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96篇
  免费   40篇
  国内免费   107篇
安全科学   24篇
废物处理   10篇
环保管理   21篇
综合类   154篇
基础理论   50篇
污染及防治   59篇
评价与监测   14篇
社会与环境   2篇
灾害及防治   9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13篇
  2022年   24篇
  2021年   31篇
  2020年   27篇
  2019年   18篇
  2018年   17篇
  2017年   23篇
  2016年   8篇
  2015年   13篇
  2014年   27篇
  2013年   36篇
  2012年   14篇
  2011年   17篇
  2010年   15篇
  2009年   14篇
  2008年   18篇
  2007年   11篇
  2006年   5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4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2篇
  1997年   1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4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1.
以重工业城市唐山为例,在收集已有排放源数据的同时,结合唐山市环境空气质量状况,利用地理信息系统(ArcGIS)对污染企业的位置及污染物排放量、浓度参数建立网格模型,采用反距离权重法及区位商法对污染源及污染物的空间分布进行估算分析,形成准确完善的多尺度、高时空分辨率大气污染源排放清单.为京津冀地区区域大气污染联防联控及2020年大气污染物区域消减计划打下数据基础.  相似文献   
92.
外源铅在4种土壤中的老化特征及对土壤化学性质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化学提取和梯度薄膜扩散技术(DGT)探究外源铅(Pb)在不同类型土壤中老化的形态变化规律,考察了外源Pb添加对土壤pH、阳离子交换量(CEC)和可溶性有机质(DOC)等的影响,初步建立了土壤Pb生物有效性的预测模型.结果表明:EDTA提取态Pb含量随老化时间的延长而降低;准二级动力学方程可较好地表达有效态Pb在老化过程中的动力学特征,方程的参数反映了Pb处理浓度的增加延长了老化达平衡的时间,所有供试土壤的EDTA提取态Pb含量在3个月后基本达到老化平衡;不同提取态Pb含量和变化不同,CaCl_2提取态Pb含量最少、变化最大,HNO_3提取态Pb含量变化最小;外源Pb添加会降低土壤pH,但对CEC和DOC无明显影响;随着老化时间的延长,土壤pH升高,CEC无明显变化,DOC显著降低;土壤水溶态Pb和DOC可用来预测DGT测定的有效态Pb含量,预测效果较好.  相似文献   
93.
采用自制TiO2作为光催化剂,利用光催化-混凝联合处理含Cr(Ⅵ)废水,研究了废水的pH值、催化剂用量、反应时间、有机物和混凝剂种类对含Cr(Ⅵ)废水中Cr(Ⅵ)去除率的影响。结果表明,在添加EDTA,pH值为1,紫外灯120min左右,二氧化钛加入量为0.4g,采用FeCl3和PAM作为混凝剂时,Cr(Ⅵ)的去除效率最好。  相似文献   
94.
以咸宁市消费者人群为研究对象,通过问卷调查统计并分析了消费者对政策(塑料购物袋收费)的行为响应。与此同时根据咸宁市统计年鉴和环境公报.统计估算了城市生活垃圾及白色污染的产生量及其变化趋势,研究结果表明:政府强制措施的出台限制了白色垃圾的产生量,但公众配合意愿尚不高。在此基础上,基于系统化原理,本研究提出了城市生活垃圾及白色污染治理的对策措施。  相似文献   
95.
采用化学溶液分解法制备了钛酸铋系化合物,并研究了其催化臭氧化降解橙IV(C18H14KN3O35)溶液的性能.结果表明,在Bi/Ti摩尔比12∶1、热处理温度550℃条件下制备的催化剂性能最优,其COD去除率达40.3%,比单独臭氧作用(20.3%)提高了1倍,并明显优于TiO2和Bi2O3的催化效果(分别为28.9%和21.4%).同时,考察了催化剂投量、橙Ⅳ初始浓度、臭氧投量、pH值、重复使用等反应条件对催化剂性能的影响.初步推断,此催化臭氧化反应为非羟基自由基的含氧自由基作用机理.  相似文献   
96.
底泥性质和分布密度对颤蚓迁移运动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通过实验室模拟颤蚓的迁移,研究了颤蚓分布密度、底泥性质对颤蚓迁移运动的影响.结果表明,分布密度增大引起食物短缺,颤蚓迁移率首先增大,之后由于迁移运动的能量消耗导致迁移率减小,当分布密度大于8×104条.m-2后,颤蚓对食物极度竞争使其开始大规模迁移,最大迁移率为36.75%.底泥有机质在丰富颤蚓食物源,增大其迁移率的同时,也降低了溶解氧浓度,导致迁移率减小,有机质含量由3.93%增加至5.90%时以迁移率增大为主,大于5.90%时则以迁移率减小为主.TN、TP可改变底泥中微生物群落结构,引起颤蚓食物组分变化,从而影响颤蚓迁移,TN和TP含量分别在3.36~5.65mg.g-1和0.95~1.87mg.g-1范围时,TN含量的增加减小了颤蚓迁移率,TP含量的增加则增大颤蚓迁移率;继续增大含量,颤蚓对TN具有一定耐受性,迁移率稳定在20%左右,对TP则表现出排斥性,含量超过1.87mg.g-1后,迁移率从42%降为0.5%.颗粒粒径对颤蚓迁移的影响主要是由颗粒中有机质含量而非粒径本身决定,粒径小于0.15mm和大于0.55mm的颗粒适宜颤蚓生存,前者有机质含量高,后者则颗粒间空隙大,颤蚓可快速通过并获取更多的食物.  相似文献   
97.
煤中含有多种重金属元素,火力发电厂通过燃煤排放影响周围土壤中重金属元素的含量与分布,本文以Cu元素为例主要研究安庆市火力发电厂周围土壤中重金属元素的含量及其分布,分析火力发电厂对周围土壤中重金属污染的贡献程度。研究发现该区域重金属含量并未超过国家标准,但根据主导风向比较,Cu的含量以电厂为中心,随距离增加含量呈递减趋势,其他方向上无规律可循,说明电厂对周围主导风向上的土壤中铜含量有一定影响,但因投产不久影响不明显。  相似文献   
98.
采用Aki尾波单次散射模型计算了张家口台的近场数字地震记录资料,分析了张北地震序列尾波Qc值随频率的衰减关系;当流逝时间为35 s时,张北地区的平均Qc值为Qc(f)=(76.8±17.6)f 0.9606±0.22,Qc值较低,在76.8±17.6范围内波动,这表明该区域目前处于低Qc值的构造活跃期,同时,主震发生后靠近震中区的这个椭球形的散射体内能量大释放已基本完成,目前该震源体正处于应力的调整过程。  相似文献   
99.
为更全面准确地识别危险源,本文参考美国国防部系统安全标准等文献,深入分析危险源与事故原因的关系,然后依据事故致因模型分析危险源的分类和内容,最后结合安全评价实践,确定组织范围内的危险源识别方法.研究表明:危险源和事故原因的含义和分类是等同的;借助事故致因模型可得到危险源的分类、具体内容和识别方法.此研究可更全面、准确、方便地以组织为范围识别危险源,为事故预防工作提供良好途径.  相似文献   
100.
为了对渗流状态进行预测预报,从而预防渗透破坏事故的发生,基于地下水位上升、不同尾矿砂粒径以及渗流速度诱发的弹性波信号,采用声发射技术对尾矿砂介质的渗流状态进行监测。由800,1 100,1 400 mm 3种不同水头高度(流速)下的水流分别渗入0.1~0.25,0.25~0.5,0.5~1 mm以及混合粒径的尾矿砂介质中,模拟尾矿坝渗流,监测渗流过程的AE信号,分析液面上升、不同粒径尾矿砂颗粒以及不同流速下的渗流AE信号特征。结果表明:在试验所选用的几组粒径中,流速相同时,粒径较大的尾矿砂渗流产生的AE事件数量多、幅值大,即粒径越大,尾矿砂渗流过程的AE信号越强;同一粒径下,流速越小,渗流产生的AE信号幅值越小,AE事件数越少,即流速越小,尾矿砂渗流过程的AE信号越弱;液面上升过程中,在液面位置处产生的AE信号最强,且AE信号随液面位置与传感器距离而变化,越接近传感器AE信号越强,这表明AE技术能够较为准确地监测渗流过程中液面上升。研究结果可为尾矿坝渗流监测提供理论与技术支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