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632篇
  免费   236篇
  国内免费   946篇
安全科学   307篇
废物处理   120篇
环保管理   190篇
综合类   1673篇
基础理论   431篇
环境理论   1篇
污染及防治   698篇
评价与监测   135篇
社会与环境   140篇
灾害及防治   119篇
  2024年   16篇
  2023年   66篇
  2022年   153篇
  2021年   148篇
  2020年   156篇
  2019年   134篇
  2018年   133篇
  2017年   124篇
  2016年   135篇
  2015年   182篇
  2014年   218篇
  2013年   286篇
  2012年   259篇
  2011年   234篇
  2010年   210篇
  2009年   190篇
  2008年   163篇
  2007年   160篇
  2006年   128篇
  2005年   92篇
  2004年   63篇
  2003年   72篇
  2002年   65篇
  2001年   64篇
  2000年   67篇
  1999年   50篇
  1998年   58篇
  1997年   44篇
  1996年   29篇
  1995年   35篇
  1994年   20篇
  1993年   19篇
  1992年   12篇
  1991年   11篇
  1990年   6篇
  1989年   4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3篇
  1986年   1篇
  1983年   1篇
  1982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381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826 毫秒
201.
江苏省能源可持续发展模式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目前江苏省能源可持续发展面临的挑战,以保障江苏能源综合供需平衡和实现能源 经济 环境协调发展为目标,以调整能源结构、优化能源供给体系、提高能源转化效率和清洁性为立足点,以充分利用省内不同区位的能源发展优势为主线,因地制宜地提炼出江苏省能源可持续发展的基本模式,包括自有资源优化开发模式和外部资源导入开发模式两大类型。其中,自有资源优化开发模式又可分为徐州煤炭工业综合体、苏北石油工业基地和沿海滩涂型可再生能源基地3种子模式;外部资源导入开发模式可分为沿江电力生产基地、苏南电力负荷中心和沿海临港型能源基地3种子模式。各种模式协同发展,有利于增强江苏省的能源可持续发展能力.  相似文献   
202.
对脉冲对反吹圆袋除尘器和机械冲击振打扁袋除尘器进行了数字计算和分析对比,显示前者落后,后者先进,并对空气净化除尘及可预计的节能降耗目标进行了粗估。  相似文献   
203.
阐述了国内外污水热能的应用现状,介绍了污水源热泵的工作原理、系统优越性、存在的问题。以工程实例证明污水源热泵是高效节能、经济可行、节能环保的新能源,对开发新的清洁能源、减少温室气体排放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204.
四川地震灾后生态低碳均衡的统筹重建模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5.12汶川大地震破坏了四川的森林、草地、农田和湿地等生态要素,灾区的气候、山体、水体、森林等环境参量受地震影响发生了变化,生态系统表现出高碳不均衡特征。为了解决生态系统高碳化,本文采用系统均衡理论,从灾区生态实际状况出发,归纳出灾后生态系统整体特征——熵值增大化、结构高碳化、生态复杂化、系统巨量化;针对震后生态系统结构表现出的高碳化,通过对生态碳循环规律的深入研究,提出生态碳循环均衡概念,构建出灾后生态低碳均衡结构;运用统筹思想,兼顾自然生态系统和人工生态系统碳循环的不同特点,以自然生态的增汇和人工生态的减源作为实践方向,建立灾后生态重建的运行模式;从生态城市、生态工业、生态农业三个维度实施灾后低碳重建工程,并提出在灾区实施低碳政策、实现低碳生产、构建碳汇基地、建立碳汇市场等相关建议,保障灾后生态恢复与人类社会重建的可持续协调发展。  相似文献   
205.
对臭氧氧化去除焦化废水生化出水COD的反应动力学及其影响因素进行了实验研究,结果表明,在臭氧投加量为8.50 mg/min,反应温度为20℃和初始pH为10.61条件下,对COD的降解符合表观一级反应动力学模型,其相关系数R2=0.9991,表观反应速率常数kAbs=1.01×10-3 s-1。该条件下,臭氧氧化对COD的降解主要来源于高活性羟基自由基的强氧化作用。在不同的臭氧投加量(4.25~12.75 mg/min)、不同的反应温度(10~40℃)和不同的初始pH(3.76~12.53)下,COD的降解也同样遵循一级反应动力学规律。随着臭氧投加量的增大,COD降解的表观反应速率常数从(0.554×10-3) s-1增加到(1.06×10-3) s-1;随着反应温度的升高,表观反应速率常数从(0.427×10-3) s-1增加到(1.40×10-3) s-1,温度越高反应速率提高的幅度却越小;在初始pH3.76~10.61范围内,表观反应速率常数从(0.218×10-3) s-1增加到(1.01×10-3) s-1,在初始pH为12.53时表观反应速率常数下降到(0.857×10-3) s-1。  相似文献   
206.
酶法降解偶氮染料刚果红是一个复杂的过程,受温度、pH、酶量、刚果红浓度和双氧水浓度显著影响。为研究各因素及因素间交互作用对刚果红降解影响,提高刚果红的降解率,分别使用单因素法和响应面分析法对刚果红降解条件进行了优化。单因素实验结果显示灰盖鬼伞过氧化物酶降解刚果红的最适条件为:pH 5.0、32℃、酶量4.98 U、双氧水0.1 mmol/L、刚果红20 mg/L,此时刚果红最高降解率为34.84%。然后选双氧水浓度、刚果红浓度和灰盖鬼伞过氧化物酶量作为3个因素,通过中心组合设计实验,用响应面法对刚果红降解进行优化分析,最后得到一个拟合度良好的二次多项方程模型(R2=0.9900)。方差分析结果显示,刚果红浓度和酶量是影响最显著的因素,双氧水与酶以及染料与酶之间的交互作用极显著。响应面分析优化后的反应体系为:双氧水浓度0.15 mmol/L,刚果红浓度为27.21 mg/L,酶为2.0 7 U,在此条件下,刚果红降解率达58.13%。  相似文献   
207.
采用酸性洗涤塔、生物滤塔和生物曝气池的组合工艺处理NH3、H2S恶臭混合气体,研究表明,该组合工艺对NH3和H2S有很好的去除效果,在进气流量为35 L/min,喷淋量45 L/h时,NH3进气浓度50.15~525.4 mg/m3,H2S进气浓度10.23~110.36 mg/m3时,NH3单一进气去除率稳定在99%以上,H2S单一进气去除率90%以上。混合进气后,NH3去除率几乎为100%,H2S的去除率提高至98%以上。在一定的浓度范围内,NH3和H2S之间的相互作用对两者的去除效果没有明显的影响,而且起到了相互促进降解的作用。同时,进气流量和填料层高度都会影响NH3、H2S的去除率。系统对进气容积负荷变化的缓冲能力强,在偶尔超负荷条件下运行并不能使系统崩溃,并且微生物对高负荷逐渐表现出适应性。大部分溶于水的氨由生物曝气池去除,去除率达到96.9%。  相似文献   
208.
近十年鄱阳湖区极端干旱事件频发现象成因初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近10 a来鄱阳湖区极端干旱事件频发,引起国内外媒体舆论的广泛关注。针对这一情况,运用流域降水、地表蒸散和出湖径流等数据,从流域水量收支平衡的角度,较为系统地分析了导致鄱阳湖区极端干旱事件频发的原因。结果表明,近10 a来鄱阳湖水文干旱起始日期提前,枯水期拉长。虽然干旱持续时间的长短呈现2~3 a的波动,但在总体上呈现逐渐加长的趋势。从流域水分收支的角度来看,近10 a来以水分亏缺为主,流域降水亏缺是基本的致旱因素,流域蒸散量增加则起到一定的增强作用,而出湖径流所起的作用比较复杂,在多数情况下其致旱的影响程度弱于流域降水作用。长江顶托作用强弱变化可以调节流域的水分收支平衡,强化或者减轻湖泊的干旱程度。2003、2004、2007、2008和2009年发生的极端干旱事件主要由流域水分收入项的大幅度减少所造成的,而长江水情变化在多数情况下加剧了流域水分收支的不平衡。这些研究结果明晰了鄱阳湖流域气象干旱与湖泊水文干旱之间的关系以及长江水情变化所扮演的重要角色,为应对未来的干旱变化和制定合理的抗旱防旱对策与措施提供了科学的依据  相似文献   
209.
城镇化是社会经济发展和现代文明的重要标志,但带来了严重的资源危机和生态环境问题。以鄱阳湖独特的流域特征为研究对象,以城市人口数量表征城镇化的进程,分类解析1990~2011年江西省统计年鉴数据,通过讨论鄱阳湖土地资源结构变化、水资源变化特征、湿地生态系统、生物多样性等资源消耗程度,以及大气污染和水污染为代表的城镇主要污染问题,探讨快速城镇化下鄱阳湖生态环境对干扰的响应。结果表明:鄱阳湖流域各城市的城镇化进展及其机制不同,南昌、九江和上饶城市扩张迅速,而景德镇和赣州发展较平缓;城镇化导致水资源日益紧缺,各城市年总用水量2003年以后均呈增加趋势,其中农业用水量逐年增加,工业用水量各城市年变化存在差异;生物多样性特征受到严重威胁,湖泊水面及湿地面积的持续减少,生物环境的组成和结构发生改变;九江等城市工业废气排放量加大、南昌等城市工业废水排放高,造成湖区环境恶化。根据分析,建议鄱阳湖流域未来从规划土地利用类型、统一调配水资源、制定生物多样性保护对策、加强环境污染治理、强化环保宣传和规划与政策法律化等多方面采取措施。本文为鄱阳湖生态系统可持续发展和生态经济区的城镇化建设提供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210.
This study investigated the tempospatial variation of atmospheric mercury and its gas-particulate partition in the vicinity of a semiconductor manufacturing complex, where a plenty of flat-monitor manufacturing plants using elemental mercury as a light-initiating medium to produce backlight fluorescence tubes and may fugitively emit mercury-containing air pollutants to the atmosphere. Atmospheric mercury speciation, concentration, and the partition of total gaseous mercury (TGM) and particulate mercury (Hgp) were measured at four sites surrounding the semiconductor manufacturing intensive district/complex. One-year field measurement showed that the seasonal averaged concentrations of TGM and Hgp were in the range of 3.30–6.89 and 0.06–0.14 ng/m3, respectively, whereas the highest 24-h TGM and Hgp concentrations were 10.33 and 0.26 ng/m3, respectively. Atmospheric mercury apportioned as 92.59–99.01 % TGM and 0.99–7.41 % Hgp. As a whole, the highest and lowest concentrations of TGM were observed in the winter and summer sampling periods, respectively, whereas the concentration of Hgp did not vary much seasonally. The highest TGM concentrations were always observed at the downwind sites, indicating that the semiconductor manufacturing complex was a hot spot of mercury emission source, which caused severe atmospheric mercury contamination over the investigation region.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