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424篇
  免费   156篇
  国内免费   676篇
安全科学   226篇
废物处理   142篇
环保管理   185篇
综合类   1389篇
基础理论   347篇
污染及防治   475篇
评价与监测   168篇
社会与环境   177篇
灾害及防治   147篇
  2024年   7篇
  2023年   43篇
  2022年   141篇
  2021年   109篇
  2020年   107篇
  2019年   94篇
  2018年   129篇
  2017年   104篇
  2016年   91篇
  2015年   131篇
  2014年   204篇
  2013年   195篇
  2012年   179篇
  2011年   173篇
  2010年   162篇
  2009年   157篇
  2008年   136篇
  2007年   141篇
  2006年   121篇
  2005年   68篇
  2004年   102篇
  2003年   100篇
  2002年   114篇
  2001年   115篇
  2000年   84篇
  1999年   72篇
  1998年   41篇
  1997年   28篇
  1996年   31篇
  1995年   23篇
  1994年   16篇
  1993年   11篇
  1992年   5篇
  1991年   8篇
  1990年   4篇
  1989年   4篇
  1988年   2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1篇
  1983年   1篇
  198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25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546 毫秒
71.
钻井液化学剂可生物降解性评定方法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介绍研究钻井液化学剂生物降解性的必要性及开发可生物降解钻井液的进展。阐述了常用的评定有机物生物降解性的试验方法。推荐采用BOD_5/COD_Cr比值来评定我国石油行业钻井液化学剂及油田化学剂的可生物降解性,规范石油行业生物降解研究工作,保证评定结果的可靠性和可比性。  相似文献   
72.
钻井液化学剂可生物降解性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实验测定了16种钻井液化学剂的BOD_5和COD_cr,并计算其BOD_5/COD_cr比值。提出了以BOD_5/COD_cr的比值划分钻井液化学剂可生物降解性的分级标准,并对16种钻井液化学剂的可生物降解性进行分级,为其应用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73.
森林大火潜在危险和可燃物干旱度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肖飞  张学龙 《灾害学》1996,11(4):54-57
介绍了森林大火潜在危险的可燃物干旱度指标研究,以及干旱度指数SDI的计算方法,同时对干旱度指数进行了划分确定,以便在森林大火预报中作参考使用。  相似文献   
74.
我国公共场所禁烟现状及对策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菊英  吴涛  马骁  文雯 《四川环境》2004,23(3):90-92
分析目前我国公共场所禁烟现状,探讨进一步加强公共场所禁烟工作的对策。方法:对四川、贵州、浙江、广西等地区的疾病控制中心、卫生监督所以及健康教育所的工作人员进行定性访谈,并结合文献综述。结果:尽管我国公共场所的禁烟工作取得了一些成绩,但仍存在很多不足之处。结论:公共场所彻底禁烟不仅需要烟民的自觉禁烟,也需要政府有关法令的力行实施,更需要全社会广大群众的共同参与。  相似文献   
75.
2004年1月1日生效的《工伤保险条例》规定了非法用工单位向伤亡人员赔偿的标准和争议解决的程序,但是非法用工单位不属于法律上合法的主体,劳动仲裁机关和法院不能对不存在的主体作出裁定和判决,就算作出裁判,也不可能得到执行,从而使得该条例规定的对非法用工单位伤亡人员的赔偿成为一纸空文。为此,笔者从劳动争议和诉讼主体认定,程序保障和伤亡人员及时得到救助三个方面提出建议,以确保条例得到执行。  相似文献   
76.
阐述了利用焦炉、窑炉、电厂等高温废气处理焦化污水的理论及工业实践,该工艺具有投资省、运行费用低的突出优点.  相似文献   
77.
平朔矿区生态经济重建的意义及其内容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处于生产鼎盛期的全国最大露天煤矿之一的平朔矿区为例,针对它与区域生态经济紧密相关的特点,分析它在生态经济方面存在的问题,研究生态经济重建对资源型区域可持续发展的作用,提出生态经济重建的主要内容.  相似文献   
78.
目前,处理高分子材料的一些传统方法,如焚烧法、掩埋法、熔融共混挤出法、回收利用等都存在一定的缺陷和局限性,给环境保护带来严重的困难。因此,开发环境可接受的降解性高分子材料是解决环境污染的重要途径。生物降解高分子是指通过自然界或添加的微生物的化学作用,将高分子物质分解成小分子化合物,再进入自然的循环过程。论述了生物降解高分子材料的研究现状,并对生物降解高分子材料的降解机理、影响因素及其在医学、农业、包装业和其他领域的潜在应用前景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79.
Urban areas generate considerably more stormwater runoff than natural areas of the same size due to a greater percentage of impervious surfaces that impede water infiltration. Roof surfaces account for a large portion of this impervious cover. Establishing vegetation on rooftops, known as green roofs, is one method of recovering lost green space that can aid in mitigating stormwater runoff. Two studies were performed using several roof platforms to quantify the effects of various treatments on stormwater retention. The first study used three different roof surface treatments to quantify differences in stormwater retention of a standard commercial roof with gravel ballast, an extensive green roof system without vegetation, and a typical extensive green roof with vegetation. Overall, mean percent rainfall retention ranged from 48.7% (gravel) to 82.8% (vegetated). The second study tested the influence of roof slope (2 and 6.5%) and green roof media depth (2.5, 4.0, and 6.0 cm) on stormwater retention. For all combined rain events, platforms at 2% slope with a 4-cm media depth had the greatest mean retention, 87%, although the difference from the other treatments was minimal. The combination of reduced slope and deeper media clearly reduced the total quantity of runoff. For both studies, vegetated green roof systems not only reduced the amount of stormwater runoff, they also extended its duration over a period of time beyond the actual rain event.  相似文献   
80.
采用1998~2013年卫星遥感影像反演的PM2.5全球高精度产品数据集,结合GIS空间分析、地理加权回归(GWR)以及地理探测器等方法,系统地分析了成渝城市群城市化与PM2.5分布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1)1998~2013年成渝城市群城市化速度较快,城市区域的PM2.5均值明显高于非城市区域,说明城市化对PM2.5具有一定的影响;(2)近16 a PM2.5重心与城市重心整体上都向东南方向移动,且两者每年在经度上的波动方向基本相反;(3)夜间灯光数据与PM2.5在空间分布上具有较好的一致性,且1998~2013年两者的GWR全局R2在0.86~0.95之间,相关性显著,研究区内城市化和人类活动对PM2.5的分布具有明显影响;(4)地理探测分析表明不同城市化因子对PM2.5影响差异显著,从2006到2013年城区人口密度和建成区绿化覆盖率逐渐成为成渝城市群PM2.5分布的主要影响因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