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171篇
  免费   562篇
  国内免费   1678篇
安全科学   770篇
废物处理   178篇
环保管理   417篇
综合类   3467篇
基础理论   723篇
污染及防治   716篇
评价与监测   357篇
社会与环境   495篇
灾害及防治   288篇
  2024年   52篇
  2023年   165篇
  2022年   369篇
  2021年   290篇
  2020年   322篇
  2019年   235篇
  2018年   288篇
  2017年   282篇
  2016年   251篇
  2015年   309篇
  2014年   445篇
  2013年   407篇
  2012年   460篇
  2011年   405篇
  2010年   366篇
  2009年   373篇
  2008年   314篇
  2007年   356篇
  2006年   284篇
  2005年   192篇
  2004年   221篇
  2003年   182篇
  2002年   204篇
  2001年   191篇
  2000年   146篇
  1999年   106篇
  1998年   48篇
  1997年   28篇
  1996年   35篇
  1995年   25篇
  1994年   17篇
  1993年   12篇
  1992年   8篇
  1991年   8篇
  1990年   5篇
  1989年   4篇
  1988年   2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1篇
  1983年   1篇
  198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41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41.
实验用聚乙烯醇包埋奥奈达希瓦氏菌MR-1制备了包埋微球,并用其对U(Ⅵ)进行还原实验。实验结果表明,当pH=7.0,不同聚乙烯醇浓度对包埋微球的成球性、稳定性和传质性均有影响,制备包埋微球的聚乙烯醇的最优浓度为10%;当U(Ⅵ)浓度为15 mg·L-1,奥奈达希瓦氏菌投加量为6 mL,且奥奈达希瓦氏菌与聚乙烯醇按1∶2的比例进行包埋后,包埋微球对U(Ⅵ)的去除率最高达96.22%。Cu2+、Mn2+、Ca2+等共存离子对包埋微球还原U(Ⅵ)产生影响,2.0 mmol·L-1的Ca2+对包埋微球还原U(Ⅵ)存在微弱的促进作用;2.0 mmol·L-1 Cu2+、Mn2+对包埋微球还原U(Ⅵ)存在不同程度的抑制作用,去除率分别仅为8.14%和65.99%。扫描电镜和电子能谱分析结果表明,铀被微球还原沉积在包埋微球中。  相似文献   
142.
以铝土矿浮选尾矿为研究对象,探讨了烘干尾矿、尾矿浆用作水泥基材料掺和料的可行性,测定了其对砂浆基本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尾矿作为混合材料能显著缩短水泥的凝结硬化时间;尾矿作为掺和料能够增加砂浆的保水性,提高砂浆的吸水率,降低砂浆的稠度;掺入10%的尾矿对砂浆的密度和力学性能具有较好的改善作用。因此,尾矿作为掺和料是可行的,有利于消耗废渣,改善生态环境。  相似文献   
143.
随着中国海水养殖业的迅猛发展,海水养殖废水排放量与日俱增,近海水域环境严重恶化。采用海水电池处理模拟海水养殖废水,以镁为电池负极,钛为电池正极。镁负极失去电子产生Mg2+,与废水中的NH4+、PO43-结合生成磷酸铵镁(MgNH4PO4·6H2O,MAP),将废水中的NH4+和PO43-去除。结果表明,当pH为9.5,氮磷配比为1:1.1时,氮的去除率可达85.34% ,磷的去除率可达98.46%。利用正交实验研究pH、初始氨氮浓度、氮磷比和COD4个因素对氮磷去除的影响,氨氮初始浓度、COD分别对氮、磷的去除影响最大。多个电池串联时,总输出电压是各电池电压之和。  相似文献   
144.
Research has been conducted to investigate the effects of daily aeration frequency on leachate quality and waste settlement in simulated hybrid landfill bioreactors. Four laboratory-scale reactors were constructed and operated for about 10 months to simulate different bioreactor operations, including one anaerobic bioreactor and three hybrid bioreactors with different aeration frequencies (one, two, and four times per day). Chemical oxygen demand (COD) and biochemical oxygen demand (BOD5) reduced more than 96% of the initial concentrations in all aerated bioreactors. The differences of COD and BOD5 reductions among tested aeration frequencies were relatively small. For ammonia nitrogen, the higher aeration frequency (two or four times per day) resulted in the quicker reduction. Overall, the concentrations of heavy metals (Cr, Co, Cu, Mn, Ni, and Zn) decreased over time except Cd and Pb. The reduction of redox-sensitive metal concentrations (Mn, Co, Ni, and Cu) was greater in aerated bioreactors than in anaerobic bioreactor. Settlement of municipal solid waste (MSW) was enhanced with higher frequency of aeration events (four times per day).

Implications: In recent years, hybird bioreactor landfill technology has gained a lot of attention. Appropriate aeration rate is crucial for hybrid bioreactor operation, but few studies have been done and different results were obtained. Research was conducted to investigate the effects of daily aeration frequency on leachate quality and waste settlement. Results indicated that aeration can effectively accelerate waste stabilization and remove organic carbon concentration and total nitrogen in the leachate.  相似文献   

145.
选择我国饮用水水质标准中有相关规定,以及部分用量较大或虽被禁用但仍有残留的农药共25种,对黄浦江水源水以及采用臭氧活性炭-后置砂滤工艺的某水厂工艺段出水中的浓度分布进行了调查,评估了砂滤后置工艺条件下相应农药的实际处理效果。结果表明:原水中有包括莠去津、乐果、六氯苯、敌敌畏、乙草胺、丁草胺、仲丁威和p,p'-DDT的8种农药检出,且总浓度较高达到760 ng/L,其中莠去津和乙草胺含量较高,最高浓度分别达到531 ng/L和277 ng/L;从季节性分布来看,春季总农药浓度最高达760 ng/L,秋季最低为175 ng/L。从工艺去除效果来看,臭氧活性炭砂滤后置工艺对农药的总体去除率为62%~78%,与冬春季相比,夏秋季节的农药的去除率提高约10%左右,这可能与高温期微生物活性较高有关。值得关注的是,砂滤后置工艺与同期常规臭氧活性炭工艺相比农药的总去除率要低10%左右,应结合总体出水水质情况对其进一步评估。  相似文献   
146.
谢静  吕锡武  李洁 《环境工程学报》2016,10(8):4067-4072
为研究不同湿地植物对污染水体中氮、磷的去除效果,采用改进耗竭法研究水竹、金花菜、空心菜、雪里红、芋头和韭菜等6种湿地经济植物对溶解性总磷(TSP)、硝态氮(NO3--N)及铵态氮(NH4+-N)的吸收动力学特征。目的是在对污染水体进行修复时,可以根据不同的污染程度选择相应的经济作物。结果表明:空心菜适应任何TSP、NO3--N及NH4+-N浓度的污水,水竹则适应TSP、NO3--N及NH4+-N浓度较低的污染水体;韭菜与金花菜对TSP、NH4+-N浓度较高的污染水体有较大吸收效率,而雪里红则适合浓度较低的水体;对于含NO3--N水体,韭菜与雪里红具有较大吸收速率,适宜高NO3--N水平的养分条件,金花菜具有较大亲和力,适宜于NO3--N浓度低的污染水体;芋头的最大吸收速率最小而亲和力最大,不适宜作为湿地植物修复污染水体。6种湿地植物都具有喜铵性,对NH4+-N有更好的吸收效果。  相似文献   
147.
以生活污水处理厂剩余活性污泥为原料,制备粉末活性污泥(PAS)作为生物吸附剂,考察pH值,PAS投加量,U(Ⅵ)初始浓度和吸附时间对PAS吸附U(Ⅵ)的影响,探讨了PAS吸附U(Ⅵ)的作用机理。实验结果表明,在U(Ⅵ)初始浓度为10 mg/L时,其最佳吸附pH值为3,去除率97.77%,吸附平衡时间120 min;吸附过程较好地拟合了准二级动力学模型(R2≈1)和Freundlich等温模型(R2≈1);X射线能谱和离子交换实验分析表明,离子交换为其主要吸附方式,参与交换的主要离子为Ca2+;红外光谱分析表明,PAS吸附U(Ⅵ)后自身结构未发生改变。以0.1 mol/L的HCl溶液作为解吸液,初次解吸率达92.83%,循环利用3次仍具有较好的吸附效果。  相似文献   
148.
邵啸  毕潇  吴涓  王宁  李玉成 《环境工程学报》2015,9(3):1027-1032
采用低温富集培养及混合平板分离技术,从巢湖底泥中分离筛选得到2株在低温下仍具有较高效能的菌株D3、D6,经过厌氧/好氧交替培养,2种菌株在低温下(8℃)的除磷率均达到80%以上。在低温下,研究了pH、微量元素对2株菌株生长及除磷率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2株菌都具有广泛的温度适应性,适宜其生长和除磷的pH为中性偏碱,微量元素的缺乏对2株菌株的生长和除磷效果有不同程度的不良影响。染色观察显示,厌氧培养时菌体内聚羟基丁酸(PHB)颗粒明显增多,转为好氧培养后异染颗粒增多,为典型的聚磷菌特征。经鉴定,2株菌均属假单胞菌属。  相似文献   
149.
李肖  李伟  段晋明 《环境工程学报》2015,9(5):2207-2212
采用在活化硅酸制备过程中加入适量TiCl4的方法,试制了一种新型无机高分子助凝剂—聚硅酸钛。研究了不同/条件下制备的聚硅酸钛在固定pH值的水中分散物的粒径和Zeta电位随着活化时间的变化趋势,并与活化硅酸作比较。结果表明,在Si/Ti=20,活化48 h的条件下能制备出较为稳定的聚硅酸钛。与活化硅酸相比,聚硅酸钛在水中的分散物具有较大的粒径和更高的Zeta电位。通过对比制备的活化硅酸和聚硅酸钛的红外图谱发现,聚硅酸钛中有Ti-O-Si键,证明钛离子参与了聚合反应,新生成的化学键提高了它的聚合度和稳定性。采用硫酸铝为混凝剂,聚硅酸钛为助凝剂进行混凝除浊实验。测定了絮凝体的Zeta电位和混凝沉淀后的上清液浊度,研究了硫酸铝投加量和混凝pH对聚硅酸钛助凝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投加适量的聚硅酸钛助凝剂,明显提高了混凝除浊效果且拓宽了有效混凝pH值的范围。  相似文献   
150.
首先将聚乙二醇单甲基甲醚酯(PEGMA)接枝到聚醚砜(PES)上得到PES-g-PEGMA,然后利用溶液共混的方法,将聚氯乙烯(PVC)与PES-g-PEGMA共混,通过溶剂-非溶剂扩散诱导相分离法(NIPS)制备PVC/PES-g-PEGMA共混膜。在此基础上对PVC/PES-g-PEGMA共混膜的断面和表面微观结构、水通量、 截留率、机械性能及耐污染等性能进行测试,并采用接触角,含水率(EWC),X 射线光电子能谱仪(XPS) 来表征PES-g-PEGMA 的质量百分含量对 PVC/PES-g-PEGMA 共混膜亲水性的影响。结果表明,PVC/PES-g-PEGMA共混膜水通量,亲水性较纯PVC有很大程度的提高。耐污染性实验表明,随着PES-g-PEGMA的增加,耐污染性逐渐增强。实验结果同时也表明,该共混体系最佳共混比为7:3。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