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18篇
  免费   11篇
  国内免费   47篇
安全科学   32篇
废物处理   4篇
环保管理   34篇
综合类   130篇
基础理论   36篇
污染及防治   19篇
评价与监测   5篇
社会与环境   5篇
灾害及防治   11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8篇
  2022年   3篇
  2021年   5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6篇
  2018年   7篇
  2017年   6篇
  2016年   5篇
  2015年   5篇
  2014年   25篇
  2013年   16篇
  2012年   9篇
  2011年   8篇
  2010年   12篇
  2009年   11篇
  2008年   5篇
  2007年   14篇
  2006年   11篇
  2005年   7篇
  2004年   6篇
  2003年   12篇
  2002年   6篇
  2001年   13篇
  2000年   5篇
  1999年   9篇
  1998年   5篇
  1997年   8篇
  1996年   4篇
  1995年   4篇
  1994年   4篇
  1993年   4篇
  1992年   6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5篇
  1989年   3篇
  1986年   2篇
  1985年   2篇
  1984年   1篇
  1983年   3篇
  1982年   2篇
  1981年   1篇
  1979年   1篇
  197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7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81.
对单体液压支护工作面顶板岩层运动、变化情况进行分析,掌握顶板岩层动态规律,确定合理的支护参数和处理方案。  相似文献   
82.
用内部填充有陶粒的生物滴滤塔净化苯乙烯废气,考察了气体流量、液体喷淋量及氮源对苯乙烯废气净化效果的影响。,进口苯乙烯质量浓度为300~4500mg/m^3时,气体流量和进FI苯乙烯质量浓度对苯乙烯的去除率影响显著,当气体流量为0.3m^3/h时,苯乙烯去除率达87%以上。实验结果表明:在气体流量为0.9m^3/h时,液体喷淋量对苯乙烯废气的净化效果影响不明显;降低进口苯乙烯质量浓度和增大生物滴滤塔的有效传质面积,有利于苯乙烯的净化;用浓度为0.0017mol/L的NaNO3作氮源时苯乙烯的去除效果优于用NH4Cl作氮源时苯乙烯的去除效果。  相似文献   
83.
应用人工加速气候与自然或实际大气暴露试验的实例,说明研究两者相关性的可能性和实际应用意义,并概述高分子材料进行人工加速和湿热自然大气暴露的对比结果,分析探求人工加速气候与自然或实际大气暴露试验两者相关性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84.
可见光均相氧化法降解吖啶橙染料的特性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一种难降解的染料吖啶橙 (AO)在可见光照射下的 photo-Fenton降解实验结果表明 ,在三价铁离子和双氧水存在下吖啶橙可以被降解 ,且可见光可以极大地加快降解的速度 .另外 ,还对降解过程中的 pH、Fe2+以及草酸盐和表面活性剂对降解速度的影响进行了研究 ,发现草酸盐的加入降低了降解速度而表面活性剂十二烷基苯磺酸钠 (DBS)提高了降解的速度 .  相似文献   
85.
中国沿海城市空气污染指数的分布特征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王斌  高会旺 《生态环境》2008,17(2):542-548
根据沿海23个城市2001年6月至2005年6月四年的空气污染指数(API)资料,利用聚类分析和时间序列分析对API值及首要污染物数据进行统计分析,利用相关性分析探讨API值和气象因素的关系,初步揭示了中国沿海城市API的变化特征.聚类分析的结果可将研究区域分为北部、东南部和南部三个区域.中国沿海区域的API都明显受到降水和风速的影响,API与降水普遍成负相关,与风速成正相关.指出采暖期燃煤对北方地区冬季API的增大有显著影响.北部城市明显受沙尘暴天气的影响,东南部受季风和降雨因素的影响,南部受海洋性气候的季节性风力和降水影响,各区域API呈现出季节性变化.  相似文献   
86.
本文主要论述了水土保持动态监测管理的原则和意义以及加强动态监测的几点建议.  相似文献   
87.
青岛大气中HNO3、HNO2和NH3的浓度及其影响因素   总被引:6,自引:2,他引:4  
硝酸(HNO3)、亚硝酸(HNO2)和氨气(NH3)是大气中重要的含氮化合物,不仅影响大气的光化学氧化能力和酸碱性,还在大气氮沉降中有重要贡献.利用2012年5月4—13日在青岛采集的denuder大气样品,分析了其中HNO3、HNO2和NH3的浓度.青岛大气中HNO3、HNO2和NH3浓度分别为0.88~6.15 μg·m-3、0.07~2.02 μg·m-3和0.47~7.87 μg·m-3,平均分别为2.06 μg·m-3、0.92 μg·m-3和3.03 μg·m-3.大气中3种气体浓度的昼夜变化均无显著性差异.平行采集的样品分析结果显示:denuder涂层的差异对HNO3和NH3的观测结果影响较小,但对HNO2的影响较大,且高温天气易于造成HNO2更大的观测误差.青岛大气中HNO3浓度与温度呈正相关、与湿度呈负相关关系,高温低湿天气时样品中HNO3的浓度一般较高,而高湿或降雨天气时的浓度则较低.NH3浓度与风向呈显著相关关系,主要受局地一次排放源的影响, NH4NO3和NH4NO2分解对青岛大气中NH3的贡献小于23%.青岛大气样品中NH3的浓度在阵雨时以受土壤释放的影响为主,浓度较高;而连续降雨时则以受湿清除作用的影响为主,浓度较低.  相似文献   
88.
退化过程中翅碱蓬湿地营养元素变化特征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双台子河口选取4块样地,分别代表恢复中、长势良好、退化严重的翅碱蓬湿地和裸露的光滩,于2009年6月、2009年9月、2010年4月(代表夏季,秋季,春季)分别采集表层土壤与植物样品。通过对翅碱蓬生物量、N、P、有机质含量及土壤N、P、有机质含量的测定,分析了翅碱蓬湿地退化过程中土壤及植物营养元素的变化规律。结果表明:春季各种类型翅碱蓬湿地土壤的有机质(分别为1.88%、1.89%、1.19%、1.13%)和总磷(分别为496.30、498.75、435.97、404.57 mg/kg)含量顺序为:长势良好≈光滩>退化中>恢复中,同该类型湿地的演替顺序一致,说明湿地的退化导致土壤C、P素大量损失。翅碱蓬湿地的退化引起翅碱蓬植株生长状态的变化,导致同一种湿地植物植株中N、P、有机质含量在不同退化类型湿地中的分布存在明显差异,说明湿地的退化,已经明显的影响到N、P、有机质的生物地球化学循环。  相似文献   
89.
于2020年6~9月在黄海近岸城市青岛采集31场降水69个样品,分析其中总磷(TP)、溶解态总磷(DTP)及溶解态无机磷(DIP)和有机磷(DOP),探讨P浓度和溶解度的变化特征及其影响因素.降水中TP浓度为(6.2±1.0)μg/L,DTP浓度为(3.8±0.6)μg/L,P溶解度为(64.8±18.0)%.DTP中以DIP为主,其贡献为(56.5±21.6)%.降水中TP和DTP与降水量呈负幂指数关系,TP清除指数大于DTP.降水量<10mm时,降水对气溶胶P的清除和稀释作用显著影响降水中P浓度,但降水量>40mm时,这种作用对P浓度的影响不大.降水对气溶胶P的清除作用以云下清除为主,占总清除效率的70%~85%.酸化作用显著促进降水中颗粒态P溶解,且无机P溶解效率高于有机P.对降雨量<5mm及>30mm降水,pH值是影响P溶解度的主要因素,降水量和气团来源对P溶解度也有一定影响.当pH值相近时,降水量越大,P溶解度越高;当pH值相近且降水量<5mm时,海洋源贡献越大,P溶解度越高.对降水量5~30mm的降水,P溶解度受到降水量、pH值及气团来源等因素的共同影响.  相似文献   
90.
利用西风盛行时在青岛采集的总悬浮颗粒物(TSP)样品,分析其中总P (TP)和溶解态P (DP)浓度与气团后向轨迹的关系,采用正定矩阵因子分析(PMF)和潜在源贡献因子分析(PSCF)方法解析TP和DP的来源及其潜在贡献区域.结果表明:青岛气溶胶中TP主要来自地壳源的贡献(45%);其次是机动车排放源(22%)、燃烧源(21%)和工业源(12%);海盐源的贡献最小(<1%).但DP主要来自人为源的贡献,其中机动车排放源的贡献为35%,燃烧源和/或二次源为28%、工业源为25%;地壳源和海盐源等自然源的贡献分别为9%和1%.相同来源的TP和DP其潜在贡献区域相似,但DP的贡献区域范围更广.地壳源P (TP和DP)的贡献区域集中在沙尘从源地向我国近海传输的路径上,海盐源P的贡献区域位于黄、渤海,工业源P的贡献区域主要为河南、山东以及蒙古国南部等地区,燃烧源/二次源P的主要贡献区域为山东南部和江苏北部区域,机动车排放源P的贡献区域则主要为北京、天津、山东、江苏等区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