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91篇
  免费   22篇
  国内免费   112篇
安全科学   3篇
环保管理   6篇
综合类   183篇
基础理论   202篇
污染及防治   8篇
社会与环境   7篇
灾害及防治   16篇
  2015年   4篇
  2011年   48篇
  2010年   10篇
  2009年   4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3篇
  2006年   3篇
  2005年   5篇
  2004年   84篇
  2003年   75篇
  2002年   30篇
  2001年   6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11篇
  1998年   8篇
  1997年   32篇
  1996年   3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5篇
  1993年   36篇
  1992年   14篇
  1991年   29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9篇
排序方式: 共有42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01.
Taihu Lake is one of the five biggest lakes in China. Surface water samples from 26 sampling sites of Taihu Lake were collected. Furthermore wet chemical analysis (CODCr and BOD5) and measurement of three dimensional excitation-emission matrix (3DEEM) spectra in the laboratory have been conducted. Using parallel factor analysis (PARAFAC) model, three components of colored dissolved organic matter (CDOM) have been identified successfully, based on the analysis of 3DEEM data. The characteristics of the three components also have been described by comparing them to some components of CDOM, identified in earlier researches. Meanwhile, spatial variations of concentration for the three components in Taihu Lake have been analyzed, and the result indicates that the concentration of component 1 depends more on the situation of wastewater pollution and can be used as the indicator of wastewater pollution.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concentrations of the three components and results of the wet chemical analysis show that none of the three components can be used as indicators of gross organic matter in water. However, the concentrations of all the three components have obvious linear relationships with the BOD5 value, especially for component 1 (r=0.72878). Finally, the potential applications of the composition analysis based on 3DEEM and PARAFAC model in water quality monitoring have been illuminated.  相似文献   
102.
雨强对黄土区土壤钾素径流流失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彭浩  张兴昌  邵明安 《生态环境》2004,13(3):369-372
通过不同雨强人工模拟冲刷试验,初步分析了雨强对黄土区土壤钾素径流的影响。结果表明,雨强(冲刷强度)增大,溶解态钾质量浓度,溶解态钾、缓效钾和速效钾流失量明显增加;在不同雨强的条件下,缓效钾、速效钾的流失量与坡度呈显著的指数函数关系;雨强对速效钾、缓效钾的富集率影响不大;雨强比坡度对缓效钾和速效钾的流失影响更大。  相似文献   
103.
硒化kappa-卡拉胶对烟民生理损伤的修复作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实验选择19例年龄在39—59之间,烟史为15—30a,每日吸烟量为6—20支的男性为对象,连续服用硒化kappa-卡拉胶(100ug硒/d)三个月后,对几项指标的测定结果表明:微核、双链DNA及血硒水平均有明显差异,服硒前,19例烟民中微核淋巴细胞出现率为73.7%,淋巴细胞微核出现率为1.26±1.04‰,服硒后,微核淋巴细胞出现率为42.1%,淋巴细胞微核出现率为0.52±0.70‰,P<0.01;服硒前,双链DNA的含量为7.76±2.59%,服硒后增至10.5±2.19%,P<0.01;血硒水平变化更为明显,由服硒前的76.4±15.1ppb增至服硒后的148.3±44.1ppb,P<0.01.全部病例无任何毒、副反应。实验结果初步表明:硒化kappa-卡拉胶对烟民的生理损伤具有一定的修复作用。  相似文献   
104.
根据室内测定资料,对雷州半岛桉林地砖红壤水分性能进行了探讨。结果表明,与自然植被下的砂页岩赤红壤比较,浅海沉积物桉林-砖红壤导水性、持水能力及供水能力均较低。在同样的吸力下,土壤持水量较少,在同样的吸力段,土壤释放的水量较少;玄武岩桉林-砖红壤持水能力较高,但导水性和供水能力较低。通径分析结果表明,浅海沉积物桉林-砖红壤持水能力较低主要受粘粒较少影响,其水分的有效性较低主要与其有机质的较少有较大关系;玄武岩桉林-砖红壤持水能力较高而水分的有效性较低,主要受其粘粒含量较高、有机质含量较低的制约。  相似文献   
105.
根据大量的观测分析资料,论述了刚果W5桉树人工林生态系统养分的地球化学循环和生物小循环。研究结果表明,每公顷每年通过地表径流和地下渗漏从生态系统输出的养分质量以K最多,达21.25 kg/(hm2a);其次为N,达17.21 kg/(hm2a)。桉树人工林生态系统养分流通质量的净变化值f(K)、f(Ca)为负值,f(N)、f(P)、f(Mg)为正值;桉树人工林生态系统养分的生物小循环研究表明,在一个轮伐期内,每公顷桉树吸收养分的质量,依次为Ca 429.03 kg/hm2,其次为N 277.01 kg/hm2和K 208.12 kg/hm2。而在一个轮伐期中归还的养分质量,Ca只有99.78 kg/hm2,K为113.04 kg/hm2。在养分循环率方面,与热带半落叶季雨林比较,桉树人工林生态系统的养分循环率要小得多,说明桉树人工林土壤养分趋向于减少。  相似文献   
106.
珍稀植物濒危机制及保育策略中的营养条件   总被引:14,自引:2,他引:14  
首先简要论述了珍稀植物濒危的原因、濒危机制的各种理论和研究方法,包括就地保护和迁地保护两个方面的保育策略的制定与实践。然后着重从营养条件的角度对这些理论和现状进行了分析。认为濒危物种在其历史演化过程中存在的脆弱环节以及活植物迁地保护的评价标准均与营养条件密切相关,营养条件可能是某些物种濒危机制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营养条件方面的研究可以为保护区设立的大小提出指导性意见;珍稀植物迁地保护过程中应密切关注营养条件的影响;营养条件在一定程度上决定了对某些物种保育策略的制定;将分子生物学与植物营养学的研究方法相结合,将能成为珍稀植物濒危机制及保育策略研究中的一种有效手段。  相似文献   
107.
干旱区生态系统耦合关系的特征分析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干旱区生态系统耦合关系的特征差异表现在水热状况、景观带谱、小气候效应以及人为活动等方面。在特定的区域上,经度、纬度、海拔以及下垫面的特征是决定系统耦合特征最为基本的要素;而自然地理要素的变化,则是区分和判定耦合关系及其类型的重要因素。依据自然地理学与景观生态学等学科的理论与方法,结合相关原则,对具有典型意义的MODS耦合关系——昆仑山一和田绿洲一塔克拉玛干沙漠系统,以及天山一阜康绿洲一古尔班通古特沙漠系统的耦合关系的特征进行了比较,并分析了MODS耦合关系的一般规律。  相似文献   
108.
广东省农业生态环境问题与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曾晓舵  郑习健 《生态环境》2004,13(3):455-458
随着社会经济和城市化的快速发展,以及人口的剧增,广东省的农业发展正面临一系列严重的生态环境问题。这些问题包括耕地资源日益缺乏,农业环境污染日益严重,土壤肥力退化和水土流失仍未遏止,地区性的洪旱灾害频繁,森林生态系统简单而脆弱,外来物种入侵猖獗,等等。文章对这些问题进行了讨论,并提出了若干治理对策。认为要使广东省农业可持续发展,必须合理开发利用农业自然资源,严格控制非农业用地与人口增长,加强农业环境污染的防治,加强土壤肥力退化和水土流失的综合治理,发展节水农业,改善林分结构和生态服务功能。此外,认为还应加强外来物种的安全防范工作和科学研究,防止外来物种对农业生态系统的组成、结构和功能的破坏。  相似文献   
109.
牡蛎和贻贝中二噁英及多氯联苯同类物的分布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利用同位素稀释、高分辨气相色谱-高分辨质谱联用仪,首次测定了大连湾牡蛎和贻贝等海洋生物体内痕量的二噁英和多氯联苯,并比较了二噁英及多氯联苯的同类物在牡蛎和贻贝中的含量分布。结果表明,所采集的牡蛎和贻贝样品中均含有二噁英和多氯联苯,且多氯联苯的含量明显高于二噁英,反映出环境中多氯联苯背景值大于二噁英的背景值。其中,牡蛎和贻贝中二噁英总质量分数平均值分别为47.8pg/g和216pg/g(以干物质计),毒性当量平均值分别为O.89pg/g和0.87pg/g;12种有毒性的共平面多氯联苯的总质量分数平均值分别为585.5pg/g和818.6pg/g,总毒性当量平均值分别为0.47pg/g和1.18pg/g。牡蛎和贻贝样品中的二噁英及多氯联苯的同类物含量分布基本类似,表明二者摄取的二噁英及多氯联苯可能有相似的来源。可以把牡蛎和贻贝作为生物标志物,以监测海洋环境中二噁英和多氯联苯的污染状况。  相似文献   
110.
施用中量微量元素对小白菜产量和硝酸盐含量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3,他引:3  
为研究降低蔬菜硝酸含量的施肥技术,在不同质地的土壤上设置田间试验,对小白菜施用不同的中量和微量元素。结果表明,小白菜对施用的各种中量、微量元素在不同质地的土壤上有不同的响应;在合理施氮、磷、钾肥的基础上,有选择性地适量施用中量、微量元素,不仅可提高蔬菜的产量,而且可降低其体内硝酸盐的含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