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695篇
  免费   459篇
  国内免费   893篇
安全科学   434篇
废物处理   47篇
环保管理   259篇
综合类   2247篇
基础理论   436篇
污染及防治   70篇
评价与监测   188篇
社会与环境   221篇
灾害及防治   145篇
  2024年   30篇
  2023年   77篇
  2022年   186篇
  2021年   206篇
  2020年   251篇
  2019年   163篇
  2018年   151篇
  2017年   156篇
  2016年   120篇
  2015年   185篇
  2014年   175篇
  2013年   206篇
  2012年   249篇
  2011年   222篇
  2010年   243篇
  2009年   197篇
  2008年   209篇
  2007年   196篇
  2006年   203篇
  2005年   180篇
  2004年   114篇
  2003年   78篇
  2002年   54篇
  2001年   67篇
  2000年   60篇
  1999年   42篇
  1998年   6篇
  1997年   5篇
  1996年   7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4篇
排序方式: 共有404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741.
采用固定化微生物技术处理渗滤液DTRO出水中氨氮,考察不同HRT、DO以及温度对反应体系脱氮的影响。结果表明:反应器驯化周期短,能够有效地去除反应体系中的氨氮和COD,其去除率分别为98.68%、78.19%。驯化后期,反应体系中出现轮虫、累枝虫、寡毛类动物。不同水力停留时间(HRT)、溶解氧(DO)、温度影响固定化微生物脱氮效果,通过试验得出最佳工艺条件为:HRT为5 d,ρ(DO)为4.0 mg/L,温度为25~30℃。在最佳工艺条件下,出水ρ(NH_4~+-N)为13.01~19.96 mg/L,ρ(COD)为6.78~12.07 mg/L,达GB 16889—2008《垃圾填埋场污染控制标准》。  相似文献   
742.
以北京市3种典型土著沉水植物轮叶黑藻、狐尾藻和金鱼藻为研究对象,构建模拟水生生态系统,研究3种沉水植物对水体中NO3-和PO43-的耐受性并确定其耐受范围.同时,对植物体内过氧化氢酶、丙二醛、叶绿素和蛋白质4种指标进行检测.结果表明,轮叶黑藻对NO3-具有较强的耐受性,耐受浓度可达8 mg·L-1,金鱼藻和狐尾藻次之,耐受浓度为3~5 mg·L-1;狐尾藻对PO43-的耐受性最差,耐受浓度约为0.2 mg·L-1,轮叶黑藻和金鱼藻的耐受性相当,当PO43-浓度达到0.4 mg·L-1时开始出现显著胁迫.因此,在本研究的实验条件下,当水体NO3-浓度<5 mg·L-1、PO43-浓度<0.2 mg·L-1时,建议3种沉水植物同时种植;当NO3-浓度>5 mg·L-1时,建议种植轮叶黑藻;当PO43-浓度为0.2~0.4 mg·L-1时,建议种植轮叶黑藻和金鱼藻.研究结果可为北京市再生水补给河湖水库的水生态修复及其沉水植物群落的构建提供一定的理论指导.  相似文献   
743.
近10年海南岛大气NO2的时空变化及污染物来源解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利用OMI卫星反演的NO2柱浓度数据,分析了近10年海南岛对流层NO2柱浓度(Tro NO2)和总NO2柱浓度(Tot NO2)的时空变化,同时结合地面风向、SO2排放资料,以及HYSPLIT模式等探究其大气污染物来源.结果表明,海南岛地区大气NO2呈北半部高于南半部、中部山区低于四周沿海的分布特征,其季节变化表现为冬季高、夏季低的特点,其中夏季浓度偏低和雨水的冲刷作用有关,而冬季浓度偏高与珠江三角洲地区的外源输送作用有密切联系.近10年海南岛大气NO2冬夏季有相反的变化趋势,冬季逐年下降,夏季则有弱的上升趋势.其原因可能是夏季大气污染物以本地排放为主,冬季外源输送起主要贡献作用.海口市Tro NO2与珠江三角洲地区的有利风向日数相关系数为0.84,通过了99%的信度检验.后向轨迹分析表明,2013年12月影响海口市的3条气流移动路径,均不同程度的经过珠江三角洲地区,进一步表明海南岛冬季大气污染物主要以珠江三角洲地区的外源输送为主.  相似文献   
744.
汾河是山西的母亲河.由于水资源过度开发及社会经济发展影响,生态环境恶化.经过一系列治理保护措施,水质得到改善.利用统计学、Piper三线图和Gibbs模型等方法,分析了汾河流域地表水水化学和氢氧同位素特征及其来源,揭示了汾河流域地表水水质演化过程.结果表明,汾河干流地表水中主要水化学组分沿着径流路径含量逐渐增加;汾河上游地表水水化学类型主要以HCO3·SO4·Cl-Ca·Na·Mg为主,中游和下游地表水水化学类型主要以SO4·HCO3·Cl-Ca·Na·Mg为主.汾河流域地表水水化学组成主要受岩石风化作用和蒸发结晶作用影响,而降雨影响较小.Na+和K+主要来源于蒸发盐岩的溶解以及周边黄土中含Na矿物溶解,水体中Ca2+、Mg2+和HCO3-主要来源于碳酸盐岩的溶解,SO42-除来源于石膏的溶解,还可能来源于汾河周边黄土层中硫化矿物的溶解.干流地表水δD和δ18 O平均值分别为-62.60‰和-8.42‰,氢氧同位素特征进一步表明其主要受蒸发作用的影响.流域内支流及岩溶水水化学组分差异较大.结果可为汾河流域生态修复保护及生态文明建设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745.
采用Fe2+活化过氧化钙(Fe2+/CaO2)提高剩余污泥的脱水性能,考察初始pH值、Fe2+和CaO2投加量对污泥脱水性能的影响,并进一步探究了实现污泥深度脱水的内在机制.结果表明,初始pH值为中性,Fe2+和CaO2投加量(以VSS计)分别为3.31 mmol·g-1和3.68 mmol·g-1时,污泥的脱水效果最好,污泥比阻(SRF)和含水率(WC)分别由20.99×1012 m·kg-1和86.61%降低至3.91×1012 m·kg-1和76.15%.Fe2+/CaO2的氧化使污泥微生物细胞裂解,胞内有机物释放,胞外聚合物(EPS)降解;同时,Fe3+促使污泥颗粒再絮凝形成致密、多孔的絮体结构,有利于EPS结合水释放,实现污泥深度脱水.从技术和经济角度来看,Fe2+/CaO2工艺经济实用,在提高剩余污泥脱水能力方面具有一定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746.
城市化对长三角地区极端气温影响的时空分异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论文利用长三角地区65个气象站1960—2014年日最高、最低气温资料,分析并比较了大城市站、一般城市站和乡村站极端气温指数变化趋势以及城市化对大城市站和一般城市站各极端气温指数趋势变化的影响。结果表明:极端气温暖指日数明显增加,冷指日数明显减少,极值指数呈微弱上升趋势。暖指数城市站比乡村站增加趋势明显,冷指数城市站比乡村站减少趋势明显。除月最低气温极小值外,其他极值指数变化趋势在城市、乡村间差异较小。大城市站冰冻日数、霜冻日数、冷(暖)昼日数和月最低气温极小(大)值城市化影响显著,一般城市站冰冻日数、霜冻日数和月最低气温极小值城市化影响显著,城市化对极端气温影响明显的是长三角北部、江苏南部和浙东南的部分城市站点。冷昼日数城市化效应在冬季较明显,暖昼(夜)日数城市化效应在夏季较明显,春季、夏季、冬季城市化对极值指数的影响显著。  相似文献   
747.
模拟降雨条件下沉积物对磷的富集机理   总被引:39,自引:6,他引:39  
通过模拟降雨径流实验,在72mm/h的大暴雨备件下,研究侵蚀性颗粒从土壤中的径流流失过程及其对磷的富集作用和机理。结果表明,深积物中不同粒长团聚体的组成和原来土壤中的组成有很大差异。径流流失的沉积物主要以0.25mm以下的团聚体为主,径流中80%以上的磷以颗粒态形式流失,而颗粒态磷的60%-90%随0.1mm以下的团聚体流失。不同粒径团聚体对磷的富集作用和富集系数不同。模拟实验建立了沉积物富集系数  相似文献   
748.
对广西龙江和柳江中段共18个样点进行了附着硅藻的采样调查,并采用相关分析法、主成分分析法、最优分割分类法、箱须图法、逐步判别分析法和双向指示种分类法等数学方法研究分析了16个硅藻指数在龙江与柳江中段水质监测中的适用性.结果表明,3次4组不同水质类别中,IPS(Specific Pollution Sensitivity Index)和TDI(Trophic Diatom Index)指数与样点的箱须图都表现出合理的趋势,而且IPS和TDI间、及与环境因子及其他硅藻指数间的相关性显著.表明IPS和TDI适合进行龙江与柳江中段的水质生物监测评价,而本文提出的硅藻指数适用性技术也具有一定的推广价值.  相似文献   
749.
目的研究一类硬质泡沫塑料弹架结构的贮存特性和本构关系。方法首先对结构试件进行高温压缩蠕变试验,然后对压缩后试件蠕变性能进行分析,得到材料高温压缩蠕变曲线,在此基础上用WLF方程对试件的贮存寿命进行评估,推算出试件达到特定蠕变量所需时间。结果基于试验所得材料应力-应变曲线,用数值拟合的方法建立了试件材料的压缩本构关系。结论证实了在高温压缩蠕变试验过程中材料本构关系未发生变化,研究结果可为后续型号结构试件寿命评估和失效机理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750.
采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仪和健康风险评价模型,研究了北京居民日常接触的典型日用塑料制品中PBDEs(多溴二苯醚)的赋存特征及其人体健康暴露风险. 结果表明:①塑料盆、垃圾桶、塑料垫、塑料板凳、拖把、热水壶壳、给水管、采暖管、排水管、拖鞋、收纳箱、文件框等12种日用塑料制品中w(∑21PBDEs)为0.45~21.30 mg/kg,平均值为5.98 mg/kg. ②日用塑料制品中十溴二苯醚是主要的PBDEs同系物,w(十溴二苯醚)平均占w(∑21PBDEs)的82.51%; 九溴二苯醚是次要PBDEs同系物,平均占9.76%;三溴~六溴二苯醚质量分数较低,平均占1.77%,日用塑料制品生产过程中添加含十溴二苯醚的废弃阻燃塑料是引起PBDEs污染的主要原因. ③成人通过呼吸吸入、皮肤接触和手-口3种途径摄入的PBDEs暴露量分别为295.77、44.29、0.00 pg/(kg·d),儿童通过3种途径的PBDEs暴露量分别为769.55、40.83、1.91 pg/(kg·d)表明呼吸吸入是主要暴露途径. ④日用塑料制品中PBDEs对成人和儿童的释放暴露非致癌危害熵分别为2.28×10-4和5.46×10-4,低于美国标准中可接受风险熵(1.0),表明日用塑料制品中PBDEs对人体的健康风险影响很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