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142篇
  免费   692篇
  国内免费   3043篇
安全科学   879篇
废物处理   441篇
环保管理   802篇
综合类   5528篇
基础理论   1409篇
污染及防治   2462篇
评价与监测   479篇
社会与环境   455篇
灾害及防治   422篇
  2024年   25篇
  2023年   158篇
  2022年   451篇
  2021年   370篇
  2020年   389篇
  2019年   300篇
  2018年   380篇
  2017年   426篇
  2016年   443篇
  2015年   514篇
  2014年   684篇
  2013年   887篇
  2012年   781篇
  2011年   889篇
  2010年   702篇
  2009年   674篇
  2008年   648篇
  2007年   614篇
  2006年   595篇
  2005年   414篇
  2004年   321篇
  2003年   294篇
  2002年   281篇
  2001年   253篇
  2000年   254篇
  1999年   189篇
  1998年   191篇
  1997年   145篇
  1996年   138篇
  1995年   101篇
  1994年   85篇
  1993年   73篇
  1992年   71篇
  1991年   29篇
  1990年   37篇
  1989年   12篇
  1988年   11篇
  1987年   14篇
  1986年   7篇
  1985年   4篇
  1984年   5篇
  1983年   6篇
  1982年   4篇
  1981年   3篇
  1979年   2篇
  1978年   2篇
  197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851.
流域水环境生态补偿实践与进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张军 《中国环境监测》2014,30(1):191-195
流域水环境生态补偿是当前流域上下游实现经济利益、环境利益均衡及流域和谐的地方性政策。系统回顾了近年来国内地方性水环境生态补偿实践和进展,通过对各省地表水环境生态补偿在生态补偿标准、实施范围等的剖析。得出当前流域水环境生态补偿存在的主要问题是生态补偿考核因子、考核断面的设定行政干预的因素过多、生态补偿标准的测算缺乏理论依据、生态补偿金核算方法依据的基础不统一、生态补偿主客体不明确等。  相似文献   
852.
新安江水库浮游植物群落特征及影响因素分析   总被引:4,自引:2,他引:2  
为了解新安江水库浮游植物群落特征及影响因素,于2008年1月—2009年12月,对其浮游植物和相关理化因子进行了单月1次的采样。共检测到浮游植物103种(属),浮游植物密度为1.46×106~2.55×107cells/L,年平均密度为6.09×106cells/L,春、秋季出现2个密度峰值;浮游植物组成随季节变化有所不同,春、冬季硅藻、隐藻占优势,夏季蓝藻、绿藻占优势,秋季蓝藻、硅藻占优势;浮游植物密度与TP、Chl-a及上月降水量均呈显著正相关,与透明度呈显著负相关,与TN相关性不明显;水库的水文形势季节性变化显著影响浮游植物结构和密度的变化,浮游植物生长短期效应明显受流域降水和温度双重影响;从大尺度生态效应角度看,食物网的下行效应可能是目前影响新安江水库浮游植物密度的主导因素,大规模滤食性的杂食性鱼类对浮游动物造成较高的捕食压力,间接促进了浮游植物种群的增长;磷是关键的营养盐因子,保持水体低磷浓度和氮磷比大于100,对降低浮游植物密度有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853.
建立了高效液相色谱-电喷雾离子源-串联三重四极杆质谱(HPLC-ESI-MS/MS)测定地表水中高氯酸盐的方法。以Dionex IonPac AG20阴离子交换柱为分析柱,弱碱性的0.056%氨水/5 mmol/L乙酸氨为流动相,1.0 mL/min的流速,电喷雾负离子模式电离,MS/MS串联质谱为检测器,多反应监测(MRM)模式检测高氯酸盐。方法检出限达0.043μg/L,线性范围为0.2~50μg/L,线性相关系数为0.999 4,含量分别约为2、6、30μg/L的实际样品进样10次得到的相对标准偏差分别为2.47%、4.55%、0.49%,样品加标回收率在80%~109%,将该法与US EPA method314.0进行比对,结果基本吻合。  相似文献   
854.
ICP-MS法同时测定地表水中18种金属元素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以115In-103Rh为双内标校正系统,采用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法同时测定地表水中铜、锌、硒、砷、汞、镉、铅、铁、锰、钼、钴、铍、锑、镍、钡、钒、钛、铊等18种金属元素,优化了测量同位素、内标元素等试验条件。18种金属元素在0μg/L~100μg/L范围内线性良好,检出限为0.006μg/L~0.123μg/L,标准样品的测定值均在保证值范围内,平行测定的RSD为1.7%~4.2%,实际水样加标回收率为89.0%~100%。  相似文献   
855.
应用化学法及吹扫捕集、气相色谱-质谱联用仪(GC-MS),检测Z市农村不同类型饮用水与癌症相关的有机污染物,对污染物的剂量与癌症标化死亡率进行Spearman等级相关分析。该市河水、池塘水、浅井水中部分样品的CODMn、BOD5和NH3-N指标超过地表水环境质量Ⅲ类标准,微生物指标超过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检出NH3-N及NO3-N、NO2-N合成致癌物NAD的2类前体物及NDMA等直接致癌物。Z市农村河水、池塘水、浅井水主要受生活排污和农业生产污染,不宜作生活饮用水。不同类型饮用水有机污染物丰水期高于枯水期(P值均小于0.05)。癌症标化死亡率与不同类型饮用水有机污染浓度呈等级正相关(P值均小于0.05),与NO2-N、NDMA、NDEA含量呈剂量-效应关系。直接饮用污染的地表水是造成该市农村癌症高发聚集分布的主要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856.
青岛市区春夏季大气能见度与颗粒物的关系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利用青岛市灰霾综合观测站2012年3月2日-2012年6月7日期间的监测数据,分析了青岛市区大气能见度与不同粒径颗粒物质量浓度的日变化特征,比较了各级别大气能见度下不同粒径颗粒物质量浓度及所占比例的相关性,研究了相对湿度对大气能见度和颗粒物质量浓度相关性的影响.结果表明,监测时段大气能见度与颗粒物质量浓度呈现较好的负相关,每天大气能见度最低值出现在早晨07:00--09:00;剔除相对湿度高于90%的前提下,PM2.5是影响大气能见度的主要因子,随着其在PM1o中所占比例上升,大气能见度级别不断下降,相关系数为-0.84;不同相对湿度区间下,PM2.5对大气能见度的影响最明显,其中,相对湿度为60% ~ 70%,大气能见度与颗粒物质量浓度之间的相关性最好.  相似文献   
857.
华东森林及高山背景区域SO2、NOx、CO本底特征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国家大气背景监测福建武夷山站是中国华东区域背景站点之一,可代表华东森林及高山区域背景状况。为了解该区域的大气背景状况,评估区域污染现状以及污染物输送在区域污染中的作用,选取福建武夷山背景站2011年3月至2012年2月主要气体污染物(SO2、NOx、CO)为期1年的监测数据,研究各污染物在不同时间尺度的浓度变化特征和相关关系,以及与气象因子的相关关系,并利用后向轨迹模式探讨区域输送对华东森林及高山背景区域各气体污染物质量浓度的影响。结果表明,武夷山背景点监测期间SO2、NOx、CO的平均质量浓度分别为3.9、5.1、409.8 μg/m3,且具有明显的季节变化特征,春、冬季明显高于夏、秋季;三者日变化幅度均很小,呈现出单谷型分布型态,说明武夷山背景点受人为活动的影响很小,主要受气象条件影响;相关性分析结果显示,SO2与NOx浓度相关性较好,与湿度有较好的负相关,与风速在冬季具有一定的正相关,NOx与CO浓度在秋季和冬季的相关性较好,且二者与温度的负相关性较好。后向轨迹分析结果表明,SO2全年最大浓度峰值主要来自北方采暖季燃煤排放的远距离输送影响,NOx、CO全年最大值则源于生物质燃烧的远距离输送影响。  相似文献   
858.
“MMA”技术路线在太湖蓝藻水华监测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通过对3S技术整合,提出"MMA"技术路线应用于蓝藻水华监测,包括监测、测绘、分析等关键步骤。对太湖蓝藻水华研究结果表明,总体规律一致,但又有所差异。一方面,太湖蓝藻密度(CBD)、叶绿素a(Chl-a)及水华频率分布图结果均呈现"西高东低"的空间分布规律;另一方面,太湖湖心区CBD和Chl-a浓度亦较高,而遥感监测后的水华频率图显示为无水华或频率小于1%。故应参照"MMA"技术路线,综合应用3S技术,并核验比对,弥补单项技术存在的不足,全面真实反映藻类水华情况。"MMA"技术路线既适用于水华监测,亦可推广至其他环境监测工作。  相似文献   
859.
射阳湖浮游动物群落结构特征及其与环境因子相关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16—2017年对射阳湖开展浮游动物群落结构和水质指标逐月监测。结果表明,射阳湖共鉴定出浮游动物61种,其中原生动物、轮虫、枝角类和桡足类分别为25种、24种、7种和5种。浮游动物种类数呈现春夏季多于秋冬季的变化趋势。浮游动物优势种数量较多、分布广,群落结构相对复杂且稳定。运用Shannon-Wiener指数、均匀度指数和B/T指数对射阳湖水质作评价,结果表明,该湖处于轻度—中度污染状态,生物学指标评价法与常规水质评价结果一致。浮游动物群落结构与水质指标相关性分析表明,水温、透明度、Chl-a和DO是影响射阳湖浮游动物群落结构的主要水质指标。  相似文献   
860.
The Three-North Shelter Forest Program is the largest afforestation reconstruction project in the world. Remote sensing is a crucial tool to map land use and land cover change, but it is still challenging to accurately quantify the change in forest extent from time-series satellite images. In this paper, 30 Landsat MSS/TM/ETM+ epochs from 1974 to 2012 were collected, and the high-quality ground surface reflectance (GSR) time-series images were processed by integrating the 6S atmosphere transfer model and a relative reflectance normalization algorithm. Subsequently, we developed a vegetation change tracking method to reconstruct the forest change history (afforestation and deforestation) from the time-series Landsat GSR images based on the integrated forest z-score (IFZ) model by Huang et al. (2009a), which was improved by multi-phenological IFZ models and the smoothing processing of IFZ data for afforestation mapping. The mapping result showed a large increase in the extent of forest, from 380,394 ha (14.8 % of total district area) in 1974 to 1,128,380 ha (43.9 %) in 2010. Finally, the land cover and forest change map was validated with an overall accuracy of 89.1 % and a kappa coefficient of 0.858. The forest change time was also successfully retrieved, with 22.2 % and 86.5 % of the change pixels attributed to the correct epoch and within three epochs, respectively. The results confirmed a great achievement of the ecological revegetation projects in Yulin district over the last 40 years and also illustrated the potential of the time-series of Landsat images for detecting forest changes and estimating tree age for the artificial forest in a semi-arid zone strongly influenced by human activities.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