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25篇
  免费   19篇
  国内免费   37篇
安全科学   11篇
废物处理   11篇
环保管理   38篇
综合类   146篇
基础理论   25篇
污染及防治   18篇
评价与监测   19篇
社会与环境   6篇
灾害及防治   7篇
  2024年   4篇
  2023年   8篇
  2022年   5篇
  2021年   6篇
  2020年   8篇
  2019年   9篇
  2018年   14篇
  2017年   11篇
  2016年   9篇
  2015年   9篇
  2014年   15篇
  2013年   13篇
  2012年   8篇
  2011年   15篇
  2010年   15篇
  2009年   10篇
  2008年   20篇
  2007年   16篇
  2006年   14篇
  2005年   7篇
  2004年   6篇
  2003年   6篇
  2002年   5篇
  2001年   12篇
  2000年   6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3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5篇
  1994年   3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1篇
  1990年   4篇
  1989年   2篇
  1988年   2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1篇
  1981年   1篇
  198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8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61.
采用低分子量聚丙烯酸钠作为敏感试剂,通过旋转涂胶法固定在钾离子交换玻璃光波导表面做成纳米级的薄膜,研制了低分子量聚丙烯酸钠薄膜/K+离子交换玻璃光波导气敏元件.将该气敏元件固定在光波导气体检测系统中,对挥发性有机物蒸气进行检测.结果表明,室温下该气敏元件对苯乙烯蒸气具有较高的选择性响应,响应和恢复速度快(分别为6 s和...  相似文献   
162.
气候变化已成为当前各国面临的严峻挑战之一,通过“碳减排”和“碳增汇”实现碳中和是我国应对气候变化的关键途径。红树林、盐沼和海草床等海岸带蓝碳生态系统具有巨大的、长期可持续的碳汇功能,因而,保护和修复海岸带生态系统是具有可操作性的生态增汇途径之一。本文探究了中国红树林、盐沼和海草床等典型海岸带蓝碳生态系统碳库规模及其经济价值,并对浙江省霓屿红树林湿地和上海市鹦鹉洲盐沼湿地两个海岸带滨海湿地恢复区的碳汇能力开展调查和评估。结果表明,通过海岸带生态修复扩增蓝碳是实现碳中和的有效途径。研究结果可为面向碳中和的海岸带生态系统恢复及蓝碳交易体系的建立提供理论基础和数据支撑。  相似文献   
163.
为确定沙雅县不同植物类型所在农田环境中典型农药残留特征及潜在的人体健康和生态风险水平,于2020年9月29日采集了沙雅县9个区域的植物、土壤和水体样本共55个,采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法对样品中47种典型农药赋存水平进行分析.结果表明,3种环境介质中共检出农药23种,土壤、植物和水体中农药检出范围分别为0~70.58 μg·kg-1、0~1832.18 μg·kg-1和0~188.53 μg·L-1.沙雅县3种环境介质中农药残留水平表现为植物>水体>土壤的特征,从不同植物类型区域农药检出情况来看,位于县中心的P1、P2、P6和P8区域污染最为严重,对应区域中农药负荷水平较高的植物为棉花、核桃、红枣和白杨,且残留值贡献较高的7种农药分别为:六六六、毒死蜱、氯氟氰菊酯、氟胺氰菊酯、甲霜灵、苯醚甲环唑和腐霉利;对成人和儿童通过经口摄入、皮肤接触和呼吸吸入这3种途径暴露在土壤表层的农药中造成的人体健康风险进行评价,结果显示,3种方式中经口摄入作为主要暴露途径,且儿童的风险水平显著大于成年人,但两个年龄段风险水平处于可接受范围内;对蚯蚓在土壤中的生态风险水平进行评估,结果显示沙雅县单个农药对土壤中蚯蚓的潜在生态风险水平较低,联苯菊酯为最大贡献农药;对农药的联合作用进行生态风险评估,结果显示P1、P4、P7和P9区域处于中度风险,其他区域处于低风险等级,因此需限制研究区部分农药的使用.  相似文献   
164.
在我国进入现代化建设、大力发展经济的近些年,由于对环境的破坏,造成了严重的水土流失现象,其中最主要的现象就是沙尘暴.目前,我国北方地区普遍都会遭受沙尘暴的影响,对其研究和治理已经成为我国环境问题的重中之重.本文叙述了我国沙尘暴灾害的演变过程以及成因,叙述了我国沙尘暴问题的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165.
儿童的铅接触及危害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儿童是铅危害的敏感人群,在相同环境污染条件下其危害明显高于成人。近年的研究发现当婴幼儿血铅在人们认为是低浓度时,已对神经系统、造血系统、泌尿系统等产生影响。并且有远期效应.  相似文献   
166.
空间多准则决策及其在资源环境领域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空间多准则决策是基于地理信息系统(GIS)和多准则决策分析(MCDA)发展起来的,是当前决策领域研究的热点,在实际生活案例中应用广泛.分析了国内外多准则决策分析到空间多准则决策分析的发展,研究了空间多准则决策分析的理论框架;重点论述了空间多准则决策在资源环境领域土地适宜性评价、设施选址问题、资源评价与管理和防灾四个方面的应用;探讨了空间多准则决策分析目前仍存在的问题及其在资源环境领域未来的发展方向,指出空间多准则决策分析需要进一步研究适用于资源环境领域的空间多准则决策方法,并在实践中不断完善,同时结合遥感等新技术,为空间多准则决策提供辅助作用.  相似文献   
167.
2012年1月~2012年12月采集乌鲁木齐大气PM2.5样品,使用质粒DNA评价法研究了不同季节PM2.5的氧化能力,并进行氧化性毒性与相应气象因素和质量浓度之间的相关性研究.结果表明,乌鲁木齐大气PM2.5的质量浓度具有冬季最高,春季和秋季次之,夏季最低的季节性变化特征;PM2.5全样和水溶部分氧化能力的季节差异较大,对质粒DNA的氧化性损伤具有冬季最大,春季和夏季之次,秋季最低.冬、春、夏、秋季大气PM2.5全样的TD30(PM2.5对质粒DNA造成破坏达到30%所需要的颗粒物的剂量)平均值分别为440,491,503,515μg/mL,水溶部分分别为474,721,666,600μg/mL.绝大部分PM2.5样品全样的TD30值均小于水溶部分样,表明全样的毒性大于相应的水溶部分样.全样TD30值与平均温度显著(P0.05)正相关,表明寒冷的天气/季节可能造成PM2.5的高毒性.水溶样TD30值与风速显著(P0.01)正相关,与相对湿度显著负相关.这表明,高的风速和低的相对湿度可能跟较低和较高的PM2.5的毒性有关.PM2.5氧化性损伤能力的大小与其质量浓度之间的相关性不明显,表明仅以颗粒物的质量浓度来评价大气颗粒物氧化性损伤能力大小的方法并不能真实地反映其对人体健康的危害程度,起决定作用的还是颗粒物的化学组成及其表面吸附的有害成分.  相似文献   
168.
SDS对两性修饰膨润土吸附Cd2+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采用十二烷基磺酸钠(SDS)复配修饰十二烷基二甲基甜菜碱(BS-12)修饰的两性修饰膨润土,以批处理法研究了不同修饰比例、温度、pH和离子强度下,SDS对两性修饰膨润土吸附Cd2+的影响,并从吸附等温线、温度效应和热力学角度探讨了吸附机制.结果表明,SDS复配修饰显著增强了两性修饰膨润土对Cd2+的吸附能力,修饰土对Cd2+的吸附量呈现BS+150SDS(BS-12+150%SDS)>BS+100SDS(BS-12+100%SDS)>BS+50SDS(BS-12+50%SDS)>BS+25SDS(BS-12+25%SDS)>BS(BS-12)>CK(原土)的顺序.修饰土对Cd2+的吸附等温线符合Langmuir模型.SDS复配修饰后,温度效应由CK和BS两性修饰土的增温正效应逐渐向BS+150SDS两性复配修饰土的增温负效应转变.pH对修饰土吸附Cd2+影响不大.离子强度增加,修饰土对Cd2+的吸附能力下降,但SDS修饰比例增加可以减弱离子强度对修饰土吸附Cd2+的影响.热力学参数结果表明,修饰土对Cd2+吸附是熵增控制的自发性过程,当SDS复配修饰比例<100%CEC时,修饰土对Cd2+吸附为焓增、熵增过程;当SDS复配修饰比例≥100%CEC时,修饰土对Cd2+吸附为焓减、熵增过程.  相似文献   
169.
以氮气为载气,氯化锌化学活化制备羊骨炭,用其对苯酚模拟水样进行静态吸附实验,考察固液接触时间、温度、苯酚初始浓度和羊骨炭投加量对吸附效果的影响,拟合了Langmuir和Freundlich等温吸附方程和3种动力学模型;采用SEM和BET等方法对羊骨炭的性能进行了表征。结果表明:苯酚溶液浓度为100 mg/L,温度为25℃,吸附时间为60 min,羊骨炭的投加量为1.5 g时苯酚的的除去率达到了96%。由Langmuir和Freundlich吸附等温模型相关参数,吸附等温曲线在Brunauer 5种类型的等温吸附线中比较符合多分子层吸附等温线,吸附过程与准二级动力学模型吻合得较好。比表面积为149.87 m2/g,总孔体积为0.231 6 cm3/g。  相似文献   
170.
酚类化合物是一种具有毒性的物质,水中挥发酚的含量直接影响人类健康,因此测定饮用水中挥发酚含量至关重要。4-氨基安替吡啉三氯甲烷萃取分光光度法是饮用水中测定挥发酚的主要方法。本文针对此方法进行了改进,从样品预处理、显色剂的纯度、显色时间、振荡时间等因素进行了探讨,结果为改进方法测定挥发酚时在0~0.04 mg/L范围内具有较好的线性关系、回收率为92.5%~109.4%、标准偏差为1.3%~3.9%之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