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8994篇 |
免费 | 4009篇 |
国内免费 | 138篇 |
专业分类
安全科学 | 1585篇 |
废物处理 | 136篇 |
环保管理 | 622篇 |
综合类 | 6879篇 |
基础理论 | 1549篇 |
污染及防治 | 682篇 |
评价与监测 | 654篇 |
社会与环境 | 627篇 |
灾害及防治 | 407篇 |
出版年
2025年 | 128篇 |
2024年 | 340篇 |
2023年 | 425篇 |
2022年 | 745篇 |
2021年 | 713篇 |
2020年 | 783篇 |
2019年 | 564篇 |
2018年 | 544篇 |
2017年 | 679篇 |
2016年 | 496篇 |
2015年 | 505篇 |
2014年 | 474篇 |
2013年 | 649篇 |
2012年 | 785篇 |
2011年 | 713篇 |
2010年 | 672篇 |
2009年 | 602篇 |
2008年 | 616篇 |
2007年 | 591篇 |
2006年 | 566篇 |
2005年 | 427篇 |
2004年 | 315篇 |
2003年 | 189篇 |
2002年 | 200篇 |
2001年 | 170篇 |
2000年 | 141篇 |
1999年 | 68篇 |
1998年 | 3篇 |
1997年 | 13篇 |
1996年 | 7篇 |
1995年 | 5篇 |
1994年 | 4篇 |
1992年 | 9篇 |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861.
862.
徐德蜀 《中国安全科学学报》2007,17(2):13-15
回顾中国安全科学学科建设的历程,跨越了两个世纪.笔者认为1982-1992年,以国家公布\"安全科学技术\"为一级学科即GB/T13745-1992为标志,随后迎来了我国安全科学理论及学科建设发展的第一个春天;2000年至今,特别是中国共产党十六届三中、五中全会以来,提出\"科学发展观\"、\"安全发展\"理念并列为国家发展战略规划,为中国安全科学理论发展及学科建设提供了时代新机遇,丰富了创新理念,指明了前进方向,注入动力,迎来了我国安全科学进一步完善和发展的第二个春天.指出当前学术论文投稿中的浮躁现象,应该倡导求真、务实、创新、和谐的学术品格. 相似文献
863.
故障树分析技术对于复杂系统的故障诊断具有重要应用价值,提出把故障树看作2层灰色结构,通过建立灰色层次结构模型,给出判断各种故障模式发生可能性大小的一种通用方法.将其应用于压力容器爆炸事故的故障树分析,并取得了与实际情况吻合的满意结果.该方法为了解事故影响因素重要程度、控制事故发生和改进系统可靠性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864.
865.
866.
水杨酸对镉、锌复合胁迫下小麦幼苗生长及生理特性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水培条件下,以辽春10号小麦品种为供试材料,研究了10-4mol.L-1、10-5mol.L-1、10-6mol.L-13种不同浓度的水杨酸(SA)对1mmol.L-1Cd2+、5mmol.L-1Zn2+复合胁迫下小麦幼苗生长及生理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与对照组(未加SA处理的Cd2+、Zn2+复合污染)相比,经SA处理Cd2+、Zn2+复合胁迫下小麦幼苗地上及地下生物量都有明显增高,特别是10-4mol.L-1SA处理组分别增加23.78%和24.7%;10-4mol.L-1SA处理组小麦幼苗根系活力提高6.74%。在试验第6 d、11 d根系和叶片中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物酶(POD)分别达到峰值且以10-4mol.L-1SA处理组最高;在整个试验期间3个SA处理组过氧化氢酶(CAT)活性始终高于对照,其中10-4mol.L-1SA处理组为对照组的146.6%;SA处理使丙二醛(MDA)含量降低,在试验第11 d,10-4mol.L-1SA处理组叶片和根系中丙二醛含量分别为对照组的85.5%和87.6%。但是在试验第14 d各组小麦幼苗叶片和根系中丙二醛含量全部有所回升。综合来看,不同浓度的SA处理均能提高小麦幼苗的抗氧化酶活性且高浓度SA(10-4mol.L-1)处理效果最明显。这表明,水杨酸能够通过促进保护酶活性的升高,抑制活性氧含量的增加,从而有效缓解Cd2+、Zn2+复合胁迫对小麦的毒害。 相似文献
867.
868.
869.
改性黏土去除水华束丝藻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采集自云南滇池的水华束丝藻(Aphanizomenon flos-aquae)为研究对象,分别用壳聚糖和聚合氯化铝对云南省常见的硅藻土进行改性,在实验室条件下研究两种改性黏土对水华束丝藻的去除效果。通过去除率的比较,得出两种改性黏土去除水华束丝藻的线性拟合方程。每毫升藻液壳聚糖改性硅藻土投加量(m L)与藻细胞光密度OD_(680)、叶绿素a质量浓度(mg/L)的关系分别为y=0.0377x-0.0014和y=0.009x+0.0002;每毫升藻液聚合氯化铝改性硅藻土投加量(m L)与藻细胞光密度OD_(680)、叶绿素a质量浓度(mg/L)的关系分别为y=0.0135x+0.002和y=0.0039x+0.002。壳聚糖改性硅藻土和聚合氯化铝改性硅藻土去除水华束丝藻的最适pH值范围分别为5~8、5~9,总氮(TN)去除率分别为39.77%、45.44%,总磷(TP)去除率分别为64.92%、78.01%。聚合氯化铝改性硅藻土去除水华束丝藻的最适pH值范围较宽,且其除藻过程中对TN、TP的去除率均较高。用透明溞(Daphnia magna)对其进行生态安全性试验,得出壳聚糖改性硅藻土和聚合氯化铝改性硅藻土除藻至48 h死亡率分别为30.77%、0。 相似文献
870.
为提高煤矿瓦斯涌出量预测的准确度,引入证据理论组合预测方法.根据瓦斯涌出量及其主要影响因素间的实验数据,采用3个不同的粒子群神经网络模型对涌出量进行初步预测.并由BP、RBF网络对预测误差及预测点的影响因素进行分析建模,以获取每个模型的可信度.再利用证据理论对其进行合成,确定组合模型的权值,最终实现对瓦斯涌出量的组合预测.实例结果表明,该组合预测方法的平均绝对误差、均方误差分别为18.5%、5.8%,均小于神经网络组合法及等权平均法的相应预测误差,适用于煤矿瓦斯涌出量预测.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