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629篇
  免费   72篇
  国内免费   178篇
安全科学   71篇
废物处理   6篇
环保管理   229篇
综合类   768篇
基础理论   490篇
污染及防治   139篇
评价与监测   22篇
社会与环境   47篇
灾害及防治   107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2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4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6篇
  2015年   11篇
  2014年   5篇
  2013年   5篇
  2012年   16篇
  2011年   177篇
  2010年   94篇
  2009年   40篇
  2008年   24篇
  2007年   33篇
  2006年   22篇
  2005年   33篇
  2004年   249篇
  2003年   234篇
  2002年   94篇
  2001年   65篇
  2000年   63篇
  1999年   101篇
  1998年   85篇
  1997年   147篇
  1996年   52篇
  1995年   42篇
  1994年   43篇
  1993年   89篇
  1992年   64篇
  1991年   42篇
  1990年   7篇
  1989年   11篇
  1986年   1篇
  1985年   2篇
  1984年   1篇
  1983年   2篇
  1982年   7篇
  197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87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891.
张锐波  张丽萍 《生态环境》2004,13(2):204-206,224
以杭州市区为研究区,利用近卜年的土地利用系列统计资料和遥感解译数据,采用统计分析和区位原理,经过数值计算,分析了杭州市区扩建过程中土地利用动态变化特点,重点讨论了耕地和农作物播种面积的时空动态过程。通过区位商数和分离指数的计算分析,揭示了未来土地利用方式的时空变化趋势。研究结果表明,居民工矿用地和耕地面积的变化最为明显;农作物播种面积的递减速率高于耕地面积的递减速率;蔬菜播种面积的区域不平衡性最大,集中程度高。萧山区是未来主要的菜篮子工程发展区。  相似文献   
892.
水稻缓释控释肥的增产效应与环保效应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在广东省范围内对水稻缓释控释肥进行大面积试验示范,结果表明,(1)移栽前每公顷一次基施“农科”水稻缓释控释肥525~750kg,其肥效完全可满足水稻本田期对养分的需求。与常规分次施肥比较,施用该缓释控释肥平均增加稻谷497.7kg/hm^2,增产率7.78%;其中,获显著增产的概率达69.4%,平产概率占28.6%,说明施用该水稻缓释控释肥增产效果稳定。(2)施用水稻缓释控释肥显著降低氮磷肥料的养分施用量。与常规分次施肥比较,早晚造平均减少氮素用量26.5%、磷素19.3%,表明水稻缓释控释肥不但显著减少肥料资源的浪费,而且减少了肥料养分流失造成的污染,对生态环境的保护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893.
吉林西部农业生态环境问题及对策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章光新  杨建锋  刘强 《生态环境》2004,13(2):290-292
在自然因素和人为因素的影响下,吉林西部农业生态环境问题日益突出,土地退化严重,直接表现为“三化”(即土地盐碱化、草原退化和土地沙化)。盐碱地面积已增至160.69104 hm2,与50年代相比,盐碱地面积增加52.79104 hm2,平均每年增加1.35104 hm2,年递增率1.3%;建国初期,嫩平原吉林省西部草地面积252.9104 hm2,到了1999年,草地面积仅为122.3104 hm2,年递减率约2.6%,而且草原的质量也在下降。目前,沙地面积68.6104 hm2,土地沙化局面已基本控制。文章系统分析农业生态环境恶化的原因和驱动机制,提出综合防治对策和措施。  相似文献   
894.
复合塘-湿地系统水生植物时空分布对氮磷去除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复合生态塘-湿地处理系统水生植物时空格局异质性,研究了水生植物分布对氮、磷去除影响.结果表明,水生植物种类和数量的分布差异导致各单元氮、磷去除呈现不同的周期变化;水生植物主要通过改变硝化/反硝化进程、自身代谢和化学沉降速率影响NH3、NOx-、有机氮和总磷的去除.系统不同单元中氮、磷去除机制差异决定了NH3和总磷主要在曝气养鱼塘(去除率分别为29.5%、30.1%)、鱼塘(16.9%、17.8%)和水生植物塘(24.5%、19.4%)去除;NOx-主要在芦苇湿地(出水<0.4 mg/L)去除;而有机氮则主要在复合兼性塘(32.3%)和鱼塘(28.1%)去除.此外,生态塘出水中水生植物绝大部分被芦苇湿地所截滤,它们的腐败/释放导致湿地中NH3和总磷的表观去除率偏低(分别小于8.5%和11.5%).  相似文献   
895.
湖南省某些稻田土壤固定态铵的剖面分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利用Silva-Bremner法测定了湖南省某些稻田土壤各剖面的固定态铵量,揭示了其分布规律。固定态铵绝对含量的剖面分布规律有4种类型:第1类为土壤固定态铵随剖面深度增加而增大;第2类是土壤固定态铵随剖面深度增加而减小;第3类是土壤固定态铵随剖面深度变化不明显;第4类是土壤固定态铵在土壤剖面某一土层中明显增大或减少,特别明显的是犁底层的固定态铵量常比耕作层要高。这与成土过程、母质类型以及人为活动等因素有关。固定态铵相对含量分布常从上至下逐渐增加。  相似文献   
896.
不同土壤固硅能力研究初报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在实验室条件下,研究广东省3种典型土壤对水溶性硅的固定作用。研究结果表明,不同土壤类型固硅能力差异显著,振荡后立即测定和放置3天后测定的结果均显示同样的趋势,固硅能力都是砖红壤最高,赤红壤次之,水稻土最低。  相似文献   
897.
土壤中镉的吸附解吸研究进展   总被引:40,自引:6,他引:40  
宗良纲  徐晓炎 《生态环境》2003,12(3):331-335
首先概述了国内外关于土壤对镉的吸附解吸的基本研究方法与实验条件。用于吸附解吸实验的土样以通过20目筛为宜,而不同形式的支持电解质及其离子浓度的选择对实验结果有很大影响,应由实验的具体目的和要求确定合适的实验条件。位于土壤颗粒表面的各吸附点位与镉的结合能的能量高低不一,可将土壤对镉的吸附作用区分为专性吸附和非专性吸附。可用传统的或融入新参数的吸附等温线表达土壤对镉的吸附过程,土壤对镉的吸附性能可用综合因子来形容,如吸附势、吸持率、平均分配系数、Langmuir方程的常数k和Freundlich方程的系数k等表达方式,同时寻找这些综合因子与土壤基本理化性质之间的关系。文章最后讨论了影响吸附过程的主要环境因子,并就土壤pH和水分条件的影响机制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898.
森林生态系统中土壤呼吸研究进展   总被引:26,自引:2,他引:26  
易志刚  蚁伟民 《生态环境》2003,12(3):361-365
土壤呼吸是土壤微生物活性和土壤肥力的一个重要指标,是土壤碳流通的一个重要过程,也是陆地生态系统碳循环的一个关键部分,对研究全球变化有非常重要影响。文章综述了森林生态系统土壤呼吸的各种测量方法,比较了静态气室法和动态气室法的优缺点,认为动态红外气体分析法是最可靠的方法之一;探讨了影响土壤呼吸速率的各种因素,指出在各生物和非生物因素中,温度对土壤呼吸的影响最大;最后提出了土壤呼吸研究过程中存在的一些问题及今后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899.
重金属污染土壤的微生物响应   总被引:12,自引:2,他引:12  
施晓东  常学秀 《生态环境》2003,12(4):498-499
土壤微生物在受到重金属污染胁迫后,往往能够在区系组成、生理生化、遗传等方面对重金属作出响应。微生物对土壤重金属污染的上述响应可用来评价土壤的重金属污染状况,并为土壤污染的生物修复提供理论指导。文章对近年来有关重金属胁迫下土壤微生物响应的研究成果作系统综述。  相似文献   
900.
酸沉降对土壤和水域的酸化影响是土壤环境化学研究前沿的热点问题之一。酸沉降的化学组成对酸性土壤的进一步酸化起着催化剂的作用。在酸雨影响下,SO42-、NO-3、有机阴离子是加速土壤酸化和盐基淋溶损失的主要阴离子,外源H+的进入会加速铝离子水解。自然因素与人为因素导致土壤酸化的实际酸化速率差异表明:HCO3-、RCOO-在土壤剖面中的淋失状况可反映自然土壤的酸化速率,而SO42-和NO-3淋溶产生的质子负荷揭示土壤受人为因素影响的酸化速率。通过计算酸沉降的主要化学成分进入土壤前后的质子负荷平衡,与酸中和容量(ANC)相结合,反映酸沉降加速土壤酸化的进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