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16253篇 |
免费 | 1711篇 |
国内免费 | 5161篇 |
专业分类
安全科学 | 1210篇 |
废物处理 | 933篇 |
环保管理 | 1229篇 |
综合类 | 9103篇 |
基础理论 | 3007篇 |
环境理论 | 8篇 |
污染及防治 | 5532篇 |
评价与监测 | 668篇 |
社会与环境 | 639篇 |
灾害及防治 | 796篇 |
出版年
2024年 | 169篇 |
2023年 | 426篇 |
2022年 | 856篇 |
2021年 | 670篇 |
2020年 | 567篇 |
2019年 | 529篇 |
2018年 | 644篇 |
2017年 | 732篇 |
2016年 | 882篇 |
2015年 | 1075篇 |
2014年 | 1205篇 |
2013年 | 1559篇 |
2012年 | 1341篇 |
2011年 | 1490篇 |
2010年 | 1122篇 |
2009年 | 1083篇 |
2008年 | 1121篇 |
2007年 | 939篇 |
2006年 | 893篇 |
2005年 | 651篇 |
2004年 | 462篇 |
2003年 | 535篇 |
2002年 | 491篇 |
2001年 | 398篇 |
2000年 | 443篇 |
1999年 | 470篇 |
1998年 | 385篇 |
1997年 | 371篇 |
1996年 | 348篇 |
1995年 | 305篇 |
1994年 | 211篇 |
1993年 | 176篇 |
1992年 | 139篇 |
1991年 | 112篇 |
1990年 | 77篇 |
1989年 | 71篇 |
1988年 | 61篇 |
1987年 | 31篇 |
1986年 | 36篇 |
1985年 | 13篇 |
1984年 | 13篇 |
1983年 | 10篇 |
1982年 | 10篇 |
1981年 | 3篇 |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61.
Occurrence and distribution of hexabromocyclododecane in sediments from seven major river drainage basins in China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Honghua Li Hongtao Shang Pu Wang Yawei Wang Haidong Zhang Qinghua Zhang Guibin Jiang 《环境科学学报(英文版)》2013,25(1):69-76
The concentrations and geographical distribution of hexabromocyclododecane (HBCD) were investigated in 37 composite surface sediments from seven major river drainage basins in China, including Yangtze River, Yellow River, Pearl River, Liaohe River, Haihe River, Tarim River and Ertix River. The detection frequency of HBCD was 54%, with the concentrations ranged from below limit of detection (LOD) to 206 ng/g dry weight. In general, the geographical distribution showed increasing trends from the upper reaches to the lower reaches of the rivers and from North China to Southeast China. Compared to other regions in the world, the average concentration of HBCD in sediments from Yangtze River drainage basin was at relatively high level, whereas those from other six river drainage basins were at lower or similar level. The highest HBCD concentration in sediment from Yangtze River Delta and the highest detection frequency of HBCD in Pearl River drainage basins suggested that the industrial and urban activities could evidently affect the HBCD distribution. HBCD diastereoisomer profiles showed that γ-HBCD dominated in most of the sediment samples, followed by α- and β-HBCD, which was consistent with those in the commercial HBCD mixtures. Further risk assessment reflected that the average inventories of HBCD were 18.3, 5.87, 3.92, 2.50, 1.77 ng/cm 2 in sediments from Pearl River, Haihe River, Tarim River, Yellow River and Yangtze River, respectively. 相似文献
162.
分流比对土壤渗滤系统脱氮效果的影响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针对污染物浓度较高的养猪废水,开展了不同分流比条件下土壤渗滤系统处理效果的对比研究,并分析了分流比对系统中脱氮微生物数量及氧化还原电位(ORP)变化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分流比对土壤渗滤系统的脱氮效果影响较大,而对COD、TSS和TP的去除效果无明显影响,当水力负荷(HLR)为0.01m3·m-2·d-1且分流比为1∶2时,系统对TN的去除效果最好,平均去除率达80.20%,而对其他污染物的平均去除率均可达90%以上;分流比可影响土壤渗滤系统中脱氮微生物的数量,分流比的增大可促进系统中反硝化细菌数量的增加,强化系统的脱氮效果;另外,分流比还可影响系统填料层中ORP的变化.因此,根据系统进水水质选择合适的分流比,是强化土壤渗滤系统脱氮效果的关键因素. 相似文献
163.
分析芹菜素(apigenin,AP)对丙烯腈(acrylonitrile,ACN)引起的大鼠精子脂质过氧化和DNA损伤的影响,并探讨其可能的机制。将50只SPF级SD成年雄性大鼠随机分为阴性对照组(玉米油)、ACN组(50 mg·kg~(-1)ACN)、低AP组(50 mg·kg~(-1)ACN+234 mg·kg~(-1)AP)、高AP组(50 mg·kg~(-1)ACN+468 mg·kg~(-1)AP)、N-乙酰半胱氨酸(N-acetylcysteine,NAC)组(50 mg·kg~(-1)ACN+300mg·kg~(-1)NAC),以5 m L·(kg bw)~(-1)灌胃染毒,1次·d~(-1),6 d·周~(-1),连续13周。检测大鼠精子活性氧(ROS)、丙二醛(MDA)含量、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以及精子DNA损伤情况。结果发现,ACN组、低AP组、高AP组、NAC组精子ROS、MDA含量显著升高,SOD活力显著降低,精子尾部DNA含量百分比、尾长、尾距、Olive尾距均显著增高于对照组(均P0.05);而低AP组、高AP组、NAC组精子ROS、MDA含量、SOD活性和精子DNA损伤情况与ACN组相比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提示ACN可引起大鼠精子脂质过氧化和DNA损伤,而AP、NAC对其无干预作用。 相似文献
164.
165.
DO对好氧颗粒污泥短程同步硝化反硝化脱氮的影响 总被引:6,自引:2,他引:6
以模拟城市污水为处理对象,研究了不同溶解氧下序批式活性污泥反应器(SBR)的短程同步硝化反硝化过程特征及处理效果。试验结果表明,溶解氧浓度是实现短程同步硝化反硝化的一个重要控制参数。在亚氮积累阶段,控制温度为28~32℃,pH值为7.5~7.8,当进水NH+4-N为30 mg/L左右,COD为250 mg/L左右时,亚硝酸盐氮的积累率达到96%~98%。在试验阶段,常温下控制溶解氧在0.5~1.0 mg/L,可保证氨氮的去除率达到95%~97%,总氮的去除率达到82%~85%。 相似文献
166.
为了探究南京市细颗粒物(PM2.5)中金属元素的污染特征及健康风险,利用在线多金属分析仪采集并分析了2022年南京市PM2.5中10种金属元素的质量浓度,利用正定矩阵因子分解(PMF)模型进行金属元素的来源解析,并采用健康风险评价方法对其中5种重金属元素进行健康危害评估。结果表明,10种金属元素总的年均质量浓度为941.3 ng/m3,占PM2.5年均质量浓度的3.4%;其中,铁(Fe)、钾(K)、锌(Zn)3种金属年均质量浓度占比为91.2%。来源解析结果表明,污染物主要来源于土壤尘、燃煤、秸秆焚烧及烟花爆竹燃放、机动车尾气排放及机械磨损。健康风险评价结果表明,锰(Mn)、钒(V)、镍(Ni)、砷(As)4种重金属元素的危害商(HQ)均<1,均不存在非致癌风险;Ni、铅(Pb)的致癌风险(ECR)均<10-6,风险可控;As的致癌风险介于10-6 ~ 10-4之间,存在一定致癌风险。 相似文献
167.
基于2018—2021年太湖地区哨兵2号(Sentinel-2)卫星遥感影像和随机森林算法,结合植被敏感指数,开展太湖水生植被分布监测,综合分析了水生植被的时空变化特征,初步揭示了太湖水生植被的动态变化。结果表明,太湖水生植被分布面积有逐年上升的趋势,且年间变化具有明显的单峰型特征,表现为春季沉寂,夏季快速增长,秋季达到暴发期,冬季面积开始减退;太湖水生植被主要分布于东太湖、东部沿岸和贡湖,类型以沉水植被为主,其中浮叶植被主要分布于东太湖,挺水植被主要分布于东太湖沿岸的浅水区域;沉水植被主要分布于东部沿岸和贡湖;水生植被主要分布的东太湖水域,其水质总体优于太湖其他水域。 相似文献
168.
土拱效应是桩土作用理论研究的重要依据,但由于对不同截面形式抗滑桩的土拱效应作用机理研究较少,在抗滑桩设计中大多采用传统截面形式,考虑到传统矩形抗滑桩在形成土拱效应方面的不足,提出梯形截面优化抗滑桩截面形式。基于材料力学理论,利用轴向受压杆件的斜截面应力计算模型推导出梯形桩桩侧土拱拱脚受压区应力状态,并结合摩尔—库伦强度准则得出梯形桩桩侧极限承载力,通过算例对比分析梯形与矩形桩桩侧土拱极限承载力,结合数值模拟分析验证理论与计算结果。研究结果表明:梯形截面桩桩侧极限承载力相较于矩形截面有较为明显的提升,最大约为矩形桩的 2.5 倍;相同条件下梯形截面桩桩间土位移与剪应变增量更小,应力集中现象更明显,梯形截面桩对土拱效应的形成与发展更有利。 相似文献
169.
目的 对航空发动机热端部件表面长效防护涂层W-200进行改进,研制高温稳定性更好且不易崩瓷的高温合金表面新型高温陶瓷涂层,解决W-200涂层在部分高温合金表面暴露出的易崩瓷、剥落问题。方法 通过调整膨胀系数、软化温度、析晶温度,来研制新型耐高温玻璃和耐高温填料,并制备新的高温陶瓷涂层浆料。结果 所研制的新型高温陶瓷涂层W-400能够满足在高温合金表面1 150~1 230 ℃顺利烧结,且具有更大的膨胀系数,可与高温合金基材的膨胀系数更匹配。同时,W-400的析晶温度区间为868~ 1 213 ℃,在析晶温度区间,涂层较W-200具有更好的高温稳定性,以及更优的抗热震、抗剥落性能,并可覆盖实际应用的温度范围。结论 新型高温陶瓷涂层W-400解决了目前W-200高温陶瓷涂层在航空发动机高温合金热端部件表面烧结后易崩瓷的问题。根据本项目的研究基础,对未来可研制出能够在其他金属表面1 250~1 400 ℃顺利烧结的耐温更高的新型高温陶瓷涂层提供了可能性。 相似文献
170.
氮氧化物(NOX)超低排放控制背景下,工业烟气氨(NH3)逃逸问题被广泛关注。为探究重点行业NH3逃逸现状及其对空气质量的影响,本研究于2022年3—6月针对江苏省7个重点行业烟气NH3排放进行了监测,并针对NH3逃逸严重的4条生产线测试其可凝结颗粒物(CPM)的排放特征。研究结果显示,68家企业的NH3排放质量浓度为0.7~65.4 mg/m3,热电、日用玻璃行业的NH3逃逸问题突出,其NH3平均质量浓度分别为37.4,39.2 mg/m3。采用选择性非催化还原(SNCR)脱硝设施的工业烟气NH3排放质量浓度分别是采用选择性催化还原(SCR)和SNCR+SCR联合技术的2.36,1.42倍;NH3逃逸现象严重的生产线的排气筒出口处CPM质量浓度达到717~1 322 mg/m3,抵消了脱硫、脱硝和除尘带来的减排效果,对细颗粒物(PM2.5)污染有直接贡献。研究结果可对我国二次颗粒物来源与治理方向提供支撑。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