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25篇
  免费   18篇
  国内免费   31篇
安全科学   46篇
废物处理   6篇
环保管理   28篇
综合类   120篇
基础理论   29篇
污染及防治   21篇
评价与监测   11篇
社会与环境   4篇
灾害及防治   9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8篇
  2022年   7篇
  2021年   8篇
  2020年   11篇
  2019年   7篇
  2018年   4篇
  2017年   5篇
  2016年   5篇
  2015年   6篇
  2014年   13篇
  2013年   15篇
  2012年   18篇
  2011年   9篇
  2010年   14篇
  2009年   5篇
  2008年   4篇
  2007年   7篇
  2006年   14篇
  2005年   9篇
  2004年   9篇
  2003年   10篇
  2002年   7篇
  2001年   6篇
  2000年   8篇
  1999年   4篇
  1998年   5篇
  1997年   8篇
  1996年   4篇
  1995年   3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3篇
  1992年   5篇
  1991年   2篇
  1990年   6篇
  1989年   3篇
  1988年   2篇
  1987年   3篇
  1986年   1篇
  1983年   3篇
  1982年   4篇
  1981年   1篇
  1980年   2篇
  197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7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71.
针对当前许多印染废水处理装置运行不正常或停运的现状,通过分析产生这种状况的原因,对印染废水自理装置的改扩建方案作了选择,提出了六条需要遵循的基本原则,并归纳了几种经济有效地改扩建方案。  相似文献   
172.
北京市通州区地下水分层质量评价及水化学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准确掌握通州地区地下水质量状况,并从水化学角度探讨其分布特征.基于研究区的地质和水文地质条件,将2008年6月采集的151个地下水样分为浅、中、深层.按照F值评分法进行了分层综合质量评价.并采用数理统计方法,分别计算了上游、中游和下游每一个含水层特征指标算数平均值和方差.结果表明研究区内地下水均属于偏碱性水,地下水由浅到深,水质的均一性增强,水质逐渐变好.浅、中、深层地下水超Ⅲ类水的面积分别为884、599和94 km2.研究区超标组分主要为TDS、硬度、氨氮、氟化物和总铁(包含Fe3+和Fe2+),且多数超标样点属于浅层和中层水样.浅层地下水化学类型主要为HCO3-Ca·Mg型和HCO3·Cl-Ca·Na·Mg型,中深层地下水化学类型则主要由于Na+、SO2-4和Cl-浓度的上升,多数表现为HCO3-Na·Ca型和HCO3·SO4-Na·Ca型共同组成.浅层地下水水质主要受人类活动的影响,而中、深层地下水水质变差的原因则是人类活动和天然劣质水存在的双重因素所致.  相似文献   
173.
水生生物基准推导中物种选择方法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运用Mann-Whitney U检验法对不同生物分类群内的物种对氨氮的毒性敏感性进行分析和统计检验,并基于毒理学、生物分类学,从抽样-推断的角度对物种选择进行讨论,并对物种选择与基准推导方法的关系进行梳理.结果发现,物种毒性数据中脊椎动物占绝大部分,尤其是辐鳍纲,与真实生态系统中物种类群结构不符;大部分不同分类群间物种对氨氮的敏感性差异显著,随着物种分类阶元级别降低,大部分分类群内物种的差异逐渐减小,个别分类群内物种的敏感性未呈现相似的规律,尤其是相对不敏感的物种;总体上,能在一定程度上说明同一分类群内的生物有相对接近的敏感性.由抽样-推断理论与方法可知,基准推导属于基于抽样设计的统计推断,因此,可以将生物分类类群作为物种选择的辅助变量,依据水生态系统中物种组成,运用分层随机抽样技术进行物种选择,以提高抽样效率和精度.  相似文献   
174.
调理剂FeCl_3/CaO对深度脱水市政污泥燃烧特性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3,他引:0  
利用热重分析仪(TG-DTG)研究了Fe Cl3/Ca O添加量和升温速率对深度脱水市政污泥燃烧特性的影响,并得出污泥燃烧的动力学参数.试验结果表明,Fe Cl3/Ca O深度脱水后的泥样燃烧过程中有4个失重阶段:水分的析出、挥发分1的燃烧、挥发分2和固定碳的燃烧、以碳酸钙的分解为主的无机物分解.随着调理剂添加量的增加,可燃性指数和挥发分特征指数得到提高,有利于污泥初期的燃烧;而燃尽指数和综合燃烧特性指数先略微上升后降低,适量的添加量有助于污泥燃烧.燃烧动力学计算表明,反应峰前的反应级数一般取0.5,峰后取2,表观活化能随Fe Cl3/Ca O添加量的增加而升高.  相似文献   
175.
利用菱铁矿的热分解特性,在空气中不同温度下(400、500、600、700、800℃)煅烧天然菱铁矿制备具有纳米尺寸形貌特征的α-Fe_2O_3,作为NH_3选择性催化还原(NH_3-SCR)脱硝的催化剂.采用X射线衍射(XRD)、程序升温脱附(NH_3-TPD)、X射线光电子能谱(XPS)、紫外-可见漫反射吸收光谱(UV-Vis DRS)等手段对催化剂结构进行表征,并利用气固相催化反应系统对催化剂的NH_3-SCR脱硝活性和N_2选择性进行评价,同时考察其抗水抗硫及稳定性.结果表明,天然菱铁矿于空气中500℃煅烧相变为α-Fe_2O_3,具有最低的晶体尺寸(约10 nm)、最高的比表面积(39.68 m~2·g~(-1))和最优的脱硝活性;500℃煅烧菱铁矿制备的催化剂在250~400℃温度窗口内脱硝效率达到100%,并能保持较高的N_2选择性,这主要归因于其具有的纳米多孔结构特性和较大的比表面积,以及表面丰富的酸性位点和吸附态氧.当同时存在5%H_2O和0.04%SO_2时,α-Fe_2O_3在250~400℃区间的脱硝效率高于88%,且在300℃下持续反应360 min,脱硝效率维持在75%以上,表明500℃煅烧菱铁矿制备的催化剂具有良好的抗水抗硫和稳定性.  相似文献   
176.
以小麦秸秆和菱铁矿为原料,在500℃下热处理改性,制备了一种C-Fe_3O_4复合材料.采用FTIR、XRD、SEM、BET、磁化率仪对C-Fe_3O_4复合材料(以下统称复合材料)进行表征.考察了接触时间、初始pH、初始Cd~(2+)浓度、离子强度对Cd~(2+)去除率的影响,结合吸附前后表征结果分析了复合材料对Cd~(2+)的吸附机制.结果表明:复合材料及单独煅烧制备的小麦秸秆炭的比表面积分别为23.38 m~2·g~(-1)和7.20 m~2·g~(-1),孔容积分别为1.04×10-1cm~3·g~(-1)和2.23×10-2cm~3·g~(-1),平均孔径分别为17.74 nm和12.38 nm;红外光谱显示复合材料和小麦秸秆炭表面富含羧基、羟基等具有金属离子吸附活性的官能团;磁化率测试结果显示复合材料的质量磁化率为42 900×10~(-8)m~3·kg~(-1).复合材料对Cd~(2+)的吸附动力学用准二级动力学模型拟合度最好;吸附等温线符合Freundlich模型;pH在3.0~6.0之间,吸附容量随pH增大而升高,pH在6.0~9.0之间,吸附容量趋于稳定;pH在4.0~9.0之间,解析量随pH增大而减少;离子强度从1 mmol·L~(-1)增至100 mmol·L~(-1),Cd~(2+)的吸附容量略有减少,解析率由0.51%提升至8.5%;说明复合材料主要通过表面络合作用及离子交换去除溶液中的Cd~(2+).此外,复合材料的磁化性能使其在固液分离方面比一般的吸附材料具有很大优势.  相似文献   
177.
黄树杰  钟真宜  林晖  何春倩 《环境》2012,(Z2):39-40
本文以中山火炬开发区作为研究对象,通过历史资料的查阅、现场调研及对其他工业园区固体管理模式的研究,提出适合该区域的固废管理技术路线。重点强调构建循环经济过程需要考虑的企业层面、区域层面、社会层面及固体废弃物的最终处置等方面,并根据园区自身工业结构及固体资源结构特点,提出中山火炬开发区工业固体废弃物管理模式及资源化的技术路线。  相似文献   
178.
湖北省兴山县农业生态环境整治策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实地考察材料为基础,分析了兴山县农业生态环境的两大问题--水土流失和土壤质量差。提出了切实可行的整治策略。  相似文献   
179.
通过对粉煤灰碱法提取氢氧化铝工艺技术可行性的介绍,并针对该生产工艺在实际生产过程中出现的问题进行限经济环境效益分析。  相似文献   
180.
本文通过回顾我省30多年来地震监测台网的建设与发展以及地震监测数字化观测系统的发展历程,阐明了在新形势下如何进一步推进地震监测发展的思考,提出了新的观点和讨论的问题,以此促进我省地震监测工作的不断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