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51篇
  免费   141篇
  国内免费   265篇
安全科学   134篇
废物处理   12篇
环保管理   78篇
综合类   713篇
基础理论   110篇
污染及防治   18篇
评价与监测   44篇
社会与环境   102篇
灾害及防治   46篇
  2024年   11篇
  2023年   22篇
  2022年   82篇
  2021年   87篇
  2020年   76篇
  2019年   53篇
  2018年   47篇
  2017年   54篇
  2016年   42篇
  2015年   49篇
  2014年   65篇
  2013年   77篇
  2012年   70篇
  2011年   73篇
  2010年   65篇
  2009年   53篇
  2008年   53篇
  2007年   57篇
  2006年   62篇
  2005年   43篇
  2004年   30篇
  2003年   31篇
  2002年   18篇
  2001年   12篇
  2000年   15篇
  1999年   6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1篇
  1994年   1篇
  199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25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51.
制冷系统的库房回气管道发生了断裂失效,断裂位置在环焊缝中心且断口平整,焊缝存在未焊透缺陷。管道采用管束整体发泡保温,增加了管道的刚性,不利于管道的位移补偿。通过对管道材质进行分析,化学成分和力学性能符合设计要求。对管道受力状态进行分析并进行应力计算,结果表明,管道焊接接头未焊透,削弱了焊接接头的承载能力。管道在"冷缩"时不能补偿而产生较大的拉应力,导致在管道强度薄弱的焊接接头处发生断裂失效。  相似文献   
152.
一株丁草胺降解菌的分离鉴定及培养条件优化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利用富集培养技术从长期施用丁草胺的稻田土壤中分离得到1株能够降解丁草胺的细菌,标记为LYC-2.经形态特征、生理生化特征和16SrDNA序列分析,将该菌株鉴定为钩杆菌属(Ancylobacter sp.).同时,为探索菌株LYC-2的生长特性和最佳培养条件,利用正交试验设计法考察了接种量、温度、pH值3个因素对菌株LYC-2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菌株LYC-2的最适生长温度为35℃,最适pH值为7.5.当接种量为6%(体积分数,下同)时,该菌株在含100mg.L-1的丁草胺无机盐基础培养液中培养5d后,可使丁草胺降解率达90.85%以上.  相似文献   
153.
丁草胺在土壤中吸附特性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采用室内模拟试验方法,研究了丁草胺在三种不同有机质含量土壤中的吸附特性曲线,采用批量平衡法,用三种土壤对丁草胺进行吸附,并通过改变三种土壤的投加量、温度和pH进行实验。实验结果表明,丁草胺在三种不同土壤中的吸附平衡时间大约为12h,以快速吸附为主,土壤的有机质含量是影响土壤吸附性能的重要因素,土壤有机质含量与土壤对农药的吸附呈正相关,土壤的投加量越大固相中的吸附量也越大,丁草胺在土壤中的吸附随着温度的升高而减弱,但影响并不明显;碱性条件不利于土壤对丁草胺的吸附量。  相似文献   
154.
潜流人工湿地系统停留时间分布与N、P浓度空间变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杨长明  顾国泉  李建华  邓欢欢 《环境科学》2008,29(11):3043-3048
通过人工湿地小试装置,研究了风车草和香蒲水平潜流人工湿地处理富营养化养殖水体过程中水力停留时间分布(RTD)特征和系统内N、P浓度空间变化规律.结果表明,供试的香蒲潜流湿地和风车草潜流湿地系统RTD曲线特征值σ2分别为0.324 6和0.410 8,表明水流流态介于推流与混合流之间,风车草潜流湿地系统RTD曲线较香蒲潜流湿地平滑,水流混合流动程度较弱. 2种植物类型湿地床体总氮(TN)和氨氮(NH+4-N)浓度在垂直方向上的分层现象明显,尤其在湿地床体前端;TN浓度随着取样点深度增加而上升,而NH+4-N浓度则以中层取样点为最低;对于总磷(TP)和正磷酸盐(PO3-4-P)浓度, 2种植物类型湿地系统内均表现为随取样点深度增加而上升,但这种差异随沿程而降低. 与香蒲湿地相比较,风车草潜流湿地系统N、P浓度分层现象更为明显.风车草湿地系统后端各层取样点TN和TP平均浓度较香蒲湿地系统分别下降了19.8%和12.3%,说明风车草潜流湿地系统对富营养化养殖水体中氮、磷的去除效果优于香蒲湿地.  相似文献   
155.
太湖上游水环境对植物分布格局的影响机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北太湖上游流域的苏南第二大湖泊滆湖及其入太湖的主要河流(太滆运河与漕桥河)的水质和水生植被开展调查、评价与环境生态学研究。调查结果表明所有样点水质均超富营养化,尤以太滆运河与漕桥河的水体污染为甚。通过PCA综合评价,河流绝大多数河段已是Ⅳ类水体,滆湖也已呈Ⅲ类水体。对水生植物类群调查而言,调查发现太隔运河和漕桥河中上游河段水生植物多样性指数均很小,凤眼莲、芦苇和菰为优势种,沉水植被分布很少,群落退化严重,耐污种篦齿眼子菜和水盾草占优势;在湖泊中心区,沉水植物已完全退化。聚类分析发现所调查的植物可分为3大类群。PCO和CCA分别表明河流与湖泊所在的样点间的水体理化性状出现很明显的分离;该流域水体中不同形态N、P含量或底泥N、P含量主要影响水生植物种类组成和分布。  相似文献   
156.
为了快速监测水体悬浮有机物的数量,文章采用密封法测定COD,研究了池塘水体悬浮物及固体干物质样品的COD值与燃烧热值及灼烧减重之间的定量关系。结果表明:池塘水体悬浮物及固体干物质样品的COD值与燃烧热值及灼烧减重之间存在显著的相关关系。而且池塘水体悬浮物的COD值与燃烧热值之间的线性回归关系极显著,回归方程为,燃烧热值(J/L)=12.34COD(mg/L)+329.9。给定燃烧热值与有机碳的量以及与有机物量之间的换算系数,就可以推算出池塘悬浮有机物的数量。研究提出了一种池塘水体悬浮有机物的间接定量方法。  相似文献   
157.
通过采样分析以及考察CASS工艺在徐州某医院污水处理中的实际应用效果情况.结果发现,进水CODG、BOD5、氨氮、TP和总大肠茵群,质量浓度分别为200~300,120~260,7~15,26~3.5 mg/L和大于24000个/L,对应地,出水质量浓度分别为23~65,11~65,0.1~2.8,1.2~1.6 mg/L和小于1000个/L.去除率分别为77.38%~37%,41.73%~54.54%,73.57%~92.78%,66.36%~90.91%和97.08%~99.83%.检测的各项指标除TP外均达到了<污水综合排放标准>中的二级排放标准.针对TP超标问题,并且从CASS工艺除磷的原理及各影响因素方面分析了其超标原因,可能是由于回流污泥中携带的硝酸盐抑制了磷的有效释放.建议利用反硝化除磷原理.将厌氧区设计成1个相对独立的区域,以达到更好的除磷效果,以便为CASS工艺在提出更高的水质要求条件下,依旧能够发挥其作用.  相似文献   
158.
催化铁内电解法深度处理某污水厂尾水的中试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裴红洋  郭丽  熊伟  陆斌 《环境科技》2010,23(3):37-39
采用催化铁内电解技术对某污水处理厂不达标尾水进行中试研究,研究结果表明,催化铁内电解法不仅能使污水内的CODα质量浓度从125~145mg/L降到50~80 mg/L,平均去除率为54.2%,污水的色度降低50%,同时使得废水的ρ(BOD5):ρ(CODcr)从0.14增加到了0.38,有利于后续的生化深度处理,为污水处理厂的达标改造和工程扩建提供了有效的技术支持.  相似文献   
159.
介绍一种处理报废电冰箱的技术。首先对报废电冰箱进行分解,包括制冷剂回收、压缩机拆卸、散热系统和蒸发系统拆卸、箱体箱门钢板拆卸、箱体内胆拆卸、门衬拆卸和绝热泡沫剥离等。然后对于拆出的材料作进一步处理,钢板、管材经平整或矫直裁剪之后作为旧板材或旧管材;内胆和门衬破碎后作为注塑材料使用;压缩机组经专业检测、修复再利用或作为冶金炉料使用。聚氨酯泡沫需经分离回收R11处理,处理工艺路线包括泡沫粉碎、发泡剂蒸发、混合气收集、除尘、储气、压缩、冷凝、节流以及发泡剂与空气的分离;工艺参数涉及主要工艺环节的热力学计算,包括破碎后的泡沫中的R11发泡剂的蒸发吸热、混合气压缩功耗、冷凝过程的散热。同时还介绍了应用发泡胶接法的聚氨酯硬泡沫碎屑再成型技术。采用该工艺处理报废电冰箱,具有拆解物利用价值高、处理过程能耗低、便于分拣、设备造价低等优点,适合我国国情。  相似文献   
160.
坪山河是深圳的主要河流之一。通过对坪山河在深圳河段的水源现状分析及未来预测,初步探讨坪山河的治理措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