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18篇
  免费   11篇
  国内免费   47篇
安全科学   32篇
废物处理   4篇
环保管理   34篇
综合类   130篇
基础理论   36篇
污染及防治   19篇
评价与监测   5篇
社会与环境   5篇
灾害及防治   11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8篇
  2022年   3篇
  2021年   5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6篇
  2018年   7篇
  2017年   6篇
  2016年   5篇
  2015年   5篇
  2014年   25篇
  2013年   16篇
  2012年   9篇
  2011年   8篇
  2010年   12篇
  2009年   11篇
  2008年   5篇
  2007年   14篇
  2006年   11篇
  2005年   7篇
  2004年   6篇
  2003年   12篇
  2002年   6篇
  2001年   13篇
  2000年   5篇
  1999年   9篇
  1998年   5篇
  1997年   8篇
  1996年   4篇
  1995年   4篇
  1994年   4篇
  1993年   4篇
  1992年   6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5篇
  1989年   3篇
  1986年   2篇
  1985年   2篇
  1984年   1篇
  1983年   3篇
  1982年   2篇
  1981年   1篇
  1979年   1篇
  197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7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656 毫秒
91.
青岛大气中HNO3、HNO2和NH3的浓度及其影响因素   总被引:6,自引:2,他引:4  
硝酸(HNO3)、亚硝酸(HNO2)和氨气(NH3)是大气中重要的含氮化合物,不仅影响大气的光化学氧化能力和酸碱性,还在大气氮沉降中有重要贡献.利用2012年5月4—13日在青岛采集的denuder大气样品,分析了其中HNO3、HNO2和NH3的浓度.青岛大气中HNO3、HNO2和NH3浓度分别为0.88~6.15 μg·m-3、0.07~2.02 μg·m-3和0.47~7.87 μg·m-3,平均分别为2.06 μg·m-3、0.92 μg·m-3和3.03 μg·m-3.大气中3种气体浓度的昼夜变化均无显著性差异.平行采集的样品分析结果显示:denuder涂层的差异对HNO3和NH3的观测结果影响较小,但对HNO2的影响较大,且高温天气易于造成HNO2更大的观测误差.青岛大气中HNO3浓度与温度呈正相关、与湿度呈负相关关系,高温低湿天气时样品中HNO3的浓度一般较高,而高湿或降雨天气时的浓度则较低.NH3浓度与风向呈显著相关关系,主要受局地一次排放源的影响, NH4NO3和NH4NO2分解对青岛大气中NH3的贡献小于23%.青岛大气样品中NH3的浓度在阵雨时以受土壤释放的影响为主,浓度较高;而连续降雨时则以受湿清除作用的影响为主,浓度较低.  相似文献   
92.
退化过程中翅碱蓬湿地营养元素变化特征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双台子河口选取4块样地,分别代表恢复中、长势良好、退化严重的翅碱蓬湿地和裸露的光滩,于2009年6月、2009年9月、2010年4月(代表夏季,秋季,春季)分别采集表层土壤与植物样品。通过对翅碱蓬生物量、N、P、有机质含量及土壤N、P、有机质含量的测定,分析了翅碱蓬湿地退化过程中土壤及植物营养元素的变化规律。结果表明:春季各种类型翅碱蓬湿地土壤的有机质(分别为1.88%、1.89%、1.19%、1.13%)和总磷(分别为496.30、498.75、435.97、404.57 mg/kg)含量顺序为:长势良好≈光滩>退化中>恢复中,同该类型湿地的演替顺序一致,说明湿地的退化导致土壤C、P素大量损失。翅碱蓬湿地的退化引起翅碱蓬植株生长状态的变化,导致同一种湿地植物植株中N、P、有机质含量在不同退化类型湿地中的分布存在明显差异,说明湿地的退化,已经明显的影响到N、P、有机质的生物地球化学循环。  相似文献   
93.
于2020年6~9月在黄海近岸城市青岛采集31场降水69个样品,分析其中总磷(TP)、溶解态总磷(DTP)及溶解态无机磷(DIP)和有机磷(DOP),探讨P浓度和溶解度的变化特征及其影响因素.降水中TP浓度为(6.2±1.0)μg/L,DTP浓度为(3.8±0.6)μg/L,P溶解度为(64.8±18.0)%.DTP中以DIP为主,其贡献为(56.5±21.6)%.降水中TP和DTP与降水量呈负幂指数关系,TP清除指数大于DTP.降水量<10mm时,降水对气溶胶P的清除和稀释作用显著影响降水中P浓度,但降水量>40mm时,这种作用对P浓度的影响不大.降水对气溶胶P的清除作用以云下清除为主,占总清除效率的70%~85%.酸化作用显著促进降水中颗粒态P溶解,且无机P溶解效率高于有机P.对降雨量<5mm及>30mm降水,pH值是影响P溶解度的主要因素,降水量和气团来源对P溶解度也有一定影响.当pH值相近时,降水量越大,P溶解度越高;当pH值相近且降水量<5mm时,海洋源贡献越大,P溶解度越高.对降水量5~30mm的降水,P溶解度受到降水量、pH值及气团来源等因素的共同影响.  相似文献   
94.
利用西风盛行时在青岛采集的总悬浮颗粒物(TSP)样品,分析其中总P (TP)和溶解态P (DP)浓度与气团后向轨迹的关系,采用正定矩阵因子分析(PMF)和潜在源贡献因子分析(PSCF)方法解析TP和DP的来源及其潜在贡献区域.结果表明:青岛气溶胶中TP主要来自地壳源的贡献(45%);其次是机动车排放源(22%)、燃烧源(21%)和工业源(12%);海盐源的贡献最小(<1%).但DP主要来自人为源的贡献,其中机动车排放源的贡献为35%,燃烧源和/或二次源为28%、工业源为25%;地壳源和海盐源等自然源的贡献分别为9%和1%.相同来源的TP和DP其潜在贡献区域相似,但DP的贡献区域范围更广.地壳源P (TP和DP)的贡献区域集中在沙尘从源地向我国近海传输的路径上,海盐源P的贡献区域位于黄、渤海,工业源P的贡献区域主要为河南、山东以及蒙古国南部等地区,燃烧源/二次源P的主要贡献区域为山东南部和江苏北部区域,机动车排放源P的贡献区域则主要为北京、天津、山东、江苏等区域.  相似文献   
95.
张帅  石金辉  姚小红  高会旺 《环境科学》2018,39(4):1512-1519
于2012-12~2013-04在青岛采集119个气溶胶样品,分析了冬、春季节气溶胶中乙二酸的浓度分布特征及影响因素.青岛大气气溶胶中乙二酸的浓度冬季为31~370 ng·m-3,平均为104 ng·m-3;春季为11~1926 ng·m-3,平均为400 ng·m-3,二者存在显著的季节差异.不同天气状况影响气溶胶中乙二酸的分布,霾天时乙二酸浓度最高,其次是沙尘天,雾天与晴天时的基本相当,雨天时的浓度最低.青岛大气气溶胶中乙二酸与温度和太阳辐射之间存在显著正相关关系,表明光化学氧化的二次生成过程对气溶胶中的乙二酸有一定影响.冬、春季气溶胶中乙二酸二次生成的机理可能不同,冬季主要为水相氧化过程、春季为气相氧化过程.PMF源解析结果也显示,二次源是青岛大气气溶胶中乙二酸的主要来源,其贡献冬季约为45%、春季约为70%.春季青岛气溶胶中乙二酸浓度显著高于冬季,其主要原因可能是春季温度和太阳辐射显著高于冬季,增强了颗粒态乙二酸的二次生成过程.  相似文献   
96.
97.
针对养殖水体富营养化这一环境热点问题,通过建立的三维水质模式对胶州湾扇贝养殖所产生的N、P污染物的分布规律、输运过程以及对环境的影响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尽管胶州湾扇贝养殖对无机营养盐的贡献只占到河口陆源输入的8%左右,但由于沿岸养殖区的潮流较弱,不利于污染物质的输移和扩散,给养殖局部海域环境带来较大影响。  相似文献   
98.
胶州湾环境演变与治理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调研了胶州湾近几十年的环境变化,结果主要是水域面积缩小、海岸线变迁、生物资源衰退、水体营养盐结构改变、环境质量下降等.胶州湾的环境现状调查相对滞后或局限于胶州湾的局部区域和个别项目,而不能满足社会经济发展的需要,鉴于胶州湾跨海大桥及海底隧道等大型建设项目的开工建设,亟需对胶州湾整体环境质量进行一次全面的综合调查,从而对近期的胶州湾环境有一个全面的掌握,为环胶州湾经济带的发展提供参考和依据.  相似文献   
99.
长江口邻近海域夏季沉积物硝化细菌与硝化作用   总被引:4,自引:2,他引:2  
李佳霖  白洁  高会旺  王晓东  盛蕾蕾 《环境科学》2009,30(11):3203-3208
2006年6月在长江口邻近海域选择了8个站位,分别采用荧光原位杂交(FISH)法和乙炔抑制法进行现场模拟培养,研究了硝化细菌数量与硝化反应速率分布规律及其环境效应.结果表明,该海域表层沉积物中的硝化细菌数量(以湿重计)在1.87×105~3.53×105个/g之间,并表现出一定的耐盐性.硝化速率范围为101.3~514.3μmol/(m2.h),其分布有明显的自近岸向外海逐渐降低的趋势,在长江冲淡水和杭州湾口附近海域形成2个高值域.在高盐度海区硝化细菌数量对硝化速率的影响率高达87.7%,是影响硝化反应速率的主要因素.硝化作用每天在该海域转化的无机氮通量为4.68×105kg,消耗的DO通量为6.07×104mol,表明硝化作用是影响长江口邻近海域夏初DIN形态分布和底层DO分布的主要因素之一.  相似文献   
100.
为研究潮间带区域营养盐的时空变化特点和输送通量,于2007年9月、2008年4月和2008年7月在黄河三角洲南部潮间带设置三个15 h连续站,监测溶解NO3-N、NH4-N、NO2-N、PO4-P、SiO3-Si以及溶解总氮(DTN)和溶解总磷(DTP)含量.结果表明:(1)秋、春和夏季DTN的浓度范围分别为27.55...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