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34篇
  免费   40篇
  国内免费   73篇
安全科学   42篇
废物处理   5篇
环保管理   13篇
综合类   184篇
基础理论   26篇
污染及防治   33篇
评价与监测   16篇
社会与环境   10篇
灾害及防治   18篇
  2024年   9篇
  2023年   9篇
  2022年   17篇
  2021年   18篇
  2020年   19篇
  2019年   18篇
  2018年   18篇
  2017年   21篇
  2016年   10篇
  2015年   17篇
  2014年   29篇
  2013年   20篇
  2012年   9篇
  2011年   10篇
  2010年   12篇
  2009年   15篇
  2008年   15篇
  2007年   14篇
  2006年   10篇
  2005年   5篇
  2004年   7篇
  2003年   9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1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8篇
  1995年   8篇
  1994年   11篇
  199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4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221.
为掌握不同原位处理对黑臭底泥污染物释放抑制效果的差异从而指导工程实践,于2015年12月11日—2016年1月28日采用室外模拟实验,研究了硝酸钙(Ca(NO_3)_2)、过氧化钙(CaO_2)及沸石3种材料以5种不同原位处理方式对黑臭底泥污染物释放的抑制效果。实验期间,各处理对COD_(Mn)抑制效果顺序为:沸石+CaO_2>CaO_2>空白>沸石+Ca(NO_3)_2>Ca(NO_3)_2,对TP抑制效果顺序为:沸石+Ca(NO_3)_2>Ca(NO_3)_2>沸石+CaO_2>CaO_2>沸石>空白,对NH_3-N抑制效果顺序为:沸石+Ca(NO_3)_2>沸石+CaO_2>沸石>CaO_2>Ca(NO_3)_2>空白。研究结果表明:上述实验材料均可抑制底泥污染物释放但效果不一,且同种处理对不同污染物抑制效果也不尽相同。沸石覆盖的加入大大加强了单一材料对黑臭底泥污染物抑制的效果,但各实验材料对污染物抑制效果均具有时效性,随着药效衰退抑制效果会逐渐减弱,因此在工程实践中应根据需要选择合适处理方式及定期补充材料以持续发挥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222.
为评价环南四湖区地下水中重金属对人体健康的潜在危害,使用电感耦合等离子体发射光谱仪(ICP-OES)测定环南四湖区35个地下水体中重金属Cd、Cr、Fe、Mn、Zn的含量水平,并采用美国环保署(USEPA)推荐的健康风险评价模型对其通过饮水和皮肤暴露途径所引起的健康风险进行评价。结果表明:地下水中重金属Cd、Cr、Fe、Mn、Zn含量分别为0. 28,13. 56,0. 88,1. 43,2. 27μg/L,其中重金属Cr是该地区地下水中的主要污染物,超标率为90. 2%。健康风险评价结果表明:重金属对成人的致癌风险高于儿童,饮水暴露途径产生的致癌风险远大于皮肤暴露途径,5种重金属的潜在健康风险顺序为Cr>Cd>Mn>Fe>Zn。重金属Cr、Cd通过饮水暴露途径对成人和儿童产生的潜在风险值分别为1. 10×10~(-4)、2. 95×10~(-5)和2. 91×10~(-5)、7. 75×10~(-6),研究表明该地区饮水和用水途径下重金属对人体不会产生明显的健康风险。  相似文献   
223.
在简要介绍建筑防火性能化设计的原则及其存在的问题的基础上,通过临街L型商场的具体工程实例,详细阐述了建筑防火性能化设计的思路及评估方法,并分析了ASET、RSET及其与人员安全疏散之间的关系,通过经验公式计算与火灾模拟,分析得出此临街L型商场应设置穿越建筑物的消防车道的结论。  相似文献   
224.
随着自动化以及信息化水平的提高,水质自动监测技术在环境管理中日益体现出快速便捷、信息量大、代表性强的优势。近十年,地表水水质自动监测系统的建设和应用在各地得到了长足的发展,通过强化水质自动监测系统运行管理、创新运维模式、加强数据质控管理,确保了水质自动监测系统运行稳定、数据准确可靠等,为地表水水质自动监测系统在政府环保责任目标考核、流域生态补偿、总量减排、监控预警等环境管理工作发挥着El益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225.
基于统计数据的全国火灾形势综合评价与预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综合评价我国的火灾形势,掌握火灾发生、发展规律,根据改革开放以来3个不同时间段的火灾统计数据,运用多元统计分析方法,借助统计软件,对火灾数据进行深层次的分析和研究。同时,针对火灾事故的特点,根据灰色理论的原理和特性,建立了火灾事故灰色系统预测模型,预测了2009年我国的火灾发生状况。结果表明:我国的火灾形势从总体上呈现出火灾发生起数上升中趋于平稳,火灾损失和人员伤亡平稳发展中有所降低的趋势。灰色系统理论模型预测结果同实际状况基本吻合,能够对全国的火灾形势进行综合评价,为消防安全管理部门探究火灾规律提供必要的理论支持。  相似文献   
226.
混凝土叠合箱网梁楼盖是一种由预制"叠合箱"和后浇肋梁连接而成的梁板合一的新型箱形截面密肋空心楼盖,根据楼盖上方是否有现浇层,可分为明箱和暗箱两种形式。本文对两种形式的叠合箱网梁楼盖在火灾作用下的破坏形态进行了试验研究。结果表明:1明箱形式的叠合箱网梁楼盖在火灾作用下很快被烧穿,楼盖失去防火隔断能力,但仍具有较高的承载能力,能够承受作用在楼盖上的荷载;2暗箱形式叠合箱底板混凝土在火灾中很快产生爆裂脱落,楼盖表面由于现浇混凝土层的存在没有出现烧穿现象;3叠合箱底板混凝土爆裂后,楼盖结构形式变成井字梁结构;4楼盖在火灾中产生的变形较小。  相似文献   
227.
为了研究砂土地基中单排非连续排桩几何参量对减隔振效果的影响,以振动波在岩土介质中的传播特性为理论基础,构造评价隔振效果的无量纲指标 ARC(加速度消耗率)和 SP(面积增加比),结合地表加速度消耗率等值线图,分析 ARC分别为 0.2,0.3,0.4,0.5 时对应的排桩几何参量与 SP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各 ARC条件下,桩后屏蔽区面积均表现为长桩时较大,SP值分布于 0%~9%;桩间距对 SP的影响表现为小间距时桩后屏蔽区面积较大,SP 分布范围在 0%~28%;振源距对 SP的影响与桩长相反,SP值处于 5%~12%;关于布置形式对 SP的影响,振源正对桩间中心这一布置形式在桩长和间距变化时对 SP的影响较大,而在振源距这一参量变化时,布置形式的差异对 SP 值的影响不存在明显区别。  相似文献   
228.
近B,国家经贸委以资源函(98)6号文批示,将新汉矿业集团公司协庄煤矿歼石热电厂二期工程列人国家环境治理示范项目。 新汉矿业集团公司协庄煤矿是我国自行设计施工的第一座年产120万t的大型矿井,1962年投产,1989年改扩建后年设计能力达到180万t,目前实际产量在200万t以上。在开采煤炭同时,产生了大量的煤环石。为此,于1993年动工兴建歼石热电厂,一期工程装机容量12MW,1995年底峻工投产。截止目前已累计发电1.2亿kwh,实现了全矿生产、生活集中供热,供热面积达25万扩,拆除了原有10台燃煤锅炉,节约煤炭4万多吨。累计消耗煤歼石ZI万辽,减少了煤歼石自燃对大  相似文献   
229.
1996年6月至8月,一种名为“0-157”的大肠杆菌搅得日本国上下不安,足足横行猖獗了两个多月。这种危险的肠道传染病从冈山的一所小学发始,以迅猛之势蔓延到日本44个都道府县,患者人数上万,死亡9人。日本首相也被迫停下手中的繁杂事务,召开紧急内阁会议,商讨对付“0-157”的对策。  相似文献   
230.
为研究长江三角洲地区霾天水溶性离子的区域污染特征,于2013年1月18~24日使用Andersen气溶胶粒度分布采样器和离子色谱仪(850professional IC)对南京、苏州、杭州、宁波这4个城市和临安区域大气本底站的大气气溶胶质量浓度及水溶性离子进行了同期观测分析,并结合天气形势分析了长三角地区大范围霾天气的形成原因及水溶性离子的分布特征.结果表明,观测期间长三角处于高压以及高压前部,气压梯度较大时,低层大气有明显气流辐散,有利于污染物扩散;处于弱低压及弱高压的均压场形势下,并伴随有大气低层气流辐合现象时不利于污染物扩散.观测期间霾天气发展过程中,各监测点的大气颗粒物及其中水溶性离子(TWSS)增加显著;TWSS增加比例分别为杭州0.9%、临安4.2%、南京8.1%.二次离子SO2-4、NO3-、NH+4均为细模态(粒径2.1μm)分布,峰值有一个从0.43~0.65μm向0.65~1.1μm段迁移的过程,Ca2+、Mg2+在4.7~5.8μm出现峰值,Na+、Cl-、K+则呈双模态分布.各监测点TWSS中的二次无机离子SNA(NH+4、SO2-4和NO3-)浓度上升较快,上升百分比分别为杭州3%、临安55%、南京64.9%;SO2-4在SNA中所占比例最大,可达45%;各监测点NO3-/SO2-4的比值均大于固定源NO3-/SO2-4(0.5)比值,可能说明流动源在区域污染过程中对颗粒物的贡献相对较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