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39篇
  免费   66篇
  国内免费   160篇
安全科学   141篇
废物处理   24篇
环保管理   94篇
综合类   538篇
基础理论   120篇
污染及防治   84篇
评价与监测   27篇
社会与环境   19篇
灾害及防治   18篇
  2024年   11篇
  2023年   26篇
  2022年   29篇
  2021年   29篇
  2020年   30篇
  2019年   38篇
  2018年   41篇
  2017年   26篇
  2016年   25篇
  2015年   30篇
  2014年   57篇
  2013年   16篇
  2012年   43篇
  2011年   40篇
  2010年   42篇
  2009年   28篇
  2008年   37篇
  2007年   49篇
  2006年   75篇
  2005年   29篇
  2004年   32篇
  2003年   41篇
  2002年   29篇
  2001年   16篇
  2000年   26篇
  1999年   19篇
  1998年   17篇
  1997年   22篇
  1996年   23篇
  1995年   10篇
  1994年   26篇
  1993年   19篇
  1992年   16篇
  1991年   12篇
  1990年   15篇
  1989年   5篇
  1988年   6篇
  1987年   4篇
  1986年   5篇
  1985年   3篇
  1984年   3篇
  1983年   8篇
  1982年   3篇
  1980年   1篇
  1979年   2篇
  197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6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562 毫秒
761.
催化湿式氧化法处理桉木CTMP模拟废水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浸渍法制备固载金属非均相型催化剂,用于催化湿式氧化处理桉木CTMP模拟废水。结果表明:在焙烧温度400℃,焙烧时间4h,浸渍液浓度为6%,浸渍时间为5h下制得的CuO/γ-Al2O3催化剂的催化活性最好;在反应时间为8h,鞣酸溶液pH为4.5,H2O2加入量为0.2mL,催化剂用量为4g的条件下处理鞣酸溶液的效果最好,鞣酸去除率>90%。  相似文献   
762.
近年来我国水质量整体改善,但全国采用统一的溶解氧标准易导致不同地区水体欠保护或过保护.美国拥有相对完善的溶解氧标准体系,在综述了美国溶解氧基准标准制定体系的基础上,初步分析了我国溶解氧标准现存的不足及美国溶解氧标准制定对我国的启示.美国国家环境保护局通过分析不同溶解氧暴露情况对水生生物的影响,针对淡水和海水2种栖息地环境,对冷水和温水物种及其不同生活史阶段分别制定溶解氧基准值.美国各州参照溶解氧基准,考虑社会经济、反降级政策等因素,在不同时间和地点分别制定了保护指定水体功能的溶解氧标准值.我国现行的溶解氧标准值,主要参考国外发达国家标准制定,缺少对我国溶解氧背景浓度和水生生物溶解氧敏感性的基础研究.为制定符合我国国情的溶解氧基准标准,需在综合考虑我国气候、地理条件等自然因素对溶解氧影响基础上,开展水生生物对溶解氧敏感性、栖息地环境对物种及溶解氧浓度影响的相关研究工作,并综合考虑反降级政策,防止水质进一步恶化.   相似文献   
763.
石油污染对场地中细菌群落的影响及其反馈机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石油污染场地细菌群落的组成与分布差异性较大,且受多种因素影响.石油污染过程如何驱动场地中细菌群落变化仍然不明确,石油污染场地的细菌群落组装过程仍待研究.为了探明石油污染场地细菌群落结构及其与污染物之间的关系,以甘肃省某石化场地为研究区域,调查了油泥、石油污染土壤、未污染土壤及受污染含水层中沉积物的石油浓度、细菌群落结构多样性及其群落组装过程.结果表明:在好氧环境下,高石油浓度的油泥环境可以选择出具有降解石油能力的基因型(alkB基因和nah基因),油泥环境中好氧降解基因拷贝数高达107 copies/g;而在含水层沉积物等厌氧环境下,好氧降解石油的基因拷贝数仅为106 copies/g,ass和bamA等厌氧降解基因也没有在厌氧环境中得到高效表达.石油污染土壤后,细菌群落的α-多样性降低,且与石油浓度呈显著负相关(P < 0.05).与未污染土壤相比,油泥和受污染沉积物中细菌群落α-多样性降低了50%左右,而石油污染土壤中细菌群落的α-多样性降低了大约33%.在油泥、石油污染土壤和未污染土壤等地表环境中,群落组装主要受多样化和漂变等随机性过程主导,而与污染程度无关.在受污染含水层沉积物等厌氧环境中,微生物的群落组装主要受环境选择、种间竞争等确定性过程主导.研究显示,石油污染场地中的细菌群落多样性主要受石油浓度驱动,但是其对环境的反馈,例如降解基因的选择、群落组装过程等则需要较高的石油浓度才有所显示.   相似文献   
764.
纳米材料与环境污染物的复合毒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纳米材料因其独特的物理化学性质,不仅其自身具有毒性,还会与共存污染物相互作用,影响彼此的迁移转化和毒性效应。文中总结了纳米复合污染毒性的研究方法,并介绍了几种纳米材料(碳纳米材料、金属氧化物、量子点和零价金属)与重金属或有机物复合时造成的生物毒性,包括不同层次毒性指标响应(生物整体、生物积累、大分子水平)和毒性机制的探讨,展望了纳米复合污染毒性领域今后的发展方向和亟待研究的重要问题。  相似文献   
765.
微藻在南美白对虾养殖废水中的生长及净化效果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解不同微藻对南美白对虾养殖尾水的净化作用,通过室内微藻培养试验,分析8株微藻在南美白对虾养殖尾水中的生长性能及不同时间内其对氮磷的去除效果.结果表明,8株藻均能在南美白对虾养殖尾水中生长,其中铜绿微囊藻、衣藻和蛋白核小球藻生长较好,平均相对生长速率分别为0.309 3、0.246 9和0.215 5.8种藻对总氮(TN)、总磷(TP)的去除效果差异较大,其中铜绿微囊藻、衣藻和蛋白核小球藻对TN去除效果较好,培养结束时去除率分别达到74%、69%和60%;铜绿微囊藻和衣藻均具有较好的TP去除效果,去除率达60%以上,其次为蛋白核小球藻.不同藻类对不同形态氮的吸收存在较大差异,铜绿微囊藻和衣藻具有较好的硝态氮去除效果,去除率达到70%左右;衣藻对氨氮具有较快且持久的去除率,去除率高达100%,铜绿微囊藻和蛋白核小球藻稍慢,而斜生栅藻、针杆藻和舟形藻最慢,在培养16 d后,去除率均达到90%以上;隐藻和蛋白核小球藻对亚硝态氮具有较好的去除效果,培养至第8天时即达到80%的去除率,且隐藻去除效果较持久.本研究获得了不同藻类对对虾养殖尾水的吸收利用特点,可为南美白对虾养殖过程中藻相的定向培育及养殖尾水净化提供科学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766.
本文通过优化前处理条件、样品保存条件、顶空条件、色谱条件等,建立了土壤和沉积物中4种二硫代氨基甲酸酯(盐)类农药的自动顶空-气相色谱分析方法.在80℃,顶空瓶内土壤或沉积物中的二硫代氨基甲酸酯(盐)类农药在含氯化亚锡的无机酸介质中反应生成二硫化碳,用顶空气相色谱(电子捕获检测器)对二硫化碳进行检测,根据二硫化碳的量计算二硫代氨基甲酸酯(盐)类农药的残留量.结果表明,4种组分的线性关系良好(R0.999),方法检出限均为0.04 mg·kg~(-1),在低、中、高水平下,5种基质(砂土型土壤、壤土型土壤、黏土型土壤、湖库型沉积物和河流型沉积物)中4种组分的回收率分别为88%—116%、86%—115%、85%—114%,相对标准偏差分别为1.5%—10.2%、0.8%—12.3%、1.0%—5.2%,该方法灵敏度高、操作简单、易于推广应用,适用于土壤和沉积物中二硫代氨基甲酸酯(盐)类农药分析.  相似文献   
767.
纳米材料的广泛应用使其不可避免地释放到环境中,并对生态环境产生潜在不利影响.但是纳米材料的实际环境浓度较低,是否会对生态安全造成严重毒性危害依然存在争议.因此,近年来纳米材料对生物体无明显生长抑制或毒性胁迫表型情况下的非毒性环境效应逐渐引起人们的关注.笔者综述了近年来纳米材料非毒性环境效应研究的最新进展,探讨了纳米材料对植物及微生物的非毒性胁迫影响机制,旨在加深人们对纳米材料实际环境效应的理解,并为相关领域的科学研究提供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768.
流动注射化学发光法测定淮河水中痕量Cr(Ⅵ)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基于槲皮素-H2O2-Cr(Ⅵ)-KOH化学发体系,采用反相流动注射技术,建立了测定痕量铬的新的化学发光分析法,该法简单,方便。  相似文献   
769.
高密度聚乙烯防渗材料的抗老化性能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我国大陆首次研制成功的高密度聚乙烯(HDPE)防渗材料在浸泡条件下的抗化学老化性能进行了系统测试,并与美国产品进行了比较。结果表明:在氢氧化钠溶液、16.7%硝酸、33.3%硝酸和三氯乙烯4种溶液中长期浸泡后,国产产品抗化学老化性能指标分别为0.775、2.8、3.15和3.15,已经全面达到国际水平。  相似文献   
770.
本文针对大型视频监控系统在维护过程中存在设备种类多、监管不全面,人工耗费大且数据共享不及时等问题,阐述了智能运维平台建设如何实现设备运行自动监测、各类告警统一流程化处置,以及运维工作的量化考核、提高整体维护效率等问题,对充分发挥视频监控系统在保障公共安全和服务社会治理方面的积极作用具有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