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074篇
  免费   295篇
  国内免费   724篇
安全科学   284篇
废物处理   28篇
环保管理   148篇
综合类   1767篇
基础理论   327篇
污染及防治   84篇
评价与监测   219篇
社会与环境   156篇
灾害及防治   80篇
  2024年   17篇
  2023年   54篇
  2022年   139篇
  2021年   133篇
  2020年   210篇
  2019年   106篇
  2018年   94篇
  2017年   134篇
  2016年   102篇
  2015年   156篇
  2014年   116篇
  2013年   136篇
  2012年   208篇
  2011年   183篇
  2010年   188篇
  2009年   163篇
  2008年   130篇
  2007年   176篇
  2006年   166篇
  2005年   157篇
  2004年   105篇
  2003年   44篇
  2002年   54篇
  2001年   49篇
  2000年   36篇
  1999年   23篇
  1998年   3篇
  1997年   5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2篇
  199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09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6 毫秒
771.
目的研究陆军基地化训练中雷达干扰威胁环境构设方法,重点研究对地面机动目标的威胁环境构设方法。方法从功率等效和空间等效两方面着手,运用干扰信号模拟器抵近目标目标构设雷达干扰环境。结果针对机动目标,给出了两种思路的构设方法,并对其优劣进行了比较。结论通过对构设方法及构设逼真度的研究,明确了实现构设方法的关键在于保证训练场上的装备数据采集和训练场电磁环境监测的实时性和准确性。  相似文献   
772.
目的研究铝在辽宁红沿河核电厂地区的初期大气腐蚀行为。方法按GB/T 6464—1997,将制备好的试样在红沿河核电厂进行大气暴露试验,利用XRD,FTIR,SEM分析技术,对试验6个月和10个月的试样进行腐蚀产物观察与分析。结果铝在红沿河大气暴露腐蚀6个月和10个月样品表面均布满了点蚀坑、腐蚀产物及沉积物,腐蚀产物主要为Al2O3,Al OOH以及一些含氯和含硫的铝盐。腐蚀产物都较疏松,上下表面均有龟裂纹,相邻较近的点蚀坑已相互连接。随腐蚀时间延长,点蚀坑变深变大,朝地面点蚀坑深度已达上百微米。结论铝在红沿河核电厂大气环境中腐蚀以点蚀为主要特征,其腐蚀比普通大气环境中的严重,朝地面的腐蚀比朝天面严重,大气中氯离子及SO2参与铝的腐蚀过程并起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773.
地表温度(LST)是评价地表热环境的重要指标,但受云等大气状况影响,MODIS LST时间序列产品存在大量噪音像元,严重影响LST数据使用。以江苏省为研究区,用2003-2011年MYD11A1 LST日时间序列产品为基础,结合质量控制信息(QC,quality control),基于改进时空滤波(mTSF,modified Temporal Spatial Filter)方法和最小二乘滑动滤波(S-G,Savitzky-Golay)方法逐步判断,建立LST背景数据库,综合考虑时空尺度效应,提出基于背景数据和mTSF原理的温度重建方法,重建了2009-2011年LST日产品,并校正云覆盖下重建结果。结果表明,江苏地区LST日产品全年受云污染像元(QC=2)比例较高,重建后的LST和0 cm实测地表温度平均相关系数为0.87,同时重建前后平均绝对误差变小。说明重建技术重构LST日产品保证了时空尺度的连续性,提高了原始LST数据的质量和使用效率。  相似文献   
774.
室温下,用紫外光对假单胞菌株进行2 min诱变。分别用驯化后紫外诱变和未诱变假单胞菌处理系列浓度(20、100、200、300、400 mg/L)苯酚水样,对比分析其在降解速率、降解时间、微生物呼吸率、酶活性等降解特性方面的差异性。结果表明:假单胞菌经紫外诱变后,对苯酚的耐受性得以提高,去除高浓度苯酚的速率得以提高,处理较高浓度苯酚的能力明显提升。诱变假单胞菌完全降解较高浓度苯酚的时间比未诱变假单胞菌短,诱变假单胞菌对于高浓度苯酚的适应性比未诱变假单胞菌更好。苯酚降解过程中,脱氢酶始终保持着较高的活性,假单胞菌经诱变后其酶活性得以提高。  相似文献   
775.
隧道结构健康是判断隧道安全的重要指标,因而对隧道结构健康监测和评估是隧道安全管理的主要手段。本文针对隧道多为长距离、大范围的恶劣环境以及围岩-结构自身复杂性,使得传统的方式无法满足隧道实时、快速、连续的监测要求的情形,构建了由采集层、传输层、基础层和应用层完整的4层框架组成的隧道结构健康监测信息化系统,并采用光纤光栅技术进行数据采集;通过隧道结构健康监测信息化系统的设计与应用,验证了实时、在线、连续隧道参数监测系统的稳定性和可靠性,并实现了隧道安全信息化监测预警功能,同时基于应变和裂缝位移连续监测数据的分析,可为后续隧道系统安全评定、控制措施制定提供数据支持和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776.
PM2.5的精确预测是大气污染评价和治理的关键性工作。本文针对PM2.5浓度变化的时间序列分布特征,结合环境监测站提供的相关数据,应用自回归移动平均模型(ARIMA(p,d,q))预测短期PM2.5的日平均浓度。结果表明:由于PM2.5浓度变化受气象场、排放源、复杂下垫面、理化生过程的耦合等多种因素的影响,不同时段内的变化模式存在巨大差异,因此采用分时段序列预测模型可以提高PM2.5的预测精度;通过将分时段序列模型与灰色GM(1,1)模型和全年时间序列模型的预测结果进行对比,发现该模型预测效果更好。  相似文献   
777.
浅析直升机的外场腐蚀防护   总被引:6,自引:6,他引:0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为加强和改进直升机腐蚀防护工作提供依据。方法通过X1和X2系列直升机的典型腐蚀案例,对直升机腐蚀原因及危害性进行分析。结果由于使用环境恶劣等原因,现役X1和X2系列直升机普遍存在腐蚀问题,已成为严重影响直升机使用维护、经济修理和飞行安全的关键因素。结论从外场防腐改进、腐蚀检测、定期冲洗去除直升机表面腐蚀性污染物、防腐涂层的保护和修复、先进的防腐技术的应用、单机腐蚀监控等方面提出了直升机外场腐蚀防护的措施。  相似文献   
778.
纳米Ag粒子原位杂化PVDF超滤膜的抗污染性能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以AgNO3为前驱体,聚偏氟乙烯(PVDF)为聚合物基体,聚乙烯吡咯烷酮(PVP)为分散剂和成孔剂,N,N-二甲基甲酰胺(DMF)为还原剂和溶剂,利用相转化法制备了纳米Ag粒子原位杂化PVDF超滤膜.采用扫描电镜、透射电镜、原子力显微镜及接触角测定仪对杂化膜的结构和性能进行了表征.结果表明:原位形成的纳米Ag粒子均匀地分散在聚合物基体中,纳米Ag粒子的添加改善了PVDF膜的亲水性能.以腐殖酸和牛血清蛋白作为污染物的代表,考察了Ag/PVDF膜的抗有机污染性能.以大肠杆菌、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及活性污泥作为微生物的代表,考察了杂化膜的抗生物污染性能.结果证实了与纯PVDF膜相比,Ag/PVDF膜通量衰减较慢,可有效抑制微生物的生长,表面受活性污泥污染程度小,具有显著的抗有机污染和抗生物污染性能.  相似文献   
779.
限量曝气进水时间对硝化颗粒污泥的影响特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缺氧-好氧环境的交替循环对氨氧化细菌和亚硝酸盐氧化细菌具有重要影响.本研究通过逐渐增加限量曝气进水时间(从10 min至120 min)延长缺氧时段,考察柱形SBR中硝化颗粒污泥对不同缺氧-好氧环境交替循环的响应特性.整个研究过程中,硝化颗粒污泥保持着稳定的颗粒特征,粒径大于0.8 mm的颗粒污泥占总污泥量的质量分数始终在95%以上,颗粒平均沉降速率维持在125~130 m·h-1之间.尽管缺氧时段不断延长,但NH+4-N去除率和NO-2-N累积率分别稳定在(60±5)%、(85±5)%;此外,在每个周期的曝气反应时段,NH+4-N的去除速率以及NO-2-N和NO-3-N的累积速率分别保持在90mg·(L·h)-1、70 mg·(L·h)-1和15 mg·(L·h)-1左右.以上结果表明,限量进水时间的延长及其所造成的不同时间跨度的缺氧环境对硝化颗粒污泥没有较为显著的影响.  相似文献   
780.
高燕  沈佟栋  陈尧  周慧华  童少平 《环境科学》2014,35(8):2980-2984
研究了酸性条件下O3、O3/H2O2、Ti(Ⅳ)/O3和Ti(Ⅳ)/O3/H2O2氧化邻苯二甲酸二甲酯(DMP)的效能.结果表明,在初始pH为2.8条件下,Ti(Ⅳ)/O3/H2O2体系对DMP的降解效率,矿化程度和臭氧的利用率都明显优于其他3种氧化体系.相同条件下O3、O3/H2O2、Ti(Ⅳ)/O3和Ti(Ⅳ)/O3/H2O2降解DMP的一级表观速率常数分别为3.96×10-4s-1、9.54×10-4s-1、1.07×10-3s-1和6.41×10-3s-1.与单独臭氧化相比,Ti(Ⅳ)/O3/H2O2体系臭氧的利用率约可提升6.51%.优化实验表明,本实验条件下Ti(Ⅳ)的最佳浓度为1.4 mg·L-1,H2O2最佳投加量为10 mg·L-1.结合气质联用(GC/MS)与离子色谱(IC)的分析结果,对Ti(Ⅳ)/O3/H2O2降解DMP的可能反应途径进行了初步的解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