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51篇
  免费   141篇
  国内免费   265篇
安全科学   134篇
废物处理   12篇
环保管理   78篇
综合类   713篇
基础理论   110篇
污染及防治   18篇
评价与监测   44篇
社会与环境   102篇
灾害及防治   46篇
  2024年   11篇
  2023年   22篇
  2022年   82篇
  2021年   87篇
  2020年   76篇
  2019年   53篇
  2018年   47篇
  2017年   54篇
  2016年   42篇
  2015年   49篇
  2014年   65篇
  2013年   77篇
  2012年   70篇
  2011年   73篇
  2010年   65篇
  2009年   53篇
  2008年   53篇
  2007年   57篇
  2006年   62篇
  2005年   43篇
  2004年   30篇
  2003年   31篇
  2002年   18篇
  2001年   12篇
  2000年   15篇
  1999年   6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1篇
  1994年   1篇
  199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25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871.
以贵州省独山县某锑矿冶炼厂周边土壤为研究对象,按照辐射布点取样的原则,布设45个采样点,共采集0~30 cm的土壤样品135件.基于GIS空间分析、内梅罗指数及人群健康风险评价等研究方法,分析了地形和风向对锑(Sb)在土壤中分布的影响,并对Sb和As在该区域土壤中的含量、空间分布、污染水平及人体健康风险进行了探究与评估.结果表明,Sb在新、老两厂周边不同深度(0~10、10~20、20~30 cm)土壤中的含量平均值分别是贵州省背景值的11.90、9.24、4.32和8.13、8.06、4.88倍,且随深度增加呈明显降低的垂直分布特征,其在20~30 cm深度土壤中的含量接近贵州省土壤背景值.而As在不同深度土壤中的含量变化不明显,总体平均值在贵州省土壤背景值的1.39~1.62倍之间.老冶炼厂周边土壤中Sb有效态含量占比均高于新厂区,且随土壤深度的增加而增加,而As在各层位土壤中均以残渣态为主,其含量占比高达80%以上.Sb在新、老冶炼厂周边土壤中的分布受到地形和主导风向影响,在烟囱周边300 m范围内土壤中Sb含量最高,随距离增加呈现缓慢降低特征;同时,土壤中Sb含量随海拔的增加而降低.从土壤污染的空间分布上看,老冶炼厂东北面土壤尚属清洁,其余区域达到轻微污染水平.人体健康风险评价结果显示,冶炼厂周边土壤中As的致癌风险不明显,As和Sb对成人与儿童的非致癌健康风险均较小.  相似文献   
872.
熊欣  张力小  张鹏鹏  郝岩  常远  王灿 《自然资源学报》2018,33(11):1886-1896
食物代谢是城市物质能量代谢的基础性过程之一。论文系统分析了1978—2015年北京市城市食物代谢通量、结构和效率的动态变化过程,并核算其水-碳足迹,提出优化城市食物代谢的有效途径。结果表明: 1)2015年北京市食物代谢通量为881.4万t,比1978年增加了3.3倍,其中植物源食物增加了2.5倍,动物源食物增加了12.0倍,由此引发的水-碳足迹分别增加了6.1倍和4.4倍; 2)北京市食物代谢的通量结构和水-碳足迹结构均呈现出主食为主转向主副食替代、植物源食物为主转向动植物源食物并重的演变特征; 3)“过度饮食”特别是高比例肉类消费,不但影响了城市居民健康水平,也显著扩大了城市人均环境足迹,导致食物代谢的生态效率指标从1.27降低至0.32; 4)降低城市食物代谢的足迹影响需要优化产业链供应,倡导绿色健康消费模式。  相似文献   
873.
为了解浙北海域表层沉积物中重金属的含量和分布特征,本研究以浙北海域64个站位的沉积物为研究对象,检测了Cu、Zn、Cr、Ni、Pb、As、Cd和Hg共8种重金属的含量,并分析了其主要来源和生态风险。结果表明,Cu、Zn、Cr、Ni、Pb、As和Hg(除了s112)的含量均未超过一类海洋沉积物质量标准,68.8%的已检出站位Cd的含量达到三类质量标准。Cu、Zn、Ni和As 4种元素呈现出由近岸向外海浓度逐渐降低的趋势(p < 0.01)。溯源分析表明,Cu、Zn、Cr、Ni和As主要来自陆源的工农业和生活污水,Pb和Cd主要来自船舶废气、海水养殖和工业污染。地积累指数表明8种重金属的污染程度由高到低依次为:Cd > Ni > Cu > Hg > Cr > Zn > Pb > As,只有Cd在所有检出站位中最低浓度也呈现出偏中度污染。潜在生态风险系数评价表明,Hg在3.1%站位存在强生态风险,Cd在所有检出站位中最低浓度也呈现出强生态风险。综合评价8种重金属,发现浙北海域21.87%的采样点存在强生态风险,其中Cd对潜在生态风险指数(RI)的贡献达到84.71%。  相似文献   
874.
采用ICP-MS分析了贵州遵义松林Ni-Mo多金属矿区表层土壤(旱地土和水稻土)及6种农作物样品的重金属Cu、Zn含量。结果显示,矿区旱地土Cu、Zn含量分别为31.3~148.5和101.0~346.0 mg/kg,平均值分别为65.1和233.0 mg/kg;水稻土Cu、Zn含量分别为46.3~67.3和169.0~358.0 mg/kg,平均值分别为55.8和234.0 mg/kg;两种类型土壤Cu、Zn含量均高于贵州省土壤背景值(Cu,32.0 mg/kg;Zn,99.5 mg/kg)和参照样品(Cu,23.3 mg/kg;Zn,82.0 mg/kg)。采用单因子指数法对矿区土壤Cu、Zn污染程度进行评价,结果显示大部分土壤样品为轻污染和中污染,部分土壤样品达Cu、Zn重污染等级。矿区农作物样品中粮食类和蔬菜类样品的Cu平均含量分别为3.64和5.81 mg/kg;Zn平均含量分别为22.54和35.79 mg/kg。运用危险商法对矿区农作物的健康风险进行评价,水稻和白菜Cu、Zn复合污染的健康风险指数大于1(分别为2.83和2.90 mg/kg),表明这两种农作物对人体健康产生影响的可能性较大,其余作物(玉米、甘薯、辣椒、萝卜)复合污染的健康风险指数小于1,对人体健康产生影响的可能性小。  相似文献   
875.
为研究北京市跑步人群运动过程中主要空气污染物的人体呼吸暴露情况,根据2016年4月、7月、10月和2017年1月北京典型的公园跑步区域(天坛公园、奥体中心)、路跑区域(前门东大街、永定内大街)、背景区域(定陵)PM_(2.5)、CO、O3和NO2等污染物在线监测站点数据,分析各污染物的质量浓度时空变化特征,并对102位跑步爱好者进行调查,采用人体呼吸暴露数值模型,研究跑步爱好者污染物吸入剂量的时空差异.结果表明,典型跑步区域CO、NO2和PM_(2.5)浓度冬季高,春季和夏季较低,O3浓度则呈现春季和夏季高、秋季和冬季低;下午时段(16:00~18:00)CO、NO2、PM_(2.5)浓度较低,早晨(06:00~08:00)和晚上(18:00~20:00)时段O3浓度较低,适宜跑步;道路与邻近公园的污染物浓度呈线性相关,CO路侧浓度与公园内基本一致(c路/c园=1.01,R2=0.93),NO2和PM_(2.5)路侧浓度较公园内高,c路/c园分别为0.56和1.19,O3浓度路侧低于公园内(c路/c园=0.74,R2=0.97);92%的跑步爱好者在中度及以上污染天气情况下停止户外运动,选择在公园内和晚上跑步的跑者占比分别为62.7%和66.7%,64.7%的跑者单次跑步里程在10~20 km;下午和晚上跑步时个体的CO、NO2、PM_(2.5)吸入剂量较晨跑低,但O3吸入剂量较高,春季、夏季夜跑时可选择20:00以后时段,能降低O3吸入剂量;路跑条件下个体的CO、NO2和PM_(2.5)的吸入剂量总体要高于公园跑,但O3吸入剂量刚好相反.  相似文献   
876.
基于水足迹-灰靶的安徽省水资源可持续利用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前,在水资源可持续利用评价过程中,评价指标标准值及权重的确定均存在一定的主观性.针对该问题,本文以水资源时空分布不均的安徽省为研究对象,计算安徽省16个城市各类水足迹,并融合常规评价指标,基于PSR理论构建了水资源可持续利用综合评价体系.同时,采用熵权法对各评价指标进行赋权,选用灰靶模型进行计算,通过靶心度判断各城市水资源可持续利用水平的空间差异性,以增强不同评价单元之间的可比性.结果表明:2016年,农业生产用水足迹在安徽省16个城市总用水足迹中占比均居首位,在除马鞍山、铜陵、芜湖的多个城市中所占比重超过80%;工业用水足迹所占比重居次,马鞍山、铜陵、芜湖分别为45.94%、32.46%、25.17%,其余城市多集中在2%~10%;各城市生活用水水足迹和生态用水水足迹所占比重较小,均低于6%.2016年安徽省水资源可持续利用水平以中、差等级为主,大体呈北低南高的空间布局特征,优、良等级集中在皖南的黄山、铜陵、池州;压力层和状态层靶心度的空间分布与此相似,提升空间较大,响应层靶心度总体较高,未呈现明显空间差异性.  相似文献   
877.
沙尘暴成因及人文思考   总被引:1,自引:4,他引:1  
熊佳蕙  闫峰 《灾害学》2004,19(1):92-96
沙尘暴是我国西北和华北地区经常发生的灾害性天气.沙尘暴对国民经济造成了巨大损失,制约了我国西部大开发战略的实施.在分析沙尘暴危害和成因的基础上,提出了重点从人口、法律制度和产业结构等方面治理沙尘暴.  相似文献   
878.
利用空间分析建立简化的城市内涝模型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在已有内涝模型的基础上,依据城市的特征对经典模型进行了部分简化,并结合CIS的空间分析功能提出了一个新的城市内涝模型.该模型首先构建城市的地形模型、降雨模型、排水模型和地面特征模型等4个基础分析模型,并利用GIS空间分析划分计算粗单元,然后结合数学算法计算出每个粗单元内的积水深度,最后对粗单元进行平滑合并后最终生成城市内涝积水深度分布图.此外,为了验证模型的实用性,还将该模型运用于具体的分析实例中,实例输出结果充分展示了该模型在城市内涝预测和模拟中的实际效用.  相似文献   
879.
基于路段相关的路网行程时间可靠性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受自然、人为灾害等偶发事件以及日常的交通供需矛盾的影响 ,道路网运行效率下降 ,行程时间波动且不确定。为此 ,笔者分析了能够表征路网应对行程时间变化和承受波动的能力的指标———行程时间可靠性及其定义、特性、表达。针对路段之间的相互影响模式所适应条件的不同 ,按场景将其关系分成不相互影响、同步影响以及弱影响 3种模式。利用MonteCarlo法进行模拟 ,得出不考虑路段相关性 ,会高估路网的可靠性 ,减少路段间相互影响 ,有利于降低破坏事件对路网的影响程度和范围。考虑路段相关的行程时间可靠性应用于实际路网路径选择 ,可以增加选择的合理性和准确性 ,实现安全、可靠、高效运营。  相似文献   
880.
西南地区覆冰气象要素的变化特征及综合评估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论文采用西南地区(95°~110°E,25°~35°N)96个常规气象观测站1961年1月1日至2009年12月31日逐日气象要素资料,应用模糊信息分配方法对西南地区形成覆冰的主要气象要素配置进行研究。以连续覆冰日数为主,建立了该地区满足气象条件的覆冰综合评估指数。结果表明,当同时满足地面日最低气温在-10~1 ℃,相对湿度≥80%,日照时数≤2 h这3个条件时,最易发生电线覆冰现象。我国西南地区的云南、贵州、四川三省交界处以及云贵高原大部为电线覆冰最为严重的地方,且覆冰灾害有非常显著的年际及年代际变化规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