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3篇
  免费   5篇
  国内免费   24篇
安全科学   4篇
废物处理   1篇
综合类   21篇
基础理论   5篇
污染及防治   10篇
评价与监测   9篇
社会与环境   1篇
灾害及防治   1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4篇
  2021年   7篇
  2020年   4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4篇
  2016年   7篇
  2015年   4篇
  2014年   4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4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3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2 毫秒
31.
磷酸三苯酯(triphenyl phosphate,TPP)作为多溴联苯醚类阻燃剂的替代产品,是一类生产和需求量均相当高的有机磷酸酯类阻燃剂,目前已在多种环境介质以及生物体内均有不同程度检出。由于结构和有机磷农药具有相似性,其对生物的神经毒性值得关注。本研究以斑马鱼为实验动物,研究了TPP(5~625%g·L-1)的胚胎发育毒性和行为毒性,并通过检测乙酰胆碱酯酶活性以及神经系统相关基因的转录水平,探讨其可能的毒性机制。研究发现,TPP可导致斑马鱼胚胎孵化时间延长,体长变短,心率变慢。同时,TPP暴露也可以影响斑马鱼幼鱼在持续光照和明暗周期刺激下的游泳行为,表现为低浓度增加而高浓度降低其游泳速度。而TPP暴露后幼鱼乙酰胆碱酯酶活性以及神经发育相关基因转录水平的变化可能是导致其行为毒性的原因。虽然实验中所设定的暴露浓度高于环境中一般浓度,但TPP在短期暴露中所表现出的胚胎和神经发育毒性表明TPP对于水生生物可能存在一定风险,需要进一步研究加以确认。  相似文献   
32.
以我国西部地区某库区一深水高墩大跨连续刚构桥梁为工程背景,考虑动水压力、桩-土相互作用以及二者联合作用的影响,确定了六类不同的分析工况,利用OpenSEES源代码分析平台分别建立有限元模型,通过输入两组空间地震波进行非线性时程分析,讨论了动水压力和桩-土相互作用对深水高墩大跨桥梁动力特性和抗震性能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考虑动水压力和桩-土相互作用会降低高墩大跨桥梁的振动频率,且二者的影响主要体现在下部结构振型参与率较高的高阶模态;动水压力效应会增加高墩在地震作用下的动力响应,但桩-土相互作用对非线性分析结果的影响没有明显的规律;同时考虑动水压力和桩-土相互作用时,深水高墩桥梁的地震响应并不是简单的相互促进或相互抵消,而与地震动的大小、频谱特性等相关;强地震作用下桥梁结构的桩顶水平位移较大时,抗震设计中更适合采用"p—y曲线"法模拟桩-土相互作用效应。  相似文献   
33.
污水处理厂出水中主要离子和重点元素的浓度特征及去除效果会影响受纳水体的盐度、碱度等指标,从而影响河湖的生态服务功能,但是这方面的研究长期以来未得到充分关注。在陕西省全境选择51家城镇污水处理厂,测定进水和出水中的钾、钙、钠、镁、氟、氯和硫酸根离子,以及铁、锰、硼、钼、锶等重点元素的浓度。测定结果显示:陕西省城镇污水处理厂进水和出水中的阳离子以钠离子为主,其次是钙、镁离子,钾离子浓度最低;阴离子中,氯离子浓度最大,其次为硫酸根离子。就总离子浓度而言,陕北和关中地区污水处理厂进水的离子浓度普遍高于陕南地区。相关性分析结果显示:在污水处理厂进水中,钠、氟、氯、镁及硫酸根离子相互之间均呈现显著正相关关系;铁、锰在进水中没有表现出明显的相关关系,而在出水中呈现显著的正相关关系。污水处理厂仅能够处理污水中少量的氟、钾和镁离子。铁元素和锰元素在经过污水处理厂的处理后,浓度有所升高。此研究的研究结果可为河湖水化学组成管理决策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34.
利用南京市2022年挥发性有机物(VOCs)在线监测数据,对VOCs污染特征、来源及对臭氧的影响进行了分析研究。结果表明:2022年南京市φ(TVOCs)年均值为25.1×10-9,其中各组分占比为烷烃>含氧挥发性有机物(OVOCs)>氯代烃>烯烃>芳香烃>炔烃。TVOCs及烷烃、烯烃和芳香烃的体积分数季节变化表现为冬季>秋季>春季>夏季,φ(OVOCs)季节变化表现为夏季>秋季>春季>冬季。烷烃、烯烃和炔烃日变化呈“双峰型”特征,芳香烃和氯代烃为“单峰型”。臭氧生成潜势(OFP)贡献总体表现为OVOCs>烯烃>芳香烃>烷烃>氯代烃>炔烃,但冬季烯烃的贡献率最高。南京市臭氧生成的关键VOCs物种为乙醛、乙烯、丙烯、间/对-二甲苯和甲苯。正交矩阵因子分解结果显示,机动车尾气、生物质燃烧和工业生产是南京VOCs的主要来源;对南京臭氧生成贡献最大的VOCs来源为溶剂涂料使用和石化行业。  相似文献   
35.
三维电极法处理钻井废水影响因素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取电化学法处理某钻井废水,考察了三维电极系统处理钻井废水时,废水浓度、电流密度、处理时间、电解质浓度和pH值对废水COD降解率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三维电极法处理钻井废水效果显著;增大电流密度、提高电解质浓度和延长处理时间能使COD去除率提高;最佳pH值为9。正交实验得到最优水平组合为A2B3C2D3E4,在此条件下COD去除率为86.56%。  相似文献   
36.
采用微波辐射法合成了壳聚糖-丙烯酰胺接枝共聚物。通过傅立叶变换红外光谱(FTIR)谱图对比分析表明,丙烯酰胺成功地接枝到壳聚糖上,发生了接枝共聚反应;产物的热重-差热(TG-DSC)谱图表明,壳聚糖-丙烯酰胺接枝共聚物的热稳定性比壳聚糖差。壳聚糖-丙烯酰胺接枝共聚物作为絮凝剂处理高岭土悬浊液的最佳条件为:絮凝剂加入量4.0 mg/L,沉降时间20 min,溶液pH 7。处理印染废水时,与壳聚糖相比,壳聚糖-丙烯酰胺接枝共聚物加入量较少而COD去除效果较好。在废水pH为7、絮凝剂加入量为100 mg/L、沉降时间为20 min的条件下,壳聚糖-丙烯酰胺接枝共聚物对废水COD去除率达41.55%。  相似文献   
37.
Dissolved inorganic tin (DISn) and its spatial variation were examined in Bohai Bay seawaters to understand the DISn behavior and pollution in this area. DISn concentration gradually increased with the distance from the coast and showed a slight decrease with the increasing depth from surface water, suggesting the scavenged behavior of tin with an atmospheric input to surface water. Besides, the higher DISn values also were found near the Haihe Estuary inferring that the riverine input was a source of DISn. Based on the data in this study, a preliminary estimate of the tin budget via riverine input and atmospheric deposition has been established. According to our estimate, about 2 × 106 and 8.47 × 105 g/year of tin reach Bohai Bay via rivers and atmosphere. Environmental factors such as suspended particulate material, salinity, total organic matter, pH, nutrients, and phytoplankton had the important influences on DISn distribution. Among them, the negative correlation between DISn and phytoplankton at most stations might indicate the biological uptake of tin.  相似文献   
38.
Environment, Development and Sustainability - Rapid pace of natural resource depletion and environment deterioration is a cause of concern worldwide. Remanufacturing offers a promising option for...  相似文献   
39.
40.
基于MIKE11模型入河水污染源处理措施的控制效能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分析入河水污染源不同处理措施的控制效能,以中国多闸坝重污染河流的典型代表—涡河为例,针对"引江济淮"工程涡河段的水质改善需求,以涡河主要污染物COD、氨氮为指标,应用MIKE 11模型建立能客观反映模拟河段水动力、水质时空演变规律的模型;结合情景分析方法对涡河流域入河水污染源不同处理措施的控制效能进行量化评估.模拟结果表明:截污是改善"引江济淮"工程涡河段水质的关键,可降低约18.9%~36.8%的COD入河负荷,以及13.9%~26.3%的氨氮入河负荷;提高污水厂的处理量是改善"引江济淮"工程涡河段水质的有效措施,可削减15.0%的COD和10.8%的氨氮污染;综合处理措施优于单一措施,通过截污、提高污水厂的处理量和排放标准可以使86%以上的河段达到IV类水体要求.本研究结果可为"引江济淮"工程沿线的水污染防治提供技术支持,同时为河流综合治理工程决策提供借鉴和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