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28篇
  免费   33篇
  国内免费   124篇
安全科学   25篇
废物处理   1篇
环保管理   28篇
综合类   310篇
基础理论   130篇
污染及防治   34篇
评价与监测   4篇
社会与环境   20篇
灾害及防治   33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85篇
  2010年   22篇
  2009年   7篇
  2008年   6篇
  2007年   10篇
  2006年   8篇
  2005年   6篇
  2004年   70篇
  2003年   56篇
  2002年   16篇
  2001年   11篇
  2000年   5篇
  1999年   29篇
  1998年   29篇
  1997年   66篇
  1996年   18篇
  1995年   16篇
  1994年   21篇
  1993年   40篇
  1992年   12篇
  1991年   27篇
  1990年   5篇
  1989年   11篇
  198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8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1.
冬季降雪过程对城市大气气态汞污染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童银栋  张巍  胡丹  王学军 《生态环境》2010,19(3):505-508
2009年降雪和非降雪期间对北京西北城区的气态总汞浓度进行了连续采样,比较了降雪期间、非降雪期间的气态总汞浓度日变化过程;降雪期间气态总汞浓度的降低和恢复过程。结果表明,降雪和非降雪期间大气气态总汞浓度的日均值有显著差异,降雪期间气态总汞的平均浓度为5.64ng·m^-3,非降雪期间的平均浓度为7.43ng·m^-3,前者约为后者的70%。降雪后约7h气态总汞浓度恢复到降雪前水平。研究中分析了气象因素(气压、风速、阵风速度、气温和相对湿度)对于气态总汞浓度的影响,结果表明:降雪期间主要受到风速(r=-0.527)和阵风速度(r=-0.574)的影响;非降雪期间主要受到风速(r=-0.691),阵风速度(r=-0.726)和相对湿度(r=0.692)的影响,并且相对湿度的影响与风速的影响相近。降雪和非降雪期间气态总汞的日变化有所差异:非降雪期间气态总汞浓度在午夜和清晨较高,日变化趋势与相对湿度一致;降雪期间气态总汞的日变化没有明显规律。  相似文献   
92.
生态农业系统综合效益评价研究动态与展望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总结了国内外生态农业发展和生态农业系统生态经济评价体系及评价的方法,阐述了生态农业综合效益评价的特点及国内外研究的最新动态。提出土壤健康在农业持续发展评价中的重要性。最后指出了生态-经济系统整合模型在建立生态农业最优化模式中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93.
高效液相色谱-质谱联用法测定饮用水中的五氯苯酚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建立了高效液相色谱-质谱联用法检测饮用水中五氯苯酚(PCP)。选用ZORBAXXDB-C18柱(50mm×2.1mm,3.5μm)为分析柱,流动相为V(甲醇):V(纯水)=88:12,流量为200μL·min-1;质谱条件选用气动辅助电喷雾离子源(ESI),检测方式为负离子多离子反应检测(MRM);PCP标准曲线线形范围为0.1~100μg·L-1;方法加标回收率达到90%以上;相对标准偏差为2-31%-2.92%(n=5);方法检测低限为0.1μg·L-1。结果表明该方法快速、简便、准确、灵敏、特异,适用于饮用水中PCP残留的测定。  相似文献   
94.
利用废弃物煅烧水泥时重金属Pb、Cd的逸放污染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利用废弃物作为代替原料煅烧水泥已广泛应用于水泥生产,但其带来的环境污染问题不容忽视。以利用废弃物生产水泥的厂家为研究对象,采用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检测所采集样品中重金属Pb、Cd的含量,对水泥生产过程中重金属Pb、Cd的逸放及其对周围土壤的污染进行研究。研究结果表明:利用废弃物煅烧水泥的过程中,重金属Pb、Cd的逸放率很高,其中立窑的Pb、Cd逸放率高达84%~90%。湿法回转窑的Pb、Cd逸放率达到63%~74%;在水泥厂上下风向500m、1000m和2000m处采集土壤样品,工厂周围的土壤均已受到不同程度的重金属污染,位于工厂下风向的土壤受到的污染更为严重,距离工厂500m处土壤中重金属Pb、Cd的含量均超过了国家标准的最大限量;对几家工厂员工的头发进行随机取样,头发样品中Pb含量均超过正常限量:  相似文献   
95.
综述了2010年我国噪声振动控制行业的发展环境以及新技术的发展和应用情况,分析了行业的市场特点及主要骨干企业的发展情况,指出了行业发展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提出了解决对策和建议,并对行业的发展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96.
我国火电厂脱硫脱硝行业2010年发展综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综述了2010年我国火电厂脱硫脱硝行业的发展概况,介绍了行业目前采用的主要技术及新技术,分析了行业的市场特点及存在的主要问题,提出了对策及建议,并对行业的发展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97.
将GIS与层次分析法相结合应用于渝西地区生态环境质量综合评价。首先,根据渝西地区生态环境的基本特点确定生态环境质量综合评价的指标体系和基本评价单元,通过层次分析法,确定各评价指标的权重,计算出每个评价单元的生态环境质量综合指数和分指数;然后运用GIS技术,根据每个评价单元的质量指数和分指数,自动生成渝西地区生态环境综合评价等级图;在此基础上,对渝西地区生态环境整体及各不同侧面质量状况的空间分异规律进行分析和研究。结果显示,渝西区生态环境质量基本上由南向北逐渐降低,与自然环境状况的空间格局大体吻合,但局部地区有差异。表明自然条件对渝西地区生态环境质量的空间分异起决定性作用,但社会经济和环境污染等因素同样对生态环境具有重要影响,在某些情况下,甚至可以成为决定因素,并在一定程度上改变生态环境的空间格局。  相似文献   
98.
赵维  蔡祖聪 《生态环境》2011,(10):1387-1394
在土壤最大持水量60%和温度30℃的实验室培养条件下,对采自江西的15个第三纪红砂岩母质发育的自然土壤(灌丛和林地)和农业利用土壤(茶园、旱地和水稻)进行了56 d实验室培养,研究了土壤NO3--N含量随时间的变化过程及阶段特点。结果显示,发生净硝化作用的14个土样NO3--N质量分数随时间的变化表现"J"型增长和"S"型增长2种模式。"J"型增长模式的6个土样,67%为自然土壤,其NO3--N质量分数增长具有15~35 d的延滞期,符合指数方程N=N0e kt(P〈0.001),N0值与有效磷质量分数呈显著的指数关系(P〈0.05)。"S"型增长模式的8个土样,88%为农业利用土壤,NO3--N累积无明显延滞期,符合Logistic修正模型N=Np/(1+e2.e-rt)(延滞期td=0,P〈0.001),由模型获得的土样最大硝化速率vm与土壤全氮质量分数和全碳质量分数具有极显著的正相关关系(P〈0.001),达到最大硝化速率所需的时间tm与风干土的NO3--N质量分数呈显著正相关(P〈0.05)。上述结果表明,农业利用措施,特别旱作种植可消除亚热带土壤硝化作用的延滞期,从而使铵态氮肥施入土壤后快速转化成为硝态氮,增大硝态氮淋失的风险。  相似文献   
99.
汞的毒性、环境行为、生物有效性不仅跟其浓度有关,还决定于其化学形态,因此汞的形态分析在环境科学中具有重要意义。样品前处理几乎是汞形态分析研究中不可或缺的步骤,而色谱和光谱/质谱联用技术是目前普遍采用的分离检测方法。文章对近十年来这些方面的研究进展进行了综述,主要包括样品的前处理方法如酸/碱溶剂萃取、微波辅助萃取、固相萃取、固相微萃取、单滴微萃取、分散液液微萃取等,以及色谱(液相色谱、气相色谱)和毛细管电泳与光谱/质谱(紫外可见光谱、原子吸收光谱、原子荧光光谱、等离子体质谱等)的联用技术在汞化合物形态分析中的应用情况。最后提出今后应重点研究建立高效、简便的前处理方法,发展高分离度、高灵敏度、高速度的分离检测联用技术,以便更好地对汞的形态进行分析监测。  相似文献   
100.
基于黄土高原1961—2008年月平均气温、最高气温、最低气温、相对湿度、降水量、风速和日照百分率等气候要素资料,应用修订的Penman-Monteith(P-M)模型计算了最大可能蒸散量,分析其时空分布、异常分布特征和次区域时间演变特征。结果表明:1961—2008年间,黄土高原最大可能蒸散量多年平均在400~800 mm之间,大部分区域650~750 mm之间。一致性异常分布是黄土高原最大可能蒸散量的最主要空间模态。黄土高原最大可能蒸散量的异常空间分布可分为以下3个关键区:高原西北部区、高原东北部区和高原东南部区。高原西北部区域最大可能蒸散量呈显著增加趋势,且发生了突变现象;高原东北部区域最大可能蒸散量呈显著下降的趋势,也发生了突变;而高原东南部区域下降趋势不显著,未发生突变。黄土高原最大可能蒸散量的3个空间分区中,3 a的周期振荡表现得比较显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