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492篇
  免费   738篇
  国内免费   2103篇
安全科学   794篇
废物处理   181篇
环保管理   484篇
综合类   4293篇
基础理论   836篇
污染及防治   724篇
评价与监测   412篇
社会与环境   363篇
灾害及防治   246篇
  2024年   38篇
  2023年   145篇
  2022年   374篇
  2021年   364篇
  2020年   464篇
  2019年   291篇
  2018年   287篇
  2017年   376篇
  2016年   299篇
  2015年   427篇
  2014年   420篇
  2013年   486篇
  2012年   592篇
  2011年   542篇
  2010年   507篇
  2009年   444篇
  2008年   420篇
  2007年   422篇
  2006年   362篇
  2005年   280篇
  2004年   188篇
  2003年   89篇
  2002年   111篇
  2001年   104篇
  2000年   68篇
  1999年   56篇
  1998年   31篇
  1997年   34篇
  1996年   19篇
  1995年   22篇
  1994年   21篇
  1993年   17篇
  1992年   16篇
  1991年   4篇
  1989年   3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2篇
  1984年   1篇
  1983年   2篇
  1982年   2篇
  1981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833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61.
半刚性路面基层环境影响评价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输人输出模型,通过清单分析和归一化处理对我国典型的路面基层材料水泥稳定粒料与石灰稳定粒料以及几种工业固体废弃物路面基层材料的环境影响进行了研究并和水泥混凝土进行了对比.结果表明,工业固体废弃物路面基层对资源能源消耗量少,生产过程中固体废弃物、温室气体、酸雨气体的排放量小.和我国目前广泛使用的水泥稳定粒料相比,其环境影响较小,而且可以被再循环用作水泥生产的混合材,是一类典型的生态建筑材料.  相似文献   
962.
用CWAO技术处理COD为2 000 mg/L的亚甲蓝水溶液.以Cu(NO3)2为催化剂,考察了催化剂投加量、反应温度、压力及进水pH值对亚甲蓝水样COD去除率、脱色率、出水pH值的影响.实验表明,亚甲蓝的氧化效率随催化剂投加量的增加,反应温度及压力的升高而升高.然而,综合考虑亚甲蓝的氧化效率、试剂费用、设备成本及能量消耗,实验确定Cu(NO3)2的投加量以Cu2 计为150 mg/L,反应温度及压力分别为200℃和2.0 MPa.在酸性进水条件下,COD去除率随进水pH值的降低而升高;而在碱性进水条件下,COD去除率随进水pH值的升高而升高.pH值按COD去除率由高到低的排列顺序是:3.87、11.23、5.50、7.25、9.47,实验确定最佳进水pH值是3.87.在以上最佳的操作条件下,反应150 min,水样COD去除率达97.4%,脱色率达99.97%,出水pH值3.63.  相似文献   
963.
江苏沿江地区土壤肥力空间分布及其区域对比研究   总被引:8,自引:1,他引:7  
长江流域尤其下游地区是土地利用的典型地区。区域分异研究是用来阐明地理事物分布规律的重要研究方法,是区域规划和生态环境保护的重要基础工作。依据1:20万土壤数据库,采用反映土壤肥力的综合性指标,计算并输出江苏省沿江土壤肥力等级图,据此分析了土壤肥力空间分布特征,并进行了区域对比研究,可以为长江下游、特别是江苏省进行区域规划及其相关工作的开展提供科学依据。其结果也表明GIS技术和地统计学在这一领域的综合应用具有先进性,可提高区域分异工作效果。  相似文献   
964.
UV/H2O2光化学氧化降解对氯苯酚废水的反应动力学   总被引:12,自引:3,他引:9  
陈琳  杜瑛珣  雷乐成 《环境科学》2003,24(5):106-109
研究了UV/H2O2体系降解对氯苯酚废水的过程及动力学结果表明,反应降解速率与双氧水加入量、污染物初始浓度及载气种类有关.在双氧水理论投加量一半的情况下,通入氧气或空气,总酚的降解率可达到96%,CODCr去除率接近50%.反应体系加入载气,显著影响污染物的去除率.在本实验中,总酚降解为拟一级反应.  相似文献   
965.
城市绿色空间减少产生的环境生态问题引起了国内外学者的关注.在梳理城市绿色空间的概念、提取方法的基础上阐述了城市绿色空间的动态演化效应的研究方法和绿色空间的作用功能,并总结了国内外研究热点和成果,分析国内外相关领域的薄弱环节,提出城市绿色空间演化效应研究的不足与展望.  相似文献   
966.
为揭示动态惩罚机制下企业安全生产行为规律,以企业成本和收益为基础,通过区域内所有企业的博弈,运用演化博弈理论研究不同策略下企业对安全生产投入达标行为演化趋势.研究结果表明:当政府监管能力有约束时,无论企业是否明确预设控制目标,均可能出现投机心理,而政府加大惩罚力度可有效改善整体安全生产水平;同时,企业明确控制目标时,通...  相似文献   
967.
硅藻土作为一种特殊的黏性土,在分布上具有一定的区域性,目前针对该类型土的工程特性以及硅藻土地区灌注桩成孔方法的研究都较少。以杭绍台高铁项目为工程依托,为了研究硅藻土层中灌注桩的成孔方法,开展了灌注桩成孔方法现场试验;分别采用冲击锤锤击成孔、旋挖干钻成孔和旋挖泥浆护壁成孔三种方法进行施工,对三种方法的成孔质量进行分析对比。研究结果表明:在硅藻土地区施工灌注桩,旋挖干钻成孔工艺施工速度较快,效率高,桩长、桩径、桩位偏差和垂直度均能满足设计要求,成孔后孔壁稳定性好,成孔质量更为可靠;冲击锤法成孔,成孔速度较慢,且存在桩孔扩径现象;旋挖泥浆护壁法成孔后平稳性较差,波动性较大,且存在局部塌孔现象,成孔效果较差。因此建议硅藻土地段优先考虑采用旋挖干钻法施工桥梁灌注桩。  相似文献   
968.
以梭鱼金属硫蛋白基因表达监测海洋重金属污染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下载免费PDF全文
分离了梭鱼金属硫蛋白132个碱基对应44个氨基酸的部分基因序列,以此为基础建立了分析梭鱼金属硫蛋白基因表达的实时定量PCR方法,并用于分析渤海南戴河和大神堂近岸海域野生梭鱼金属硫蛋白基因的表达.结果表明,南戴河野生梭鱼金属硫蛋白基因的表达水平(雄鱼:0.012 ± 0.0064 copies/copy β-actin;雌鱼:0.0099 ± 0.0042 copies/copy β-actin)明显高于大神堂野生梭鱼的表达水平(雄鱼:0.0017± 0.0011 copies/copy β-actin;雌鱼:0.0014 ± 0.00095 copies/copy β-actin).该结果与两地野生梭鱼体内重金属残留水平相一致,提示梭鱼金属硫蛋白基因可作为监测海洋重金属污染的敏感标志物之一.  相似文献   
969.
气体分离循环对高温厌氧消化过程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采用厌氧序批式反应器,研究了气体循环(包括气体直接循环和脱除气体中的氢气后循环)对以葡萄糖和乙酸钠配制的模拟废水在高温厌氧消化过程中乙酸代谢速率、出水性质及微生物相的影响,并采用尺寸排除色谱和三维荧光光谱技术,对溶解性微生物产物(SMP)的分子量分布和荧光物质组成进行了分析.结果显示,气体循环使得出水中残余挥发性脂肪酸的浓度由238.2mg/L(未脱氢)和129.6mg/L(脱氢)分别减少至8.5mg/L和8.2mg/L,并最终降低了SMP产量,45d时分别降至气体循环前的36.8%和59.2%.脱氢气体循环促进了乙酸化和乙酸氧化,导致了微生态环境和甲烷化基质浓度的差异,促进了高分子量SMP向低分子量SMP的转化,污泥中的微生物形态亦发生了较大变化.可见气体循环改善了基质与微生物的混合状况,改善了出水水质,而脱氢气体循环加速了乙酸的代谢,有望更快速地解除易降解有机物高温厌氧消化过程中的酸抑制,提高厌氧消化效率.  相似文献   
970.
上海城区典型空气污染过程中细颗粒污染特征研究   总被引:15,自引:1,他引:14       下载免费PDF全文
采集了上海城区2009年10月10~21日期间2次空气污染过程的样品,在对污染过程分析的基础上,着重分析了PM2.5及其化学组分的变化,探讨了污染源及形成机制.研究表明,14日的灰霾过程主要由本地排放的污染物二次转化形成,PM2.5占PM10比重超过60%且PM2.5中离子组分含量高.17~19日的浮尘过程中,受北方沙尘影响本市粗颗粒浓度上升,PM2.5所占比重下降,二次离子组分从细颗粒物向粗颗粒物转移且Ca2+浓度上升,同时受到长江三角洲区域秸秆焚烧的影响,细颗粒物中K+, EC和OC含量高.因此,应在控制本地源排放的同时,加强对细颗粒尤其是二次细颗粒污染及其前体物的协同控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