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353篇 |
免费 | 63篇 |
国内免费 | 93篇 |
专业分类
安全科学 | 30篇 |
废物处理 | 7篇 |
环保管理 | 29篇 |
综合类 | 273篇 |
基础理论 | 43篇 |
污染及防治 | 23篇 |
评价与监测 | 65篇 |
社会与环境 | 29篇 |
灾害及防治 | 10篇 |
出版年
2024年 | 5篇 |
2023年 | 18篇 |
2022年 | 24篇 |
2021年 | 17篇 |
2020年 | 29篇 |
2019年 | 14篇 |
2018年 | 25篇 |
2017年 | 26篇 |
2016年 | 20篇 |
2015年 | 33篇 |
2014年 | 24篇 |
2013年 | 27篇 |
2012年 | 30篇 |
2011年 | 21篇 |
2010年 | 41篇 |
2009年 | 24篇 |
2008年 | 28篇 |
2007年 | 20篇 |
2006年 | 19篇 |
2005年 | 16篇 |
2004年 | 11篇 |
2003年 | 8篇 |
2002年 | 7篇 |
2001年 | 12篇 |
2000年 | 5篇 |
1999年 | 3篇 |
1996年 | 1篇 |
1992年 | 1篇 |
排序方式: 共有50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61.
62.
63.
西北地区近50年日照时数和风速变化特征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利用中国西北地区(甘肃、宁夏、青海、陕西以及新疆地区)1960-2009年112个观测站日照时数、风速和气温等资料,分析了近50 a中国西北地区日照时数和风速的年、季节、月的时空变化特征以及风速和气温的相关性。研究表明:近50 a来西北地区日照时数大部分地区表现为显著的减少趋势,平均每10 a减少13.6 h,1981年发生突变;空间分布上以新疆中部地区、关中平原和秦巴山地减少最为突出,季节上以夏、冬两个季节的减少趋势最显著。该区年平均风速也呈明显减少趋势,平均每10 a减少0.09 m·s-1,其西部地区的减少率大致高于东部地区的减少率,以新疆大部分地区、青海大部分地区以及河西走廊减少最为明显;并且风速与平均气温、平均最高气温、平均最低气温有一定的相关性。 相似文献
64.
特殊的水文节律导致鄱阳湖形成面积较大的周期性环湖消落带,大量的营养物质和污染物极易在消落带中发生沉积,选择鄱阳湖典型河口型消落带,沿湖向按照不同植被类型设置采样断面,采集土壤-沉积物和优势植物样品(不同组织),分析不同时空下土壤/沉积物和优势植物体中重金属(Cr、 Ni、 Cu、 Zn、 As、 Cd、 Sb和Pb)的含量特征及富集水平,并进一步分析土壤-植物系统中重金属的迁移转换特征,揭示鄱阳湖典型消落带土壤-植物系统重金属迁移转换的影响因素.结果表明,消落带土壤/沉积物重金属含量沿湖向表现为明显的分布规律,呈现为先升高后降低的分布特征,即季节性淹水带土壤/沉积物是重金属富集的主要地带,Cu、 Pb和Sb在土壤/沉积物中的富集水平较高,其中Cu和Sb为显著富集(EF>5);潜在生态风险结果表明季节性淹水带总体处于轻度生态危害水平(70≤RI<140),显著高于淹水带和未淹水带.消落带沿湖向带状分布的优势植物体中重金属含量并未表现出显著的空间分布特征,但表现为显著的季节差异,生长季(4月)优势植物体内重金属具有较高的含量水平,重金属不同介质和组织的分配大体遵循基质>根... 相似文献
65.
天山乌鲁木齐河源1号冰川区气溶胶水溶性离子变化特征及来源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基于2007年4、8和10月这3个时段不同季节的野外考察取样和实验室分析测试,探讨了天山乌鲁木齐河源1号冰川区气溶胶样品中水溶性离子成分的浓度组成、变化特征及其可能来源.结果表明,气溶胶水溶性离子平均浓度为2.76μg·m-3,化学组成以Ca2+、NO-3和SO2-4为主.Ca2+、SO2-4、NH+4、Na+、Mg2+、Cl-在春、夏、秋这3个季节的变化趋势与总离子浓度的变化趋势一致,均为夏季最高、秋季次之、春季最低,而K+与NO-3却呈现出秋季最高、夏季和春季浓度次之的季节变化特征.分析认为,气溶胶中Ca2+、Na+、Mg2+、K+和Cl-主要可能来自陆源矿物;而NO-3和NH+4则很大程度上以人为源为主.并且发现,SO2-4可能同时受陆地源与人类活动来源的影响. 相似文献
66.
67.
68.
环境监测的质量保证是监测数据准确性、可比性的重要保障.在区域大气联合观测项目中,完善的质量保证体系应包括管理机制和技术措施两部分,但目前我国对这类项目质量保证尚无统一标准.针对大气重污染成因与治理攻关项目(简称"大气攻关项目")外场观测任务量大、承担单位多、监测项目复杂的特点,为保证观测数据的质量,避免出现由于监测和质控方法不统一造成的数据可比性差、结果矛盾的问题,提出了大气攻关项目质量保证体系和管理机制.其中,质量保证体系包括制定总体要求(技术文件、监测项目及质控要求)、外场观测质量保证(内部质量管理体系、项目外场观测质量保证体系)、实验室分析质量保证(实验室遴选、项目实验室分析多级质量保证体系、实验室比对和飞行检查)和数据质量控制(数据线上审核、项目实验室分析质控报告、项目数据质量评价)4个方面.管理机制为项目管理办公室、质控实验室和承担单位三级主体,两级监督的分级管理模式.通过项目实践,项目质量保证体系达到了保证观测数据准确性、可比性的预期效果,为揭示区域雾霾形成机理、突破污染控制关键技术提供了有力的技术支持,同时为区域大气联合观测项目的数据质量保证提供了借鉴. 相似文献
69.
70.
随着环境污染事故的不断发生和公众环境保护意识的日益增强,环境污染责任保险制度在西方主要发达国家已经有了长足的发展,并且建立了一整套完善而严密的制度体系。与此相比,我国在该领域则处于起步状态,至今尚未全面建立实质意义上的环境污染责任保险制度。本文以实施环境污染责任保险的意义为基础,对我国环境污染责任保险制度现状及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剖析,并提出了若干对策建议,以期推动我国环境污染责任保险制度的发展。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