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373篇
  免费   844篇
  国内免费   2672篇
安全科学   870篇
废物处理   298篇
环保管理   643篇
综合类   5094篇
基础理论   1197篇
污染及防治   1537篇
评价与监测   491篇
社会与环境   441篇
灾害及防治   318篇
  2024年   52篇
  2023年   183篇
  2022年   446篇
  2021年   480篇
  2020年   471篇
  2019年   334篇
  2018年   359篇
  2017年   422篇
  2016年   440篇
  2015年   513篇
  2014年   539篇
  2013年   718篇
  2012年   659篇
  2011年   686篇
  2010年   640篇
  2009年   623篇
  2008年   572篇
  2007年   508篇
  2006年   474篇
  2005年   317篇
  2004年   230篇
  2003年   195篇
  2002年   181篇
  2001年   177篇
  2000年   160篇
  1999年   105篇
  1998年   108篇
  1997年   64篇
  1996年   59篇
  1995年   41篇
  1994年   28篇
  1993年   26篇
  1992年   18篇
  1991年   16篇
  1990年   15篇
  1989年   9篇
  1988年   5篇
  1987年   5篇
  1986年   1篇
  1985年   1篇
  1984年   2篇
  1983年   4篇
  1982年   1篇
  1975年   1篇
  192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221.
结合上海市合流污水治理二期工程排放管稀释扩散规律及泥沙冲淤规律的研究,利用少运动相似理论,通过模型试验,从环境泥沙积在上管喷口上的最不利条件出发,分析喷口对泥沙的冲液规律,提出喷口冲淤临界速的概念,并据此提出适宜的上升管高度及喷口射流角度。  相似文献   
222.
Transformation of chlorophenols by nanoscale bimetallic particles represents one of the latest innovative technologies for environmental remediation. Nanoscale Pd/Fe bimetallic particles were synthesized in the laboratory for treatment of o-chlorophenol. Most of the nanoscale particles are in the size range of 20-100 nm. BET specific surface area of the nanoscale Pd/Fe particles is 12.4 m2/g. In comparison, a commercially available Fe powder( < 100 mesh) has a specific surface area of just 0.49 m2/g. Batch experiments demonstrated that the nanoscale Pd/Fe bimetallic particles can effectively dechlorinate o-chlorophenol. Dechlorination efficiency is affected by the mass fraction of Pd in the bimetal, nanoscale Pd/Fe mass concentration and mixing intensity.  相似文献   
223.
自来水厂除锰滤池的成熟与微生物群落的研究   总被引:6,自引:1,他引:6  
为探讨自来水厂除锰滤澉成熟的生物机理,从生产滤池和实验滤柱成熟过程的不同阶段取1000多个水质和细菌样品进行了分析测试。实验结果表明:滤池的成熟过程是不同细菌有规律的增殖并固定在滤料和包埋于铁泥的过程;当每g滤砂的细菌个数超过10^4时,滤滤池才能成熟和高速除锰,随反冲洗强度及提高水质量。  相似文献   
224.
铁碳微电解填料和沸石由于对废水中污染物具有良好的处理效果,因而被作为基质逐渐运用于人工湿地中.本研究构建了铁碳微电解填料+砾石(湿地A)、铁碳微电解填料+沸石(湿地B)、沸石(湿地C)以及砾石(湿地D)为基质的4组人工湿地,并利用间歇曝气对湿地系统进行增氧,探究不同填料对人工湿地废水处理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与湿地D相比,铁碳微电解填料显著提高了湿地出水的溶解氧含量(DO)(P<0.05)和pH(P<0.05);4组人工湿地对有机物的去除率均达到95%以上,且各组间不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对TN而言,湿地A、B和C的平均去除率分别比湿地D提高了7.94%(P<0.05)、9.29%(P<0.05)和3.63%(P<0.05),铁碳微电解填料和沸石对提升人工湿地TN去除效果的贡献率分别为73.55%和26.45%;各组湿地对NH4+的平均去除率为67.93%~76.90%,与湿地D相比,其它3组湿地均明显改善了NH4+的去除效果(P<0.05);铁碳微电解填料对湿地NO3-的去除效果极佳,去除率高达99%以上,显著高于不添加铁碳微电解的人工湿地系统(P<0.05).综合对碳氮污染物的处理效果来看,湿地B在间歇曝气的条件下对人工湿地中污染物去除效率最高.  相似文献   
225.
为更加全面地分析污水处理厂再生水回用于城市河道的生态安全性并评价其生境状态,该研究在宁波市某再生水回用河道的生态修复段进行了水质监测和底栖动物采样调查,通过计算Wright指数和综合水质标识指数对研究河段水质状况进行了分级评价.结果表明,再生水输入河道生态修复段后,河道常规水质指标稳定达到水环境功能区目标,Wright...  相似文献   
226.
近年来,我国海洋保护区生态环境监测工作逐年加强,监测技术标准稳步发展,监测能力建设逐步推进,已在海洋保护区监管工作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当前一些发达国家在海洋生态环境监测方面更加注重监测的制度建设,在形式上已步入“天-空-海、水面-水体-海底”立体监测时代。我国应借鉴国外的先进经验,着力构建和完善“天空地一体化”海洋保护区生态环境监测体系,加快推进海洋保护区生态环境监测标准化进程,加强海洋保护区信息共享机制建设,为我国海洋保护区生态环境监测工作的开展及海洋保护区监管工作提供有力支撑。  相似文献   
227.
恶臭是一种感觉公害,极大地危害着人们的身体健康和生活的安宁舒适,其中含硫恶臭气体是最为典型的一类,目前恶臭物质的治理问题成为一项重要的任务.为了达到理想的去除效果,该文在传统的介质阻挡放电技术上,协同由2种不同基体上沉积有纳米二氧化钛的催化剂降解硫化氢废气,分别采用单独DBD放电、协同催化的一段式、两段式系统研究了不同参数(输入电压、气体流量、初始浓度)对硫化氢废气降解效率的影响,并对比研究了在单独低温等离子技术及其协同催化剂的情况下,反应系统中臭氧、二氧化氮浓度的变化,对降解途径进行了分析讨论.结果 表明:随输入电压增大,以及在污染气体初始浓度和流量较小时,反应器对硫化氢气体的去除效率增大;协同催化剂的反应系统中硫化氢去除效果明显增强,且副产物减少.  相似文献   
228.
The Yangtze River Economic Belt(YREB)has been estab-lished since 2015 by the Chinese Government as a strat-egy in regional economic development.Approximately 40...  相似文献   
229.
2006~2019年珠三角地区臭氧污染趋势   总被引:12,自引:21,他引:12  
研究基于2006~2019年粤港澳珠江三角洲区域空气监测网络数据,利用Mann-Kendall检验法和Sen斜率法等统计方法计算了珠三角不同区域臭氧年际变化情况,并分析了变化的原因.结果表明:①2006~2019年珠三角平均臭氧浓度上升趋势显著(P<0.05),平均增长速率为0.80 μg·(m3·a)-1.2016年之后,臭氧平均增长速率为2.08 μg·(m3·a)-1,臭氧浓度增速加快.②珠三角臭氧浓度变化趋势有明显的空间差异和季节差异.中部地区臭氧年均浓度增加趋势显著,外围区域臭氧增加趋势不显著;臭氧增加趋势主要集中在夏季,其他季节变化趋势不显著.③珠三角臭氧变化趋势是由前体物和气象条件共同造成的,特别与NOx的浓度变化密切相关.2006~2019年珠三角中部区域NO2浓度明显下降,滴定效应减弱导致臭氧浓度增加;边缘地区NO2浓度变化较小,臭氧浓度未发生明显的改变.④随着前体物浓度的变化,珠三角臭氧生成敏感区的特征正在发生改变,VOCs控制区面积不断减少,协同控制区和NOx控制区面积逐渐增加,区域臭氧污染防治需要加强对前体物的协同控制.  相似文献   
230.
为实现大气重污染成因与治理攻关项目数据的统一管理和数据共享,基于美国电子政务共享框架(Federal Enterprise Architecture Framework,FEA)方法论和数据中台思想,采用JAVA平台和SOA框架,以大气重污染成因与治理攻关项目科研数据为主,整合全社会大气科学数据资源,面向京津冀、汾渭平原大气污染成因与治理改善分析的核心业务需求,建设集多源异构数据采集、治理、共享、分析、发布于一体的大气环境科学数据采集与共享平台;建立完善的线上数据治理流程,采用多种算法实现大气业务数据集的实时质控;采用分级、分权限的数据共享机制和共享接口动态编辑技术,建立一站式数据枢纽.结果表明:①建立大气科学数据规范分类体系,提供从原始数据、二次数据产品、大气攻关信息发布等多种类型的数据共享服务.②建立海量多源异构综合数据集,包括空气质量、组分、污染源、气象、健康等11类,数据总量4.3 TB,包括7.5亿条数据和66万个文件.③开发交互式GIS服务和线上评估分析工具,实现环境空气质量评估、气象影响分析、组分变化、污染源统计四类主题数据服务.④向大气重污染成因与治理攻关项目各课题组、七省(市)提供多种形式共享,开放104个数据接口,实现21亿条数据、2万份文件、15个专题共享,有力地支撑了大气重污染成因与治理攻关项目的各项研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