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994篇
  免费   4009篇
  国内免费   138篇
安全科学   1585篇
废物处理   136篇
环保管理   622篇
综合类   6879篇
基础理论   1549篇
污染及防治   682篇
评价与监测   654篇
社会与环境   627篇
灾害及防治   407篇
  2025年   128篇
  2024年   340篇
  2023年   425篇
  2022年   745篇
  2021年   713篇
  2020年   783篇
  2019年   564篇
  2018年   544篇
  2017年   679篇
  2016年   496篇
  2015年   505篇
  2014年   474篇
  2013年   649篇
  2012年   785篇
  2011年   713篇
  2010年   672篇
  2009年   602篇
  2008年   616篇
  2007年   591篇
  2006年   566篇
  2005年   427篇
  2004年   315篇
  2003年   189篇
  2002年   200篇
  2001年   170篇
  2000年   141篇
  1999年   68篇
  1998年   3篇
  1997年   13篇
  1996年   7篇
  1995年   5篇
  1994年   4篇
  1992年   9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861.
环境健康事件的频发反映了我国污染防控体系的不足。以"血铅事件"为例,综述了我国铅污染管理状况,分析了我国铅环境健康防治现状,并提出了由生产排放达标为核心的国家污染防控体系向以人群健康为核心的国家污染防控体系转变的环境战略与政策管理措施。  相似文献   
862.
回顾中国安全科学学科建设的历程,跨越了两个世纪.笔者认为1982-1992年,以国家公布\"安全科学技术\"为一级学科即GB/T13745-1992为标志,随后迎来了我国安全科学理论及学科建设发展的第一个春天;2000年至今,特别是中国共产党十六届三中、五中全会以来,提出\"科学发展观\"、\"安全发展\"理念并列为国家发展战略规划,为中国安全科学理论发展及学科建设提供了时代新机遇,丰富了创新理念,指明了前进方向,注入动力,迎来了我国安全科学进一步完善和发展的第二个春天.指出当前学术论文投稿中的浮躁现象,应该倡导求真、务实、创新、和谐的学术品格.  相似文献   
863.
故障树分析技术对于复杂系统的故障诊断具有重要应用价值,提出把故障树看作2层灰色结构,通过建立灰色层次结构模型,给出判断各种故障模式发生可能性大小的一种通用方法.将其应用于压力容器爆炸事故的故障树分析,并取得了与实际情况吻合的满意结果.该方法为了解事故影响因素重要程度、控制事故发生和改进系统可靠性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864.
对北京市玉渊潭景观水体7种粒径的底泥颗粒的大孔、中微孔特征及元素组成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这些沉积颗粒物比表面积较低,孔隙结构不发达.筛分粒径为160 μm和200 μm的颗粒物大孔数量最高,筛分粒径为300 μm和61 μm的颗粒物中、微孔数量较高.此外,相关分析结果显示,底泥沉积物金属元素中Al、Cu、Zn、Ni、Co质量比与平均粒径之间、Fe与Al之间、TOC与烧失量(LOI)之间以及TOC与TN之间均存在线性相关关系.  相似文献   
865.
采用褐煤吸附脱除废水中染料活性翠蓝KNG,研究了褐煤对废水中活性翠蓝的吸附动力学、吸附等温线模式,考察了pH值和褐煤投加量对废水中活性翠蓝去除率的影响.结果表明,吸附动力学较好地符合二级速率方程(R2= 0.945 1);吸附等温式满足Freundlich方程(R2=0.98);废水中染料的去除率随溶液pH值的减小而增加,在pH=1 ~2时,去除效果最好;在一定条件下,去除率随褐煤投加量增加而增加.褐煤对废水中染料活性翠蓝有很好的吸附去除作用.  相似文献   
866.
在水培条件下,以辽春10号小麦品种为供试材料,研究了10-4mol.L-1、10-5mol.L-1、10-6mol.L-13种不同浓度的水杨酸(SA)对1mmol.L-1Cd2+、5mmol.L-1Zn2+复合胁迫下小麦幼苗生长及生理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与对照组(未加SA处理的Cd2+、Zn2+复合污染)相比,经SA处理Cd2+、Zn2+复合胁迫下小麦幼苗地上及地下生物量都有明显增高,特别是10-4mol.L-1SA处理组分别增加23.78%和24.7%;10-4mol.L-1SA处理组小麦幼苗根系活力提高6.74%。在试验第6 d、11 d根系和叶片中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物酶(POD)分别达到峰值且以10-4mol.L-1SA处理组最高;在整个试验期间3个SA处理组过氧化氢酶(CAT)活性始终高于对照,其中10-4mol.L-1SA处理组为对照组的146.6%;SA处理使丙二醛(MDA)含量降低,在试验第11 d,10-4mol.L-1SA处理组叶片和根系中丙二醛含量分别为对照组的85.5%和87.6%。但是在试验第14 d各组小麦幼苗叶片和根系中丙二醛含量全部有所回升。综合来看,不同浓度的SA处理均能提高小麦幼苗的抗氧化酶活性且高浓度SA(10-4mol.L-1)处理效果最明显。这表明,水杨酸能够通过促进保护酶活性的升高,抑制活性氧含量的增加,从而有效缓解Cd2+、Zn2+复合胁迫对小麦的毒害。  相似文献   
867.
李贤斌  汪金辉  宋光明  许涛  刘江虹 《安全》2020,(2):73-78,82
为了培养本科生的实践能力、创新能力、团队合作等多项工程核心能力,探索性地将翻转课堂教学模式应用于安全工程专业基础课《燃烧学》教学中。结合问卷调查分析学生自主学习、沟通合作能力,教师信息技术素养、课堂管理能力,结果显示:自主学习能力强及参与度高的学生教学效果良好,期末考评中优秀率上升明显。微视频自主学习在翻转课堂课前学习中占重要地位,但并不是学生最习惯采用的自学方式;教师在课堂氛围、讨论质量及节奏把控方面还需针对性强化。  相似文献   
868.
为进一步研究高温作业职业危害风险强度,探讨高温作业环境条件下环境温度与劳动强度对劳动者健康的影响及其联合作用。采用高温环境模拟仓实验与建筑行业露天高温作业现场调研和测试相结合的方法,以高温环境和心血管体能负荷值(%CVL)作为高温作业危害风险分级的主要参照指标。提出了高温作业职业危害风险分级的技术方法和针对不同程度高温职业危害风险管理措施的具体建议,为保护高温作业劳动者安全与健康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869.
改性黏土去除水华束丝藻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采集自云南滇池的水华束丝藻(Aphanizomenon flos-aquae)为研究对象,分别用壳聚糖和聚合氯化铝对云南省常见的硅藻土进行改性,在实验室条件下研究两种改性黏土对水华束丝藻的去除效果。通过去除率的比较,得出两种改性黏土去除水华束丝藻的线性拟合方程。每毫升藻液壳聚糖改性硅藻土投加量(m L)与藻细胞光密度OD_(680)、叶绿素a质量浓度(mg/L)的关系分别为y=0.0377x-0.0014和y=0.009x+0.0002;每毫升藻液聚合氯化铝改性硅藻土投加量(m L)与藻细胞光密度OD_(680)、叶绿素a质量浓度(mg/L)的关系分别为y=0.0135x+0.002和y=0.0039x+0.002。壳聚糖改性硅藻土和聚合氯化铝改性硅藻土去除水华束丝藻的最适pH值范围分别为5~8、5~9,总氮(TN)去除率分别为39.77%、45.44%,总磷(TP)去除率分别为64.92%、78.01%。聚合氯化铝改性硅藻土去除水华束丝藻的最适pH值范围较宽,且其除藻过程中对TN、TP的去除率均较高。用透明溞(Daphnia magna)对其进行生态安全性试验,得出壳聚糖改性硅藻土和聚合氯化铝改性硅藻土除藻至48 h死亡率分别为30.77%、0。  相似文献   
870.
为提高煤矿瓦斯涌出量预测的准确度,引入证据理论组合预测方法.根据瓦斯涌出量及其主要影响因素间的实验数据,采用3个不同的粒子群神经网络模型对涌出量进行初步预测.并由BP、RBF网络对预测误差及预测点的影响因素进行分析建模,以获取每个模型的可信度.再利用证据理论对其进行合成,确定组合模型的权值,最终实现对瓦斯涌出量的组合预测.实例结果表明,该组合预测方法的平均绝对误差、均方误差分别为18.5%、5.8%,均小于神经网络组合法及等权平均法的相应预测误差,适用于煤矿瓦斯涌出量预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