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9篇
  免费   7篇
  国内免费   49篇
安全科学   8篇
环保管理   10篇
综合类   108篇
基础理论   3篇
评价与监测   4篇
社会与环境   11篇
灾害及防治   1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5篇
  2022年   16篇
  2021年   15篇
  2020年   10篇
  2019年   7篇
  2018年   6篇
  2017年   8篇
  2016年   10篇
  2015年   9篇
  2014年   6篇
  2013年   8篇
  2012年   12篇
  2011年   11篇
  2010年   6篇
  2009年   4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3篇
  2006年   2篇
  2004年   1篇
  200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4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01.
为解析长三角、京津冀和珠三角地区六氯丁二烯(HCBD)来源及分布特征,基于三大区域氯代烃生产水平及废水排放情况对三大区域HCBD排放来源及其在水体和土壤中的分布情况开展研究.结果表明,三氯乙烯(TCE)和四氯乙烯(PCE)生产副产物以及污水处理厂污水污泥排放成为三大区域HCBD主要来源.2018年三大区域中来自TCE和PCE生产副产物的HCBD总排放量为498.46 t,其中来自TCE生产副产物的占比为66.9%.三大区域工业及生活污水处理厂HCBD排放量分别为628.9 kg和254.6 kg.长三角地区氯代烃生产及污水处理厂HCBD排放量显著较高,分别为497.8 t和648 kg,而京津冀地区两类源排放量为0.37 t和125 kg,珠三角地区为0.29 t和110.3 kg.长三角、京津冀和珠三角地区自然水体中HCBD平均质量浓度分别为0.35、0.25和0.64 μg·L-1,饮用水中HCBD平均质量浓度为0.16、0.09和0.04 μg·L-1.城市饮用水中HCBD的整体水平较低.工业土壤中HCBD含量显著高于农田土壤,含量分别为9.3~24.6 ng·g-1和0.13~2.67 ng·g-1.与水体中HCBD污染情况相同,长三角地区土壤中HCBD污染最为严重,这与长三角地区HCBD排放量显著高于京津冀和珠三角地区相关,亟需引起重视.  相似文献   
102.
长江经济带湖北省人为源VOCs排放清单及变化特征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以人为源挥发性有机物(VOCs)为研究对象,以5类源活动水平数据为基础,采用排放因子法建立了长江经济带湖北省2018年人为源VOCs排放清单,并进一步研究了2009~2018期间工艺过程源VOCs排放特征及变化趋势.结果表明,湖北省2018年人为源VOCs排放总量为6.52×105 t,约占全国总排放量的6.41%;化石燃料固定燃烧源、工艺过程源、溶剂使用源、移动源和废弃物处理源对湖北省的贡献分别为3.26%、76.39%、4.54%、14.72%和1.09%.涉及9个行业45个子类的工艺过程源在VOCs排放中占比突出,其中武汉市和宜昌市的VOCs排放量较高.从经济水平和区域面积分别分析了各市州工艺过程源VOCs排放强度,天门市和神农架林区单位GDP的VOCs排放量较高,而武汉市、鄂州市和天门市单位面积VOCs排放量较高.2009年VOCs排放量从2.45×105 t逐年递增,2015~2017年趋于稳定,最大排放量达7.01×105 t,2018年VOCs排放量降至4.98×105 t,与全国人为源VOCs排放趋势相同.化学原料及化学制品制造业、橡胶和塑料制造业是其变化的主要驱动力,10年间贡献分别为33.85%~51.55%和7.07%~38.13%.其中化学药品原药、化学农药原药生产在10年间对VOCs排放贡献占据重要优势,而泡沫塑料生产排放量变化大,在2015~2017年突增到2.00×104 t以上.湖北省在国家及地方相关政策引导下,重点行业VOCs减排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103.
以三氯生(TCS)和三氯卡班(TCC)为目标污染物,通过监测评价新冠疫情期间杀生剂的河网污染特征;同时,构建了一维水动力学模型和四级逸度模型耦合的河网连续动态模型,解决了污染物在河网迁移过程中的时间和空间异质性问题,开展了目标杀生剂在石马河流域的迁移模拟.模型通过率定和实际浓度验证,获得了满意的模拟结果.结果表明,新冠疫情期间河网中杀生剂的污染浓度是非疫情期间的2倍.TCS和TCC从污水处理厂排出后,在河道中的浓度随着河流迁移的距离增大,呈现先升高后降低的趋势;而浓度的时间变化特征则受到河段流量的影响,上游低流量区域河网中杀生剂浓度先上升而后下降,且在20 h左右已逐渐趋于稳定;下游高流量区污染浓度呈现梯形缓慢升高趋势,且浓度最终在24 h时尚未成为稳定值.因此,对河网中典型杀生剂迁移的时空特征的评估,需在区别流量大小的前提下,分段和分时进行.  相似文献   
104.
富营养化和有害藻类水华暴发是全世界淡水湖泊共同面临的生态环境问题之一.巢湖作为典型的内陆淡水湖泊,其富营养化水平和蓝藻水华暴发面积常年居高不下,且在各湖区表现为一定的时空分布差异.为认识和了解不同阶段巢湖蓝藻水华发生和发展基本规律,利用巢湖水上综合观测平台和卫星遥感等多源数据,获得2015~2020年水体中藻密度和水华面积的时空分布信息,并采用基于增强回归树的机器学习算法,定量评估不同阶段各环境因子对蓝藻水华影响的重要程度及相互作用关系.结果表明:①巢湖蓝藻水华表现出较大的季节变化特征,蓝藻细胞在春季开始复苏,主要在巢湖西半湖和沿岸地区形成轻度水华,水体藻密度在夏、秋季达到最大,该季节发生中等程度以上的水华频率较高.②非暴发期间,巢湖藻密度变化受物理和化学因素影响较大,二者对解释藻密度方差变化的贡献率可达80.3%,水体中高浓度溶解氧、弱碱性pH值(7.2~7.6)和适宜水温(3℃)是藻类细胞生长繁殖的有利环境条件,巢湖蓝藻水华首次暴发一般在气温稳定通过7℃初日11 d前后出现.③暴发期内,巢湖蓝藻水华发生主要受藻类生物量和气象条件的综合影响,气温、藻密度、日照时数和风速的累计贡献率为95%,各因子均存在一个有利于蓝藻水华发生的最适区间.多因子交互作用分析结果显示,在水体藻密度大、气温适宜和微风的综合作用下,巢湖蓝藻水华发生概率较高.上述研究成果分析和揭示了不同阶段巢湖蓝藻水华的时空分布特征及其主导影响因子,可为巢湖蓝藻水华防控和预测、预警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05.
方解石基组配钝化剂与低积累玉米协同修复效果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典型北方碱性镉和铅复合污染农田土壤,开展土壤钝化与低积累农作物协同修复田间试验,以方解石作为主量钝化材料,分别复配少量熟石灰、沸石粉和生物炭形成组配钝化剂.研究在CL(方解石+熟石灰)、CZ(方解石+沸石)、CB(方解石+生物炭)和CLZB(方解石+熟石灰+沸石+生物炭)不同组配条件下,对土壤理化性质、重金属Cd和...  相似文献   
106.
红串红球菌TJQ是本实验室筛选的一株专一性脱硫菌,高效液相色谱法(HPLC)分析表明.该菌能选择性地脱除二苯并噻吩(DBT)中的硫,最终代谢产物是2-羟基联苯(2-HBP)。实验结果表明,该菌既可以利用有机硫源又可以利用廉价的无机硫源作为生长硫源,以硫酸钠作为硫源培养的菌株可专一性脱除苯并噻吩(BT)和DBT及其甲基衍生物4,6-二甲基二苯并噻吩(4,6-DMDBT)中的硫。除此之外,它还可以脱除苯硫醚(PS)和硫醇类含硫化合物中的硫。在正十六烷模拟体系中菌株对噻吩(TH)、4,6-DMDBT、DBT等类型的硫的降解效率很高,对BT和PS类硫的降解效率也较好。它可以使实际柴油中总硫含量由554mg/L降到267mg/L,降解率达到51.8%。  相似文献   
107.
本文以七里海潟湖湿地围垦区及潟湖内部为研究区域,以空间代换时间,结合现场勘查及遥感解译将养殖围垦区分为养殖32年和养殖19年,分析了不同年限潟湖围垦区及潟湖内部沉积物磷的赋存形态和空间分布特征,并对其生态风险进行评估。结果表明:研究区总磷(TP, total phosphorus)含量范围为255.59×10?6~474.90×10?6,无机磷(IP, inorganic phosphorus)为210.90×10?6~428.92×10?6,有机磷(OP, organic phosphorus)为10.78×10?6~56.06 ×10?6,铁铝结合态磷(Fe/Al-P, iron-aluminum-bound phosphorus)为19.89×10?6~86.22 ×10?6,钙结合态磷(Ca-P, calcium-bound phosphorus)为140.03×10?6~276.55 ×10?6。TP、IP和Ca-P存在相似的空间分布特征,均表现为潟湖中心>围垦区西北部>潟湖东北沿岸养殖区。总体来看,潟湖中心沉积物各形态磷含量普遍高于围垦区,而七里海潟湖湿地经围垦养殖后,随着养殖年限的增加,各形态磷含量均存在不同程度的增加。从单因子指数评价结果来看,随着围垦养殖年限的增加,磷的释放风险增加,其中,潟湖中心磷释放风险较大。  相似文献   
108.
牡丹江市工业区麻雀体内重金属残留分析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2006年8月至9月,捕捉并测定了牡丹江市工业区与绿化区(对照区)麻雀(Passermontanus)羽毛、肝脏、胸肌和心脏中镉(Cd)、铅(Pb)、铜(Cu)3种重金属残留量.分析结果表明,工业区麻雀组织中重金属残留量高于绿化区.麻雀胸肌、心脏和肝脏中Cd与Pb残留量均呈极显著相关(P<0.01);羽毛中Cu与Pb残留量显著相关(P<0.05);胸肌中Cd与Cu残留量显著相关(P<0.05).3种重金属元素在麻雀体内各组织中积累量不同,其总残留量依次为Cu>Pb>Cd.心脏对Cu和Cd、羽毛对Pb均具有较高的富集作用.  相似文献   
109.
基于紫色菜园土壤3年12季连续蔬菜(莴笋-白菜轮作)定位施肥试验,研究不同施肥条件对土壤钾素形态和供钾水平的影响。采用田间试验和室内化学分析结合的方法测定不同施肥处理土壤钾素形态的变化和蔬菜产量的关系。结果表明:紫色菜园土壤钾素主要以矿物钾为主,占全钾的95.11%~97.33%,土壤缓效钾和速效钾分别占土壤全钾的2.22%~3.38%和0.44%~1.52%。连续施用钾肥显著提高土壤速效钾和缓效钾含量,以增钾处理作用最优。定位施肥显著提高土壤水溶性钾、非特殊吸附钾、特殊吸附钾含量,以有机无机肥料配施作用优于单施化学肥料。土壤水溶性钾、非交换性钾与土壤有效磷含量呈显著或极显著正相关,莴笋和白菜产量与紫色菜园土壤速效钾、缓效钾含量呈显著正相关。定位施肥协调紫色菜园土壤钾形态,改善土壤供钾能力,以有机无机肥料配施作用为优。  相似文献   
110.
太阳能热水器在中国已经商业化,是较为成熟的可再生能源利用技术。中国幅员辽阔,各地区自然、社会经济条件差异较大,其经济可行性需进一步分析。本文针对户用太阳能热水器,建立了基于有效利用热量的总成本现值分析方法、净成本现值分析方法,计算了中国27个省会城市(或直辖市)太阳能热水器热水供应成本和净成本现值为零的初始投资。结果表明,中国太阳能热水器热水供应成本地区间差异大,推广政策应当因地制宜;太阳能热水器与风电、光伏发电、生物质能发电相比成本较低,其大规模应用有利于以低成本实现既定的可再生能源目标;贴现率和生活电价对太阳能热水器初始投资选择影响显著;收入水平低是农村地区太阳能热水器应用的重要制约因素。本文的结论对中国太阳能热水器推广政策体系设计具有重要启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