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23985篇 |
免费 | 534篇 |
国内免费 | 5772篇 |
专业分类
安全科学 | 917篇 |
废物处理 | 1667篇 |
环保管理 | 2355篇 |
综合类 | 9036篇 |
基础理论 | 5544篇 |
环境理论 | 2篇 |
污染及防治 | 7279篇 |
评价与监测 | 1500篇 |
社会与环境 | 1375篇 |
灾害及防治 | 616篇 |
出版年
2024年 | 3篇 |
2023年 | 224篇 |
2022年 | 682篇 |
2021年 | 546篇 |
2020年 | 408篇 |
2019年 | 430篇 |
2018年 | 1906篇 |
2017年 | 1925篇 |
2016年 | 1924篇 |
2015年 | 1123篇 |
2014年 | 1173篇 |
2013年 | 1621篇 |
2012年 | 1704篇 |
2011年 | 2642篇 |
2010年 | 1619篇 |
2009年 | 1539篇 |
2008年 | 1879篇 |
2007年 | 2123篇 |
2006年 | 826篇 |
2005年 | 621篇 |
2004年 | 452篇 |
2003年 | 610篇 |
2002年 | 579篇 |
2001年 | 420篇 |
2000年 | 442篇 |
1999年 | 476篇 |
1998年 | 431篇 |
1997年 | 351篇 |
1996年 | 333篇 |
1995年 | 284篇 |
1994年 | 235篇 |
1993年 | 188篇 |
1992年 | 151篇 |
1991年 | 88篇 |
1990年 | 69篇 |
1989年 | 54篇 |
1988年 | 47篇 |
1987年 | 30篇 |
1986年 | 25篇 |
1985年 | 13篇 |
1984年 | 26篇 |
1983年 | 26篇 |
1982年 | 11篇 |
1981年 | 12篇 |
1979年 | 2篇 |
1978年 | 3篇 |
1976年 | 2篇 |
1975年 | 4篇 |
1974年 | 2篇 |
1935年 | 2篇 |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41.
142.
纺织印染厂废水的深度处理中试及工程应用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采用曝气生物滤池(BAF)-臭氧-曝气生物滤池工艺对广东某大型纺织印染厂的常规水解酸化-接触生物氧化处理出水进行深度处理回用中试,在中试研究成功的基础上,设计了每小时处理5 t的工业化试验装置。试验运行结果表明:进水COD为100~150 mg/L,色度约80倍,浊度约10 NTU,在前BAF水力停留时间3 h,中间化学氧化池中臭氧投加量40 mg/L,后BAF水力停留时间2 h的情况下,经组合工艺处理后出水COD约30 mg/L,色度2倍,浊度<1 NTU,该工艺处理后的出水,可直接回用于对电解质浓度要求不高的生产工艺中,也可作为反渗透或纳滤膜的预处理工序。 相似文献
143.
144.
145.
微生物燃料电池中产电微生物电子传递研究进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微生物燃料电池集产电和污水净化为一体,作为一种新型的能源回收技术得到人们的广泛关注。从微生物燃料电池工作原理来看,电子能否顺利地传递到阳极表面对于电流的产生起着关键作用。因此,本文重点阐述了电子在产电微生物体内产生的途径、电子从微生物体内向阳极传递的不同方式以及阳极材料对产电微生物附着和电子传递的影响。从生物化学、电化学和材料学上对产电微生物体内的电子到阳极整个过程进行全面的综述。明确电子传递的关键环节,为新型高效阳极材料的开发提供思路。 相似文献
146.
污泥干化过程中苯系物(BTEX)的释放及其致癌风险评价 总被引:7,自引:2,他引:5
在模拟污泥干化的条件下,研究了4种类型污水污泥苯系物(BTEX)的释放特征及其影响因素.结果表明,在50-300℃的干化温度范围内,4种污泥的BTEX释放总置在4.20~161.90μg·m-3之间;在温度高于150℃之后,各类污泥中的BTEX释放量大幅增加;而低于150℃的情况下,污泥中BTEX的释放量仅占总BTEX释放量的5.09%.不同温度下污泥的BTEX释放量与其在污泥中的含量之间存在显著的线性关系.不同类型的污泥其所释放的BTEX组分之间具有较大的差别,污泥中BTEX的含量决定其所释放的数量,而其释放强度则取决于干化温度.对污泥释放BTEX进行健康风险评价表明,各类污泥在150~300℃下所释放的苯对暴露人员存在一定的致癌风险,其中女性相对于男性致癌风险更高.控制污泥干化温度可以最大限度地减少BTEX释放,进而降低致癌风险. 相似文献
147.
148.
149.
通过分析杨房沟水电站料场开挖爆破粉尘的粒度分布特征,为改进爆破降尘工艺提供粉尘粒度学依据。在料场爆破区、工作平盘、出入沟、最终边帮等处采集粉尘样品,采用激光粒度分布仪测试粉尘样品的分散度;以粉尘粒度分布数据拟合分布函数,表明爆破粉尘的粒度分布函数呈现对数正态分布特征;与经典的罗森·拉姆勒(Rosin?Rammler)分布函数模型对比分析表明,对数正态分布函数用于描述爆破粉尘的粒度分布更加准确。基于对数正态分布函数模型,厘定爆破粉尘粒度分布参数,分析TSP、PM10、PM5、PM2.5及PM1粉尘占全尘的比例,定量表达爆破粉尘粒度分布特征。结果表明:杨房沟水电站料场爆破粉尘具有显著的对数正态分布特征;离爆破中心距离越远,粒度分布范围越窄,对人体有害粉尘占比越大;建议采用爆破粉尘捕捉吸附技术、掺和湿润性抑尘剂的水雾喷洒等降尘措施。 相似文献
1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