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202篇
  免费   59篇
  国内免费   425篇
安全科学   59篇
废物处理   84篇
环保管理   99篇
综合类   608篇
基础理论   221篇
污染及防治   457篇
评价与监测   73篇
社会与环境   47篇
灾害及防治   38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11篇
  2022年   49篇
  2021年   39篇
  2020年   30篇
  2019年   48篇
  2018年   40篇
  2017年   53篇
  2016年   53篇
  2015年   86篇
  2014年   103篇
  2013年   129篇
  2012年   106篇
  2011年   98篇
  2010年   84篇
  2009年   73篇
  2008年   108篇
  2007年   82篇
  2006年   61篇
  2005年   53篇
  2004年   50篇
  2003年   46篇
  2002年   39篇
  2001年   29篇
  2000年   26篇
  1999年   29篇
  1998年   26篇
  1997年   22篇
  1996年   22篇
  1995年   16篇
  1994年   13篇
  1993年   14篇
  1992年   12篇
  1991年   9篇
  1990年   4篇
  1989年   2篇
  1988年   5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1篇
  1985年   3篇
  1983年   3篇
  1982年   1篇
  1981年   2篇
  1977年   1篇
  195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68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1.
可持续发展实验区灾害风险定量估算方法研究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作者将探索性数据分析方法引入区域灾害风险的定量估算,系统地建立了区域灾害风险的定量估算方法。计算实例表明,文中给出的方法可便捷地用于可持续发展实验区灾害风险评估。  相似文献   
92.
Rorippa globosa has been identified as a newly-found Cd-hyperaccumulating species. In the present study, growth responses of Rorippa globosa and its accumulation characteristics of Cd and As were examined under joint stress of Cd and As. The results showed that Cd and As had an antagonistic effect on enhancing the growth of Rorippa globosa plants and Cd uptake and accumulation under the low concentration Cd and As treatments. When the concentration of Cd in the soil was 10 mg/kg and the concentration of As was 50 mg/kg, the highest growing height of the plant was up to 35.9 cm and the dry weight of the shoots was up to 2.2 g/pot, respectively. Meanwhile, the accumulation of Cd in the leaves under the joint stress was higher than that at the same level under single Cd pollution. However, there were synergic adverse effects on plant growth and Cd uptake under the combined pollution from a high concentration of Cd and As. Meanwhile, the accumulation of As in the roots was greater than that in the shoots, the translocation factor (TF) was ?0.3 and the bioaccumulation factor (BF) was ?0.6, thus showing that Rorippa globosa had an excluding effect on As uptake. These results confirmed that Rorippa globosa had a strong tolerant ability to the joint stress of Cd and As, and the potential for phytoremediation of soils contaminated by Cd and As.  相似文献   
93.
94.
研究裸项栉鰕虎鱼早期发育阶段的日摄食量及昼夜摄食规律,为种苗培育提供技术依据.以孵化7 d的裸项栉鰕虎鱼仔鱼为研究对象,设自然昼夜组(对照组)、持续光照组和持续黑暗组三组,各组每隔2 h取样15尾仔鱼,检查并计算每尾仔鱼胃中的轮虫数,结果表明三组的轮虫日摄食量分别为36.5个/尾、70.7个/尾和1.57个/尾;白天摄食量比例分别为总摄食量的88.0%,67.6%和74.4%;对照组和持续光照组在傍晚(18:00)出现摄食高峰;黑暗组在正午(12:00) 出现一个摄食峰;持续光照组日摄食量为对照组的193.9%,而黑暗组仅为对照组的4.1%,另外,裸项栉鰕虎鱼仔鱼属白天摄食类型,光照对仔鱼摄食影响显著,仔鱼饲育的光照持续时间可比自然白昼延长4 h,投饵主要应在有光时进行.  相似文献   
95.
我国的环境现状,类型与变化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本文结合区域的社会经济发展状况,通过采用一定的数学模型,分析了我国区域环境现状、类型及其变化,得出了一些有参考价值的结论。  相似文献   
96.
2012年12月—2013年5月对江苏启东蒿枝港至连云港西大堤长约730 km岸线内的69个岸滩堤坝站点进行了绿潮藻种类组成及数量分布调查.结果表明:绿潮藻出现的站点占总设置站点的26.09%,出现绿潮藻岸线长度约占整个江苏调查岸线长度的22.83%;岸滩上绿潮藻主要生长在沿岸石堤、养殖围坝和植被较浅相对稀疏的草滩上,绿潮藻种类组成主要有浒苔(Ulva prolifera)、曲浒苔(Ulva flexuosa)和缘管浒苔(Ulva linza).1—3月浒苔为主要优势种,4—5月曲浒苔为主要优势种,缘管浒苔在历次调查中其湿重生物量均很低.5月岸滩上固着绿潮藻量约36.7 t,不及海上飘来附着在岸滩上绿潮藻量的1/10,岸滩上固着绿潮藻中浒苔的量约为同期海上飘来浒苔湿重生物量的0.6%,岸滩堤坝不会是引起绿潮暴发的主要源头.  相似文献   
97.
检测细胞DNA断裂损伤效应的彗星实验法的改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解决彗星实验过程中常出现的脱胶、细胞核分离操作繁琐、重复性低等问题,对彗星实验方法进行了改良,初步建立了彗星实验的快速操作流程。结果显示,通过对载玻片进行预处理,可确保凝胶悬挂均匀;采用改良机械法分离的细胞核浓度适中;以0.5%(w/v)涂层琼脂糖作为基层、以1.5%(w/v)低熔点包埋琼脂糖作为叠加层的"双层凝胶法",辅以"推片法"铺胶,操作便捷且不发生脱胶现象;细胞核膜经裂解处理后再进行电泳和荧光观察,彗星图像清晰,杂质少。应用改良后的彗星实验方法,操作简便,耗时更短,实验效果良好,可快速检测出细胞DNA损伤效应。  相似文献   
98.
在呼伦贝尔市境内雅鲁河流域设置12个点位采集大型底栖动物进行调查研究并对水质状况进行生物学评价。共采集到底栖动物24种,隶属于8目22科,其中水生昆虫19种,占总数79.2%,各点位种类不丰富。各点位优势种不同,但基本都以对水质敏感类群和中等耐污类群为主。各点位密度和生物量差异较大,底栖动物平均密度为89~493ind/m2,平均生物量为0.42~11.69g/m2。调查区域大型底栖动物以集食者和捕食者种类较多,分别为6种;各功能摄食类群分布受空间资源位的限制。Shannon-Wiener多样性指数评价结果为上游点位水质为轻-中污染型,下游点位水质为中-重污染型,BI指数评价结果显示除南大河水质为中度污染外,其余点位水质均为清洁。  相似文献   
99.
计算静态应力降与动态应力降之比Y值,根据Y值的大小初步判定地震类型,是震后趋势判定的一种新方法,对震后趋势快速判定有一定意义。通过计算我省历年有影响地震的Y值,发现2005年以来黑龙江省及其周边地区中强地震静态应力降与动态应力降之比(Y值)在0.3~0.6之间,总体来说Y值较大,其地震类型以孤立型地震为主,吉林省前郭县地震Y值为0.37,与我省其他中强地震相比,Y值相对较低,初步判定为震群型地震。  相似文献   
100.
磺化石墨烯对小麦幼苗生长及生理生化指标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石墨烯生产量和使用量的不断增大,其对生态环境的风险逐渐引起了环境学家的关注。采用水培试验,探究了磺化石墨烯(SGO)对小麦幼苗的生长、抗氧化酶活性及脂质过氧化的影响。结果表明:在培养10 d后,低浓度磺化石墨烯对小麦根系的生长有显著促进作用(P0.05),200 mg·L-1浓度处理与对照处理相比提高了84.3%,随着浓度增加促进作用逐渐减弱,1 000 mg·L-1时与对照相比提高了19.9%。但对小麦地上部的生长没有影响。磺化石墨烯处理的小麦幼苗根系和叶片组织中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氢酶(CAT)、过氧化物酶(POD)及丙二醛(MDA)都呈现先下降后上升的趋势。当磺化石墨烯浓度低于200 mg·L-1时,处理组小麦抗氧化酶的活性及MDA含量相对于对照处理大都有所降低,说明低浓度时磺化石墨烯没有对小麦的生长产生氧化胁迫,这与磺化石墨烯可能具有一定的抗氧化能力有关,而高浓度时由于产生氧化胁迫使各项生理生化指标逐渐上升。本实验结果为石墨烯材料对植物的毒理学研究提供了基础数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