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78篇
  免费   23篇
  国内免费   145篇
安全科学   30篇
废物处理   26篇
环保管理   30篇
综合类   204篇
基础理论   80篇
污染及防治   131篇
评价与监测   13篇
社会与环境   13篇
灾害及防治   19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8篇
  2022年   25篇
  2021年   13篇
  2020年   15篇
  2019年   12篇
  2018年   13篇
  2017年   17篇
  2016年   24篇
  2015年   31篇
  2014年   25篇
  2013年   43篇
  2012年   33篇
  2011年   28篇
  2010年   17篇
  2009年   20篇
  2008年   33篇
  2007年   21篇
  2006年   22篇
  2005年   11篇
  2004年   3篇
  2003年   16篇
  2002年   13篇
  2001年   17篇
  2000年   13篇
  1999年   9篇
  1998年   5篇
  1997年   14篇
  1996年   4篇
  1995年   8篇
  1994年   6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8篇
  1991年   2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1篇
  1987年   3篇
  1986年   1篇
  1985年   3篇
  1984年   3篇
  1982年   1篇
  198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4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21.
以《贵州省清水江流域环境保护规划(2013-2020年)》为例,分析清水江流域治理主要污染物的削减量和费用支出。从环境经济角度,通过费用-效益分析法以货币量化进行计算,流域治理能带来一定的经济效益、环境效益和社会效益。  相似文献   
22.
Environmental Science and Pollution Research - Currently, sustainable utilization, including recycling and valorization, is becoming increasingly popular in waste management. Black soldier fly...  相似文献   
23.
24.
采用等体积浸渍法制备锰基催化剂MnO_x/13X和MnO_x/γ-Al_2O_3,并在吸附-间歇放电模式下研究了其联合介质阻挡放电(DBD)等离子体对乙酸乙酯的氧化性能;对催化剂进行BET、SEM和XPS表征,以分析不同载体的Mn基催化剂氧化效果存在差异的原因。DBD氧化实验结果表明:与13X和γ-Al_2O_3相比,负载活性组分MnO_x后,CO_x产率分别提高了36.3%(MnO_x/13X)和29%(MnO_x/γ-Al_2O_3),CO_2选择性均提高至98%以上,副产物臭氧明显减少。表征结果显示,MnO_x/13X上的Mn~(4+)和晶格氧含量更高,更有利于乙酸乙酯的降解。结合吸附态乙酸乙酯的等离子体降解机理和不同填充材料的实验数据,建立了相应的动力学模型,为DBD降解挥发性有机物系统中催化剂的优化及其应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5.
气象激光雷达的城市边界层探测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为了研究城市边界层结构变化特征,2005年7月利用气象激光雷达在南京城区做了城市边界层探测试验,就此次观测试验作了简要叙述并选取部分观测资料为示例,着重对气象激光雷达确定城市边界层高度垂直分布及逐时变化以及地面气象环境对边界层的日变化影响进行了初步分析.结果表明,主要由近地层对流混合形成的城市边界层高度具有典型的日变化特点,早晚比较低,日间有一个从低到高再到低的变化过程.提出了一种由边界层混合状态确定边界层高度的方法.分析结果表明,由气溶胶消光系数确定城市边界层高度比较准确.将MSL探测结果与同步的低空无线电探测仪的温度探测结果进行比较,结果表明,两者获得的实际廓线分布相当吻合,线性良好.就地表温度、辐射、湿度及云等气象要素对边界层垂直分布及时间变化的影响做了分析.结果表明,这些气象要素的分布对城市边界层高度的垂直分布及其逐时变化有明显影响.  相似文献   
26.
利用小型活化转炉实验台对以CaO为主要成分的钙基脱污剂在300~650℃的温度范围内进行蒸汽活化处理,结合X射线衍射和压汞仪的分析结果,初步探讨了蒸汽活化的机理.研究表明,蒸汽活化温度在600℃以上时,脱污剂孔隙结构有显著的改善,比孔容积和比表面积有着显著的增加,微孔(<100nm)的数量大量增加,而低温下蒸汽活化的效果不是十分明显;研究还发现高温下延长活化时间有利于改善脱污剂的孔隙结构.  相似文献   
27.
Consumption of microbially contaminated ground water can cause adverse health effects and the processes involved in pathogen transport in aquifers need to be understood. The influences of distance, flow velocity, and colloid size on colloid transport were examined in homogenous pea-gravel media using an 8-m column and three sizes (1, 5, and 10 microm) of microspheres. Experiments were conducted at three flow rates by simultaneously injecting microspheres with a conservative tracer, bromide. Observed concentrations were simulated with CXTFIT and analyzed with filtration theory. The results demonstrate that colloid concentration is strongly log-linearly related to transport distance (as suggested by filtration theory) in coarse gravels, similar to our previous field studies. In contrast, the log-linear relationship is often reported to be invalid in fine porous media. The observed log-linear relationship is possibly because straining is negligible in the coarse gravels investigated. This has implications in predicting setback distances for land disposal of effluent, and suggests that setback distances in gravel aquifers can be estimated using constant spatial removal rates (f). There was an inverse relationship between transport distance and colloidal concentration, but not with temporal attachment rate (katt) and collision coefficient (alpha). Increases in flow velocity result in increasing colloidal recovery, katt and alpha but decreasing f. Increases in sphere size result in decreasing colloidal recovery with increasing katt, f, alpha, and velocity enhancement. Diffusion is the dominant collision mechanism for 1-microm spheres (81-88%), while settling dominates for 5- and 10-microm spheres (> 87%), and interception is very small for all spheres investigated.  相似文献   
28.
采用化学氧化絮凝技术(COF)对东莞市某河流的受污染河水进行处理,通过烧杯搅拌试验,考察了COF技术除污效能,在此基础上进行现场试验.结果表明,COD、BOD5、TP和NH3-N的去除率分别可达到71.2%、77.4%、91.1%和68.7%,出水指标达到了国家一级排放要求,为工程设计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29.
铬渣的热解无害化处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热解工艺无害化处理铬渣,探讨了稻秆在铬渣无害化处理中的作用.研究了热解温度、稻秆与铬渣质量比、铬渣粒径及保温时间对铬渣热解无害化处理的影响,并分析了热解前后热解产物中铬元素形态的变化.结果表明,热解工艺能有效地将铬渣中Cr(Ⅵ)还原,稻秆热解过程中产生的气相挥发分对Cr(Ⅵ)的还原起核心作用.较为适宜的热解条件:热解温度为400 ℃,稻秆与铬渣质量比为0.10,铬渣粒径<2 000 μm,保温时间为10 min.在该热解条件处理下,热解产物中的Cr(Ⅵ)质量浓度为121 mg/kg,低于热解前铬渣中的Cr(Ⅵ)(3 400 mg/kg).热解后,可交换态及碳酸盐结合态铬含量降低,大部分铬转化成了稳定的有机结合态和残渣态,极大地降低了铬渣的危害.第一作者:张大磊,男,1982生,博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为固体废弃物热处理.  相似文献   
30.
以天然矿物质沸石、细砂及煤渣取代传统滤料构建复合基质生态床,表面种植景观植物,采用下向流-上向流运行方式修复北方景观水体。分别进行静态实验及不同循环速率下的动态实验,考察对水体污染物去除过程。结果表明,2种运行方式下对水体NH+4-N去除率都在85%以上,其中以1 h为循环周期的运行方式去除率达97%,较静态提高12.8%;TN去除率最高为84%;TP去除不稳定,过程缓慢。煤渣层对NH+4-N的去除效果差,硝化作用不彻底与反硝化作用的加强使下层出水NH+4-N 、NO-2-N及NO-3-N浓度均高于上层。提高循环速率有利于对氮的去除。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