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1618篇 |
免费 | 270篇 |
国内免费 | 161篇 |
专业分类
安全科学 | 84篇 |
废物处理 | 87篇 |
环保管理 | 92篇 |
综合类 | 793篇 |
基础理论 | 277篇 |
污染及防治 | 538篇 |
评价与监测 | 66篇 |
社会与环境 | 54篇 |
灾害及防治 | 58篇 |
出版年
2025年 | 2篇 |
2024年 | 6篇 |
2023年 | 33篇 |
2022年 | 77篇 |
2021年 | 56篇 |
2020年 | 46篇 |
2019年 | 46篇 |
2018年 | 54篇 |
2017年 | 58篇 |
2016年 | 80篇 |
2015年 | 84篇 |
2014年 | 100篇 |
2013年 | 121篇 |
2012年 | 118篇 |
2011年 | 118篇 |
2010年 | 91篇 |
2009年 | 70篇 |
2008年 | 63篇 |
2007年 | 67篇 |
2006年 | 76篇 |
2005年 | 58篇 |
2004年 | 56篇 |
2003年 | 55篇 |
2002年 | 42篇 |
2001年 | 51篇 |
2000年 | 60篇 |
1999年 | 50篇 |
1998年 | 54篇 |
1997年 | 39篇 |
1996年 | 45篇 |
1995年 | 40篇 |
1994年 | 24篇 |
1993年 | 21篇 |
1992年 | 19篇 |
1991年 | 7篇 |
1990年 | 12篇 |
1989年 | 6篇 |
1988年 | 7篇 |
1987年 | 9篇 |
1986年 | 6篇 |
1985年 | 2篇 |
1984年 | 4篇 |
1983年 | 7篇 |
1982年 | 4篇 |
1981年 | 2篇 |
1980年 | 1篇 |
1978年 | 2篇 |
排序方式: 共有204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7 毫秒
941.
Yan Guo Zibin Luo Junhao Shen Yu-You Li 《Frontiers of Environmental Science & Engineering》2022,16(7):84
942.
自然灾害与区域经济可持续发展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运用系统工程理论,研究了自然灾害对区域经济持续发展的影响-对区域经济增长、产业结构、资源与环境及区域间经济联系与合作的影响,并对防灾救灾工作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943.
944.
945.
946.
抗生素对细菌通常表现出“低促高抑”的Hormesis效应,这显著影响了抗生素的生态风险评估。目前关于抗生素诱导细菌Hormesis效应的研究多集中于单一碳源条件,针对多种碳源共存条件的相关研究还十分有限。因此,为进一步探究外加碳源对抗生素诱导细菌Hormesis效应的影响,本文以大肠杆菌(Escherichia coli, E. coli)为受试生物,在外加不同浓度葡萄糖的Mueller-Hinton培养基中测定了盐酸四环素(tetracycline hydrochloride, TCH)和2(5H)-呋喃酮(2(5H)-furanone, 2F)2种抗生素单一及联合暴露对E. coli生长的毒性效应,并分析了外加葡萄糖与抗生素对E. coli生长的交互效应。结果表明,TCH和2F单一及联合暴露均能诱导E. coli产生Hormesis效应,随着外加葡萄糖浓度的升高,TCH、2F和TCH+2F在低浓度下对E. coli生长的促进作用逐渐增强,最大促进率分别由47.66%、9.08%、5.63%增加到158.65%、40.20%、21.30%;在高浓度下对E. coli生长的抑制作用逐渐减弱,EC50值分别从3.17E-05、1.62E-02、3.71E-03 mol·L-1增加到9.24E-05、4.10E-02、1.01E-02 mol·L-1;外加葡萄糖与抗生素对抑制E. coli生长的交互效应总体上呈拮抗作用,且随着外加葡萄糖浓度升高拮抗作用也随之增强,可以看出外加碳源能够降低抗生素的细菌毒性。本研究可为从外界营养条件角度更加全面评估抗生素的Hormesis效应及生态风险提供参考和数据支持。 相似文献
947.
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Organization for Economic Co-operation and Development, OECD)2021年颁布虹鳟鱼鳃上皮细胞系RTgill-W1急性毒性试验标准方法(OECD 249,2021)作为鱼类急性毒性试验或其预试验的体外替代方法,因试验体系小、通量高、周期短而具良好的应用潜能。但方法被认为对神经毒物可能存在预测偏差,尚无对金属化合物的应用报道。此外,细胞毒性数据与鱼体内数据的相关性未知。目前尚无采用该标准方法的实际应用报道,故方法实际适用性不明确。因此,采用涵盖水生毒性试验常用参比物、金属化合物、神经毒物在内的10种化学品进行该方法应用评价研究。结果表明,参照标准方法,同一实验室结果具可重复性及再现性。除通过细胞凋亡途径导致毒性效应的多菌灵外,其余化学品细胞急性毒性EC50值与标准鱼种(OECD 203推荐鱼种及稀有鮈鲫)急性毒性LC50值呈良好线性关系(相关系数(r2)为0.7009~0.7975)。细胞急性毒性EC50与鱼类急性毒性LC50存在数值差异(差异在10倍以内),但同一实验室采用标准方法建立化学品细胞毒性与标准鱼种的体内急性毒性良好转换关系后,可通过细胞急性毒性准确预测鱼体内急性毒性。此外,OECD 249方法可拓展用于评估高分子量、难溶化学品是否可透过生物膜并产生毒性,决定其登记申报时是否可豁免水生毒性试验。 相似文献
948.
为了探讨密云水库上游流域可能给水库带来的非点源污染,本研究测定了入库河流潮河下游周边土壤中12种类二恶英多氯联苯(DL-PCBs)的含量水平。结果表明,ΣDL-PCBs的总含量水平为0.0039~0.0365 ng·g-1,其中PCB-118,115,77为12种DL-PCBs的主要成分,PCB-81,114,157均低于检出限。草地、林地和果园中ΣDL-PCBs的含量高于玉米地,表明研究区的DL-PCBs主要受大气沉降和河流沉积物的影响,受当地人类活动影响不大。与其他研究相比,采样区域的PCBs含量总体处于偏低水平,毒性当量处于中等水平。而毒性当量因子(TEF)较高的PCB-126与PCB-169,可能会对人类和生物产生危害,应给予足够的重视。 相似文献
949.
旨在评估构建的重组发光大肠杆菌相比于502发光细菌对多种化学品的毒性敏感性。以环境中常见的多种化学品为目标化合物,开展急性毒性测试实验,分别比较2种菌对3种无机金属、4种有机溶剂以及5种有机污染物的敏感度。实验结果表明,锌、铜、镉、丙酮、乙腈、乙醇、二甲基亚砜、3,5-二氯苯酚、甲醛、邻二甲苯、间二甲苯和对二甲苯对重组发光大肠杆菌的EC50值(0.040、0.004、0.157、0.190、0.209、1.044、0.718、4.622×10-5、6.62×10-4、0.451、0.360和0.016 mol·L-1)均高于对502发光细菌的EC50值(0.083、0.266、0.211、1.062、1.416、1.694、1.672、6.49×10-5、1.014×10-2、0.441、0.797和0.494 mol·L-1),表明构建的重组发光大肠杆菌对受试化学品的毒性敏感性强于502发光细菌;且重组发光大肠杆菌的毒性测试结果与现有研究的生物毒性测定结果显示出更好的相关性。本研究表明重组发光大肠杆菌更适合作为生态监测的测试菌种,研究结果可为环境化学品的污染控制和生物毒性测试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950.
生物炭对小麦种子萌发与幼苗生长的植物毒理效应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为明确生物炭对植物的毒性效应,以石英砂+生物炭水浸提液培养方法研究不同剂量生物炭对小麦种子萌发与幼苗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在不同剂量(0.0、10.0、20.0、40.0、80.0、160.0 g·kg-1)生物炭水浸提液处理下,虽然小麦发芽率较对照组无显著性变化(P>0.05),但根、芽生长表现出低剂量促进高剂量抑制,且在160.0 g·kg-1时抑制率最大,分别为18.11%和22.22%。在幼苗的生长期(11 d),高剂量生物炭对幼苗根生长的抑制作用增强,160.0 g·kg-1处理下抑制率显著增加至55.59%(P<0.05)。此外,当生物炭剂量较低时,小麦幼苗根、叶中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氢酶(CAT)、过氧化物酶(POD)活力增加;随生物炭剂量的增加,3种抗氧化酶活力降低,丙二醛(MDA)含量升高,幼苗生长出现生理损伤,表现出明显植物毒性效应。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