定污染源废气监测用挥发性卤代烃标准气体制备过程引入的相对扩展不确定度(k=2)小于1%。液态/气态组分称量和上一级中间气浓度引入的不确定度对特性量值不确定度的贡献较大,原料试剂纯度对不确定度的影响较小,摩尔质量和气体残留对不确定度的影响可忽略。  相似文献   
985.
袁园  张朝能  宁平  钟曜谦  刘慧  李佳  邱飞  周洁  杨景 《环境工程学报》2017,11(10):5565-5570
为了探究高原山体遮挡对湖泊和城区上空风场变化的影响,选取昆明市西山和西山东侧的草海及部分城区为研究对象,以1∶1 800的缩尺比制作了实物模型,利用风洞实验模拟了有山体遮挡和无山体遮挡在主导风西南风作用下的风场变化,并结合数值模拟验证了有山体遮挡情况下的风洞实验。实验结果表明:山体遮挡对下风向的山脚区和湖泊区风速影响较大;山体高度为260和460 m时,距离山体4 500 m范围内山体对下风向山脚区和湖泊区中部及南部的风速削减较大;山体高度为110 m时,山体对下风向区域的影响主要体现在对山前风速的削减,并未对湖泊和城市区域产生较为明显的风速梯度变化。  相似文献   
986.
采用铁碳微电解池-离子交换柱组合工艺对黄连素含铜制药废水进行预处理中试试验。在投加一定量铁屑和活性炭情况下,考察了中试系统对废水中CODCr和Cu2+的去除效果,并设计了金属铜回收的工艺流程。结果表明:采用铁碳微电解池-离子交换柱组合工艺连续处理初始CODCr浓度为60 000~80 000 mg/L,初始Cu2+浓度为12 000~18 000 mg/L的黄连素含铜制药废水,当铁碳微电解池中铁屑和活性炭投加量均为300 g/L时,铁碳微电解池水力停留时间120 min,离子交换柱水力停留时间60 min,CODCr的去除率达44%以上,Cu2+的去除率超过79%。使用该工艺处理每t废水可回收铜12~13 kg,实现了金属铜的循环利用。  相似文献   
987.
象限分析法是依据事物的2个重要属性进行趋势分类分析,从而找出解决问题的方法,是异常值筛选的重要方法。分别以工业源数量审核以及工业产量、燃煤使用量审核为例,分析了象限分析法在第二次全国污染源普查清查阶段和普查阶段的应用。清查阶段以识别数量漏报、少报为目标,将分布于象限右下的点位作为异常对象;普查阶段以识别数据填报异常为目标,将分布于象限左上和右下的点位作为异常对象。与直接对比法、专家经验法、排序法、占比法、平均值法、直方图法等常规方法相比,象限分析法具有客观性强、所需样本量少、操作简单的特点,特别适合污染源普查的数据审核,也可弥补普查数据审核中行业专家的不足。  相似文献   
988.
以多生境膜生物反应器运行过程中活性污泥的流变性能为研究对象,考察污泥浓度(MLSS)和剪切速率(γ)对活性污泥流变特性的影响,以期揭示其中活性污泥的流变学特性,从而为优化其运行提供理论及实验基础。反应器系统在不排泥的情况下运行,持续运行105 d,反应器内生物质浓度从刚开始驯化的3 200 mg·L-1累积到最终的12 500 mg·L-1。在运行过程中,在常温下同步测定了污泥的动力黏度、极限黏度和上清液黏度。结果表明:随着剪切速率的增大,污泥黏度均减小,表现出剪切稀化的特性,非牛顿流体的特征十分明显;活性污泥极限黏度随MLSS、EPS增加而增大,在低质量浓度(-1)下的活性污泥流变特性与Bingham模型十分吻合,而在高质量浓度(>8 000 mg·L-1)下的则近似于Ostwald de Vaele模型。  相似文献   
989.
针对同时具有离散和连续变量,非线性等特点的火电机组组合问题,在分析一般机组组合优化数学模型的基础上,尝试用连续化的方法建立连续变量和离散变量之间的关系,利用互补约束和最优化极值理论,构建了电力系统机组组合的互补约束优化模型。采用光滑NCP函数对建立的互补约束优化模型进行光滑处理,将其转化为一般的非线性规划问题,并用原对偶内点法进行求解。仿真结果表明:所提算法能有效处理含离散和连续变量的混合优化问题,具有很好的实际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990.
施秋伶  周欣  张进忠  邱昕凯 《环境科学》2014,35(8):2985-2991
研究了Ca2+、Cl-和胡敏酸(HA)对零价铁(ZVI)去除水中Pb(Ⅱ)、Hg(Ⅱ)的影响及其动力学特征,应用X-射线衍射分析(XRD)初步探讨了ZVI对Pb(Ⅱ)、Hg(Ⅱ)的去除机制.结果表明,ZVI主要通过吸附-共沉淀作用去除水中的Pb(Ⅱ),氧化还原作用去除Hg(Ⅱ).随着Ca2+浓度的增加,Hg(Ⅱ)和Pb(Ⅱ)的去除率分别呈逐渐升高和轻微下降的趋势;增加Cl-浓度有利于Hg(Ⅱ)的去除,但Pb(Ⅱ)去除率增加不明显;Pb(Ⅱ)、Hg(Ⅱ)去除率随HA浓度的增加分别呈缓慢升高和缓慢下降的趋势.当Cl-、Ca2+和HA共存时,Pb(Ⅱ)、Hg(Ⅱ)的去除率分别达到99.71%和97.95%.在Cl-、Ca2+、HA单独存在和共存时,ZVI去除Pb(Ⅱ)、Hg(Ⅱ)的过程均符合准一级反应动力学特征;Pb(Ⅱ)的去除速率常数以5 mg·L-1HA单独存在时最大(0.0240 min-1),而Hg(Ⅱ)以0.80 mmol·L-1Ca2+单独存在时最大(0.0169 min-1).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