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991篇
  免费   885篇
  国内免费   2731篇
安全科学   931篇
废物处理   338篇
环保管理   678篇
综合类   5460篇
基础理论   1303篇
污染及防治   1555篇
评价与监测   529篇
社会与环境   460篇
灾害及防治   353篇
  2024年   43篇
  2023年   166篇
  2022年   461篇
  2021年   475篇
  2020年   478篇
  2019年   338篇
  2018年   371篇
  2017年   407篇
  2016年   409篇
  2015年   508篇
  2014年   590篇
  2013年   795篇
  2012年   711篇
  2011年   744篇
  2010年   699篇
  2009年   689篇
  2008年   619篇
  2007年   555篇
  2006年   510篇
  2005年   340篇
  2004年   250篇
  2003年   220篇
  2002年   199篇
  2001年   205篇
  2000年   183篇
  1999年   117篇
  1998年   125篇
  1997年   79篇
  1996年   74篇
  1995年   62篇
  1994年   43篇
  1993年   38篇
  1992年   22篇
  1991年   18篇
  1990年   23篇
  1989年   11篇
  1988年   10篇
  1987年   6篇
  1986年   1篇
  1985年   3篇
  1984年   2篇
  1983年   4篇
  1982年   1篇
  1975年   1篇
  1961年   1篇
  192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90 毫秒
721.
固定化微生物修复石油污染土壤影响因素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针对石油污染土壤修复,利用实验室已筛选的高效石油降解单菌SM-3,以天然有机材料为载体,吸附法制备固定化微生物。将游离与固定化微生物应用于室内花盆模拟修复石油污染土壤,对C/N/P、微生物投加量、石油含量、氧化剂和表面活性剂设计5因素4水平正交实验,探讨不同修复时期各影响因素的重要性顺序,最佳条件下各菌株的修复效果。结果表明,不同微生物在不同降解时期,各影响因素的重要性会发生变化;经过21 d的修复,固定化单菌SM-3石油降解率为22.77%,修复过程中,接种量是最重要的影响因素,营养元素N、P投加影响较大,表面活性剂和氧化剂影响次之。  相似文献   
722.
利用污泥熟肥作为高含水率污泥堆肥调理剂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静态强制通风好氧堆肥的方法,以木屑作为对比,考察了利用污泥熟肥作为调理剂对污泥堆肥过程的影响。结果表明,与以木屑作为调理剂的污泥堆体(对照组)相比,以污泥熟肥作为调理剂的污泥堆体(实验组)升温快,高温阶段(>50℃)持续时间长达10 d,满足粪便无害化卫生标准的要求,而对照组仅持续了2 d;实验组腐熟的堆肥含水率从60%降到39%,下降了21%,pH维持在7.5~8.5范围内,微生物活性较强,而对照组含水率仅下降15%,pH始终低于7.5;实验组种子发芽指数(GI)在第14天就回升到80%以上,基本上去除了植物毒性,而对照组GI在第22天才回升到50%。总体而言,污泥熟肥能显著改善堆肥中微生物的微环境,促进有机物的降解,缩短堆肥腐熟时间,是一种优质的调理剂。  相似文献   
723.
采用Fenton氧化-序批式膜生物反应器(SBMBR)组合工艺处理干法腈纶废水。结果表明,在废水初始pH值为3.0,H2O2投加量为90.0 mmol/L,Fe2+投加量为20.0 mmol/L,反应时间为2.0 h的条件下,Fenton氧化预处理对腈纶生产废水的COD去除率达到47.0%以上,COD由1 091 mg/L降至560 mg/L,废水的BOD5/COD由0.32升至0.69,废水的可生化性得到显著提高。Fenton处理出水与丙烯腈废水等比例混合后,采用SBMBR进行生化处理,在水力停留时间为24 h,90 min缺氧/150 min好氧交替运行的条件下,COD、NH4+-N和TN的平均去除率分别为71.7%、97.2%和47.4%,碳源不足是限制TN去除效果的主要影响因素。在无外加碳源的条件下,组合工艺处理后出水COD和NH4+-N浓度分别为117 mg/L和1.7 mg/L,出水水质可以稳定达到国家一级排放标准(GB8978-1996)。  相似文献   
724.
利用废弃物衍生燃料的热化学处理法制富含氢气合成气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吴畏 《环境工程学报》2013,7(4):1515-1521
为了探讨利用热化学方式从城市垃圾中制取富含氢气合成气过程的要素影响,解析氢气发生特性及其与主要影响要素之间的关系。在分析了城市生活垃圾组分特性的基础上,将其加工成组分均一的废弃物衍生燃料(refuse de-rived fuel,RDF),并在700、800和900℃等3个温度条件下,分别开展了RDF的热解、气化及水蒸汽气化等实验。研究表明,RDF的加工不但可有效降低垃圾含水率,还可将垃圾热值提高近1倍。温度和添加水蒸汽是从RDF中制取富含氢气合成气过程中的关键影响要素。其中,温度对氢气生成起到至关重要的决定作用,温度的提高对促进H2浓度的提高有利,同时,在气化过程中添加水蒸汽,可有效促进CO和H2等有价气体组分生成。在900℃的高温水蒸汽气化处理过程中,可获得H2浓度最高为34.13%的合成气。另外,800℃热解过程所产生的合成气热值最高,达到14 509 kJ/Nm3。  相似文献   
725.
以累托石、丙烯酸及腐殖酸为原料制备出能同时吸附重金属和多环芳烃的吸附剂聚丙烯酸/腐殖酸/累托石,采用响应面试验设计法优化吸附剂的制备条件。利用Design Expert软件,建立了预测吸附剂对Cd2+、菲吸附量的二次回归模型,对回归模型进行了方差分析,并确定了吸附剂的最佳制备条件。结果表明,二次回归模型能较好地模拟Cd2+、菲的吸附量与影响因子丙烯酸中和度、引发剂量和交联剂量之间的关系。各因子对Cd2+吸附量的影响次序为:交联剂量>引发剂量>丙烯酸中和度;对菲吸附量的影响次序为引发剂量>交联剂量>丙烯酸中和度。吸附剂的最佳制备条件为:累托石、丙烯酸和腐殖酸三者的质量比为65∶30∶5,丙烯酸中和度、引发剂量和交联剂量分别为75.16%、2.57%和0.44%。在此优化条件下制备的吸附剂对Cd2+和菲的吸附量分别为170.19 mg/g和7.36 mg/g。  相似文献   
726.
铁屑粉煤灰组合处理含磷废水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实验研究了铁屑粉煤灰组合处理含磷废水的除磷效果.通过单因素实验,考查了铁屑粉煤灰质量比、反应时间、pH值和投加量对除磷效果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该法除磷的最优条件为铁屑和粉煤灰的质量比为2∶1,反应时间为20 min,pH值为6,投加量为20 g/L.在最优实验条件下磷的去除率达到了97.5%.对比了该法和粉煤灰吸附法与传统铁屑法的除磷效果.与单一粉煤灰吸附法和传统铁屑法除磷的结果相比较,铁屑粉煤灰组合除磷的方法具有明显优势.  相似文献   
727.
考察了在干燥气氛下不同氧化物催化剂对非热等离子体催化降解甲苯的影响。从甲苯降解率、碳平衡、CO2选择性和O3去除4个方面,对比了氧化物催化剂的介电性能、表面供氧能力和比表面积与多孔结构对反应产生影响的强弱。结果表明,催化剂的介电性能有利于甲苯降解率、碳平衡和O3产量的提高,但对CO2选择性和O3去除的影响极小;一定能量密度下,催化剂比表面积与多孔结构对CO2选择性和O3去除所产生的影响要强于介电性能;催化剂表面供氧能力可明显促进反应的进行,其对反应所产生的影响要强于比表面积与多孔结构。  相似文献   
728.
新疆油田公司稠油污水处理普遍采用成熟的离子调整旋流反应水处理技术,污水处理后达到回用锅炉水质标准SY/T 0097-2000《稠油油田采出水用于蒸汽发生器给水处理设计规范》,供给油田专用高压注汽锅炉用水。采用相同技术建成的采油一厂稠油处理站污水回用锅炉处理工艺投用后,处理后污水回用锅炉,减少了含油污水的外排,充分利用了稠油污水的热能,取得了良好的经济和社会效益。  相似文献   
729.
淄博市污染聚集,环境质量易受外来因素影响,产业结构不合理,污染物排放量大,排放强度高。但其充分发挥环保的倒逼作用,通过建立健全环保政策法规体系,严格执行高于省及国家标准的地方环保标准,大力发展高新技术和现代服务业,加快改造传统产业,极大地促进了产业结构升级和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  相似文献   
730.
Zhang W  Lin K  Sun X  Dong Q  Huang C  Wang H  Guo M  Cui X 《Chemosphere》2012,89(1):52-59
Cadmium selenium (CdSe) quantum dots (QDs) are semiconductor nanocrystals that hold wide range of applications and substantial production volumes. Due to unique composition and nanoscale properties, their potential toxicity to aquatic organisms has increasingly gained a great amount of interest. However, the impact of CdSe QDs exposure on zebrafish embryo and larvae remains almost unknown. Therefore, the lab study was performed to determine the developmental and behavioral toxicities to zebrafish under continuous exposure to low level CdSe QDs (0.05-31.25 mg L−1) coated with mercaptopropionic acid (MPA). The results showed MPA-CdSe exposure from embryo to larvae stage affected overall fitness. Our findings for the first time revealed that: (1) The 120 h LC50 of MPA-CdSe for zebrafish was 1.98 mg L−1; (2) embryos exposed to MPA-CdSe resulted in malformations incidence and lower hatch rate; (3) abnormal vascular of FLI-1 transgenic zebrafish larvae appeared after exposure to MPA-CdSe including vascular junction, bifurcation, crossing and particle appearance; (4) larvae behavior assessment showed during MPA-CdSe exposure a rapid transition from light-to-dark elicited a similar, brief burst and a higher basal swimming rate; (5) MPA-CdSe induced embryos cell apoptosis in the head and tail region. Results of the observations provide a basic understanding of MPA-CdSe toxicity to aquatic organisms and suggest the need for additional research to identify the toxicological mechanism.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