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91篇
  免费   17篇
  国内免费   135篇
安全科学   29篇
废物处理   23篇
环保管理   27篇
综合类   232篇
基础理论   69篇
污染及防治   101篇
评价与监测   20篇
社会与环境   24篇
灾害及防治   18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8篇
  2022年   24篇
  2021年   17篇
  2020年   15篇
  2019年   14篇
  2018年   21篇
  2017年   20篇
  2016年   29篇
  2015年   30篇
  2014年   32篇
  2013年   26篇
  2012年   26篇
  2011年   30篇
  2010年   18篇
  2009年   21篇
  2008年   34篇
  2007年   21篇
  2006年   25篇
  2005年   9篇
  2004年   13篇
  2003年   9篇
  2002年   22篇
  2001年   15篇
  2000年   16篇
  1999年   13篇
  1998年   4篇
  1997年   8篇
  1996年   4篇
  1995年   5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4篇
  1990年   3篇
  1989年   1篇
  198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4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31.
腐熟污泥对废水中Cd(Ⅱ)与Zn(Ⅱ)的吸附性能研究   总被引:2,自引:3,他引:2  
利用腐熟污泥作为一种重金属吸附剂,考察其对水中重金属锌和镉的吸附过程.实验数据的拟合采用了Pseudo-first Order-和Pseudo-second Order 2种动力学模型以及Langmuir和Freundlich 2种吸附等温线模型;拟合结果表明,腐熟污泥对锌与镉的吸附过程符合Pseudo-second ...  相似文献   
132.
以SiO2微粉为基底制备了终端接有SO3H基的自组装单层材料(SO3H/SiO2),研究了其吸附水中弱碱性除草剂西玛津的性能及机制.结果表明,SO3H/SiO2能有效清除水中西玛津,如0.12 g SO3H/SiO2对20 mL 1.4 mg/L西玛津吸附3 h,其吸附率达91%.吸附等温实验数据用Langmuir吸附等温式拟合效果优于Freundlich吸附等温式.吸附机制为静电相互作用,西玛津分子大部分以分子形式到达自组单层的表面,SO3H基电离的H 使西玛津质子化而带正电,从而与-SO3-通过静电作用而保留在SO3H/SiO2的表面.  相似文献   
133.
A simple analytical method was developed to determine the 2,4-D isooctyl ester residue in wheat and soil by gas chromatography coupled with electron capture detector. Using the method, the dissipation and residue of 2,4-D isooctyl ester in wheat field was investigated. The average recoveries of 2,4-D isooctyl ester ranged from 80.1% to 110.0% with relative standard deviations of 2.4% to 16.1%. The pesticide showed a rapid dissipation rate either in wheat seedling or soil, with the half-lives of 1.0 to 3.0 days. The terminal residue results in wheat grain were much lower than the codex MRL (2.0 mg/kg). It could be considered safe to food and environment when using this herbicide for controlling weeds in wheat field.  相似文献   
134.
2011年春季在北部湾沿岸潮间带布设9个站位,采集双壳类动物波纹巴非蛤(Paphia undulata)并测定其软组织中的石油烃(TPH)和多氯联苯(PCBs)含量,研究两种污染物的分布特征、评价其生物质量并对巴非蛤体内残留PCBs可能造成的人体健康风险进行评价.结果表明,各站位TPH和∑PCBs含量范围分别为56.76—199.49μg.g-1和14.19—52.71 ng.g-1(干质量(dw)),就PCBs的组成而言,高氯代PCBs(PCB153、PCB180、PCB194)为优势同族体,所占比重较大.污染指数计算结果显示,除北海西场海域外,各站位的巴非蛤均受到TPH的重度污染,港口区尤为严重;而所有站位的巴非蛤均未受到PCBs污染.健康风险评价结果显示,所有站位的巴非蛤体内PCBs的非致癌风险处于可接受水平(RQ<1),但是,大多数站位的致癌风险指数(0.83×10-6—3.53×10-6)高于可接受的致癌风险低值(1×10-6),而存在一定的潜在致癌风险.  相似文献   
135.
城市污泥的特性及管道输送技术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城市脱水污泥常见的处置方式是焚烧、燃烧发电、堆肥后土地化利用和填埋等.无论采用哪种无害化、资源化处置方法,输送环节都是必不可少的.城市污泥管道输送技术是以管道输送设备为核心,融合城市污泥的预处理和处置工艺的集成化系统.通过对城市污泥的流变特性和输送特性实验测试,其流变方程符合幂定律关系式;通过环管实验拟合出了污泥在管道中的阻力损失与输送距离和输送流量之间的关系,经验证,其理论计算和实际测定基本相符,证明管道输送方式能够成功地应用于城市污泥的远距离输送,为城市污泥管道输送系统的优化设计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36.
以磷酸酶、过氧化氢酶、脲酶、转化酶等四种土壤酶为考察指标,研究了重金属Zn浓度为0~6000 mg·kg-1时对水稻土和施加污泥的土壤中酶活性的影响.结果表明,污泥堆肥施入土壤后可以显著提高土壤磷酸酶的活性,同时还能缓解外源金属Zn对土壤酶的产生的抑制作用.4种酶对Zn抑制作用的敏感性由大到小依次为:过氧化氢酶,磷酸酶,脲酶,转化酶,过氧化氢酶和磷酸酶受到的抑制作用可以用sigmoidal剂量一效应模型表征和计算生态剂量值,将过氧化氢酶作为评价施泥土壤Zn污染程度的指标具有一定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137.
通过构建光合藻微生物燃料电池(PAMFC),研究了分别以乙酸钠或葡萄糖作为唯一电子供体时,对PAMFC的产电性能及其中小球藻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在外电阻为1 000 Ω时,以乙酸钠为电子供体的PAMFC最大输出电压是285 mV、最大输出功率为3.42 mW/m2;以葡萄糖为电子供体的PAMFC最大输出电压是247 mV、最大输出功率为2.68 mW/m2。同时,分别以乙酸钠或葡萄糖为电子供体的PAMFC中小球藻生长所达到的生物量分别是1.8 g/L和1.26 g/L,而对照组中的小球藻生物量仅为0.83 g/L。简单电子供体的电池性能优于复杂电子供体,同时更能促进PAMFC中阴极光合藻生长,使电池阴极得以固定更多阳极所排放的二氧化碳。  相似文献   
138.
延安市污水处理厂一期工程处理规模为5×104 m3·d−1,原采用以“厌氧池+氧化沟+二沉池”为核心的污水处理工艺。提标改造前,污水处理系统存在设计水质偏低而污泥负荷偏高等问题,导致冬季低温或进水水质波动较大时,出水水质难以稳定达标。对此,通过加高氧化沟池体的方式,将生化池总水力停留时间延长至19.82 h;结合MBR工艺,利用膜组件的高效固液分离能力实现泥水分离,将生化池平均污泥浓度提高至7 050 mg·L−1,并在内沟好氧池中增设搅拌机及碳源投加装置,使冬季低温或进水总氮较高时,生化系统整体以AAOAO的方式运行,从而进一步控制出水总氮含量。提标改造工程实施后,一期生化处理系统反硝化污泥负荷和BOD5污泥负荷(以每天单位MLSS的TN/BOD5测定值计)分别降低至0.030和0.033 kg·(kg·d)−1,5 ℃条件下污水处理系统的理论TN和BOD5去除能力分别提升至44.32和286.19 mg·L−1,达到了污染物去除需求。提标改造后污水处理系统运行良好,出水可稳定达到《陕西省黄河流域污水综合排放标准》(DB 61/224-2018)中的A标准,可为该地区同类型污水处理厂提标改造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39.
按不饱和基团的类型对不饱和季铵盐进行了分类,并综述了其合成方法。介绍了其聚合物在含油污水处理、抗菌、纺织品、新材料等领域的应用。阐述了在不饱和季铵盐的开发及其聚合物的应用方面存在的问题。指出了今后的发展方向:应该加大科研投入,加快新型不饱和季铵盐的研发进程,特别是在主结构设计、纯度提高以及新型絮凝剂单体的多样性方面,以制备出多功能性的单体和聚合物。  相似文献   
140.
吹脱法去除垃圾渗滤液中的氨氮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吹脱法去除垃圾渗滤液中的氨氮进行了研究 ,控制吹脱效率高低的关键因素是温度、气液比和 pH值。在水温大于 2 5℃ ,气液比控制在 35 0 0左右 ,渗滤液 pH值控制在 1 0 5左右 ,对于氨氮浓度高达 2 0 0 0~ 4 0 0 0mg/L的垃圾渗滤液 ,去除率可达到 90 %以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